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国GDP仍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放缓趋势,且降幅有所扩大。应该说,内外需求不振及融资支持减弱是一季度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运行季节性因素作用减弱,并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二季度宏观数据会有所改善,经济运行有望企稳。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有必要警惕经济运行中的通缩、资本外逃和债务违约等三大风险,防止三者发生共振,从而对经济产生太大负面冲击。
虽然一季度经济增速延续放缓态势,但经济运行的一些积极信号已经开始出现:一是3月份部分宏观数据已经有所改善。如3月份当月消费增速为12.2%,相比前两个月的12%已经开始回升。同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在下滑,但3月份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相比1至2月份已经有所回升。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效。其一,产业结构继续得到优化。其二,投资与消费的结构更趋合理。其三,收入分配的结构有所改善。
三是政策已经开始微调。因为一季度经济增速继续下行,近期政府已经出台系列结合调结构和促改革的稳增长政策。政策微调可能对二季度经济增长产生稳定作用。
以上积极因素如果继续发展,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有出现企稳回升的可能性。当然,二季度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国际市场不利因素仍较多,出口增长难以明显改善;财政支出的重点集中在民生、环保和国防领域,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出预计难以大幅增加;消费增长仍将面临居民收入放缓的负面影响;银行信贷投放面临存款增长乏力制约。上述因素都将影响经济企稳回升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应警惕经济运行中的三个风险。
首先是“通缩”风险。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通缩的迹象。一是物价的下行压力加大。2012至2013年两年我国CPI同比保持在2.6%的低位,今年一季度CPI同比只有2.3%。PPI同比已经持续25个月负增长,PPI降幅还有扩大的趋势。二是货币供应量增速在持续放缓。今年3月末,我国广义M2同比增长12.1%,较2月末下降了0.4个百分点,增速创下13年以来的新低。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今年一季度GDP增速更降至7.4%。一旦通缩趋势形成,必将进一步拖累投资和消费。
其次是资本外逃风险。今年二月以来,人民币贬值、贸易逆差、外汇占款大幅下降现象接连出现,这表明在增长下行趋势下,已出现资本短期出逃的迹象。如果下一步增长继续下行,相信资本出逃的现象会进一步加剧,人民币会承受更大的贬值压力,从而会对房地产市场、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带来冲击。
最后是债务违约风险。随着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的加大,未来在基建、房地产以及采矿等行业仍可能出现信托、债券和信贷等金融产品的违约风险。而且随着债务违约事件的频发,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将导致资金供需双方更加谨慎,这会导致市场利率的上行,从而给实体经济带来进一步的紧缩效应。
虽然当前经济运行并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且以上三个风险目前看仍是散发性的。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三者之间是会相互影响的:如果通缩加剧会导致企业盈利下降和抵押品贬值,这意味着企业偿债能力的下降和违约风险的上升。违约风险上升之后资本流出增多,市场资金供给会减少,融资成本上升,对实体经济产生紧缩效应。这会进一步加剧通缩,从而引起更大规模的资本流出。因此关注这三大风险就是要防止三者发生共振,形成合力,从而对经济产生太大的负面冲击。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