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时间:2011-08-02 来源:国企杂志 :宗寒
http://www.mshw.org/theory/eco/2011-08-02/3830.html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国有经济作为主导和支柱性力量需要引起特别重视
文 | 宗寒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期间的重大任务,对于改变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进一步发挥,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重大艰巨,只有全党动员,全社会动员,大家一起动手,才能见成效。国有经济在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一、三种重大主导支柱作用
任何经济发展和任何时期的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重点、中心和平衡点,都会有一定的力量起主导、引导、主体和支柱性的决定性作用。国有经济是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导力量,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具有关系重点、核心和全局的主导和支柱的能力和作用。
第一,它掌握经济命脉,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部门和重要领域居控制地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是在关系经济命脉和长远发展的关键部门和重要领域转变。关键环节和重要部门的转变是最重要的转变,因为它影响大局,关系长远。国有经济掌握经济命脉,在关键部门转变发展方式,既是国民经济对它的要求,也是它带动其他部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条件。国有经济通过转变经济命脉领域的发展方式,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它有能力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起主导支柱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有充分认识和转变决心的前提下,有足够的实力和物质条件,有力量采取切实的措施,才能做到。国有经济有这样的实力和物质技术力量。目前,全国有国有企业11.2万户,其中国有工业企业2.1万户。国有工业企业户数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户数的4.9%,而拥有的资产占全国的41.3%,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55.1%,利润占全国的61.4%。国有企业总体规模大,实力比较雄厚。2007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有1446家,占全国企业集团的50.8%,资产占85.8%,营业收入占79.6%,利润占84.4%,从业人员占79.5%,研发费用占80.7%。国有大型企业户均资产达到143亿元,国有大型工业企业户均资产257元,由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户均资产达到1000亿元。像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公司拥有的资产和营业额都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每一家企业的年产值都超过1965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宝钢、鞍钢等十大国有钢铁公司产量超过2亿吨,是全国钢材供应的可靠基地;五大国有发电公司和四个电力辅业集团为全国提供的电力超过50%。
我国国有大型企业设备先进,管理严格科学,集中了大量技术人员、高级工程师、技术工人和优秀领导者。其科研投资大,创新能力强,是我国技术创新的核心主导力量和战略基地。以大型国有企业为骨干和基地,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能够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发展,是我国技术进步的主导和动力。
第三,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具有优越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国有企业是独立核算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生产经营必须讲成本和利润。但它的资产属于国家所有,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它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是为全国人民和劳动者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它是接受全国人民的委托,代表全国人民和劳动者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掌握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经营,为他们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服务,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国有企业也追求利润但它不为私有资本所决定的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规律所支配,利润只是它生产经营的一个结果和表现,实现的利润,也全部归国家所有。国有企业的积累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新形成的生产资料仍为国有。国有企业的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和全局利益。从全局出发,从关键需要出发,从长远出发,为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出于公共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即便在一些情况下微利或亏损,国有企业也仍须进行投资、生产和经营。这是国有企业的本质,也是它优越性的表现。正因为如此,它能抓住根本、关键和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及长远发展的东西进行投资、经营和发展。这就决定了它不仅有能力主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必然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起主体、主导和根本性的作用。
国有企业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和主攻方向。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投资与消费失衡,二是产业结构失衡。投资与消费不平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科学发展的关键。这些年来,我国消费率偏低,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赶不上生产的增长,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的增长赶不上供给能力的增长,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严重影响到生产力的科学发展。2008年,我国生产规模占全球的7.2%,而消费只占全球的4.3%。我国投资由1978年的38.2%上升为2007年的42.1%,而最终消费率却由62.1%下降为49%,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由17%降为10.6%,以至于出现消费率低于西方国家水平的反常现象。由于内需不足,生产的产品只好转向出口,通过扩大外需实现平衡。扩大外需所增加的外汇储备,实质上是给别人增加消费,还由于美元贬值而遭受重大损失。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过度依靠出口来扩大生产是不合理的,将难以持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首先转变着重增加供给而不注重扩大消费的问题。
