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国有企业不能丢
唐军 张春宇
《国企》杂志2011年第11期
http://www.chinasoe.com.cn/review/oversea/2011-11-07/2066.html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非洲国有企业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国企意味着经济独立
战后非洲独立运动中,长期殖民统治下的大批非洲国家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走上世界舞台。独立后初期,非洲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如金融、贸易、工矿业、交通运输、种植园等仍由外国垄断资本控制。获取经济独立,成为非洲国家获得政治独立之后的首要任务。
对于通过艰苦抗争才获得民族独立的很多非洲国家,国有企业就是经济独立的名片。1961年3月在开罗举行的第三届全非人民大会通过决议,强调“享有完全政治独立的国家,必须以获得经济独立来保卫和巩固它”。为了谋求经济独立,增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能力,一些非洲国家通过接管原宗主国企业的途径,或者在原有的殖民统治经济秩序的基础上建成了一批国有企业。
一些国家则受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结合本国国情,走上了非洲社会主义道路。埃及、加纳、几内亚等国就是最初宣布将建立非洲社会主义的主要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和70年代中,非洲国家前后出现过两次发展社会主义的高潮,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至少有16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或者希望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些国家,推行国有化政策,发展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成为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
到80年代初,绝大部分非洲国家都或多或少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成为非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独立后的非洲国家建立工业体系,获得经济独立做出了极大贡献。截至20世纪70年代末,非洲国家公有企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7%,而当时世界平均水平为10%,OECD国家为5%;非洲国家国有企业员工占正规就业人数的1/4左右,占非农业就业人口的比重超过18%;国有企业占国内投资总额的20%以上;国有企业举借的外债占外债总额的14%以上;国有企业占国内信贷总额的1/3以上。
被强加的新自由主义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治理结构缺乏激励以及行政垄断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导致非洲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率相对低下。
在12个西非国家中,62%的国有企业亏损,36%的国有企业净资产为负。世界银行1985年对18个法语非洲国家交通运输业国有企业的研究发现,只有1/5的企业营业收入足以支付经营成本、折旧和财务费用;有1/5足以支付各种成本和折旧,但不包括财务费用;另有40%只能支付经营成本;剩下的1/5则连经营成本也无法支付。
20世纪到80年代早期,非洲许多国有企业财务状况开始恶化,政府财政负担已经难以为继:继续投资吧,政府没钱;不投资吧,企业无法面对外资竞争。在债务危机之下,许多非洲国家放弃了非洲联合发展经济的思路,陆续开始接受来自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外部援助。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欧美经济援助的条件就是“结构性调整”贷款计划:在提供贷款的同时,要求参与计划的非洲国家承诺实行内部经济平衡和外部经济平衡的政策措施。存在大量亏损的非洲国有企业被视为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而受到重点关注,非洲国家被迫实施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
这一阶段的主要改革措施包括:第一,确定哪些国有企业应该维持、重组、变卖或者关闭,消除国有企业的行政垄断。第二,规范国有企业的公司化形式、合理化管理流程,完善和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第三,关闭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主要是竞争性领域的工商企业)。
不过,到80年代末,市场化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些国家甚至有所退步。比如赛内加尔,改革已经超过十年,但效率持续下降,1982-1986年间,国有企业亏损翻了一番。
接下来,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改革成效不显著为由,改变了非洲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不再以国有企业改制增效为目标,要求非洲国家大力推行私有化政策,而且是限期私有化。
90年代,改革措施全面转向私有化,非洲国家大部分国有企业被纳入私有化计划。世界银行私有化数据库的统计显示,1988-2008年间,非洲共发生私有化交易1480宗,涉及金额高达545.25亿美元,整个非洲地区参与私有化的国家共有42个(其中尼日利亚、埃及、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和加纳等国私有化交易都在100宗以上),涵盖兵器装备、金融业、能源、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和基础设施等多个产业领域。
摆脱自由的枷锁
在轰轰烈烈的私有化运动之后,非洲国家却发现,被自由化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银行家们早先鼓吹的“经济增长、人民富裕、社会安定”。
很多非洲国家很失望,卖掉多年积累的国有企业并没有给政府的财政状况带来改善。由于买得起国企的只有国际大企业,他们的投标价很低,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私有化筹集的资金不如预期,迄今只有80亿美元左右(约4000个项目)。目前,非洲只有13个国家的私有化筹资超过1亿美元。更甚者,私有化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要安置下岗工人,承担国企债务。但不搞也不行,世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常派组前来检查私有化进展情况,不合要求就拿不到新的贷款。
非洲人民也很不满意,私有化进程的受益者只有外国商人和他们的国家,却留给非洲人民以痛苦。最近10年来,非洲各国的货币均大幅度贬值;经济结构调整计划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失业率上涨了15%,社会和政治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政府对交通、卫生、教育和住房等福利公共服务实行私有化,这些方面的政府补贴也随之取消,对于生活在贫困之中的绝大多数非洲人来说是雪上加霜。由于缺乏基本的医疗保健,非洲每年有上千万人死于艾滋病、疟疾、霍乱等恶性疾病。联合国最新统计结果表明,目前非洲七亿多人口中,约有一半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1/3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
对非洲大规模私有化的经济研究也支持了这一结论:私有化政策本身可能并不如政策倡导者所设想的那样重要。对几内亚、科特迪瓦和塞内加尔三国的供水企业的研究表明,私有化使效率提升,但是提升的幅度不如预期大,政府部门拖欠水费的问题仍不能解决。对30个国家(其中15个为非洲国家,其他为拉美国家)电信部门私有化以及加强竞争和监管的经济效应的计量分析显示,竞争和监管对效率的提升效应最显著,但是所有权改变本身并未带来明显效应。
对此,非洲各国领导人正在反思、抗争。2009年,肯尼亚总统莫伊宣布暂停拍卖肯尼亚电信公司,并指出私有化应该适可而止,以防止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世界银行驻肯尼亚代表瓦克曼立即威胁说,莫伊总统的决定将影响外国的直接投资。莫伊总统早已对西方指手画脚深恶痛绝。他指责道:“当我们向发达国家提出我们需要什么时,他们根本不听;他们只是命令我们做这做那。”肯尼亚反对党领导人奥丁加也指责世界银行对肯尼亚进行讹诈,以提供贷款为诱饵,强迫肯尼亚廉价拍卖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电信公司,充分暴露了西方对肯尼亚实施新殖民主义统治的企图。
目前,经过多年来大规模私有化之后,非洲国家现有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电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领域,以及能源、矿产等资源优势行业。在推行私有化的同时,一些国家如南非等国已经着手以现有国有企业为依托,重新构建国有经济的版图,增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能力。经过私有化的洗礼之后,目前非洲国家国有企业总体数量较少,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从长期来看,随着非洲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经济实力的增强,非洲国有企业特别是基础设施领域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国家支持,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