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内需”是个馊主意
——评《拉动内需刻不容缓》
迎 春
看了网上《拉动内需刻不容缓》的文章,我认为“拉动内需”是一个馊主意,理由有三:宣传历史唯心主义;是“陈年旧货”;不解决问题。
一,这是一篇宣传历史唯心主义的文章。
文章只讲:“全力推动‘内需经济’增长,这是刻不容缓重要事项。”文章完全不分析我国经济客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这种脱离经济性质及客观趋势发展分析,只讲主观能动措施的理论,是“长官意志决定论”的表现,是历史唯心主义。写这样的文章,不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拍拍脑袋就可以写出来。
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长官意志”改变不了。所以,谈我国经济问题,首先必须分析、研究问题的性质及其发展趋势。只有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的措施,才能够成为现实的措施,否则“拉动内需”只能成为空谈,引导人们误入歧途。
这是一个过了时的“陈年旧货”。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震惊世界的大危机,当时大量产品过剩,倒牛奶、烧小麦;毁高炉、企业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等等。为了防范和化解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应运而出,那时他就主张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拉动内需”,可见,“拉动内需”早已不是什么新建议,而是陈年旧货。
三,关键是不能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
自1825年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来,几乎每十年左右就爆发一次经济危机。自1929年爆发的大危机以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采用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防范和化解经济危机,结果,尽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经济危机仍然周期性地爆发。仅21世纪,就有2001年美国的危机和2008年的“大衰退”,至今还看不到复苏的亮光。
资本主义各国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拉动内需”,到上世纪70年代,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就转化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的经济危机;各国政府采用赤字财政政策、增加债务“拉动内需”以后,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又表现为债务危机。其实危机的本质都是生产过剩,从消费方面看,就是需求不足。几十年来,资本主义各国政府采用货币政策也好,采用财政政策也罢,都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的问题。所以,我们说“拉动内需”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的问题,是有历史事实作为依据。
我国的事实也是这样。从2008年爆发债务危机以来,我国政府就采取了种种“拉动内需”的政策:货币发行量M2,由2008年的47516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826744亿元,2018年为2008年的3.84倍;整个国家的债务也大量增加:国债、地方政府债、个人的房贷等债务,再加上企业的债务,合起来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还在不断扩大,不过“经济下行压力”不仅没有减轻,而且日益严重。所以,我们说“拉动内需”的意见不能解决问题,是一个馊主意。造成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是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仅仅依靠采取一些“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不可能解决问题。
那么正确的政策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发展公有制经济!
回头看看毛泽东时期的经济发展吧!那个时期工农业生产发展都很快,生产产品不断增长。如当时最时髦的生活消费品“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尽管产品产量增长很快,仍然供不应求,有的还要凭票供应。这种现象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讽刺为“短缺经济”。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劳动群众成为了企业、社会的主人,生产产品原本就是供劳动群众消费的,因此,不会存在生产过剩或者说“需求不足”的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了,这里就不展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