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美分,落到中国企业口袋;20美元,装进外国老板腰包——这是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制造一个芭比娃娃的利润分配格局。从鞋子到衬衫,从圣诞树到电动玩具,从电脑到苹果手机,许多加工贸易企业曾经或正在演绎这样的分配故事。
获利相对较少、核心技术被跨国公司控制……改革开放30多年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工业化、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承受了诸多争议乃至非议。尤其近年来,当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经营成本快速上升、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等新压力时,围绕加工贸易的讨论更是不绝于耳。
当前我们要不要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应把握哪些重点?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编者
1.
我们还有必要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吗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加工贸易依然是我国扩大就业、促进贸易、增加税收的重要途径
“洗脚上田”,是广东人对发展加工贸易的形象表述。自从引入这种独特的贸易形式以来,我国成千上万的农村人口顺利转型为产业工人,虎门服装、顺德家电、苏州笔记本电脑等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发展起来,珠三角、长三角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基地,并由此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不仅如此,加工贸易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大批农民工就业,去年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4000万人,约占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带来了外商直接投资,解决了我国资本短缺的问题;提高了产业水平,带动了配套产业,在参与全球分工的过程中学习掌握了先进技术、管理方式。
成绩属于过去。时下,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贸易顺差超过1500亿美元、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的背景下,我们还有必要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吗?
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加工贸易的概念和内涵。
从全球分工角度看,加工贸易是建立在产品内分工基础上的一种贸易方式,承担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我国对加工贸易有着严格的界定,是指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零部件、元器件、原辅材料,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制成品再出口的经营活动。
由于我国具有劳动力丰富、要素成本低、制造业基础较好等优势,国际产业链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不断向我国转移、延伸。在全球化深入推进的当下,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环节越来越深入,加工贸易已不局限于跨国公司内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加入了跨国公司的分工体系。
“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我们决不能主动放弃这一贸易方式,而应抓住机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还没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状态,资源匮乏、内需不足、劳动力过剩的局面没有改变,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部分地区甚至处于工业化初期的状况没有改变,在国际分工中依然处于中低端环节的局面也没有改变。
“任何一个国家只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国际分工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才能顺应国际发展趋势,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说,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我国扩大就业、促进贸易、增加税收的重要途径。
以就业为例,由于国内市场增长受到较大局限,不少制造业行业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单纯依赖国内市场很难解决产能释放以及由此带来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加工贸易可以促进就业,而且由于加工贸易出口是占领国际市场,对于我国来说意味着市场容量、就业空间的巨大拓展。”马宇说。
2.
加工贸易一定处于产业链低端吗
加工贸易本身并不存在“先进”或“落后”的特征,越来越多的加工贸易企业已掌握先进技术、拥有自有品牌
由于过去主要承接玩具、服装等低端产品,加工贸易被打上了“低端产业”的印记。经常被提及的例子是“8亿件衬衫换不回一架飞机,一火车打火机兑不来一个电脑软件”。有人说,加工贸易能促进扩大就业、助力融入国际市场,这没有争议,但其技术含量不高,属于落后产业,不应当鼓励发展。
事实是否如此?
科沃斯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智能清洁器具的加工贸易企业。公司成立的前10年,主要是贴牌加工的生产模式。从2006年开始转型发展成OBM(自有品牌生产)模式,创立了“科沃斯ECOVACS”品牌,从传统的清洁器具转型为智能服务机器人。公司每年投入研发经费超过5000万元,先后在60多个国家申请注册商标63个,在国内外申请专利498项。2011年自主品牌业务占比为23%,今年将提高到40%,实现了转型升级的华丽转身。
在中国,有无数像科沃斯这样的加工贸易企业,已经掌握了先进技术,可以制造先进产品,并且逐步拥有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事实上,加工贸易只是一种贸易方式,本身并不存在“先进”或“落后”的特征,更不能与“低水平产业”、“落后产能”直接画上等号。华为、中兴、美的、格力、TCL、格兰仕等一大批知名企业,也都从事加工贸易业务;我国的船舶制造业96%以上、光伏产品近七成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它们都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加工贸易带来了技术外溢效应。据商务部研究报告,随着加工贸易不断发展、投资环境改善,大型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呈显性或隐性扩散趋势。苏州市一项调查表明,截至2011年底,苏州市已有外资研发机构522家,其中独立研发企业85家,非独立研发中心437家,单个研发机构平均累计研发投入超千万美元。
当然,我国依然有很多加工贸易企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不能以国际水平的最高端来衡量我国加工贸易的基本水平,而应该以我国的产业发展水平做参照系来加以衡量。”马宇说,如果加工贸易的技术、产品都高于国内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它就应该是行业先进水平的,对我国的产业进步和市场竞争就有着更多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上世纪80年代加工贸易刚起步的时候,它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在国内是领先的。上世纪90年代以后,加工贸易的技术含量大大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成为新的增长点。“十一五”期间,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从76.6%提高到79.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从48.2%提高到52.4%。
“一味指责加工贸易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低,实际上陷入了一个误区。”马宇说,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决定了加工贸易的基本水平。初期,加工贸易主要依托我国廉价的生产要素进行国际化生产,而现在,它的转型升级更依赖于我国产业总体水平的高低和相关制度环境的优劣,脱离实际对一种贸易形式提出指责是不合理的。
3.
