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眼镜”下的我国经济形势
——评《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迎 春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等等。总之,经济形势不仅不严峻,而且还很乐观。这是带着“有色眼镜”看我国的经济形势。
一,“有色眼镜”下我国的一季度经济形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比去年同期下降6.8%。这个数据符合实际吗?
自1月23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出现人传人现象,武汉宣布“封城”! 全国进入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状态。以后发病人数每天以四位数的速度增加,直到2月19日每日确诊发病人数才降到千人以下;3月23日全国现有确诊病例降到5000例以下。
自1月末日宣布新冠肺炎“人传人”以后,直至4月8日武汉宣布“解封”的70多天里,全国的居民基本上处于“足不出户”的状况,不要说工厂这样人员密集的地方不能开工,就是一般商店也很少有人出入;武汉市重灾区更是由社区服务人员帮助居民采购生活用品。我们不掌握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是,凭直观的感觉也可以计算,一季度我国工业生产至少有一个月没有生产,以后逐步复工,产量也不可能达到去年同期的水平。那么,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降6.8%、第二产业产值下降9.6%的统计符合实际吗?一个季度有一个月没有生产,另外二个月的生产也不正常,与去年同期工业生产相比,至少要下降30%以上,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指下降了6.8%,第二产业只下降了9.6%,能够让人信服吗?
一些国际组织与经济界人士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经济上造成后果相当或者超过1929的年大萧条。据资料介绍,1929年大萧条“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37.2%。其中美国下降了46.2%,居各帝国主义国家之冠。经过危机的打击,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了二、三十年甚至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兴衰史》(修订本)第237页)大萧条的经济危机是一种“社会瘟疫”,而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则是“病毒瘟疫”,具有致人性命的危险,比“社会瘟疫”具有更大的危害。
国家统计局的公报介绍经济损失轻描淡写,是透过现代西方经济学“有色眼镜”观察的结果。在现代西方经济学、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眼里”,只要有货币(纸币)收入就是生产。因此,即使工厂停工,但是还有人有工资收入、养老金收入;还要购买日常生活消费品,老板也有收入等等。按照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解释,这些都属于“生产”。因此,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只下降了6.8%。我们不可能用准确的数据揭露国家统计局公报的错误,只能通过分析现象,指出这种统计结果不符合常理。
二,“有色眼镜”下我国疫情后的经济形势
我国经济界的一些人士充满“自信”,什么“基本民生得到较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经济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什么“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等,脱口而出,几乎成了“八股”。但是,对于我国经济面临严重生产过剩的问题则噤若寒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是依靠吸引外资、发展外贸发展起来的。2008年爆发世界债务危机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靠负债消费、“寅吃卯粮”的状况不能继续,我国的对外贸易急剧下降。进出口总额由2008年的25632.6亿美元,降到2009年的22075.6亿美元,(《中国统计摘要》2019 第92页)下降了近14%。生产过剩的严重状况暴露无遗。
早在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国务院在批转《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指出,我国存在生产过剩的问题:“不少领域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有的甚至还在加剧。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不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一)钢铁。2008年我国粗钢产能6.6亿吨,需求仅5亿吨左右,约四分之一的钢铁及制成品依赖国际市场。---- (二)水泥。2008年我国水泥产能18.7亿吨,----市场需求仅为16亿吨,产能将严重过剩”等等。此后,经济一直处于“下行压力加大”的状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由两位数下降到“保8”、保“6.5”,2019年更下降到6.1%,这种增长速度还是依靠大量发行纸币、债券和出卖土地维持着的。
自文件公布十年来,历届政府为了保持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采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不惜大量借债、发行纸币,大搞铁路、高速公路、地铁建设,特别是大规模建设住房等,粗钢、水泥等生产资料的生产,不仅没有减少,而且不断增加。粗钢由2009年的5.7亿吨,增加到2018年的9.28亿吨,2019年更增加到9.96亿吨,占世界粗钢产量的一半还多;水泥产量也由2008年的14.2亿吨,增加到2018年的22亿吨(《中国统计摘要》2019 第126、127页); 不仅生产资料的生产过剩,生活资料的生产也严重过剩。例如,在我国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49.1部、彩色电视机119.3台的条件下,(《中国统计摘要》2019 第58页)2019年又生产了17亿台移动通信手持机和近1.9亿台彩色电视机。手机、彩电等都是耐用消费品,从国内的消费来看,生产过剩是明摆的事实。
当前,世界爆发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而且还在不断蔓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原本就是依靠负债消费,这次再遭新冠肺炎疫情的沉重打击,购买力必将继续下降,我国产品对外出口更加艰难,面临的生产过剩危机更为突出。可见,我国的经济现实与统计局所说的“基本民生得到较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完全相反,是透过“有色眼镜”看经济的结果!
三,“有色眼镜”的本质就是资产阶级的视野
资本家的唯一使命就是赚钱、赚纸币。认为赚钱就是生产,就是经济,这就是资产阶级的视野。
建立在现代西方经济学基础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把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都计入“生产”,认为这些行业都有收入(支出),因此都是生产。明明教育、文化等与经济是不同的领域,现代西方经济学怎么都列入“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之内呢?教育、文化部门有收入(支出),表明教育、文化行业必须以物质生产、消费为基础。不能因为这些部门有收入(支出),就能够从事生产,成为了经济部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赚钱、收入就是经济、生产,因此,混淆了教育、文化与经济、生产的本质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把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也列入国内生产总值之内。
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等属于流通领域的活动,不是生产活动,不能生产物质产品;住宿和餐饮活动属于消费领域的活动,也不是生产,只能消费物质产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可以促进生产,但是,本身并不能生产物质产品,不是生产活动。现代西方经济学则认为只要有收入(支出)就是生产,抹杀生产、流通、消费之间的区别,把流通、消费的收入也认为是生产,统统列入国内生产总值之内,是完全错误的理论。
物质生产不发展,修了高铁、高速公路,也没有那么多的货物和客人运输,是对物质产品的一种浪费,不可能持续,可见,生产、流通、消费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物质生产发展了,才能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也存在着内在联系,不是长官们主观想怎么发展就能够怎么发展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这种理论,是资产阶级本质的反映,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美国号称是世界的第一经济体,但是,工农业生产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只占20%几。美国把物质生产企业、特别是所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国外,大力发展倒买倒卖股票、债券、期货等赚大钱、快赚钱的金融业,成为第一金融大国,就是这种理论最好的证明。
金融活动不是一般的生产、经济活动,而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活动。按照马克思的话说,不属于生产“一般”,而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殊”,是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不是物质生产本身,所以被称为资本市场。
我国毛泽东时期的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没有期货、债券、股票买卖。可见,股票、债券、期货等买卖,不是一切社会都有的经济活动,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活动,是特定社会的经济形式。把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活动看作是一切社会共有的生产,抹杀资本主义与其他社会的本质区别,认为一切社会都是资本主义社会,是资产阶级本性的表现。
当前我国经济界不仅是经济学家,还包括国家统计局的发言人等,运用的完全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采用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也是以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指标。他们带着“有色眼镜”,看不见我国存在严重生产过剩的事实,认为只要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发行大量纸币、债券等,就可以避免爆发经济危机,甚至于可以“化危为机”。我国经济理论的这种状况,反映了当前经济关系的性质,也不可能看到我国已经深深陷入经济危机的泥潭,最终必将把经济引向崩溃的深渊。
唯一的出路就是摘掉“有色眼镜”,回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回归毛泽东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道路!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