投资与消费失衡,进而导致内需不足的因素有很多,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非公有制经济长期压制工人工资的水平。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雇佣工人上亿人,加上流动农民工近2亿人,雇工人数远远超过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差,但工人工资却一直处于最低水平,平均比国有企业低45%,比集体企业低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6%。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总量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工人工资12年中每年仅增加5.1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工资是下降的。2009年以前的5年中,非公有企业上亿劳动者的工资没有任何增加。2008年,我国制定了最低工资标准,但许多私营企业不执行。私营企业将工人工资压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使剩余价值大幅度增长。2007年,我国工人年均工资是1.9万元,而私营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高达285.4万元,私营企业的平均纯收入是劳动者的144倍,私营企业主的平均收入是劳动者的72.1倍。劳动者收入占比下降,导致消费比重不得不沿着同样的方向发展。这首先反映在消费品市场和生产上。2007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为12.8万亿元,比按1978年消费率计算得16.2万亿元要少3.4万亿~5.5万亿元,全国平均每人少消费2600~4200元。不是老百姓不想消费,而是缺乏能力消费。消费市场不畅,消费品只能到国外市场找出路,消费品的扩大再生产受到抑制,进而抑制了生产资料的生产,使上万亿元的生产资料投资及形成的生产能力,相当部分打了飘了。抑制消费在广大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农民消费率最低。2009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比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少12022元。9亿农民相当于少收入10万亿元。谁都知道我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而这个潜力只有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民购买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才能达到。劳动者收入低,成为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
分配方式是由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决定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就分配论分配,就消费论消费,是解决不了扩大内需问题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引导非公制经济遵纪守法,尊重劳动者,给工人以应有的报酬,才能扩大消费,扩大内需。非公有制经济工人工资达到国有企业水平,提高45%,全国消费水平和内需可以扩大35%;工人工资提高到国有企业的一半,平均增加20%,全国消费和内需也可以提高20%。这是扩大内需,解决投资与消费失衡的根本。
非公有制企业提高工人工资并不会把企业压垮。我国工资成本一般只占产品成本的10%左右,而非公有制经济的剩余价值率远远超过100%。从利润中拿出一个尾巴,就可解决工人长期低工资问题,促进消费。消费是生产的源泉。提高工人工资,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和消费能力,反过来又会促进生产发展;反之,内需不足,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生产就难以上去。提高工资与生产发展并不矛盾。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提高工人工资,工资绝对量会增加,但单位产品成本中工资比重反而会下降,这是技术进步的表现,也是技术进步的要求。
国有企业工人平均工资之所以比私有企业高,除因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尊重工人当家做主的地位外,还因为它技术不断进步,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低技术、低工资、廉价劳动力来维持粗放式生产是不能持久的。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生产方式,转变分配方式。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支柱、主导和控制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投资与消费失衡,内需不足问题。
我国产业结构失衡主要是一、二、三产业失衡,体现在第二产业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严重,闲置生产力多,落后生产力多。我国约1/3~1/2的行业产能过剩,已建成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不到70%。许多行业一边生产能力过剩,另一边急需的产品却供不应求。如我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的38%,炼铁中有1亿吨、炼铜能力中有5000万吨是落后的,而几类高级合金钢产能却相对短缺。这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盲目投资造成的。解决这个问题要靠多方面的努力,只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按照生产力优化组合和供求平衡的原则,进行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使大中小企业分工合作,科学发展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近年来,邯钢、石家庄钢铁厂和宝钢的国有钢铁公司开展的兼并重组或对外注资就是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改变一、三产业落后于第二产业的失衡状态,必须走发挥国有企业主导作用的路子。国有企业一直是支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导支柱和带头力量。这些年来,它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耕作排灌机械、运输工具、能源、新型农药化肥和科学技术,极大地支持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全国各行业动员起来,全国城市动员起来,支持农业现代化,才能取得更大成效。改变第三产业落后于第二产业的状况,也须如此。国有第三产业的带动主导作用,是零打碎敲所不能代替的。
国有企业与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和根本。近几年我国技术进步加快,但关键技术仍与国际先进水平有明显差距。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我国15个主要工业行业的整体现代化水平与国外情况作了对比,绝大多数工业行业不及国际先进水平的50%。由于我国研究开发投入不足,主要产业关键技术创新率低,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设备至今基本上依赖进口。
当代产业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怎样才能改变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落后的状态呢?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借鉴外国,扩大引进,吸收当代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是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单纯引进不能改变技术落后状态,单纯依靠“三资”企业也不能改变技术落后状态。而私有企业虽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但必须看到,追求利润是私营企业的第一要求,而且许多私营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缺乏设立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
