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经济视点

迎春:现代西方经济学是“一盆浆糊”——对现代西方经济学批判文章的选编

迎春 · 2020-02-09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现代西方经济学在我国已经占据统治地位,独霸经济学领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主流媒体上反而“消声灭迹”,这种状况急需改变,为此,我写了一些短文,批判以萨谬尔森为代表的经济理论,从中也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严密和科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是“一盆浆糊”

  ——对现代西方经济学批判文章的选编

  迎         春

  前言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是“一盆浆糊”

  二,萨谬尔森不懂什么是货币

  三,萨谬尔森掩盖资本的本质

  四,都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五,从国内生产总值看庸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

  六,荒谬的“数字经济”

  

  

  

  现代西方经济学在我国已经占据统治地位,独霸经济学领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主流媒体上反而“消声灭迹”,只有少数网站上还有一点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声音,这是我国经济现状在理论上的反映。这种状况急需改变,必须重新恢复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统治地位。为此,我写了一些短文,批判以萨谬尔森为代表的经济理论,从中也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严密和科学。现将部分文章汇编如下,供大家参考、批评。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是“一盆浆糊”

  现代西方经济学里经常用一些比喻,如“黑天鹅”、 “灰犀牛”、“怪圈”、“陷井”等等。这里我们也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现代西方经济学,就是“一盆浆糊”。因为,在现代西方经济学里,没有一个科学概念,不仅不分主观作用和客观规律,也没有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等有关经济现象的科学概念。这种所谓的经济学,其目的就是掩盖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经济关系阻碍生产发展,掩盖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尖锐阶级矛盾,掩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一,没有生产的科学概念

  概念是一切科学理论的基础。科学研究不能从概念出发,但是,没有科学概念,也不可能成为科学。

  “概念: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特征。”现代西方经济学有的是现象的描述,形象的比喻和一系列数据、图表,就没有一个科学概念,因此,用形象的比喻说它是“一盆浆糊”。

  物质产品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人们生活首先就得吃、穿、住、行,就要生产粮食、布匹、住房和交通工具等,不生产出粮食、布匹、住房等,人们就无法生存。

  现代西方经济学里,没有生产的科学概念,只有“投入、产出”和“资源配置”等。

  生产是指物质产品的生产,不包括文化、教育等所谓的“精神生产”。而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不仅把文化、教育等部门的收入列入“生产总值”之内,而且把政府、军队等政治、军事有关部门的收入也列入“国内生产总值”之内,可见,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生产”概念之混乱。

  现代西方经济学所谓的“生产”,其理论基础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萨伊的:“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生产不是以产品的长短、大小或轻重估计,而是以产品的效用估计。”“萨伊这种不创造物质、只创造效用的观点,无限地扩大了生产劳动的范围——把赌博、嫖娼等活动也看‘生产劳动’,十分荒谬。”(鲁明学等著《西方经济学说史概要》)“------以西方经济学家萨伊的庸俗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不分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部门,认为凡是收入的所有者即收入的创,不管你是生产劳动者、资本家、总统或者妓女都一样。”(刘日新著《新中国前三十年关于计划经济的争论》)正是庸俗经济学理论这种生产不创造物质财富,只创造效用;不分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收入的所有者即收入的创造者的理论,才产生出错误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体系。按照这种理论,只要有收入就是物质生产,因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采用货币流通量进行核算。

  按照《经济学》的说法:“投入分成三个部分: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资本------资本由社会经济为生产其他物品而生产出来的耐用品组成。”(第39页)把资本说成是“耐用品”,就是把资本等同于生产资料。正如马克思所说:“-----证明现存社会关系永存与和谐的现代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所在。例如,他们说,没有生产工具,哪怕这种生产工具不过是手,任何生产都不可能-----资本,别的不说,也是生产工具,也是过去的、客体化了的劳动。可见资本是一种一般的、永恒的自然关系”。(《马恩选集》第二卷 第88页)萨谬尔森继承了西方经济学老祖宗的衣钵,把资本这样一种生产关系,说成是“耐用品”,把社会生产关系与自然关系混同,从而证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永存于和谐”。

  “资源配置”论也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生产的一种说法。

  萨谬尔森等著的《经济学》被称为西方经济学的第三本教科书。书中的第一篇《基本概念》中就有《生产可能性边缘》一节(《经济学》第25-33页)。其中的图表把产品分为两大类产品:一类是消费物品,另一类是投资品。图表表现“各种生产可能性”,可以全部生产消费品,也可以全部生产投资品。这就是有名的“黄油”与“大炮”之间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按照再生产的过程,把产品分为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这是科学的分类;而以萨谬尔森的《经济学》为代表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把产品分为消费品和投资品。投资品是按照资本家视野的划分,不是科学的概念。

  生产可能性边缘的图表之后,就是各种曲线:什么“平滑的曲线”、“斜率和线段”等等,按照这种理论,人们可以任意选择一种“组合”,可以全部生产黄油,也可以全部生产大炮,也可以既生产一部分黄油,也生产一部分大炮等等。总之,由人们任意选择。这种所谓的“生产可能性边缘”理论,表现出根本就不懂物质产品的生产。

  物质生产首先要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有什么样的生产工具,才能够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生产黄油,不仅需要生产黄油的设备,而且要有生产黄油的原料,不是人们想“选择”生产什么,就能够生产出什么产品。所谓的“生产可能性边缘”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观演绎,完全不符合生产的实际。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萨谬尔森,居然能够写出这种经济理论,反映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荒谬和庸俗。这就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资源配置”理论。

  二,没有生产力的概念

  萨谬尔森等著的《经济学》(第12版)中,没有生产力的概念,有的是所谓“稀缺规律”,有所谓《生产可能性边缘》理论等。(第25页)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概念是:人们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能力。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对于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能力。

  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能力;当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时,是生产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生产;生产的结果是产品,劳动者的劳动物化其内的产品。

  马克思主义对于生产力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认为劳动者是生产的能动力量;而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劳动者----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动的器官。”“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么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在劳动资料中,机械性的劳动资料----比只是充当劳动对象的容器的劳动资料-----更能显示一个社会生产时代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资本论》第一卷  第203页)可见,马克思对于生产力、特别是劳动资料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关系的指示器;而生产力是物质产品的能力,是前人积累的结果,因此,生产力的物质条件,最终决定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性质。可见,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不可能按照人们的意志“选择”,而是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现代西方经济学在哲学上的这种根本分歧,决定了现代西方经济学根本不可能成为科学。

  《经济学》中所谓的“稀缺规律”,也是由于没有生产力科学概念形成的错误理论。

  《经济学》说:“如果资源是无限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就不会成为问题。”(第41页)这里的“资源”概念是错误的。

  “资源   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地下资源;水力资源;人力资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995.北京  第1529页)按照马克思的话说,就是没有经过劳动“滤过”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无限的。稀缺的是物质生产品,而不是资源。

  以能源为例。在生产力低下时,人们依靠残枝败叶作为能源;生产力发展了,人们能够生产煤炭,能源增长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们能够生产石油,能源更加增多了;当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们能够利用原子能,利用的能量资源范围更进一步扩大。

  自然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关键在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越发展,能够利用的资源就越多。所以,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所谓“稀缺规律”是错误的理论。“稀缺”的不是“资源”,而是生产品,因为,生产品要受生产力的制约。总之,所谓的资源“稀缺规律”,不符合实际,是没有科学生产力概念的产物。

  现代西方经济学有所谓的“资源配置”理论,即《经济学》中所说的“生产可能性边缘”理论,认为人们可以任意“配置资源”,既可以全部生产消费品,也可以全部生产投资品。这种理论的错误,也是因为没有科学的生产力概念造成的。

