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油气管道贯通有助于改善我国进口中东原油受制于马六甲海峡的局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8日宣布,该公司承建的中缅油气管道已经全面打响投产前工程建设攻坚战,其国内段已经实现64座隧道全面贯通。中缅管道计划将于今年5月30日全线贯通。
中石油集团发布公告称,截至3月7日,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工程完成线路焊接2800多公里,并且实现64座隧道贯通、63座交付管道安装,33座完成隧道内管道安装。同时,8条河流跨越工程、澜沧江跨越管道也安装完毕。
中缅油气管道是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全长7676公里。其中缅甸段长1564公里、中国境内段长6172公里。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由天然气、原油和云南成品油管道组成,天然气管道在缅甸境内段长793公里,原油管道在缅甸境内段长771公里。两条管道均起于缅甸皎漂市,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一期工程为瑞丽—禄丰—安宁段,二期工程为禄丰—贵阳—重庆段。
2010年6月3日,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开工,2011年9月16日,国内段控制性隧道工程提前开工。中缅油气管道中国境内段途经4省区市、23个地级市、73个县市,穿跨越大中型河流56处,山体隧道76处。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严重,是目前中国管道建设史上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
中缅原油管道设计年输原油2200万吨,天然气管道年输天然气120亿立方米。中缅原油管道使来自中东的原油不用绕过马六甲海峡,经由印度洋在缅甸上岸,由管道输送到我国。这对改善我国西南地区能源紧缺,实现国家“原油进口多地区、进口方式多元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附文一:美缅“蜜月” 中缅重大合作项目受阻
自2011年2月份吴登盛上台以来,缅甸以一副“开放”的姿态急于向西方靠拢,于此同时,奥巴马高调访问缅甸,也给传统的中缅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中国和缅甸之前签署的多项大型合作项目,频频遭到缅甸当地民众反对,缅甸民主转型的复杂势力推动矛盾不断升级,伤及中资生存。
密松水电站、莱比塘铜矿、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在缅甸的三大项目,现在一个叫停,一个频遭抗议。在中缅合作项目频遭反对的背后,究竟是环境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在莱比锡铜矿问题上,缅甸一些民主团体、媒体及示威者渲染中国企业参与的铜矿项目“污染”、“强拆”,而当事方中国万宝矿产有限公司则认为,缅甸民主转型及公共空间的开放使问题变得难解。
中缅合作大手笔频遭反对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本月19日历史性访问缅甸的同一天,在缅第二大城市曼德勒180公里外的莱比塘铜矿外,两百名僧人与约500名民众堵住营地大门,有人喊出“反华”口号,有人唱起缅甸国歌。作为亚洲最大湿法炼铜工程,该矿是中缅矿业合作的大手笔,但项目一路走来并不平坦。
中国万宝矿产有限公司(万宝矿产)于2010年6月与铜矿所有者——缅甸经济控股有限公司(经控)签订产品分成合同,决定新建莱比塘铜矿。
万宝矿产(缅甸)有限公司总经理耿说,处理好与当地关系、确保环境安全是项目启动与正常运营的大前提。项目公司根据当地政府要求,除按最高标准,即每英亩1500缅币(1000缅币约合7.3元人民币)土地税的20倍支付土地赔偿金外,还额外提供一项55.2万缅币的青苗补偿费。截至今年8月,442户居民中有218户已搬,224户未搬。
令项目方始料未及的是,今年3月20日,铜矿正式奠基后,营地屡屡遭到部分村民示威抗议。9月5日,示威人数一度达500人。
缅甸民众抗议莱比锡铜矿
原定建设铜矿堆浸池的大片土地仍长满灌木,有的还种着庄稼。派驻缅甸数年的几名中方高管无奈地表示:“我们已经做了一切能做的,但现在每一天都要承担巨大损失。”项目明年6月完工的计划已无实现可能。
污染、强拆等指责并不属实
莱比塘铜矿是一个集齐所有敏感元素的项目。合同系万宝矿产与前政府签署,缅方合作伙伴又是军方企业。它本身属于资源采掘业,涉及大量金属冶炼程序,还需搬迁村庄、征用土地。
