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黄金讯 据外媒报道,自2008年以来,从中国到日本再到瑞士,全球各国央行都在囤积资金,外汇储备以空前的速度膨胀,这样做的目的通常是试图管理本币汇率。
但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研究员发表最新研究报告称,对于其中许多机构来说,资金池的规模可能已经过于庞大,以至于这种所谓的“保险”的效益不敌成本。
中国3万亿美元的天量外汇储备吸引了最多目光,但是日本和瑞士等大力积攒外汇储备的工业化国家央行也被点了名。
随著2008年金融危机和随后的欧债危机促使避险资金流入日圆和瑞士法郎,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和瑞士央行(Swiss National Bank)间歇性地干预汇市、买入外汇并舒缓本币升值趋势,全然为了保护本国出口商的竞争力。但是报告Linda Goldberg、Cindy Hull和Sarah Stein称,管理因此积累下的巨额外汇储备是有风险的。
而且他们声称,除了单纯的买卖外汇储备以外,央行管理汇率可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多。
这篇周一发表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网站的报告称,虽然随著时间的推移,国际金融和外汇交易规模已然有了巨大的增长,但工业化国家未必就应该相应地扩大外汇储备。
瑞士可能是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典型代表。该国外汇储备资产自2010年1月份以来已经增加了158%,截至2月份的规模达到5,328亿美元。这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0%左右。
这篇报告发现了高储备国家的两大风险。其一是所谓的机会成本:多数央行只能投资于收益率相对较低的资产,这只能产生较少的回报。瑞士是个例外,其央行可投资资产范围广阔,包括企业债券和股票。
另一个则是汇率走势最终大幅逆转的可能性,这会令央行的巨额储备贬值。以瑞士央行为例,该行买入了大量的欧元,因此也就暴露在欧元贬值的风险之中。
Fed指出,历史上成功的汇市干预并不都是需要大量外汇储备的。某一央行最有效率的干预往往是在与其他国家央行协调行动的时候,或者是通过利率和买卖本国资产等更传统的货币政策进行干预以表明自己对于汇率走势的意愿。
央行积累外汇储备,就相当于为类似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2.35%]危机时期曾发生的流动性骤停问题买了份保险,但是考虑其他方法可能会更好。例如,Fed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为其他国家提供美元融资的互换协议,就能帮助这些国家央行免于动用自己的储备。
报告称,至少这个话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报告最后总结道,工业化国家所需的外汇储备规模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