  生产什么产品,首先是受生产力的限制。具备什么样的生产力,才可能生产出什么产品。当前我国还不具备生产大型民用客机的生产能力,就不可能生产大型民用客机,人们不能任意“选择”。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心主义,与没有生产力的科学概念密切相关。

  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有生产力的科学概念,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所谓“稀缺规律”、资源配置理论等,表明它根本就不懂生产力。

  三,没有生产关系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词典》许涤新主编   人民出版社   第70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讲到:“我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果----------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马恩选集》第二卷   第82页)列宁对生产关系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指出:“在此以前,社会学家不善于往下探究生产关系这样简单和这样原始的关系,而径直着手探讨和研究政治法律形式,一碰到这些形式是由当时人类某种思想产生的事实就停留下来;结果似乎社会关系是由人们自觉地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的基本思想,是在根本上摧毁这种妄想以社会学自命的幼稚道德的-------他所用的方法就是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来,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来,并把它当做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具备的原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正是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把社会形态区分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等。

  列宁还进一步指出:“唯物主义提供了一个完全客观的标准,它把‘生产关系’划为社会结构,使我们有可能把主观主义者认为不能应用到社会学上来的一般科学的重复律应用到这些关系上来。” (《列宁选集》第一卷   第7、6、8页)

  而现代西方经济学根本就没有生产关系的概念,它对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划分,不是按照生产关系区分,而是根据“有关生产和分配决策”的不同,把经济形态划分为习惯支配行为的“原始社会”;一种由政府作出一切有关生产和分配决策的“统治经济”;一种是价格制度决策的市场经济;而所谓的“现代的社会经济制度”,是“带有市场、命令和传统成分的混合经济”等等。萨谬尔森等还特别说明:“今天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政府在制定经济活动的规则、生产教育和保安设施、控制污染和企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今天的美国,大部分决策是通过价格和市场作出的。”(《经济学》第40-41页)

  可见,现代西方经济学对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划分,不是按照生产关系的不同,而是按照对于生产、分配的“决策”方式划分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划分经济类别的标准是主观的、随意的,没有客观标准;也没有揭示不同经济制度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既不能说明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经济制度,也没有说明由一种经济制度演变为另一种经济制度的原因等,因而不是科学的经济理论。

  《经济学》特别突出所谓的“市场机制”,说什么:“我们早已知道,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的模式:市场机制和命令机制。”“市场经济是一架精巧的机构,通过一系列的价格和市场,无意识地协调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它也是一具传达信息的机器,把千百万不同个人的知识和行动汇合在一起。虽然不具有统一的智力,它却解决着一种当今最大的计算机无能为力,牵涉到上百万未知数和关系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市场经济”概念的由来;还说什么:“斯密宣布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该原理宣称:当每个人在追求他自私自利的目标,他好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公共的最好的福利。在这个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里,政府对于自由竞争的任何干预几乎肯定是有害的。”“看不见的手的学说是一个概念,旨在于解释为什么市场机制的后果看起来如此的有秩序。”等等。(《经济学》第68、70、76页)

  西方经济学中的“看不见的手”,根本不是科学的概念,只是形象的比喻。他们根本说明不了“看不见的手”是怎么产生的?从哪里冒出来这么一个看不见的手?是“上帝”安排的吗?这种理论既说不清“看不见的手”的“来龙”,也说不清“去脉”,因而不是科学的经济理论。

  经济科学的任务,是说明一种经济现象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说明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必然性,而不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所强调的不确定性。如果经济学不能说明经济现象重复出现的必然性,那么经济学根本就不能成为科学。

  不管萨谬尔森等怎么赞美“市场机制”的“精巧”,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看不见的手有时会引导经济走上错误的道路”存在着“缺陷”,为此,又不能不引进“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经济学》第78页)“看不见的手”也好,“看得见的手”也吧,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代表作《经济学》,根本说不清这些“手”从哪里来?它的发展变化趋势怎样?既说不清这些“手”的活动规律,也不能说明它的发展规律。所以,我们说“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根本就不是科学的经济学概念,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比喻都能成说明经济现象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那么的经济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不仅如此,萨谬尔森等还认为马克思主义按照生产关系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是“一种机械的和不可避免的时间表——从野蛮到封建主义、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在20世纪,这种精确的时间表并没有应验------在1925年,一个不偏不倚的观察家会宣告,资本主义的未来是安全的和有保证的。”他虽然承认:“美国经济在我们的整个现代史上一直受着经济周期的折磨。”但是,强调:“近50年来------经济科学已经掌握了如何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知识来控制衰退使它在出现后不致于扩大成为长期持续的萧条状态。如果马克思主义者在等待资本主义在最后的危机中崩溃的话,他们就是徒劳的。”(《经济学》  第1287、330页)萨谬尔森等的这些话,正好表现了他的阶级本质和不甘心资本主义的灭亡,也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不可能有生产关系概念的根本原因。

  历史发展的事实正好和萨谬尔森等的论断相反,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至今已经十几年了,已经“扩大成为长期持续的萧条状态”,所以,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预见,绝对不会如萨谬尔森等预言“是徒劳的”,必然成为科学的预见!可见,现代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间的斗争何等激烈!

  四,没有科学的经济概念

  现代西方经济学没有科学的经济概念。

  萨谬尔森等著的《经济学》,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第三本流行的教科书,它的第一编就叫《基本概念》,其中根本没有经济的概念。只有经济学、经济组织等的说明。

  现代西方经济学没有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的科学概念,也不可能有经济的科学概念,因为,经济就是物质的生产和再生产。

  《经济学》的《经济组织的问题》一节中说:“任何社会----都必然要遇到三个基本的和相互关联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物品?-------为谁生产物品?”(《经济学》第38页)现代西方经济学所说的这三个经济问题,既包括物质生产的内容,也包括生产的社会形式,就是没有经济的科学概念。

  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的概念非常明确:即指物质生产和再生产,包括与生产相应的交换、分配、消费;而且还明确指出,任何物质生产都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和社会关系的生产两个方面。

  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时指出的:“经济学家蒲鲁东非常明白,人们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范围内制造呢绒、麻布和丝织品的。但是他不明白,这些一定的社会关系同麻布、亚麻等一样,也是人们生产出来的。”(《马恩选集》第一卷   第104页)就是说物质生产的过程,一方面生产物质产品,同时也生产着生产关系。美国的汽车公司,在生产汽车的同时,也生产着“老板”与“打工仔”之间的关系。

  经济是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物质生产既是物质产品的再生产,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物质产品生产与社会关系生产的统一;与此相应的经济学,就必然区分为研究社会物质生产内容的经济学和研究社会形式的政治经济学;而生产的社会形式又分为封建主义经济关系、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等,因此,政治经济学、经济学也相应的分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学等等。这种区分是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决定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极力抹杀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和内容的区别,不承认存在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划分,更不承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区分。这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阶级本性决定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作为没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反映和表现,它的全部任务就是掩盖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趋势,抹杀新生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腐朽、没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间的界限,所以,在他们那里,经济学只有统一的经济学。因而,现代西方经济学不可能成为科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不仅没有经济的科学概念,也没有货币、资本等资本主义社会中基本经济关系的概念。

  《经济学》有关货币的概念是:“货币是什么?货币是交换的媒介,是支付食物、电影、汽车、学费的手段。”“货币也有行为不当的时候,当它增长速度太快,那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第95、87页)这些只是现象的描述,根本不是货币概念的科学概括;而通货膨胀则是纸币流通出现的现象,可见,萨谬尔森等连纸币与货币的区别也不懂!