就法律而言,莱比塘铜矿所在地区早在2001年被缅甸政府划为国有矿用地,搬迁、用地的赔偿标准,均由缅甸各级政府、经控、当地民众共同议定。据了解,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项目公司从矿区每个家庭至少雇一人到矿上就业。
环境风险是示威者对莱比塘铜矿提出的最大担忧。自加拿大艾芬豪时期就一直在矿区工作的吴哥敏说:“我们拥有三大国际标准认证,所有的工艺都经过十多年验证,被证明成熟可靠,绝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民生诉求背后有政治因素
熟悉莱比塘铜矿的人都明白,该项目之所以面临巨大“民愤”,与缅甸国内的政治转型是分不开的。
19日的抗议中,多名组织者戴着印有NLD(民盟)字样的帽子。目前缅甸到处都在抗议,中国是对缅最大投资国,因此招来的抗议也最多。
今年9月的抗议中,着装整齐的政治组织发挥主要作用
“88学生组织”是参与和主导反对莱比塘铜矿项目的一个民间组织。该组织“四大秘书长”之一敏瑟亚说说:“这是我们的工作”。
缅甸政治环境改变,使缅甸政府的姿态一下子过于柔软,管理能力变弱,而在野政治力量则利用一些民生诉求,想“捞政治分”。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公司成为最容易找到的攻击对象。
“缅甸不可能把中国一脚踢开”
缅甸有人曾称,莱比塘铜矿是对缅甸“民主化进程的最好检验”。前几年,中国有巨额投资进入缅甸,但在去年密松水电站被停后,再无新的中国投资进入。对此变化,缅甸高层也非常清楚意味着什么。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金洪根是一位在缅工作多年的“老缅甸”,他分析说:“开放后的缅甸与西方的互动一下子频繁起来,但它也需要跟西方磨合,中缅关系一直很友好,缅甸不可能把中国一脚踢开。”
在投资莱比塘铜矿前,万宝矿产认为,鉴于中缅友好关系及缅甸急切想摆脱西方制裁、发展经济的愿望,这一项目可操作性较强。但即便如此考量入微,仍无法避免当地复杂生态催生的“拦路虎”。面临诸多挑战的莱比塘铜矿仍在努力推进,这也是万宝矿产及各方艰难周旋的成果。
莱比锡铜矿工程现貌
密松水电站、莱比塘铜矿、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在缅甸的三大项目,现在一个叫停,一个频遭抗议。金洪根认为,现在是中缅经贸合作最困难的时候,“保持与缅甸政府的沟通、对媒体的开放和对项目的严格管理,这些困难一定都能克服”,“就市场竞争力而言,中国企业不会输”。万宝矿产的管理层也对铜矿前景表示有自信,毕竟这是一个可给当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带来巨大实惠的项目。
附文二:缅甸倒向西方 拿中企做“投名状”?
导读中缅密松水电站遭终止后,更多中国在缅企业遭遇“抗议”,成为缅甸政治改革、向西方看齐的牺牲品。缅甸反对派和地方议员以所谓环境、补偿问题,煽动民意,缅甸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西方看着这对老朋友的笑话,受损害的是中缅关系和中国在缅甸投资的信心。
就在奥巴马“重返亚太”、高调访问缅甸之际,一个中国企业合资的铜矿项目遭缅甸一些居民发再次抗议,表面上因“污染”和“强征”问题,实则暗藏玄机。这不禁让我们想到去年刚刚被抗议掉的中缅密松水电站项目,在该项目被缅甸政府以“民意”否决后,美缅关系迅速升温。
最近几天,缅甸实皆省北部蒙育瓦镇的部分居民又开始抗议一处中缅合资铜矿存在“污染风险和强行征地”。这已是当地人对该铜矿的又一次大规模抗议活动。事发的莱比塘铜矿由缅甸经济控股有限公司和万宝矿产有限公司合资开发,也是中缅矿业合作的大手笔,在两国政府的重视下,项目从签约到施工一路推进迅速,直到今年6月2日遭两三百当地村民的围攻,工地被迫停工。
但有万宝项目部人士回忆说,从当时的围攻现场看,有人组织村民高喊口号,有人送水送饭,还有专人拍摄。部分示威者佩戴政治组织的徽章,多个西方非政府组织也频繁在附近村庄活动。不排除村民示威的背后是有人“想捞政治分”。
今年9月,当地人曾举行抗议集会,指控中方公司“未经磋商就征用当地农民约8000英亩(约合3200公顷)土地,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没有补偿”。当时,很多抗议者被缅甸安全部队逮捕。缅甸矿业部也正在起诉一些对此事发表不当报道的媒体。
从本月18日起,一些当地人又发起抗议活动。19日,包括僧侣在内的约1000人在这个中国人的项目附近举行抗议活动。20日,包括僧侣在内的约400人在工程场地附近抗议。抗议者要求铜矿停工,直至万宝公司发布环境和社会影响研究报告。这次最新的抗议也正值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缅甸之际,有分析人士认为,不排除有势力借此鼓动当地人抗议,以对华施压。
种种迹象看来,淳朴村民的诉求背后,存在着其他势力的推动,“污染”和“强征”只是借口。
