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先生不仅是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还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上周,他以教授身份在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第24次“中国经济观察”季度报告会上的演讲,由《南方周末》正式发表。此前,我只看到一些媒体有关演讲内容的零散片断报道,这次应当算是比较完整的窥见全貌。演讲全文都是关于我国外汇储备问题,编辑做大标题时特别强调:详解外储焦点问题,应对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
我从2007年7月16日在本版发表今日快评《美元贬值让我们亏了多少》到去年11月30日发表《拿出1万亿美元外储分给国民》,持续关注外储问题,从2007年3月底我国外储为1.2万亿美元一直关注到今天的2.85万亿美元,既看到了中国外储成为世界第一的过程,也看到了外储问题是如何越关注越大的过程。
4年时间,外储翻了一番还多,意味着问题找不到解决的根本办法,或者说问题根本没有解决。我们希望解决的问题是美元贬值给我们带来的外储亏损问题,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我们就一天也不能停止关注。每天真金白银在白白流淌,谁人不痛心?
易纲先生的演讲中说,“如果从2005年人民币汇改开始算起,即在2005年7月到2010年12月这一时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25%左右,在新兴市场中排位靠前。”人民币升值25%,那就是以美元计算的外汇储备亏损了25%。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主任雷鼎鸣在《出口不用扶持,内销应减税收》一文中说:“现在中国外汇储备超过2.85万亿美元,若人民币每升值5%,外汇储备的亏损便会高达9000多亿人民币,超过中国整年的国防开支。”(详见《南风窗》今年第5期)
事情奇怪的是,几万亿人民币亏损掉了,在某些人眼中丝毫不觉得是个天大的问题。我提出拿出1万亿美元外储分给国民,却遭到某些人的指责。其实,我从2007年关注外储问题,在多篇相关评论中都提出一些温和的建议,如2007年8月7日《外汇投资或可走群众路线》一文这样写道:“与其政府的公司买了美元去国外投资,倒不如政府分散自己的压力,改变一下进来的美元都换成人民币的做法,给出口企业留下一些美元,让他们拿着美元去投资,政府在减少外汇储备的同时,也降低了投资成本与风险,走一条外汇投资的群众路线。”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就是群众经济,群众经济不走群众路线怎么行?沿着这个思路,我又提出过拿出一部分外储借给老百姓让孩子出国留学等建议。至于分掉一部分外储给国民的建议,那是到了外储2.8万亿美元时才提出的,因为问题已经越解决越大了,亏损也已经是天文数字了,不猛击一掌不足以使同志们醒一醒!我何尝不知道分给国民的建议是行不通的,谁也不肯把到手的钱拿出来分掉。但我想起鲁迅说过,中国的改革有时要用一点“激将法”,譬如你说墙上开个窗户,一定是集体反对;你说要在房顶上开窗户,或许就会有人同意你在墙上开个窗户。我想用这一招写篇时评,某些人不能理解这是我的问题,这里检讨一下吧。
易纲先生在谈到我国外汇储备不能大量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铁矿石、黄金和土地的同时,也谈到不能把外汇储备分给老百姓的问题。《南方周末》可爱的编辑们在小标题中做成“能否把外汇储备都分给老百姓?”莫非编辑们也学会了“激将法”?谁说“都”分了?我说两万多亿中拿出1万亿还遭指责,易纲先生更不敢这样说了。即使真要分掉一些外储,原则上也应当像当年农村实行承包制,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分一些外储,不存在“留够集体的”,要让国家留够了,国家到底需要多少外汇,有个谱,不用准谱,宽打窄用的谱,剩下的分一点嘛。我算1万亿美元大约人均5000元人民币,咱们再少一点,人均3000元行不行?2.85万亿美元只动用0.85万亿美元,留下两万亿美元当外储,继续贬值、亏损行不行?
当然不行。一分一厘分掉也不行。易纲先生说:“有人对外汇储备的性质还不太理解,认为外汇储备是老百姓的资产,可以无偿分给大家。外汇储备的来源是央行在外汇市场通过投放基础货币购买的。企业和居民将持有的外汇卖给商业银行,获得银行支付的等值的人民币。商业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将外汇卖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支付等值的人民币获得外汇,形成外汇储备。”“截至2010年底,我国外汇储备2.85万亿美元,央行吐出了将近20万亿人民币。这20万亿人民币是央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从更广的意义上说,外汇储备是央行对全社会的间接负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央行票据都要付息,若是把外汇储备直接分给老百姓,那谁来负债。现在央行是拿外汇储备投资海外所得收益来支付负债成本,如果把外汇储备分掉了,老百姓又拿外汇来换人民币,那就等同于开动机器印钞票发给大家。”
开动机器印钞票发给大家的事情,绝对不应当做。我差不多已经赞同不分外储了,或者说是收回我的建议。不过,我有一事不明白,需要请教易纲先生:假如一部分外储分给老百姓,为什么一定要央行来开动机器印钞票收回呢?央行难道不能管住印钞机,坚决不回收吗?老百姓手里的外储,可以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花掉,或是互相之间以不开动印钞机的方式交换?比如,有人需要美钞,有人需要人民币,他们之间不能通过商业银行这个金融服务中介来完成吗?非要央行开动印钞机,拿着自己印的钞票完成这种交换吗?