  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概念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种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

  《经济学》的“资本”概念是:“现代先进的工业技术是以使用大量资本为基础的:精致的机器设备,大规模的工厂,成品半产品与存货。‘资本主义’得到这一名称,是因为这种资本”。(第87页)这种把资本经济关系,说成是机器、厂房的观点,正是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所在。任何社会的生产都必须有工具、场所,说资本是工具、场所等,就是要论证资本、资本主义的永存。

  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概念是:增值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与工具、场所相结合的社会经济关系,而不是工具、场所本身。

  现代经济学没有科学概念的事例比比皆是,不可能全部列举,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于经济活动的各种现象都有科学的概念。

  说现代西方经济学“一盆浆糊”,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是典型代表。

  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被萨谬尔森等称为“20世纪的伟大创造----没有它宏观经济学可能还在杂乱无章的数据之海中漂泊”、是“整个经济学当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第169-170、5页)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这个“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不仅抹杀了经济领域生产和流通、消费之间的区别,也抹杀了经济和政治、文化等社会不同领域之间的界限。各种类型社会部门的收支,都汇集在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之内,是典型的“一盆浆糊”。

  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的批判,我已经写了很多文章,如《挑战“20世纪的伟大创造”——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错误的指标》、《再论国内生产总值是错误指标》、《三论国内生产总值是错误指标》等,反复论证了这个错误指标混淆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界限,论证了抹杀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区别等等,这里就不重复。

  五,没有客观规律与主观政策的界限

  现代西方经济学也没有客观规律与主观政策的界限。

  科学经济的任务,就是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经济政策则是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能动作用。前者是客观的规律,是一种必然趋势,不可能由政府的政策改变,否则就不成其为规律,也就不会有经济科学;后者则是人们主观行为。

  现代西方经济学不懂客观规律与主观政策之间的区别,抹杀两者之间的界限,这也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不可能成为科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资产阶级经济学者认为,长官意志决定着经济发展,因此,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充斥着主观政策和措施。

  《经济学》的第一编《基本概念》的第三章中,有一节就叫《政府的经济作用》,论述政府的三个职能:效率 平等  稳定。

  上述经济理论表明,现代西方经济学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科学。如果长官意志能够决定经济发展的趋势,那么还会有科学吗?科学就是揭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现代西方经济不仅混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经济各个环节的区别、抹杀经济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领域的界限,也不懂主客观的区分,这种所谓的经济学当然不可能成为科学。

  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为例。

  自从1825年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以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尽吃奶的力气,千方百计要“熨平”经济周期,又是凯恩斯主义,又是新自由主义等等,翻过来覆过去,就是不能“熨平”周期。所以,萨谬尔森不得不承认:“美国经济在我们的整个现代史上一直受着经济周期的折磨。”1965年贵为美国总统的约翰逊还宣称:“我不相信衰退是不可避免的。”1974至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的事实,再一次粉碎了总统大人的梦想。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萨谬尔森夸口说:“近50 年来有了什么变化呢?-----经济科学已经掌握了如何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知识来控制衰退,使它在出现后不致于扩大成为长期持续的萧条状态。”(第328、330页)2008年的爆发的经济危机,距离今天已经十几年了,世界经济还处于萧条状态,又一次粉碎了他的梦想。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出于他们的阶级本质,必然迷信长官意志,认为他们的政策可以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我们的任务就是不断地用历史事实,论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科学性,用这种科学的经济理论武装群众。

  六,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本质

  为什么现代西方经济学没有科学概念,而成为“一盆浆糊”呢?这是由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本质决定的。

  作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一切经济活动都是赚取利润;认为凡是收入的所有者,都是收入的创造者。所以,把生产、经济等都看作是投入产出,有收入就是生产。

  现代西方经济学作为没落、腐朽的资本主义在理论上的表现和反映,它的使命就是掩盖资本主义的性质、掩盖资本主义即将灭亡的历史命运,因此,现代西方经济学根本不可能客观地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经济的真实面目。

  总之,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本质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盆浆糊”。

  为什么现代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竟然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却被抛弃了呢?因为,经济学是经济关系的表现和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制度由社会主义公有制,逐步“改革”成为了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作为这种经济关系的表现和反映,只能是现代西方经济学,而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一些人为什么会接受“一盆浆糊”的现代西方经济学呢?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由于阶级立场决定,他们必然接受并大力宣传现代西方经济学;而一些群众则是感受的经济现象。例如《经济学》说,货币是交换的媒介,就是人们看到的一种现象,容易接受。而马克思主义有关货币的科学概念: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就需要认真学习、思考,不容易被接受;说“看不见的手”,因为人们都见过手,有感性知识。而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概念,则是一种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理解就比较困难。

  经济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必然是科学的抽象。要使人们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就必须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尽管要用群众便于接受的语言、事例来说明本质、规律,但是,由感性到理性认识总需要一个飞跃,更何况是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这种复杂的经济形态。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武装群众,不断地批判现代西方经济学,揭露这种经济理论的阶级本质,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转变成自为的阶级,这也是文化革命的一条重要战线。

  

  二,萨谬尔森不懂什么是货币

  

  萨谬尔森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界的泰斗极的人物,可是他不懂什么是货币。

  一,萨谬尔森何许人也?

  萨缪尔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经济学家。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教授 阿沙·林贝克当年在颁奖致辞中曾经这样评价:“萨缪尔森在提高经济学分析水平方面的贡献,已超过当代任何一位其他的经济学家。他事实上是重写了经济学理论的许多领域。”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高鸿业这样介绍萨谬尔森:“------是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部的创始人。他的许多论著使他在年轻时代就获得了世界声誉。”“----由于他在几个方面发展了正统的西方经济学,所以在西方经济学界声誉颇佳,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权威人物,他曾被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等。“自从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出现以来,曾经存在着三本流行的教科书------战后(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引者注),萨谬尔森《经济学》取代马歇尔著作的地位而成为第三本流行的教科书。目前存在于西方的经济学的入门教科书虽然为数众多,然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本书的仿效品。----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阿拉伯文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字。自1948年出版以来,已经重版多次”等等。(《经济学》第12版   萨谬尔森、诺德豪斯著   高鸿业等译  中国发展出版社)从百度搜索,《经济学》已经出了18 版。说萨谬尔森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泰斗级人物是符合实际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泰斗级人物,却不懂什么是货币。

  二,马克思主义有关货币的基本常识

  马克思花了二十五年的工夫,研究了商品经济的发生、发展规律,得出了金银是货币的科学结论。他一再说:“金能够作为货币与其他商品对立----一般价值形式才转化为货币形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作为货币代表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不过采取了一种具有奇特的社会属性的自然物的形式。”等等。(《资本论》第一卷   第86、107、99页)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证明金银是货币。

  “1948年,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最初颁发的《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金圆券每元含黄金0-22217克,发行额以20亿为限-----11月12日又公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法令,规定1金圆券的含金量减为0.044434克。公开宣布金圆券贬价4/5,撤销金圆券发行20亿元的限额。之后金圆券无限量发行,至1949年5月,金圆券发行额为六十七万多亿元,金圆券也像法币一样成为废纸。”

  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以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停止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同年年底美元宣布贬值。时至今日,每盎司黄金已经上涨到1500多美元一盎司。而且美元贬值,黄金就上涨。可见,黄金才是货币,而金圆券、美元等不是货币,而是纸币,是货币符号。

  马克思主义关于货币与纸币有科学的定义。“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金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货币商品。”“纸币   由国家发行作为法定流通手段的货币符号---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产生的----它代替金银货币来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政治经济学辞典》上  第370、399页   许涤新主编)这些定义科学地说明金银才是货币,而纸币只是国家法定的代替货币执行流通职能的符号。前者是货币,后者是货币符号,二者的区别十分明显。但是,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泰斗级人物的萨谬尔森,就是不懂货币与纸币之间的区别,把纸币等同于货币,不仅说明萨谬尔森的无知,也反映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庸俗与浅薄。和一般群众缺乏经济科学知识不同,萨谬尔森对于货币的无知,是由于他的阶级本能和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仇恨决定的。他不承认《资本论》是科学的经济学,而说成是“批判资本主义的巨著”,并且恶狠狠地说:“《资本论》发表以来一个世纪的历史对马克思主义的预言并不客气”,“如果马克思主义者在等待资本主义在最后的危机中崩溃的话,他们就是徒劳的。”等等。(《经济学》第3、1292、330页)

