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中国经济学”
迎 春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封名为《中国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突破与成果》(以下简称《信函》)致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的信,提出建立“中国经济学”基础理论的问题。我虽然不属于致信的对象,但是愿意说说自己的看法:建立中国经济学的意见是错误的,因为,经济学不是按照国别建立的学科,而是按照阶级建立的科学,只有资产阶级经济学和无产阶级经济学的分类,没有英国经济学,美国经济学,苏联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学之分。
一,经济学的分类
作为社会科学组成部分的经济学,到目前为止只存在两种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没有英国经济学,美国经济学和苏联经济学之类的说法。
《信函》说:“历史证明:当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时,在英国诞生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当美国、苏联二战后,分别成为世界两个经济中心时,西方经济学理论在美国蓬勃发展和繁荣; 苏联政治经济学理论,在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经济学理论得以确立和广泛运用。倘若在不远的未来,当世界经济中心从美国转移的中国之后,中国必将成为产生新经济学理论的沃土,中国经济学理论必将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他的这段论述不仅不能成为建立中国经济学的根据,反而是否定建立中国经济学的论据。因为,当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时,不仅诞生了西方经济学,而且还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没有英国经济学;当美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时,繁荣和发展的是西方经济学,也不是美国经济学;苏联经济繁荣时,“苏联政治经济学理论,在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经济学理论得以确立和广泛运用。”这里所说的“苏联政治经济学理论”,在当时社会主义各国统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不是“苏联政治经济学理论”。可见,所谓的“当世界经济中心从美国转移的中国之后”,建立“中国经济学”的依据不能成立。为什么将来在中国繁荣和发展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要建立什么中国经济学呢?
当前世界公认的经济学只有两种: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萨谬尔森在他们的《经济学》一书中,讲到经济学的历史时说:“作为学术上一门科学,经济学只有两百年的历史。亚当.斯密的奠定基础的著作《国富论》发表与1776年--------亚当.斯密当然仅仅代表一个开端。从《国富论》的问世到约翰.梅纳特.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1936年),在这一百六十来年当中,经济学已经经历了许多发展阶段。大致在这一期间的中叶,出现了马克思的批判资本主义的巨著《资本论》(1867年,在马克思逝世后又出版了两卷)。”(《经济学》第12版 第3页 萨谬尔森、诺德豪斯著 高鸿业等译 中国发展出版社 以下凡引用《经济学》的都出于此版本)从萨谬尔森的这一段话说明,他承认他们的经济学是继承亚当.斯密的,属于西方经济学,没有所谓的美国经济学。
当时第一大经济体的英国,既出现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说明现存社会关系永存与和谐的现代经济学”(马克思语),又出现了“批判资本主义”的马克思经济学,为什么出现了两种对立的经济学呢 ?这要从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谈起。
二,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经济学作为对于经济现象的一种反映,首先要探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要分析经济活动。
《经济学》说:“任何社会-----都必然要遇到三个基本的和相互关联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物品?----为谁生产物品?----这三个问题是基本的,而且是一切经济制度所共有的,但是,不同的经济制度却以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第38页)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三个问题属于经济活动的两个方面:物质生产的内容与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生产什么和多少、如何生产属于物质生产的内容,而为谁生产则属于生产的社会形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物质生产的过程,既是生产物质产品的过程,同时,又是人们发生社会关系的过程。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现实基础。”(《马恩选集》第二卷 第82页)马克思的这一段话,是对生产关系的科学概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表述,是与资产阶级社会科学的分水岭。
《经济学》中所谓的“为谁生产物品”,属于生产的社会形式。但是,它不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关系,不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而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社会关系,因此,是以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西方经济学把“为谁生产”这个生产的社会形式,与“生产什么商品?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生产的技术方面的内容混在一起,不能区别生产的物质内容与生产的社会形式,把两者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实际上,作为社会科学、特别是基础理论的经济学,研究的只是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而不包括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什么物质产品?能够生产多少?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人们页不可能任意选择。
看看西方经济学的实际研究内容:包括利润、利息、地租以及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等等,这些都是经济的社会问题,而不包括技术方面的内容。著名的凯恩斯主义,不就是为了“防范和化解”经济危机,提出了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这些都属于物质生产社会形式的范围。所以,西方经济学说自己的研究对象包括物质生产的内容,实际上是掩盖它“证明现存社会关系(指资本主义关系——引者注)永存与和谐”。“例如,他们说,没有生产工具,哪怕这种生产工具不过是手,任何生产都不可能。资本,别的不说,也是生产工具。”(《马恩选集》第二卷 第88页)这样,就把资本这种生产关系与生产工具混为一谈,把物质生产的内容与生产关系混为一谈,以证明资本这种经济关系是永存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明确指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列宁指出:“唯物主义提供了一个完全客观的标准,它把‘生产关系’划为社会结构“,“马克思一次也没有利用这些生产关系以外的什么因素来说明问题,但他使我们有可能看出商品生产的社会经济组织怎样发展,怎样变成资本主义组织而造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个对抗的(这已经是在生产关系范围内)阶级-----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地位的因素。《资本论》的骨骼就是如此。”(《列宁选集》第一卷 第8、9页)
