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称22日,有市场传言称,央行已经通知四大行,要求放开限贷,鼓励首套房贷款,同时二三套房贷款也可恢复至基准利率。更有传言称,四大行将放松首套房认定标准,只要房贷贷款余额还清都算首套房。
市场传言要放弃认房又认贷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旦实施就是大规模反攻限贷令。之前很多地方在将限购令完全拆除之后,在房贷利率上打折,据说没有太大效果,因为银行如果不配合,是无法刺激投机者投机热情的。如果这一次又在认房不认贷上做文章,那基本上算是将限贷令这一遏制房价暴涨的城墙拆掉了。说实话,认房又认贷确实伤害了一匹改善性需求的购房者,但是,如果没有这些限制,房价涨得更高,那些想改善住房的人很可能还是改善不起。
2008年金融危机外部冲击与内部危机叠加,我们积极倡导大救市计划,事后证明确实非常及时,但是随后每年大规模的信贷投放量令人瞠目结舌,M2多少年来以25%的速度增长,房价迅速上扬,现在各地房价可以说基本上成为地上悬河,我们如果还采取那种放开信贷的政策,哪怕是撕开一点缝隙,大量投机行为都会蜂拥而至,这种事情已经被多次证明了,最近的一次教训是去年下半年那一场大规模的暴涨,很多地方房价同比上涨超过了20%。在如此高得点位上再实施这些刺激泡沫的政策,中国房地产将走向何方?已经被绑架的经济能否经得起如此沉重的冲击?老百姓口袋里的货币越来越贬值,还能有多大的容忍程度,这些都值得深思。
限购令与限贷令非常严的背景下,大量信贷资本都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进入房地产市场,导致大量的实体企业告贷无门。很多以救助实体企业的信贷变成了炒房资本,变成了高利贷。如今,限贷令一再宽松,这些大量投机资本一旦得到宣泄,就是要让投机者卷土重来,让房价继续暴涨,就等于继续绑架中国经济,我们要明白的是虎“放之容易收回难”。
现在很多声音都在以暴跌眼球来倒逼管理层,环比区区下跌2%就喊着暴跌啦,抓紧时间救市啦。多年同比以10%以上增速增长,却选择性不闻不问。虽然很多个体感受房价程度不同,但是,从目前来看,还没有人拿出确切的证据和数据,说明房价已经暴跌。无良经济学家祸害中国房地产的逻辑是因为限购令与限贷令不符合“市场经济”的逻辑,他们忽略的前提是这个“市场手段”背后却是纸币时代货币超发的现实,可惜他们崇拜的所谓西方新自由主义主导经济每隔4-5年就要发作一次大危机,西方政府也照样大规模地干预经济,因为不干预经济,任由那些投机者胡作非为,老百姓就要造反,那就不是内阁下台的问题,西方官员也不是傻瓜。
我们早就指出,限购与限贷令其核心是阻止房地产投机行为,阻止房地产泡沫继续吹大,伤害实体经济以及房地产产业本身。限购令摧毁的是那些期望以房作为摇钱树的投机者,限贷令摧毁的是以信贷资金作为杠杆的投机者。这两类投机行为往往构成了过往房价泡沫生成的最核心力量。但是,恰恰我们现在在以房价暴跌的名义在拆除我们初步建立的防线。
认房不认贷的政策,实质上不是帮助中国房地产市场,它拆开的是房地产市场最后一道防防洪墙坚硬的内核,一旦实施将对房地产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相信管理层有着清醒的认识。
朱大鸣:中国房价真的暴跌了吗?
媒体报道称,一位接近住建部人士表示,“市场分化严重,应该区别对待,住建部现在以地方政策为主,未来不会出台全国统一的带有行政干预色彩的政策,而是会出台具有长效机制的房地产政策,会涉及土地、金融、财政、税收方面。”最近一些地方房地产出现“降温”,一些地方将环比下降2%描绘成暴跌,而之前暴涨20%却无视,严重看低大部分人智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个法则依然适用。一些人理解的所谓长效机制,是采取各种或明或暗的政策,还是让房价不下跌。
中国房地产市场政策层面之所以屡屡出现严重不匹配现象,还要从源头说起。多年前我们去参观一个项目,发现当地开发商负担很重。不少地方政府规划随意调整,在区域里搞比赛看哪家开发商造得房子最高;一会拉赞助,一会搞活动,反正开发商有钱,出钱的事必定找上你。殊不知对于商人来说,投入了成本最后总是要换取利润的。大多数外来的开发商,在一个城市呆下来的普遍感觉就是,“开门招商,关门打狗”。
我们中国的土地资源完全的控制在政府手里,一方面,今天宣布一个政策,明天出台一个条规,但没有从源头上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土地调控。许多地方政府往往一味追求政绩,而不顾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一个劲的把地价拍的离奇的高,而不照顾民生购房的利益,抬高了地价,官员们在哈哈大笑,高昂的房价,百姓们在内心流泪。市场也有规律,会惩罚那些违背规律的地方,各种鬼城出现,并不是市场推动的结果,而是大量杠杆投机生成巨额债务的结果。
现在的问题是地方政府把国家的土地和动用从农民手中征收的廉价土地,在九十年代是低价,现在是高价卖给了开发商,开发商再通过商业化运作以数倍、数十倍升值后的房价卖给购房户,高地价推动高房价,苦了普通的老百姓。从一个国家的长远经济发展趋势来看,高昂的地价绝对是件坏事,阻碍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甚至形成透支未来经济发展的想象空间。我们的土地供给制度,业内众多学者的一个评价是,由于政府从两头垄断了土地市场,供给时间、供给多少都是由供应方决定,使土地供给的弹性很小,从而推动着房价上涨。
一些地方政府最核心的做法是土地整理,就是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把集体所有或其他用途的土地整合后,进行招拍挂,价格就会翻几番。土地财政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地方政府作为开发商和农民土地或者拆迁户的中介,吸取巨额的垄断利润,这些垄断利润都转嫁到房价上来。这些年来强拆与圈地引起多种群体性事件,已经表明这种逻辑已经成为不安定的因素,维持社会稳定要从源头治理才可能真正治理好。
经济增长如果以土地泡沫为代价,其最大的驱动仍然是货币超额供应,其最终的结局是大量的中小开发商离开房地产市场,大量的购房者从有效需求者变成无效的需要者。这样的一种逻辑带来了一种以土地与货币互相循环的地方发展模式,导致了地方债务大量增长。正是土地的“升值”扩张了地方融资与借债的能力,这些债务甚至达到了大到不能倒的地位。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机制来看,美国的次债直接引爆点是个人的断供问题,这是私人信用的危机,但对于中国而言,中国式买房的行为与观念,刺激着个人就算不吃不喝掏空一切也要还房贷,而中国式债务危机刺激点并不在个人断供问题,而在于地方债务无限扩张绑架整个金融系统,倒逼着央行不断地超发货币,一旦停止这种循环逻辑,事情就会变得很严重,土地财政已经严重绑架了整个经济增长。去年就出现不少金融机构以闹钱荒的闹剧倒逼中央,放水的结果是六月份之后房价暴涨同比达到20%以上。
从当前局面来看,由于土地与货币游戏玩到了最高处,风险已经敞暴露,很多人还要求采取老办法解决楼市动力不足的问题,那是将中国经济逼上死胡同。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