  三,萨谬尔森不懂货币与纸币的区别

  萨谬尔森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编中说:“货币是什么?货币是交换的媒介,是支付食品、电影、汽车、学费的手段-----货币是便利交换的润滑剂,”“货币的流通是我们制度的血液-------货币也有行为不当的时候,当它的增长速度太快,那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第95、87页)表明萨谬尔森不懂货币,不懂货币与纸币之间的区别。

  货币与纸币都是交换的媒介,但是,“媒介”只是现象的描述;“润滑剂”、“血液”则是比喻,更不是本质的概括。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纸币只是货币符号,没有价值,只能代替金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二者不能混同;金银是生产物,不可能“有行为不当的时候”,也不可能“增长速度太快---导致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量”,才会出现通货膨胀。说“货币”“增长速度太快,那就会导致通货膨胀”,表明萨谬尔森不懂什么是货币,不懂货币与纸币之间的区别。

  《经济学》中专门有两章论述通货膨胀:第十二章:通货膨胀:定义与成本,第十三章:通货膨胀:原因与对策。洋洋洒洒近90页,讲了“让我们从通货膨胀的一个较严格的定义开始:在价格和成本的一般水平上升——面包、汽油、汽车的价格上升,工资、土地价格、资本物品的租金上升——的时候出现通货膨胀。”(第366页)这些根本不是什么通货膨胀“严格的定义”,只是一个现象的描述,而且把成本,工资、土地价格、资本物品的租金都拉入通货膨胀定义之内,说明他对于通货膨胀认识之混乱。成本等属于生产的范畴,与纸币发行、通货膨胀等流通领域的现象属于不同的领域,成本上涨怎么能够和通货膨胀划等号呢?上述种种都说明萨谬尔森基本概念之混乱!

  前面已经指出:“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引起的纸币贬值的现象。”这才是通货膨胀的科学定义。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是一盆浆糊》的文章中,已经说明《经济学》其他的一些基本经济概念的混乱,表明萨谬尔森等著的《经济学》,也不过是一件现代版的“皇帝的新衣裳”!这里主要是进一步指出,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泰斗级人物的萨谬尔森,不懂什么是货币,不懂货币与纸币之间的区别就够了。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西方经济学在我国逐渐占据统治地位,而且成为指导经济发展的理论。

  大量发行纸币刺激经济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的流通中货币从1978年的212亿,增加到2018年的73208亿,增长了345.3倍。这里除了商品范围的急剧扩大:毛泽东时期劳动力退出了商品范畴,大量生产资料和一部分生活资料如房屋、公费医疗的药品等等退出了商品范畴等,改革开放以来重新成为商品,增加了流通手段的需要量外,大量发行纸币,已经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之一,因此,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1978年为100,2018年增长到650.9,增长了6.5倍(《中国统计摘要》2019   第43页)。实际上滥发纸币,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已远远超出数据显示的程度:房屋价格的飞涨,已经成为国计民生中的突出问题;看病贵、上学贵也成为广大群众面临的难题;即使政府采用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也没有能够制止住经济下滑的趋势等等。可见,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指导经济发展,必将把我国引向爆发危机的万丈深渊!我们必须反复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不断地批判现代西方经济学,用科学的经济理论武装群众,并指导经济发展,重新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康庄大道,才可能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

  三,萨谬尔森掩盖资本的本质

  萨谬尔森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是美国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第三本流行教科书的主要,他对马克思的《资本论》有评论,对原苏联的经济也有研究,但是,他有意掩盖资本的本质,这是由他的阶级本质决定的。

  一,资本是一种经济关系而不是物品

  萨谬尔森把资本说成物品,掩盖资本经济关系的本质。

  他在《经济学》中说:“现代先进的工业技术是以使用大量资本为基础的:精致的机器设备,大规模的工厂,成品与半成品,仓库与存货。‘资本主义’得到这一名称,是因为这种资本,或生产性的‘财富’,主要是某些人——资本家——的私有财产。”“资本一词通常被用来表示一般的资本品,它是另一种不同的生产要素。资本品和初级生产要素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一种投入,同时又是经济社会的一种产出。”“资本品表示制造出来的物品。这种物品可以被用来作为投入要素,以便从事进一步生产,而劳动和土地仅仅是初级投入要素”。(《经济学》第12版  第87、88页    萨谬尔森等著   高鸿业等译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下同)可见,萨谬尔森认为“资本”是一种物品,是厂房、机器设备和库存等物品。

  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明确指出,厂房、设备等是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者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资本论》第一卷   第203页)当人们说设备、厂房时,抽象了原苏联和美国的社会性质,抽象了设备、厂房归谁所有,抽象了设备、厂房的社会属性,是从“生产一般”的角度讲劳动资料。而萨谬尔森却说:“实物的资本品在任何社会都是重要的,因为它们有助于提高生产率。这句话适用于苏维埃共产主义,也适用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90页)这里萨谬尔森用资本的概念偷换了劳动资料概念,强调无论是苏维埃共产主义,还是美国的资本主义,任何社会的生产都需要劳动资料,所以,资本是永存的。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所在,就是证明资本主义的永存和和谐。(参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萨谬尔森接着说:“但是,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差别,一般地说,在我们的市场经济中,生产工具为私人企业或个人所有。”(第90-91页)萨谬尔森总算还记得有这样一个重要差别。实际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差别,只有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工具等生产资料才成为“资本”;抽象掉这个差别,生产工具就只是劳动资料。只有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资料才成为资本。所以,资本不是物品,而是一种经济关系。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的和文化的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占有劳动的物质条件的他人做奴隶。他只有得到他人的允许才能劳动,因而只有得到他人的允许才能生存。”(《马恩选集》第三卷   第5页)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者就是因为没有占有劳动的物质条件,才出卖劳动力,成为雇佣奴隶。

  新中国的毛泽东时期,“精致的机器设备,大规模的工厂,成品与半成品,仓库与存货”等,不属于私人企业或个人所有,而是属于社会或集体所有,所以,不再是“资本”。历史事实证明,资本不是物品,而是一种结合在物品上的经济关系,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经济关系。

  资本是一种经济关系,是资本家剥削无产者剩余价值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雇佣劳动与资本》等一系列著作中,详尽地论述了资本家剥削无产者剩余价值的本质,就不重复。这里主要是批判萨谬尔森掩盖资本本质,把“资本”说成是“资本品”;并批判其他掩盖资本本质的理论。

  资本主义是怎样的一种经济关系呢?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而劳动者则“一无所有”,因此,劳动者必须出卖劳动力,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当劳动力成为商品时,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所以,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定义为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

  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是私有制经济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后的一种私有制经济的形式。

  与资本家对立的是无产者。无产者虽然具有劳动能力,是生产劳动的能动力量,但是,因为他们没有生产劳动的物质条件,只能出卖劳动力。一方面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另一方面无产者出卖劳动力商品,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生产资料不是物品,而是资本:增值剩余价值的价值。萨谬尔森把资本说成是资本品,就是掩盖资本剥削无产者这种经济关系的本质。