据万宝公司一名高管称,铜矿开发涉及到当地4个村庄442户村民的搬迁和约13个村庄的土地征用。自2010年起,项目进入筹备阶段,缅甸政府、经控公司、万宝公司以及专门成立的各级委员会开始商讨包括房屋补偿费、土地赔偿金、青苗赔偿费在内的补偿标准。该高管表示,“项目部的补偿原则是就高不就低”,“万宝在资金上从不吝啬,也没有插手当地搬迁,我们已经做了一切所能做的,现在却在承担巨大损失”。
缅甸经济控股有限公司莱比塘铜矿项目部负责人、万宝矿业(缅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敏昂先生也称,铜矿利润分为三部分,获益最大的是缅甸本国,然后是经控公司,利益分成最少的是中国公司。
这让我们想到了另一件在缅甸搁浅的投资项目---密松水电站。2006年,缅甸军政府提议,在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修建密松电站,该森林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之一。2009年,在缅甸军政府的支持下,该国的亚洲世界公司与中电投集团签署了一项协议。
密松水电站也是中电投在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7个水电项目的第一个。它采取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运营期满50年后将由中电投移交缅方。密松项目于2009年12月开工建设,原定于2017年竣工。按照规划,密松水电站装机容量为600万千瓦,建成后将成为缅甸境内规划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
但中国企业“大肆开采资源”,激起反对派组织的不满,2011年8月,昂山素季就呼吁重新评估密松水电站项目。该项目还因破坏环境和少数民族迁移安置方面的担忧而引发批评,缅甸政府担心更大范围的反华情绪所可能带来的政治动荡,2011年9月30日缅甸总统吴登盛突然以违背人民意愿为由决定在他任期内搁置这一项目。其实,不止修建大坝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还有伊洛瓦底江对缅甸人的文化意义,缅甸政府内部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都成为外界描述的项目搁浅的理由之一。
而据事后有报道称,是美国一手策划导致此次项目夭折,吴登盛以此为条件、对美国表立场---缅甸将推进政治改革,不再依赖中国,继续向西看。在此之后,美缅关系火速升温,吴登盛断断续续释放政治犯、开放党禁报禁,美国也恢复外交关系、并部分终止对缅甸的经济制裁。就在几天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历史性访问缅甸6小时,带来1.7亿美元的奖励资金和更多承诺。
颇有看点的是,奥巴马在仰光大学演讲时竟然不小心漏了陷,竟然赞扬起缅甸政府容许民众反对中国水电站项目,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缅甸反对派和地方议员以所谓环境、补偿问题,煽动民意,缅甸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西方看着笑话,损害的是中缅关系和中国在缅甸投资的信心。要知道,在缅甸处于长年孤立的时期里,中国、泰国和印度是缅甸的主要投资国和贸易伙伴。缅甸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通过审批的国外投资累计翻了一番多,其中来自中国(包括香港)的投资超过150亿美元。中国在缅甸的水电、矿产、石油、天然气领域拥有大量项目,在农业及建筑领域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
可以说,中国企业和工人为缅甸是做出了大量贡献的,这种合作是互利双赢的。我们欢迎缅甸选择自己的道路,欢迎美缅关系恢复正常,但不应该以损害第三方为目的。缅甸要知道,一来美国是有目的而来,中国才是历史证明了的可靠朋友,中缅有历史、有现实、还有地缘政治和战略上的利害关系,不是可以轻易割舍的;二来,美国也没有能力跟中国拼,美国正面临自己的财政和经济问题,在基础设施和熟练工人等方面,中国能做的,美国做不来或不愿做。
短期来看,鉴于电信、银行和金融服务、旅游、制造和房地产等行业都开始对外开放,缅甸市场上来自美国、韩国和日本企业的竞争将非常激烈。但从长远看,当前形势是一柄双刃剑。缅甸的改革和制裁的结束将吸引主要的国际和地区竞争对手来缅经营,但同时也将改善缅国内保守而又缺乏良好规划的商业环境。缅甸更规范、更国际化的投资环境可以帮助清理中国公司激起当地居民愤怒的商业行为,创造更多中国擅长的基础设施和劳务工作机会,这无疑又是双赢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