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回归“民本”是实现公有制
——评《不设GDP增速目标 让发展回归“民本”》
迎春
《新京报》5月22日发发表了《不设GDP增速目标 让发展回归“民本”》的微评(以下简称《微评》),标题就是“让发展回归‘民本’”。不过不设增速目标,并不是真正回归“民本”。真正的回归“民本”是实现公有制。如果经济真的回归了“民本”,就不会存在当前的种种经济问题,有了也会迎刃而解。
一,真正回归“民本”,出口、失业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微评》说:“众所周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今年由于疫情全球性的大流行,‘出口’这驾马车步履维艰,这也让大量中小微企业面临困境;而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困难又传导至就业,就业者失业或收入降低也将影响消费预期。而若执着于‘投资’,既需要大量宝贵的资金,又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对于‘救急’帮助不大。”可见,我国一方面出口“步履维艰”,影响“就业者失业或收入降低”等,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大量贫困人口生活困难和失业等问题。
我国有近14亿人口,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如果经济回归“民本”,生产多少产品也满足不了人们的消费需求,根本不用依靠出口,因此,既不会存在出口困难,也解决了就业问题,更不会产生贷款消费、金融危机等的“不确定性”问题。
毛泽东时期的我国经济,由于实行公有制,劳动群众成为生产资料主人,因此,尽管帝国主义封锁,我们却既不存在出口“步履维艰”,也不存在就业问题,更不存在大量负债等金融问题,反倒是生产发展总是满足不了消费的需要,那才是真正回归‘民本’的最好证明。《微评》所说的不设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指标,并不是真正的回归“民本”。真正回归了“民本”,实现公有制,劳动群众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就不会出现失业、出口“步履维艰”等一系列问题,即使出现了也会迎刃而解。
二,回归“民本”,关键在于发展公有制经济
新中国经济发展始终存在一个道路问题:是发展公有制经济,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还是发展雇佣劳动经济,走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能力;生产是为了劳动群众的消费,而不是为了资本家“赚钱”。
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出口“步履维艰”、失业和群众贫困、负债消费乃至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实现雇佣劳动经济制度的必然结果。
实现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私有制,一方面是资本家为了赚钱,占有大量财富,盲目地发展生产;另一方面广大劳动群众获得的工资,仅能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消费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因此,生产过剩一直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痼疾,不断地、周期性地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早在2005年,我国依靠吸引外资、发展外贸,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以两位数增长的所谓“经济奇迹”时期,笔者就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分析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写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两条道路斗争》一文,不仅指出走资本主义道路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而且必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科学性。可见,经济发展真正回归“民本”,不在于设不设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指标,而是实不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些笔者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两条道路斗争》一文有过比较详细的论述;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笔者也写了一些文章,如《新冠疫情后我国的经济形势》等,这里就不重复。
总之,我国必须回归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发展公有制经济,使劳动群众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才是真正的回归“民本”;继续沿着现在这条道路发展,必将爆发经济危机和出现大崩溃。
附录:
不设GDP增速目标,让发展回归“民本”
不设定明确增速数字目标,这绝不是责任的放松,只意味着对各级各地政府的考核将更全面、更实在,更以人为本、更实事求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央视新闻直播截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GDP增速具体目标。报告中说,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微评:
不设定GDP目标,这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非常罕见。一方面,的确显示出今年国内外环境的特殊性、复杂性,发展任务的艰巨性;另一方面,也给各地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不必一味追求数字增长,而是真正把着力点放在“六保”上,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这其实是让发展回归“民本”。
众所周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今年由于疫情全球性的大流行,“出口”这驾马车步履维艰,这也让大量中小微企业面临困境;而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困难又传导至就业,就业者失业或收入降低也将影响消费预期。而若执着于“投资”,既需要大量宝贵的资金,又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对于“救急”帮助不大。
因而,不设定具体增长目标,也体现出中央政府在复杂环境下的“底线思维”和清醒的“战略意识”。这种务实作风是当下迫切需要的。
当然,不设定增速不意味着没有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说明,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这“六保”将成为各级政府贯穿全年的目标任务。
在新的目标下,各级政府今年的施政重点也将不同以往,具体政策也要大幅调整,要紧盯“六稳”“六保”,弃掉那些一味为了增速而推进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花架子,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让民众和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归根到底,不设定明确增速数字目标,这绝不是责任的放松,只意味着对各级各地政府的考核将更全面、更实在,更以人为本、更实事求是;真正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思凝(媒体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