  二,用决策方式划分经济关系,掩盖资本的本质

  萨谬尔森把经济制度按照决策方式划分为统治经济;市场经济;混合经济等等,而不是按照生产关系划分经济制度,这是掩盖资本主义本质的另一种方法。

  现代西方经济学按照决策方式划分经济制度的方法,是一种错误的方法,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经济学》说:“任何社会-----都必然要遇到三个基本的和相互关联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物品?-------为谁生产物品?------这三个问题是基本的,而且是一切经济制度所共有的,但是,不同的经济制度却以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按照解决这些问题的决策方式,把经济制度划分为“统治经济——一种由政府作出一切有关生产和分配决策的经济,-------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经济,或市场经济,-------现代的社会经济制度------社会是带有市场、命令和传统成分的混合经济。-------在今天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政府在制定经济活动的规则,生产教育和保安设施,控制污染和企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今天的美国,大部分决策是通过价格和市场作出的。”(第38、40-41页)在这一段混乱不堪的论述中,萨谬尔森最终也没有说清楚美国是“自由企业经济或市场经济”?还是“带有市场、命令和传统成分的混合经济”?美国到底是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萨谬尔森根据决策的划分经济制度,与他自己的所有制划分经济制度的方法矛盾。他说:“在我们的市场经济中,生产工具为私人企业或个人所有”,这与按照决策方式划分经济制度是对立的。按照决策划分经济制度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可以把美国划为与“市场经济”不同的“混合经济”,又可以说成是资本主义经济。

  《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划为市场经济,同时又把美国称为“混合经济”,反映了它的主观随意性。其实,美国经济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个客观标准,即生产关系。运用生产关系的标准,把私有制经济区分为奴隶经济制度、封建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把公有制经济制度划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种划分具有科学性,可以应用一般科学的重复律。

  “马克思究竟是怎样得出这个基本思想(指历史唯物主义——引者注)呢?他所用的方法就是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来,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来,并把它当做决定其余一切社会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唯物主义提供了有关完全客观的标准,它把‘生产关系’划为社会结构,使我们有可能把主观主义者认为不能应用到社会学上来的一般科学的重复率应用到社会学上来-------进而极科学地分析社会现象,比如说,划分出有关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和另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东西,研究出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共有的东西。”(《列宁选集》第一卷   第6、8页)马克思就是根据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划分出资本主义经济。只要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占据统治地位国家,都是资本主义社会。不管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是美国的总统制,还是英国、日本的国王制,只要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占统治地位,都是资本主义社会。这样一般科学的重复率就应用到社会学了。可见,马克思按照生产关系划分经济制度、社会形态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而萨谬尔森等按照决策划分社会经济制度的方法,不是科学的方法,掩盖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三,萨谬尔森歪曲社会主义公有制

  萨谬尔森等说:“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趋同    如果现代社会主义的许多原理对于美国人来说听起来很熟悉,那并不是偶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在斯堪的纳维亚,在法国以及撒切尔之前的英国——听起来越来越象F.D罗斯福到卡特这50年中美国自己所变成的东西---------这个新世界既不是资本主义的,也不是社会主义的,而是由混合占有统治地位的。”(《经济学》下  第1294-1295页)萨谬尔森把铁路、钢铁等部门的国有化说成是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化,只改变了资本的产权归属,并没有改变雇佣劳动的资本主义性质。把国有化说成社会主义,是一种抹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根本区别的理论。现在被我国的一些经济学家所继承,认为我国也有国有经济,因此是社会主义,并由此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前面说过,社会主义是消灭雇佣劳动经济制度的产物,是公有制经济的低级阶段。可是,萨谬尔森却说斯堪的纳维亚、法国以及撒切尔以前的英国也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可见,《经济学》中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基本概念十分混乱,所以,我们说现代西方经济学是“一盆浆糊”。

  马克思主义根据生产关系,把资本与雇佣劳动生产关系划为资本主义,把消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公有制经济称为共产主义。并把共产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还存在商品经济,是“生长着的共产主义与衰亡着的资本主义斗争的时期”;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则彻底消灭了商品经济这种私有制的残余,实现了完全的公有制经济。

  有人说,当前我国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萨谬尔森经济理论的翻版。

  所谓的“市场经济”,是按照决策方式划分经济制度的产物,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资本主义经济概念,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按照生产关系划分经济的性质,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济应该分为毛泽东时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改革开放以来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两种经济。

  有人说毛泽东时期,我国的工人也领取工资,也是雇佣劳动经济制度,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雇佣劳动经济制度,是工人出卖劳动力商品。劳动力作为商品买卖,它可能卖得出去,也可能卖不出去。按照马克思的话说,商品生产者劳动的社会性,要通过市场买卖决定:卖得出去,说明具有社会性,反之,就没有社会性。劳动力商品也要通过买卖决定它是否具有社会性。

  而毛泽东时期企业的工人,劳动之后虽然也要领取工资,但是,不存在解雇与失业的问题。这种经济现象表明,工人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不是出卖劳动力商品,那时的工资是工人领取自己劳动的报酬。

  工人是否存在被解雇的现象,“端”的是“铁饭碗”,还是可以被解雇,“端”“泥饭碗”,是出卖劳动力商品与生产资料主人区别的根本标志,也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雇佣劳动制区别的标志。

  毛泽东时期我国的工人不存在解雇、失业现象,表明工人是生产资料的主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遍存在的“老板”与“打工仔”的关系,就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从现象看,“老板”雇佣“打工仔”,给“打工仔”发工资,“打工仔”给“老板”干活,这就是雇佣关系。“老板”购买的是“打工仔”的劳动力商品。“老板”想买就买,不愿意买就不买,可以解雇工人。当前我国,不仅外资企业、私资企业是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基本上实行的也是雇佣劳动制度。

  可是,按照萨谬尔森的理论,只要“政府拥有生产资源”, 进行“收入再分配”就是社会主义。(参看《经济学》第1294页)我国的一些经济学家们,继承了萨谬尔森的衣钵,把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叫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雇佣劳动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说成是“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现代版的“指鹿为马”。由于这里主要是批判萨谬尔森的错误理论,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就不展开论述。

  这里只指出,由于我国的经济基础已经变成了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经济制度,因此,和毛泽东时期相比,整个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共产党宣言》语)同时,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经济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当前存在的严重生产过剩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就是雇佣劳动经济制度阻碍生产发展的主要表现。

  总之,萨谬尔森的经济理论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把生产品说成是资本,抹杀资本与生产物之间的区别;采用决策方式和存在不存在国有资产作为划分经济制度的标准等,抹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本质区别,从而达到在经济理论上复辟资本主义的目的。

  我们必须不断地批判现代西方经济学,反对经济理论的资本主义复辟,使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重新占据统治地位!

  四,都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毛主席早就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第1471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基础,而政治经济学则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是阶级斗争理论的基础。要认清任何具体社会的性质,决定正确的革命路线,关键在于有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指导。

  毛泽东同志能够领导我国新民主革命取得伟大的胜利,首先在于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当时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从而制定了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了全国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选集的开篇之作,标题是阶级分析,实际上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大作。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为基础,才能得出阶级关系的科学结论。文章指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产阶级。这个阶级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第3-4、5、7-8页)这些阶级分析,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得出的科学论断。没有科学的经济学理论,不可能做出正确的阶级分析。

  毛泽东领导我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也是由于他掌握了科学的马列主义经济学理论。

  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以后,他向四级党委建议读斯大林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两本书,指出:“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这两本书,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  上   第3-4页)他不仅提出建议,而且身体力行,亲自组织了一个读书班子,花了不少时间读斯大林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并做了详细的批注和谈话。

  有人说毛泽东不懂经济,没有读过《资本论》,显然是错误的。只要看看他对于《资本论》形成条件的分析和对于方法论的论述,就知道他不仅读过《资本论》,而且有深刻的理解,否则不可能说出:“这本书(指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引者注)的写法很不好,总是从概念入手。研究问题,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出发,来研究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从而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的矛盾。《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就是用这种方法,总是从现象出发,找出本质,然后又用本质解释现象,因此,能够提纲挈领。”(同上书   第801页)