从易纲先生所说2.85万亿美元外储是央行对社会公众负债20万亿人民币的解释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外储和个人或企业手中的外汇来源完全不同。个人或企业的外汇是通过商品交易和手中的人民币收入互换互利获得的,而央行是负债获得的。也就是说,央行是通过欠内债的方式获得的,而不是用每年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购买。这个20万亿人民币欠债是要由央行通过2.85万亿美元当本钱投资海外的收益来还的。但是,这20万亿人民币负债是否相当于预算外的“赤字”呢?地方政府通过出卖土地获取的收入变成巨大的预算外收入,而央行通过强制结汇获取的外储变成巨大的预算外“赤字”,这算怎么一回事?央行的这种“赤字”今后是否要进入国家财政预算呢?值得认真地探讨。
还有一事至今未想明白: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大家都知道这是谁干的,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市场流动性,刺激本国的通货膨胀。他们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但是,我们的央行有没有必要“照单全收”,或者说有没有可能做到不能发达国家开动机器印多少,我们就大部分都买过来?关键的问题是结汇制度过于强硬,有多少买多少。假如把强制全部结汇改为根据国家外储实际需要的动态弹性结汇,或只结一半,另一半由搞来美元的人或企业自己拿着,是否大大缓解了外储的急剧上升?
央行日前宣布:本周五(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第三次上调存准,也是自去年初以来的第9次上调。这次上调存准“冻结”银行3500多亿资金,而1月份我国的新增外汇占款超过5000亿元。看得出来,央行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把外储欠债投入市场的人民币不断地往回收。只是20万亿不易全部收回,且还在不断增加之中。9次上调存准,大约“锁住”了3万亿左右的流动资金。距“锁住”外储占款投入市场的20万亿左右人民币,还差得远呢。这也就是一些专家所说上调存准还有空间。我曾经用打麻将该和牌不和牌来解释外储,外储的实质是国内市场出去了20万亿的货物,又放入20万亿人民币,里外里是40万亿“亏空”。如果是“白条”,不能在市面流通。然而,这不是“白条”,是可以流通的货币,是可以膨胀的通货。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余永定上周说,目前中国积累的外汇已占GDP50%以上。由此观之,可以看出中国的楼价是可以降一半价格的,包括其他物价。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的问题,抓住了外储才牵住了“牛鼻子”。这是诸多经济问题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怎么也绕不过去的问题。
按照易纲先生的说法,企业和居民将从国外获得的外汇卖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又卖给中央银行,央行用对全社会间接负债(直接开动机器印钞票?)的形式获得外储,然后大部分借给美国,小部分搞些投资。这是一个循环过程。接下来,美国那边又以接近零利率放出去,我们这边又接过来。我们这边除了继续对内负债,还有就是实行负利率和继续印钞票。除此之外,似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铁矿石、黄金和土地以及拿出一部分分给老百姓都基本上不可行。我们接手的美元外储越多,发出的人民币就越多,多到欠内债20万亿人民币,洪水滔天,物价腾飞,央行就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就是要用支付利息的方式把商业银行手里的钱转存到央行。简单地讲,我所理解易纲先生所讲的外储,实际上是央行在干一件从姥姥家赔到舅舅家的事情。所谓央行负债包括付息,其实就是全社会负债和付息。物价上涨,人民币对内贬值,就是负债和付息的直接外在表现形式,也算一种全民还债吧?
有人赔就有人赚。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这是市场的铁律。谁赔谁赚呢?易纲先生说:“发达国家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开动机器印钞票。其中一部分用于购买中国商品,中国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流向国外,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留在国内,耗费的资源能源也记在中国头上。”按照易纲先生的提示,我估计国内一定也有人在这个外汇买卖过程中大发利市,不可能全部贬值的好处都由外国人拿走。发达国家的货币再宽松,也不会自己长腿跑进来,就如同热钱流入,“没有家贼,岂能引来外鬼”?结汇过程的手续费以及上调存准的利息,银行肯定是赢家,只要存款负利率和继续通胀不变。
解决外储巨额亏损风险,易纲先生也拿出了药方。他说,力争在2011年内需扩大一点;工资和社保提高一点;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严格一点;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推进一点;资本项目对外直接投资放一点,更方便一点;汇率弹性增加一点;物价涨一点;顺差缩小一点;增长速度放慢一点,质量提高一点。这么多“一点”,就如同一剂中药。“采取这样一剂中药,而不是极端或激进的措施,根据多年改革的经验,可能一剂什么都做一点的中药方效果会更好,能更有效地促进科学发展。”这是一剂面面俱到的中药方。谈经济,谈外储,我自知是完全的“门外汉”,我所说的一切都是仅仅出于对外储问题的关心和关注,都是为了求教和增长知识。不过,若说中医开药方,因为家父是老中医的关系,略知一二。望闻问切、四诊八纲姑且不论,至少一剂中药方表面上看是什么都来一点,实际上每味药的配伍和剂量多少大有讲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真病症碰上假大夫不行,急病症遇上慢郎中也不行。什么药都来一点,对症的药不给力还不行。还有一条:医不治己。医生或医生的家属有病了,往往另请高明,自己下不了手。外储滚雪球似的越亏损越大,病根在哪儿还要多请社会上高明的“医生”会诊,看一看易纲先生的“药方”还缺点什么,千万不要耽搁时间太久了,形成养痈成患、尾大不掉的局面。
附录:紧急求教:1、各国外储是否都用欠债方式获得?2、各国外储是否都不用进入政府财政预算,包括央行欠债?望有识之士告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