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难承“顶住经济下行压力”重任
——2015 年一季度非国有经济发展报告
夏小林
【提要:1、今年一季度非国有部门重要增长指标持续回落。全年下行压力增大。基础产业私人投资进展缓慢,PPP项目起步艰难,均低于政府预期。非公有制经济可能难承政府赋予的“顶住经济下行压力”重任。2、有关方面对经济下行及结构调整的代价、时间和方法要有更为“实事求是”的认知。3、“过剩经济”下“简政放权”等改革不可能重现所谓“短缺经济”、“抓大放小”、“相对封闭”和资源、环境等条件相对较好时期“万众创业”的"盛况"。4、“过剩经济”+“两极分化”下的改革设计,尤需注意平衡供给、需求双方关系,即要更多关注需求方面。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后,西方经济学也证明,经济不平等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及增长下行和经济波动加剧的重要因素。5、“稳增长”要更加重视国企作用。在经济下行,特别是在“腐败和反腐呈胶着状态”阶段,全国性的国企“混改”宜缓行,方案亦需再考量。“中央决定今年完成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金融企业巡视全覆盖”,而非让其抢跑“混改”或全系统“试点混改”是有深意的。此法应在全国推而广之。听党指挥、廉洁奉公的干部,是国企(及国有事业单位)改革成功的组织保证。像南京市那样,在腐败书记、市长领导下制定“激进”的“混改”方案,无视党中央即定决策,公开要求国资国企“坚定不移的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像某些国企那样,在腐败的公务员、董事长、总经理或几个“苍蝇”操纵下进行侵吞国资、输送非法利益的“混改”;像几个“X卖光”且高升的干部那样,大搞国有企事业单位全盘私有化的的颠覆性、腐败性“改革”之类的丑恶现象,绝不能允许在今天国资国企(及国立医院、学校、养老院、研究院所等)改革的大潮流中泛滥成灾。深改组及中纪委等应当对这种事关改革大是大非的核心问题有进一步的关注和政策投入。严重腐败的国民党1947年计划周密的大规模国资国企“混改”计划之失败,且“家破人亡”,在这方面也提供了一个具有极端性的“前车之鉴”,今人不可不察。另外,制造臭名昭著的“世行”私有化报告、“383方案”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里,有领导干部又伪造当下“各方面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进展总体上不是非常满意”的重大社会舆情,企图施压党中央深改组和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急不可耐地要求在重大条件尚不成熟时,全面推开国资国企“改革”;或者,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放羊”,让各地自行其是地去搞国资国企“改革实验”。这种体制内诡异的、包藏严重危害的现象值得有关方面警惕。】
一、增长与结构
(一)2015年1-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非国有部门投资同比增长13.4%,增速下降4.8个百分点,降幅增加1.3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同比增长17.9%,下降8.7个百分点,降幅增加3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回落6.6个百分点(见图1)。另外,1-3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6%,增速下降7.3个百分点,降幅增加4.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回落4.5个百分点。
按非国有单位分类比较,1-3月份非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居前3位的依次是:私营企业(17.9%,下降8.7个百分点),其他企业(15.8%,下降15.9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14%)。同期,个体经济部门投资同比增长15%,外商企业投资增长2.6%。
1-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非国有部门比重为74.4%。其中,个体私营企业为31.6%;外商企业和港澳台企业合计为5.4%。个体私营企业和外商、港澳台企业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总计为37%。
另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1-3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034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6%,增速下降7.3个百分点,降幅增加4.1个百分点,比1-2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5%,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为1133亿元,同比增长36.6%,上升9.7个百分点,但比1-2月回落1.2个百分点;在铁路运输业投资26亿元,增长22.5%,下降9.5个百分点。
(二)2015年1-3月份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下降2.9个百分点,降幅增加2.3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私营工业企业同比增长9.1%,增速下降2.6个百分点(见图2)。另外,1-3月份私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8%,下降7.4个百分点。
1-3月份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同比增长4.3 %,增速下降3.5个百分点;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7.4%,下降2.6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增长2.4%,下降0.7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增长7.4%,下降2.6个百分点。
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构成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比重为28.8%;非国有企业的比重为71.4%。但计入国有控股企业的份额后,非国有企业的比重为83.8%。其中,股份制企业为57.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为23.5%,集体企业为2.1%,股份合作企业为1%。
(三)2015年1-3月份非国有部门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1 %;进口总值同比下降16.3%(见图3)。
1-3月份非国有企业分类出口情况是:私营企业同比增长13.1%;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企业同比下降0.8%。进口分类情况是: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同比下降分别为5.6%、16.7%、82.2%。在出口、进口总值构成中,非国有企业的比重分别是88.9%和74.2%。