  此后,他忙于国际国内的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但是,他始终考虑着修正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1974年生日的那天,他在与周恩来的长谈中,重点阐述的内容之一,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和货币制度,是产生修正主义和复辟资本主义的经济根源。这就是著名的“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主要内容是:“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并且强调:“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以后又说:“我们自己就是建设了这样一个国家,跟旧社会差不多,分等级,有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等价交换,要拿钱买米、买煤、买菜、买油不管人少人多。”“民主革命后,工人、贫下中农没有停止,他们要革命。而一部分党员却不想前进了,有些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作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  第413、486、487页)商品、货币制度都是经济制度,毛主席这里有把阶级斗争的根源回归到经济制度,是他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入思考,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由于他那时重病在身、年纪大,不可能做进一步论述。

  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马恩选集》第三卷    第425页)毛泽东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于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和复辟资本主义危险性的终极原因,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中寻找,从经济学中寻找。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就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列宁《卡尔.马克思》)当前我们斗争的主要战线是经济战线,而以萨谬尔森等著的《经济学》为代表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没有一个科学的概念,类似“一盆浆糊”,却在我国占据了统治地位,已经把我国经济引入了万丈深渊。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批判现代西方经济学,是当前我国理论战线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在批判修正主义,批判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学习、运用,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武装广大群众,认清现实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沿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向前发展!

  五,从国内生产总值看庸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它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必然要颠倒黑白:掩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没落,抹杀新兴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区别,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就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代表之一。它一方面掩盖美国经济的衰落,另一方面极力抹杀新中国毛泽东时期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区别,引导我国经济在邪路上越走越远。

  一,国内生产总值掩盖着美国经济的衰落

  1,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掩盖美国经济衰落的事实

  美国现在还号称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因为,按照国内生产总值指标,2018年是20.5万亿美元,在世界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第一位。由于2018年的数据不够完整,以下采用2017年的数据。

  2017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9.4万亿美元,占当年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80.74万亿美元的24%,稳据第一位。(《中国统计摘要》2019   第193页)实际上,美国已经是依靠进口商品维持群众生活和负债累累的没落经济体。

  考察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就知道美国物质生产衰落的严重程度:2011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占1.2%;工业占20.2%;服务业占78.6%。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是一种趋势,2000年美国服务业还只占75.4%,到2011年就上升到78.6%,上升了3.2%。(《国际统计年鉴》2014   第48页)

  从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看,工农业产值所占比重只有1/5多一点,就是说物质生产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多一点,将近80%是非物质生产。

  近80%服务业的产值中,包括几千元美元的军费,包括大量的股票、期货、债券等买卖的增加值等,还包括政治、文化等所有行业的“产值”。事实上这些行业根本不能生产物质产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一度曾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的53.9%,控制了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一。(《资本主义兴衰史》修订本  第286、287页)但是,随着工业大量转移:钢铁城市匹兹堡的烟云已经散去,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也宣告破产,大量工业企业转移到工资低廉的我国和发展中国家。所以,特朗普总统在《就职演说》哀叹:“无数工厂关门-----生锈的工厂像墓碑一样布满我们国家的土地------几十年来,我们以美国工业的衰落为代价为别国的工业输送营养-------我们的工厂一个接一个倒闭------我们将遵循两条最简单的原则——买美国的商品,雇美国的工人。”从特朗普的哀叹可以看出,尽管从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看,美国在世界各国中仍然占据第一位。但是,工厂外迁、物质生产衰落,国内生产总值与物质生产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表明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准确地反映物质生产的真实情况,掩盖了急剧衰落的真相!

  正因为工厂大量转移,使美国已由工业大国变为依靠大量进口商品养活民众的国家,不仅衣、帽、鞋、袜以及儿童玩具依靠进口,家用电器,乃至汽车等产品也大量进口,货物进出口逆差不断扩大。2000年的逆差为4774亿美元,2017年上升到8622亿美元,2018年更增加到9502亿美元。         由于物质生产的衰落和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财政赤字、国国家债务急剧上升,成为依靠借新债还旧债的“赖债”大户:1945年联邦政府负债2601亿美元,截止2017年7月,联邦政府负债已经高达19.8万亿,现在竟增加到22万亿美元,仅支付利息就达5000多亿美元。“创新高的赤字水平和发债规模推动了美国国家债务的加速增长。2018财年(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美国预算赤字达到7790亿美元,为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外,美国财政部的一份报告估计,2018年美国国债发行总额超过1.3万亿美元,是2010年以来最大的新债发行规模。” “彼得·彼得森基金会(Peter G. Peterson Foundation)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彼得森(Michael A. Peterson)表示,‘如此迅速地达到这个不幸的里程碑是我们的财政状况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正在加速的最新迹象。’”

  当然,这不是说美国的物质生产全部衰落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工业,拥有最新技术的电子产业和基础产业:包括农业和能源等物质生产,所以,特朗普至今还能够在世界上横行霸道,今天用导弹打击这个国家,明天又制裁那个国家等等,这是美帝国主义“垂死挣扎”的表现!

  总之,当今号称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物质生产已经急剧衰落,成为依靠进口商品养活群众的落后经济体,成为依靠借新债还旧债、面临破产的国家,特朗普总统的种种疯狂行径,正是这种垂死挣扎的表现。

  美国的经济发展表明,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抹杀物质生产与政治、文化的界限、抹杀经济内部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区别,掩盖了物质生产衰落的事实,所以说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错误的指标。

  2,国内生产总值指标错误的理论根源

  按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谬尔森的说法,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是:“全部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可以衡量整个经济的经济运行表现”,是“20世纪的伟大的创造”,“没有它宏观经济学可能还在杂乱无章的数据之海中漂泊。”等等。(《经济学》第12版   上  第169-170页   萨谬尔森等著)而美国的事实说明,国内生产总值不仅不是什么“伟大的创造”,而是一种错误指标;不仅不能准确“衡量整个经济”的运行,反而掩盖了美国物质生产的衰落。

  现代西方经济学是庸俗经济学,只看经济的现象,看不到经济的本质,整个现代西方经济学就没有科学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是这种错误概念的代表作之一。

  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抹杀经济与政治、文化的界限;抹杀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区别,源于它的理论基础的错误。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萨伊认为:“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生产不是以产品的长短、大小或轻重估计,而是以产品的效用估计。”“萨伊这种不创造物质、只创造效用的观点,无限地扩大了生产劳动的范围——把赌博、嫖娼等活动也看‘生产劳动’,十分荒谬。”(鲁明学等著《西方经济学说史概要》)“------以西方经济学家萨伊的庸俗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不分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部门,认为凡是收入的所有者即收入的创,不管你是生产劳动者、资本家、总统或者妓女都一样。”(刘日新著《新中国前三十年关于计划经济的争论》)正是庸俗经济学理论这种生产不创造物质财富,只创造效用;不分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收入的所有者即收入的创造者的理论,才产生出错误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体系。按照这种理论,只要有收入就是物质生产,因而采用货币流通量进行核算。

  美国军队的军人有收入,政府官员有收入,教育工有收入,文艺工有收入等等,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把这些收入都计算在内,抹杀了经济与军事、政治、教育和艺术的界限;流通领域倒买倒卖股票、债券有收入,消费领域的旅游有收入,也列入生产总值,抹杀了生产、流通、消费之间的区别,所以,才会出现美国这种物质生产严重衰退,而国内生产总值仍然高居世界第一位的不符合实际的统计数据,正是现代庸俗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产物。

  理论上的这种错误,最终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走向没落的反映。列宁在批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时指出:“它表明观察者只看到一颗颗的树木,而看不到森林。它盲目地复写外表的、偶然的、紊乱的现象。它暴露出观察者被原始材料压倒了,完全不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列宁选集》第二卷   第844页)

