中国是美国的问题吗?
目前,美国口口声声讲是中国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偷走了美国的技术,中国崛起是美国的威胁。但是,事实正相反,把资本,产业与技术输入中国的是美国跨国公司,美国的跨国公司是中美经贸关系的最大赢家,他们在中国赚得钵满盆满。但是,由此代价是产业转移导致美国国内产业空洞化,就业与税收的流失,特朗普宣称这是美国政治精英与商业资本利益集团对美国平民的一场大屠杀。所以,中美关系问题实际上是美国的政治问题,它的解决根本不需要美国将航母开到中国南海,也不需要什么亚太战略,印太战略,不需要什么贸易战,等等,而是只要美国政府能够劝阻美国企业将资本,产业,技术流向中国,回流美国即可,那样的话,美国就能够再次强大,难道不是吗?
30多年前,美国与西方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倡导者与推动者,而产业转移被认为是一条“微笑曲线”。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显然,在这条微笑曲线中,微笑的是美国与西方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因为它们控制了两头,由此控制了利润,而至于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作为制造加工中间环节,实际上是为它们打工而已。所以,当时美国与西方国家大多数人对于产业转移与中国制造不屑一顾。但是,30多年后,“微笑曲线”突然变成了“哭泣曲线”,美国与西方国家认为是中国抢走了他们的饭碗,掏空了他们的制造业,是中国剥削了他们。中国“吃亏”变成了美国“吃亏”,这又是因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们不难看出,美国企业是中美贸易的最大赢家,他们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所以对他们来讲中国是机遇,绝对不是威胁。但是,问题是他们在中国获得的利润并没有惠及美国社会,相反是以牺牲美国社会和国家利益为代价的,一方面由于将产业外包或者转移到中国,导致美国自身产业的空洞化,就业机会的流失,中产阶级的贫困化。另一方面随着产业外包与转移到中国,然后又将产品运回美国销售,尽管产品价格是降低了,这有利于消费者,但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却上升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成了世界工厂,美国变成了能源与农产品出口国,这一变化又进一步加速了世界权力中心的转移,对此就如美国某些不怀好意的政客所讲,如果继续以此下去,那么在不久未来美国将成为中国的藩属国,中国将不费一枪一弹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的陀螺仪,对此就如同历史上美国取代大英帝国那样,而且中国会比美国干的更漂亮。
那么,美国衰退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呢?是不可逆转的,还是可逆的呢?对此显然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这是因为美国的衰退是由其资本主义性质决定的。资本的本质就是不断地追求利润,而当国内发展饱和,成本上升,利润下降,资本与产业自然转移到低成本与高利润的国家与地区。由此结果必然导致美国产业空心化,经济停滞,中产阶级贫困化,社会矛盾激化。而随着产业与资本的转移,美国自然从原有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位置转变成半边缘位置,同时,加速全球权力中心的转移。对此有西方学者把美国命运的转变归于世界经济不平衡的发展规律,“曾经得益于不平衡发展规律的一个世纪之后,美国现在变成了这一规律的牺牲品。”认为是偶然的,是可逆的,这是认为美国的衰退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公共政策出了问题,这一政策只是代表资本的利益,鼓励对外投资,而忽视了如何推动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所以,如果改变美国的公共政策,就可以扭转美国的衰退。对此美国著名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在其《跨国公司与美国霸权》一书中就分析到,美国的跨国公司既是美国权力的体现,但同时也是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走向衰退的根源。在战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美国主导跨国公司的发展,对外投资被当作是美国的一项国家战略,美国出台了一些激励跨国公司走出去的政策,以此促进西欧,日本地区的经济复苏。但是,随着技术向第三世界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传播,美国的跨国公司有助于这些国家振兴经济,从而使这些国家缩短了与美国的权力差距。如此一来,美国外交政策的初始目标将随着跨国公司的增多而失效。所以,吉尔平建议美国用贸易或者援助的方式,而非对外直接投资去拓展经济交易。美国应该改革内部经济结构,改变公共政策方向,加速产业的转型升级,“腾笼换鸟”,鼓励投资国内,而不是投资海外。显然,美国并没有接受吉尔平的建议,以至于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而这又能怪谁呢?
那么,两种看法,哪一种是正确的呢?事实上,早在100多年以前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与列宁就有过争论。霍布森在《帝国主义》一书中分析到:当时英国因为资本过剩而转向海外投资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这意味着私人利益,主要是资本家利用国家机器来保障其海外经济利益。尽管通过输出过剩资本从而提高了利润,但是对于国家来说损失却远远超出收益。这部分原因在于绝大部分收益是被商人与投资者所占有,国家只能得到很少的一部分,而且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却付出了巨大代价。另外,他还分析到:在出口资本商品及其技术诀窍的过程中,会使落后国家可以开发自己的资源。一旦如此,那么就无法防止例如中国这样的国家通过利用国外资本,来增强自身资本,再与本国劳动力资源相结合进行生产,从而在世界中立市场取代英国生产的产品,甚至于最终使西方市场充斥着价格低廉的“中国制造”的商品,彻底改变资本的流向,取得对其“恩主和教化者的财政控制”。所以,他认为通过政府对财富的重新分配,可以消除实行帝国主义的动力。但是,列宁认为控制政府的资本家永远也不会采取这一政策,否则就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了。资本主义必然导致帝国主义,以及随之而来的帝国主义战争。历史似乎证明了列宁的分析与预见是正确的,因为大英帝国已经早已成为历史,而目前的美国似乎或者说是显然又在重蹈大英帝国的覆辙。
简介:鲍盛钢
曾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本科国际政治硕士
曾获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比较政治学硕士
任教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政治研究中心,后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国际关系
兴趣:全球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
目前在加拿大海外集团工作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