向一般贸易转型,是否就更高级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应是丰富和多元化的,并非向一般贸易转型就是升级
虽然加工贸易并非必然属于低端产业,但实事求是地讲,当前我国加工贸易确实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整体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
加工贸易该怎样转型升级?有观点认为,需自主研发设计、独立开拓市场的一般贸易比加工贸易更高级,转型升级就意味着向一般贸易转移。
这一思路是否正确?
“一般贸易并不必然意味着技术含量更高。事实上,中国90%左右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都是加工贸易方式,如果拿加工贸易的出口产品和一般贸易比,加工贸易的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均高于一般贸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部长隆国强说。不仅如此,加工贸易在环境保护、环境标准、能耗标准、技术水平上,均高于一般贸易,把加工贸易转成一般贸易解决不了所谓的“两高一资”的问题。
还有人认为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企业,存在工作超时、社保不足、工人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护等问题。隆国强说,这些问题在某些加工贸易企业确实存在,但并不是说把它转型为一般贸易就解决了。事实上,这些问题与企业性质无关,而与法律是否健全、政策是否到位有关。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应是丰富和多元化的,并非向一般贸易转型就是升级。”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认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既包括由外资企业为主向民营企业为主、由沿海加工为主向内陆加工为主、由受托型加工向自主型企业加工、由物耗型加工向清洁化生产等不同方式的转型;也包括工艺流程升级、产品结构升级、集聚配套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等不同形式的升级。
2011年11月,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六部委共同下发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容包括产业层次、产业链、经营主体、区域分布、监管模式等五个方面,明确要推动产品加工由低端向高端转变、产业链由短向长转变、经营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区域由东部主导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转变、增量由区外为主向区内为主转变。
其中,鼓励和支持研发,发展自主品牌非常关键。OBM的利润率高于ODM(自主设计生产),更是远高于OEM(贴牌生产)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其劳动生产率远高于从事简单加工组装的工人,其工资是普通劳动密集型工人工资的几倍到几十倍,这将大大提升加工贸易的附加价值。
4.
加工贸易能否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转移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分工格局,但要防止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经过30多年发展,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的土地空间、能源资源、环境承载有限,随着企业经营成本的不断上升,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势在必行。
据商务部产业司提供的数据,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在全国加工贸易的比重迅速提高,已从2006年的2.5%增加到2011年的6.3%,今年一季度进一步提高到8.6%。加工贸易向内陆地区的延伸,也唤醒了这些地区发展的“第二春”。
在江西,加工贸易已占该省外贸1/5强,太阳能光伏、电子信息、船舶等产品取代阴极铜、有色金属等资源型初级产品成为主要出口商品。在四川,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量从2005年的全国第十四位,跃居到全国第九位、中西部地区首位。
尽管数字很亮丽,但由于交通、配套等不利因素,社会各界对中西部地区能否发展加工贸易一直存有争议。
“我们首先要在认识上解决内地为什么要发展加工贸易、能否发展加工贸易的问题。”四川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说,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丰富实践证明,加工贸易是后发地区植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城乡一体化发展最有效途径。
“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江西省商务厅副巡视员邓必云说,很多跨国公司将海外和东部地区的产能整合,落户中西部地区,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的趋势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明显。
但值得重视的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目前在承接转移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等问题,导致项目雷同、资源浪费,降低了转移的效益。
“承接产业转移不能简单地重复沿海地区走过的老路,更不能‘一哄而上’打乱仗。应结合各地在人力资源、区位、产业配套、综合服务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比较优势,走‘差异化’路线。”蒋耀平说。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