  二,  毛泽东时期用工农业总产值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

  最近,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了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新中国经济发展,这是经济理论的大倒退。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表现毛泽东时期经济发展,不仅掩盖了物质生产的高速、优质、健康的发展,而且抹杀了改革开放前后两种经济的本质区别。

  毛泽东时期没有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而是采用工农业总产值体系表现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国内生产总值体系有本质不同。

  1,用工农业总产值指标表现经济的发展变化,有经济制度和理论的根源。

  A,经济制度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包括生产物质财富内容和生产社会形式的两个方面,所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物质生产的内容,而且特别关注生产的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经济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抓生产关系、或者说抓经济发展的方向:是走社会主义公有制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老路,是发展生产、经济的决定性环节。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一直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公有制道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就指出,建国以后的中心工作是生产建设,同时又明确发展生产中“第一是国营工业的生产”。

  在完成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等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以后,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于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国家工业化主要是指发展生产力,而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则主要是指生产关系,就是要坚持走发展公有制经济的道路。

  新中国经济发展,围绕着走社会主义公有制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贯穿着全过程。毛泽东指出:“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   第196页)

  以后,他反复论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说:“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等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   第486、242页)这些有关阶级斗争的论述,其经济内容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道路,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正是由于毛泽东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发展道路,表现在经济发展的统计中,始终采用工农业总产值指标体系,而不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体系。

  B,经济理论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物质产品的生产。只有在物质产品生产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活动。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马恩选集》第三卷   第574页)由于马克思的这个伟大发现,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毛泽东时期,采用工农业总产值指标作为表现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工农业总产值指标体系表现的是物质产品的生产量,而不是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反映的纸币流通量。

  由于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毛泽东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形式,与资本主义的盲目竞争的无政府状态相比,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成为有计划地发展经济。这是人类进入自觉控制物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一个伟大转折。正如恩格斯在《社会主义的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替代。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马恩选集》第三卷   441页)毛泽东时期的人们就是作为社会主人,自觉地运用工农业总产值指标体系,组织、指导物质生产和再生产。

  例如粮食生产,国家根据播种面积、肥料供应等物质生产条件的平衡,计划安排年度粮食生产总量;平衡粮食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安排了运输和制定分配计划等等,摆脱了竞争无政府状态,显示出作为社会主人,自觉地运用物质产品指标指导物质生产与再生产。这和国内生产总值被动地反映资本主义社会无政府状态的经济发展,有本质的不同。

  工农业总产值是以人民币的元为单位。如1949年,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为466亿元人民币,(《中国统计年鉴》1983   第13页)但是,这里的“人民币”不代表纸币数量,也不是货币数量,而是代表物质产品的量:以社会劳动总量表现的物质产品量。

  毛泽东时期的工农业总产值,表现的是物质产品的总量,而不是西方经济学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货币收入数量。前者是物质产品的总量,后者是货币的流通总量。两者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之间的根本区别之一,也反映出两种社会制度的本质不同。

  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必须不断地增加粮食、布匹、服装、住房等物质产品的生产,否则,不仅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可能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更不可能生产出更多的飞机、导弹等军事工业产品保卫国家安全。可见,物质产品生产的增长,是整个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所以,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的毛泽东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指标表现的是物质产品总量的增减,而不是货币(纸币)流通量的变化。

  我国1949年的工农业总产值为466亿元,到1978年增加到5634亿元,增加了11.1倍。(《中国统计年鉴》1983   第16页)数据表现的是:粮食产量由2263.6亿斤,增长到1978年的6095.3亿斤;钢由15.8万吨,增长到3178万吨;汽车由无到有,1978年生产了14.91万辆等等,表现的是全部工农业产品的总量。粮食、钢和汽车是不同性质的产品,不可能表现成为一个统一的总量。它们共同的质是人类劳动的产品,因此,可以用社会劳动的量表现。工农业总产值正是以社会劳动量表现的工农业产品的总量,反映的是物质产品的总产量,与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利润,必然以货币(纸币)表现有本质的区别。

  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就必需增加物质产品的生产。只有在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2263.6亿斤,增加到1978年的6095亿斤,我国才能由5亿多人半饥半饱的“糠菜半年粮”状态,发展到9亿多人的吃饱饭;布由18.9亿米,增加到110.3亿米,才可能使9亿多人保暖御寒;原油产量也1949年的12万吨,增加到1亿多吨,保证了汽车、飞机的能源供应充足;正因为生产了原子弹、氢弹,才使我国避免了美、苏两大帝国的核讹诈等等;也只有在物质产品不断增加的条件下,才能够发展教育、文艺事业和加强国防等,因此,发展物质产品的生产,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则是资本家赚取利润,因此,现代西方经济学把货币(纸币)收入的增加,就等同于物质产品的增长。这就是两种经济发展的本质区别。

  可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在经济统计的总量表现上,前者是工农业总产值,后者则是国内生产总值;前者表现的是物质产品,后者表现的是货币(纸币)收入总量。而社会各种事业的发展,只有建立在物质产品增长的基础上,才是真实可靠的,建立在货币、特别是纸币收入的基础上,则是“沙滩上的大厦”。毛泽东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是建立在物质产品生产不断增长的基础之上。这和美帝国主义经济“空心化”有着本质的不同。工农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两种指标体系,反映的正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

  社会物质产品生产的发展,不仅有速度快慢的区别,而且还有质量的高低;包括产业结构合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地区分布逐渐平衡等,特别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体系,完全不反映物质生产的质量,而工农业总产值指标体系,不仅包括总量的增减,还有具体产品的发展指标,如粮食生产、钢铁生产等等。这也是两种指标体系的根本区别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跟着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体系,反映了经济制度的根本变化,而且在邪路上越走越远!

  三,从概念的混乱,看现代西方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运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抹杀物质生产与政治、文化以及经济领域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界限,表明了国内生产总值不是科学的概念。其实,整个现代西方经济学就没有科学的概念。

  现代西方经济学对于物质生产没有科学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不科学,把政治、文化等行业的收入也包括在生产之内;庸俗西方经济学认为:“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生产不是以产品的长短、大小或轻重估计,而是以产品的效用估计。”“萨伊这种不创造物质、只创造效用的观点,无限地扩大了生产劳动的范围——把赌博、嫖娼等活动也看‘生产劳动’,十分荒谬。”对于资本家来说,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为了赚取利润,不管是开工厂、做买卖,还是放高利贷都一样。所以,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只有“投入”、“产出”的概念,不分什么生产、流通,也不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谬尔森就把生产看作“投入”,认为:“一般而言,投入分成三个部分: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经济学》12版  第9页)实际上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不属于物质生产的内容,把资本作为生产的要素,表明萨谬尔森不懂什么是物质生产。现代西方经济学者所关心的是:劳动获得工资,土地获得地租,资本获得利润,所以,在他们那里只有“投入”、“产出”,没有物质生产的科学概念。

  现代西方经济学不懂什么是生产,更不懂什么是经济。经济是物质生产和再生产,包括相应的流通、分配和消费,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现代西方经济学流行什么“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数字经济”等概念都是错误的。

  经济活动都是社会性的活动,经济学就是一种社会科学,根本不存在什么“微观经济”,当然也不存在“宏观经济”;更不存在所谓的“虚拟经济”!物质生产和再生产不能虚拟:生产粮食、布匹不能虚拟,吃饭、穿衣也不能虚拟;没有“虚拟”经济,当然也不存在什么“实体经济”;“数字经济”更是错误的概念。如果说国内生产总值抹杀了经济与政治、文化的界限、抹杀了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区别,所谓的“数字经济”,就连精神和物质的界限也抹杀了,对此我在《荒谬的数字经济》一文中已经论述过,就不重复。