(四)2015年3月末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的平均水平。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3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89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2个百分点。央行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以来,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政策效力逐步显现,企业融资成本持续回落。2015年3月末,分企业类型看,大型、中型企业融资成本分别比上年末下降19个和20个基点;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融资成本分别比上年末下降17个和31个基点。同时,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小微企业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更多投向涉农和制造业小微企业,并逐步收缩房地产类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另外,农村贷款、农户贷款余额同比均有增长。农业贷款增量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较上年平均占比提高0.3个百分点。
(五)企业家、银行家的宏观经济热度、信心指数等有所下降。
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29.2%,较上季下降1.9 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4.2 个百分点。其中,43.3%的企业家认为宏观经济“偏冷”,55%认为“正常”,1.7%认为“偏热”。企业家信心指数为59.2%,较上季下降1.8 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7.8个百分点。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23.6%,较上季下降2.7 个百分点。其中, 54.7%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偏冷”,较上季提高5.9 个百分点。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为47.5%,较上季下降5 个百分点。
(六) 2015年一季度个体私营企业户数增长。
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新登记私营企业79.9万户,增长40.6%;注册资本3.8万亿元,增长118%。新增个体工商户数量和资金数额分别增长7.7%和40%。截至3月底,全国个私经济从业者实有2.6亿人,其中第三产业达1.8亿人。工商总局的信息还显示,近年新登记的市场主体仅60%多保持经营活跃状态。再考虑到国家统计局一、二、三次经济普查的相关数据都明显低于工商总局同期数据的事实,工商总局关于个体私营企业的以上统计数据的实用性可能还要“打折扣”,否则难以成为准确判断形势、完善稳增长政策的基本依据。【链接:《统计局、工商总局同期非公经济数据为何矛盾? 》】
二、一季度主要政策取向
(一)发展非公经济,顶住经济下行压力。
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政府要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要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社会参与。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样能够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要多管齐下改革投融资体制。大幅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政府采取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设立基金等办法,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重点项目。以用好铁路发展基金为抓手,深化铁路投融资改革。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链接:发改委主任表示,这些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1%都不到”。《发改委:打好投资组合拳做到精准有效》】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棚改、铁路、水利等投资多箭齐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使巨大的内需得到更多释放。要不失时机加快价格改革。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要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二)扩大开放。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更加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重点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开放,把外商投资限制类条目缩减一半。全面推行普遍备案、有限核准的管理制度,大幅下放鼓励类项目核准权,积极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修订外商投资相关法律,健全外商投资监管体系,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积极推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在全国推广成熟经验,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全文公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自
(三)简政放权防偏差。
“两会”期间,针对简政放权问题,习近平强调,既要放也要接,“自由落体”不行,该管的事没人管了不行。
(四)改革投融资体制,支持小微企业,撬动社会和民间投资。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一是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大型金融机构等社会、民间资本参与。 二是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三是突出投资重点。四是新兴产业创投基金收益分配实行社会出资人可优先分红。国家可适当让利。