正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因此,在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社会,不同阶级对于同一生产关系就有不同的、对立的反映,所以,经济学必然出现两种对立的经济学,例如资产阶级经济学与无产阶级经济学。对待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经济制度,两种经济学就存在着完全对立的认识。
马克思指出:“现代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就在于“证明现存社会关系永存与和谐”。这里所说的“现代经济学家”是指西方经济学家;现存社会是指资本主义社会。“马歇尔----他赞赏资本主义的价格制度,不但声称资本主义是按劳取酬、没有剥削、能使人得到最大的满足,而且还说资本主义是一架可以自行调节的机器,能够自行解决其种种矛盾等等。西方著名经济学学者鲁宾逊夫人承认,马歇尔‘为私有制企业的经济制度提供了一个安慰人心的图像’。”(《经济学》译者序 第4页)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类似的赞扬,在西方经济学中比比皆是;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已经与生产力发生了尖锐矛盾,即将灭亡。“ 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的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等等。(《资本论》第一卷 第831-832页)这些就是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完全对立的反映。这种对立在两种经济学中处处都能够反映出来,从概念、观点、方法乃至哲学基础都是对立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生产关系又分为封建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共产主义生产关系等等。经济学也因为研究的不同的生产关系,而分为不同的经济学,如资本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等。
“---《资本论》-----是大家公认的无与伦比的模范。”(《列宁选集》第一卷 第11页)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著作还有待努力创造。我们的任务不是写什么中国经济学,而是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批判西方经济学,为将来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做准备。
最后要说明的是,中国经济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是完全必要的。我们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其他一些应用学科,具体地研究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但是,这种对于中国经济的研究,不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因为,中国不可能出现特殊的生产关系。对于中国经济的研究,是一种具体的国别经济研究,而且,这种研究的过程,必然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斗争。
的信是致“中国经济学家的屈指可数的翘楚”,当然希望上述各位对我的看法提出批评指正!
附录:
中国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突破与成果——致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白重恩、李稻葵、吴敬琏、张维为、张维迎、林毅夫、姚洋、胡鞍钢、钱颖一、夏斌、樊纲
2019-07-11 11:07:08 来源:红歌会网 :马格宁思
尊敬的白重恩、李稻葵、吴敬琏、张维为、张维迎、林毅夫、姚洋、胡鞍钢、钱颖一、夏斌、樊纲中国著名之经济学家先生们(按姓氏笔画):
大家好!
我很高兴、很荣幸给您们写这封信。近一段时期,我或是通过电话、短信、微信、邮政挂号信、电子邮件、纸质文稿,以及登门拜访等多种形式,与您们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联系与沟通,将我之诉求与期望,或者通过单一方式,或者复合方式传达给了您们。您们是当今之中国,能称得上中国经济学家的屈指可数的翘楚。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二大经济体、第三大军事强国。中国替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以及世界经济中心向中国的转移,也仅仅是指日可待的时间问题啦。历史证明:当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时,在英国诞生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当美国、苏联二战后,分别成为世界两个经济中心时,西方经济学理论在美国蓬勃发展和繁荣;苏联政治经济学理论,在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经济学理论得以确立和广泛运用。倘若在不远的未来,当世界经济中心从美国转移的中国之后,中国必将成为产生新经济学理论的沃土,中国经济学理论必将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
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则是该学科发展的基石,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同样也不例外。因此,我殷切期望,中国应该拥有继欧美西方经济学、苏联政治经济学之后,并且既来源于又区别于两者的、中国自己的“中国经济学”。以此,作为指导、引领中国经济改革前行的理论基础、理论支撑、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使其成为中国最终战胜美国的制度性“理论武器”。
我的研究方向比较广泛。此次重点讨论中国经济理论等问题。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9.5%,创造了“中国奇迹”。在这个“中国奇迹”的背后,是否存在着规律性、本质性、内在因素呢?“中国奇迹”的理论秘诀是什么呢?这便是当今国内外经济理论界,苦苦追寻、探索的重大理论问题。也就是说,在“中国奇迹”的背后,是否存在着中国模式?是否是存在着中国经济学理论?是否存在着中国经济学及其理论体系?
我通过历时八年的研究,初步形成了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中国经济学原理》、《计划经济原理》、《全科经济学原理》及其理论体系。它解释了、诠释了中国奇迹背后的“中国经济学理论”,回答了什么是中国模式?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经济学及其理论体系,至少涵盖,且不仅仅包括以下理论内容:
1、中国经济学原理。
2、计划经济原理。
3、全科经济学原理。
4、社会制度构成要素理论。
5、市场经济四个不等于理论。
6、中国经济双动力源理论。
7、国家垄断中枢理论。
8、中国生产方式理论。
9、中国模式数学模型公式理论(世界四大经济模式理论)。
10、揭示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理论。
11、全国计划性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理论(NPCIMS理论)。
12、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准则理论。
写这封信及将文稿寄给您的目的:希望将我的初步研究成果更加科学化、理论化,使之得到学术界的认可、确认和形成社会的共识。我盼望“抛吾之砖,引您之玉”,得到您的大力支持和指正,愿意与您一起共同研究。中国经济学及其理论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理论工程,如果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国经济学理论能够得到确认,能够获得共识,那将是对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我将义无反顾的努力前行!
吾为今日之中国著文章,或为明日之中国遗文章!
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附件1:《中国经济学及其理论体系》
附件2:《马格宁思<中国经济学>手稿》
附件3:《中国经济学原理》
附件4:《计划经济原理》
附件5:《全科经济学原理》
马格宁思欧文圣傅
2019年6月14日
于北京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