  总之,从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体系可以看出,现代西方经济学不仅不懂生产、经济,也没有基本经济的科学概念,不可能成为科学的经济学,是没落资本主义经济的反映。我已经写了不少批评文章,如《现代西方经济学不懂什么是物质生产》、《现代西方经济学不懂什么是生产关系》、《现代西方经济学不懂什么是经济》、《国内生产总值是错误指标》、《再谈“鸡的屁”》等等。这些文章主要是从现代西方经济学抹杀物质生产与政治、文化的界限,抹杀生产和流通、分配、消费的区别进行了批判。最近,又写了《荒谬的数字经济》、《发展数字货币是一条死路》等,从现代西方经济学抹杀精神与物质的区别,说明“数字经济”是一个混淆精神与物质界限的错误概念,指出现代西方经济学连什么是货币也不懂,并批判了所谓的“数字货币”,包括比特币的流通等等。西方经济学不仅存在不科学的概念,还流行什么怪圈、陷阱、黑天鹅、灰犀牛等形象的比喻,这些根本与经济现象没有联系,不能说明任何经济问题。

  正是因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庸俗、肤浅,才把一个物质生产衰落、负债累累、依靠进口商品维持生活的美国,看作是第一大经济体;抹杀新中国毛泽东时期经济与改革开放时期经济的本质区别。这种颠倒黑白的错误论断,正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产物。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反复不断地批评庸俗的经济理论,促使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我国重新占据统治地位,成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武器!

  

  

六,荒谬的“数字经济”

 

  自从西方经济学在我国占据统治地位以来,经济学领域荒谬的事就层出不穷:如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数字经济等等。

  有关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抹杀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区别、生产与流通、消费区别的错误,我已经写了不少批判文章,这里我们再来探讨所谓的“数字经济”,这是一个抹杀物质与精神区别的荒谬概念。

  在2019年12月3日的阿里云广东峰会上,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以前传统经济是劳动力、资本、土地,第二阶段是知识、技术、管理,而今天数据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阿里巴巴希望能帮助所有企业更容易使用数据这个新的生产要素。”这种理论是对于经济无知的表现。

  说以前传统经济的要素是劳动力、资本、土地,这是西方经济学的错误概念。

  实际上物质生产的要素是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所指出的:“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者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202页)

  西方经济学把资本作为物质生产的一个要素,是不懂物质生产与生产关系区别的错误。

  资本是物质生产的一种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它不是物质生产的内容,而是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的一种,与奴隶主与奴隶、封建地主与佃农类似,所以,资本不是物质生产的要素。资本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转变为共产主义关系,而物质生产是不会消亡的。

  对于所谓传统的生产要素的分析,这里就不多涉及。

  说什么第二阶段的经济要素是“知识、技术、管理”,就更加荒谬了。知识、技术都属于精神范畴,怎么就成了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要素了呢?张建新接着发挥:“数字经济时代,最大的不一样是有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是数据。”数据也属于精神范畴,怎么成了物质生产的要素了呢?

  人们知道只有生产了粮食、布匹和住房等物质产品,人类才能够生存,才可能有教育、文化生活等等。因此,人们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区分开来,把物质和精神区分开来。专门研究物质与精神区别和联系的学科就是哲学。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恩选集》第四卷  第219页)

  经济是指人类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人们生产了粮食才有饭吃,生产了布匹、服装才有衣穿、生产了住房才有屋子遮风挡雨,只有生产了这些物质产品,人们才能够生存;这些物质产品只有经过分配、流通到消费,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经济这个概念,在这里就是指物质生产与再生产,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物质生产是分配、流通、消费的基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导言》(《马恩选集》第二卷)中对此有明确的论述;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必然发生一定的关系:生产关系、流通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等,这些关系的总和就是经济关系,构成社会的基础。前者是物质生产的内容,后者则是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社会形式。马克思主义对这些早已说得清清楚楚。但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只知道赚钱,根本就没有一点科学经济学的知识,把马克思主义已经阐述清楚的经济、经济关系等基本概念搞得混乱不堪,所以会出现所谓的“数字经济”之类的错误概念。

  数字根本不属于物质的范畴,属于精神一类,不可能有什么“数字经济”。

  任何事物都存在质和量的两个方面。一头牛,两头牛,三头牛等。牛是一种动物,是它的质;一头、两头、三头是它的量。数字就是抽象掉了牛的质,只讲数量的一种认识,属于精神一类。文字表现的是事物的质,数字表现的是事物的量。文字和数字分别表现物质的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是属于精神范畴。

  作为精神领域的数字,怎么又变成为物质生产了呢?“数字经济”怎么会成为物质生产的一种呢?

  经济可以区分为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这是根据物质生产的对象划分的:以生物体为劳动对象的生产,就是农业生产;以非生产物为劳动对象的生产就是工业,当然还可以细分成很多不同的产业,如纺织业、机械工业等等,但是,物质生产的共点是生产物质产品。

  数字属于精神,不属于物质,根本不存在什么“数字经济”。当然,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例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学,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发展等等,但是,那是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是精神的功能,而不是物质。

  技术学可以转化为物质,但是,必须使技术转化为工具、机械等物质产品。这时的技术已经转化成为物质产品。不能因为精神、技术可以转化为物质,就把精神等同于物质,抹杀物质于精神的区别。所谓的“数字经济”,就是抹杀物质与精神的区别,把世界搅成混沌一团,那还有什么科学呢?那不是人类认识的大倒退!

  作为精神领域的数字,不可能成为物质生产的外延,世界上就没有“数字经济”这样一种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所以我说“数字经济”是荒谬的,更不用说什么“迈入数字经济的时代”了!

  阿里云广东峰会还说:“数据显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对中国GDP的贡献率超过67.9%。”

  说“数字经济”已经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4.8%。请问这个34.8%的“数字经济”,生产的是粮食还是石油?能够吃还是能够发电、开动汽车?我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抹杀货币收入与物质产品生产的区别,已经写了不少批判文章,这里就不重复。只要指出发展互联网等行业,是技术进步,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但是,经营互联网尽管可以发大财,赚很多钞票,但是,互联网不能生产任何物质产品,不是物质产品的生产,属于文化传播。所谓的“数字经济”,硬是把一个传播文化的互联网行业,说成是物质生产的产业,不是现代版的指鹿为马吗?!

  现在我国拜金主义盛行,发展互联网赚了大钱的老板,如张建新、马云、马化腾等,连什么是经济都不懂,却成了“经济学家”!马化腾提出数字经济还具有三个新特征:高(关注度高)、深(融合度深)、快(增长速度快);马云更成为了起草联合国有关“数字经济”报告的联合主席之一。看看,现在我国真是“钱能通神”,只要有钱,互联网老板摇身一变,就成了“经济学家”,还是“前沿”的经济学家呢!

  仅从所谓的“数字经济”的理论,就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社会学界特别是经济学界的混乱、荒谬。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信奉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物质生产的内容和形式都有科学地阐述,有一系列的科学概念,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把这种科学的经济学像破鞋一样扔进垃圾箱,而把庸俗、混乱不堪的现代西方经济学奉若神明。“数字经济”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等,就是这种荒谬经济学的代表作。如果对于这种社会学、经济理论还有什么自信的话,那就一定是坠入昏天黑地的深渊,永无出头之日!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晨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4.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5.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6. “氢政治”: 三个颠覆性预测, 为何都指向中国?
  7. 星燧:普京的“闪电”中东行
  8.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9. 司马南:黄金万两——一项美国的核心秘密
  10. 大蒜也有错?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7.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8.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9.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10.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当心,他们要对孩子下手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记忆:流浪汉张来娃儿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