中国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大力发展信用保证保险 服务和支持小微企业的指导意见》,旨在引导保险行业加快发展信用保证保险,运用保险特有的融资增信功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国家发改委主任表示,要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撬动社会和民间投资。发改委正在起草特许经营条例,以PPP的方式来推动合作。政府必须把一些现金流比较充裕又有稳定回报预期的好项目拿出来,让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政府还要进一步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基金、社保、保险、信贷、社会上的各种投资基金和投资公司加强合作,共同来扩大投资的规模。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通知》要求,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协调,积极引入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中央企业、地方国企等各类市场主体,灵活运用基金投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各类金融工具,推进建立期限匹配、成本适当以及多元可持续的PPP项目资金保障机制。要加强与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及时共享PPP项目信息,协调解决项目融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五)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减税降费力度。
(六)鼓励私人办教育、医院、养老事业。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决定分级设置各类公立医院,县级原则上设1个县办综合性医院和1个中医类医院,地市级和省级按人口规模合理设置地市办和省办的综合性医院。大力发展社会办医。鼓励社会力量与公立医院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支持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床位数、大型设备配置等,支持社会办医院扩大床位规模。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可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方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设备购置。
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养老产业发展。
(七)农村改革。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对现阶段能进场的农村产权交易品种作出明确规定: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林地经营权为主,且不涉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依法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集体土地承包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是政府主导、服务“三农”的非盈利性机构。
国土部负责人指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守住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
(八)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
三、评论和建议
2015年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在保增长中的作用寄予厚望,在一季度继续出台了一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政府特别强调要通过“简政放权”和增强政府服务、公共品供给(也包括大量吸收私人投资公共事业),继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
从一季度实况看,政策效果明显的是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的平均水平,且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但非国有部门重要增长指标回落的基本趋势没有缓和、停下或逆转。如投资增速仍在回落,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其中,私营企业投资增速回落进一步加大。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速继续回落。私营工业企业等利润总额同比大幅下降。出口实现小幅增长,但进口陷入负增长。企业家、银行家的信心指数下降。
有关资料还显示,目前基础产业私人投资进展缓慢,PPP项目起步艰难,均低于政府预期。而综合实力有限的逐利性私人资本控制的教育、医院、养老单位的服务质量或价格多年来亦不断受到批评,形成了其扩展的自我限制。如某类公务员鼓吹那样,私人资本要想在教育、医院、养老产业大规模演出“蛇吞象”,其实还嫌早了些。(链接:《教育部副部长:利用市场力量办学 学校可实行股份制》,《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卫计委:严控公立医院规模 留出社会办医发展空间》。)
2015年后三个季度非国有经济(99%以上是中小微企业)下行压力大于去年。在其持续下行中,还能在多大程度上响应政府引导,在公共服务领域和基础产业等大举投资,且在未来9个月中帮助“国民经济”顶住下行压力,这是需要有关部门随机观察和应对的。另外,上期报告已提到,以往的经验提示,如果今年价格自由化全面铺开,不仅将导致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上升,恶化商业环境,也将对国内本就不足的有支付能力的消费产生抑制。发生这种情况并不利于稳增长,利弊需再权衡。
综合以上,这里拎出几个问题来讨论:
(一)如果在GDP中占比60%甚至是更大比重的私营部门连年回落趋势难以停止或逆转,它又怎么在能2015年使国民经济“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例如,2013-2014年它做到了吗?没有。它的跌幅也是愈来愈“揪心”的,且以庞大的体量牵动着整个经济下行。
(二)“简政放权”等“改革”措施的“稳增长”作用是否被夸大了?上个世纪80-90年代和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几年,“简政放权”等改革的水平远不及近三年,但除少数年份外,非公有制经济增长曾长期“快速”、“高速”、“超高速”。一时间的经济波动也易对付。这说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另有更重要的因素,如所谓的“短缺经济”、“抓大放小”“大进大出”、宏观政策和资源、环境条件相对较好等诸多因素。其中,也包括国企在上、中游产业提供的不断扩大的基础性支撑等等。至于政府规制中的某些缺陷,固然是一种消耗动能的“摩擦力”,但并不足以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的“破坏性阻力”。各级政府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张,实际也是一浪高过一浪。某领导人在换届就曾留言,“雏凤清于老凤声”。
(三)现在是否还具备上个世纪80-90年代经济“相对封闭”条件下可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巨大市场或巨量机会?估计答案也是否定性的。特别是,现在中国经济体量已经很大(含所谓“过剩”),开放度也远超过了上个世纪,资源、环境条件趋紧,且国内私人资本输出、“外逃”也成为了一种“理性选择”。至于一些“新业态”,其在短、中期的发展规模不可能撑起“半边天”。其长期如何,还有待观察、甄别和评估,不可盲目乐观。