国有经济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企业的技术力量强,人才集中,几乎都建立了比较强的科研机构,是我国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基地。“十一五”期间,我国围绕核高基、集成电路装备、宽带移动电话、数控机床等16个涉及信息和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的3000余个项目和课题,都是由国有企业或以国有企业、国有研究机构为中心牵头完成的。像新研制的飞腾1000国产中央处理器芯片,沃phone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移动通信从芯片、终端、系统、仪表、软件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建设,载入航天和探月工程等重大科研成果,都属于当代重要关键技术,投资大,研究具有很大难度,没有实力是不能完成的。其涉及行业多,应用面广,对带动我国经济整体实力提升和科技进步有重大意义。
国有经济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它不仅可以把全国国有企业的优势力量集中在一起,而且能够将产、学、研结合在一起,集中优势力量对重大课题进行攻关。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富有成效,能够完成单兵作战难以完成的重大复杂项目,高效率地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带动现代化事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像“十一五”期间科技部组织的电动汽车重大科研专项以及核高基专项,都是在统筹多地区、多企业和多科研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分别取得了突出成就。这些年来,我国几乎所有重大技术创新都是用这种方法实现的。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表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体前提下才能完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将科研成果与建立新兴产业联系起来,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必须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才能完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许多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业、精密数码机床制造业、重型机械制造业和汽车工业等,都是由国有企业发展起来的。1978年后出现了一些新兴行业,如移动通信业、新能源新材料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卫星及应用业以及轨道交通制造业等,也都是以国有企业为支柱发展起来的。没有国企业领军投资建设,超前一步布点研究发展,恐怕许多行业至今还是空白,已建立的也不能扩大。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新型显示、高端软件、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以及第四代核电装备等,不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而由市场自发地进行,就难以迈开大步子,不可能抢占世界最高峰。
培养发展新兴战略产业,不意味着忽视传统产业。目前传统产业占我国产业的大头。许多传统产业,如纺织工业,并非“夕阳产业”,仍需继续发展。关键是传统产业的技术、产品和管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我国不少传统产业消耗高、产品落后,改变这一现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生产提供更多先进设备、原材料和先进技术来武装改造传统产业,使它能以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国有企业是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典范和主导
投资大,消耗高,污染严重,是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工业单位产品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比工业发达国家高10%~20%,有的高近50%,且污染严重。虽然下工夫进行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污染仍在继续,消耗高、污染严重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降低消耗,治理防止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分重要而迫切。
国有经济是节能降耗、保护自然环境、防治污染的典范。单位产品消耗量是由设备、技术和管理水平决定的。只有设备先进、技术先进、管理严密科学,消耗才能不断下降,以更少的材料和能耗生产出更多优质产品。国有企业由于设备先进,管理严格,产品质量高、消耗低、成本低。在同一行业中,国有企业单位产品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一般比其他企业低20%左右,有的低1/3以上。国有企业十分重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它尽力采用先进设备,凡破坏环境、造成污染的项目,决不上马。它还在发展中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一旦发现造成污染破坏,必极力治理,将它降到最大程度。这些年来我国防治污染的成果,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取得的。像中石油、中石化,东北和内地的重型机械,几大国有钢铁企业、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等起了重大作用。
国有企业在带动全国节能降耗、防治污染方面,具有主体支柱作用。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关键是要以先进设备技术取代落后设备技术;改变产业结构,以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发展新型产品以淘汰落后产品。能为全社会提供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提供优质能源、优质原材料的,提供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带动引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是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对于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导向性、制约性、支柱性的决定性作用。
需要指出,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支柱作用,需坚决贯彻中央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国有企业的主导支柱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优势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珍视它,支持它,壮大它,发扬它。全社会要支持,各级政府更要支持。如果忽视甚至削弱它,就会增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难度,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就难以克服,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就会陷入空谈。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