(四)在私人资本信誉较差,且非其长项的公共服务部门,如教育、医疗卫生和养老领域大力推进私人单位扩张,甚至是出卖相当一部分公立学校、医院、养老院和其他政府单位的一些建筑等,不仅吸引投资有限,其能否在增加一些服务量的同时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平衡、调和不同性质单位的文化,赢得大量“被私有化”单位的绝大多数职工,及希求获得优良服务的普通民众的衷心拥护和欢迎,使这些最大多数人而非少数资本家在“改革红利”上拥有最大“获得感”,则更是问题。宿迁市全面私有化的教训和“仇卖光”等中、高级干部在私有化中成为贪腐分子就是经典的反例。【链接:《李玲:仇和的宿迁医改调查》、《公立医院瘦身,社会资本进入8千家县医院》、《莆田系假广告再露馅,“克隆”医生被揭》、“坑蒙拐骗起步”的《福建莆田系垄断全国80%民营医院 年营业额3050亿》。】
以上如是,则提醒我们,切莫高估个人“创业、创新”和私营企业、资本的“稳增长”作用。而在“过剩经济”下过分强调“简政放权”,侧重在供给方做文章也是有片面性的。这些问题的政策性含义如下:
(一)有关机构对经济下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代价、时间要有更“实事求是”的判断,及更大的宽容度。对改革、一些新产业和发展战略对“稳增长”的效力,在时间上不可急于求成。对增长、市场、规制等因素相互关系的把握,更要善于从历史比较中去获得求真务实的战略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校正、完善现行政策。当然,有种学理认为,即使政策不到位,甚至不作为,经济也许最终会自动走出下行。但无所作为的代价是需要计算和由某些群体承担的。
(二)“政策要与实际相结合”。不要过高估计私人部门力量。对私人部门的综合实力,及目标、行为和“稳增长”作用的评估要实事求是,并在政策日程中注意平衡其与提高公共服务和监管水平,及与缩小财富/收入分配鸿沟的关系。让千千万万分散的私人单位听信政府指挥来投资,这是也高难度的,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新设的各种各样基金组织,公信力也有待市场验证。在这些方面,政策研究部门要拿出经得起事实、理论和历史检验的基础性报告和建议,而非是拿少数非代表性案例或局部地区的调查报告在那里编说法,及制定似是而非、缺乏可行性的政策,甚至在那里纸上谈兵、空口允诺。
(三)改革要有利于平衡供给、需求双方关系。尤其是在改善国内需求方面要有基于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改革新思路、新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制定全面完善劳资关系协调机制的文件即《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就是这种新改革的体现之一。这有利于在“两极分化”下促进一些经济平等。但这种新改革“工具箱”的配置还需充实。如在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大幅提高直接税在税收结构中比重、建设现代国家福利制度等方面还应当有新的突破。在马克思主义之后,西方经济学也证明,经济不平等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及增长下行和经济波动加剧的重要因素。私人资本、市场自由化、减税并非促增长的万灵药方,应适可而止。美国供给学派曾先后进入里根、小布什的总统府,改革主张是放纵私人资本、市场,笼统地反对高税收、工会、最低工资法和福利国家等,其迷信的教条是“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结果却都是铩羽而归。里根的副总统老布什曾“首先使用了伏都教(巫师)经济学一词称呼并攻击供给学派的观点”。“供给学派经济政策的结果,导致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下降,......造成持续巨额财政预算赤字,不可避免地会使储蓄和投资减少”。当然,今天有的中国经济学人、媒体对早“已经逐步衰落了”的美国供给学派还是推崇备至,甚至以其自我冠名并将这顶帽子戴在了政府头上。其实,这反映的都是美国政府的心愿和建议。4.24在清华大学的一次会上,《财政部长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毫无道理 》。
(四)“稳增长”要更加重视国资国企作用。在“腐败和反腐呈胶着状态”阶段,全国性国资国企“混改”宜缓行。因为,(1)公有制为基础,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也是宪法给出的解决增长问题的原则之一。目前政府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新举措,如促进国企“强强联合”“走出去”、发展战略性产业、解决历史包袱等。(2)在经济持续下行期,特别是在“腐败和反腐呈胶着状态”的纠结阶段,因经济、政治条件皆不甚合适,或说不甚配套,全国性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混改”宜缓,不宜急,且方案需再考量。
2015年2月,“中央决定今年完成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金融企业巡视全覆盖”,将在党政军等机构中反腐与在国有企业中严查腐败分子结合起来,而非急急忙忙地让这些当“领头羊”的大型国企抢跑“混改”或全系统“试点混改”,就饱含深意。【链接:《中纪委:今年完成对中管骨干国企和金融企业巡视全覆盖》。】推而广之,全国皆当如此。有的地方也已经开始这样做了。【链接:广东《省国资委党委今年,首轮巡查告一段落》。】因为,在部分地方或基层单位“苍蝇满天飞”,影响面不小,这从内部就对正确地进行国资国企改革形成了严重威胁。【链接:《王儒林:苍蝇满天飞 打多少老虎群众也不会满意》】听党指挥、廉洁奉公的干部,是国资国企改革成功的组织保证。像南京市那样,在腐败书记、市长领导下制定“激进”的“混改”方案,无视党中央决策,公开要求国资国企“坚定不移的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且恢复国民党的“首都”标志建筑;像某些国企那样,在腐败的公务员、董事长、总经理或几个“苍蝇”操纵下进行侵吞国资、输送非法利益的“混改”;像几个“X卖光”且高升的干部那样,搞国有企事业单位全盘私有化的的颠覆性、腐败性“改革”之类的丑恶现象,绝不能允许在今天新一轮国资国企(及国立医院、学校、养老院、研究院所等)改革中泛滥成灾。深改组及中纪委等应当对这种事关改革大是大非的核心问题有进一步的关注和政策投入。
这方面一个比较极端的前车之鉴是:抗战胜利后,
另外,制造臭名昭著的“世行”私有化报告和“383方案”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里,有领导干部又伪造当下“各方面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进展总体上不是非常满意”的重大社会舆情,企图施压党中央深改组和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急不可耐地要求在重大条件尚不成熟时,全面推开国资国企“改革”;或者,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放羊”,让各地自行其是地去搞国资国企“改革实验”。这种体制内诡异的、包藏严重危害的现象值得有关方面警惕。【链接:《赵昌文: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为何迟迟不出》、《国研中心报告:地方莫等中央模式,鼓励探索》。】同时,这类现象在政府研究结构中层出不穷,长此以往,很不正常。体制内也需要适时“刮骨疗伤”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