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日出东方 第九章 中共一大代表和一些主要人物的(6)

王先金 · 2008-12-19 · 来源:
纪念毛主席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日出东方 第九章 中共一大代表和主要人物的结局(6)

        王先金  编著

(二十二)一个耐人寻味的共产党创始人

                                                  张申府与毛泽东同年出生(1893年),并曾在北大图书馆共事;还同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1920年张申府赴法国里昂大学中国学院教书,1924年回国,成为黄埔军校第一任政治部副主任,是最早踏上黄埔岛的中共“红色教官”。               张申府晚年  

张申府是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周恩来到黄埔军校当政治部主任,也是张申府向廖仲恺推荐的。张申府是中国共产党组织中三个缔造者之一。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在北京,张申府在法国,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建立。10月,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最早的成员是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但张申府这样一位党史上的重要人物,在党史和党的人物传记中却少有记载。  

张申府一生中的两次重大行动耐人寻味。一次是1925年,党的“四大”在上海举行,与会的共有20人,在争论某个问题时,他来了倔脾气,说,同意我观点的就留下来,不同意的就滚蛋,大概别人没同意他的观点,他一甩手就走了。当时同是四大代表的周恩来跟出来,劝他不要一怒之下离党。但他却没有留下来,一走60多年,再没有回过党内。  

后来,张申府在清华教书,一面当教师,同时又从事许多社会活动,他参与了“一二.九”运动和搞“新启蒙运动”,并因此被清华解聘。  

张申府是最早把西方哲学介绍给中国的人物之一,他最欣赏罗素,所以满脑子都是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后来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二战时期,张申府在重庆搞民主运动,主张中国将来的方向应该是孔夫子、罗素、马克思“三结合”,当时就受到左派批判。  

1940年,张申府时为国民参政员,还是政治部的设计委员,有一次他和各党派的参政员一道去见蒋介石,落座之后,他第一发言,话还没有说完,蒋介石就忿然作色,指斥他“反对政府”:“你不但写文章反对政府,还在防空洞里反对政府!”并表示曾任山西财政厅长的某人在防空洞里亲耳听到的。张申府说,自己根本不认识这个人,纯属无中生有。蒋介石下不了台,幸亏陈布雷出来打了圆场。  

大家告辞出来后,青年党的党魁左舜生对张申府说:“你今天是代人受过。”原来防空洞里讲话的是章伯钧,事后感到过意不去,章伯钧曾登门向张表示安慰。张申府因为平白无故挨了蒋介石的一通骂,怒气未消,就提出要离开重庆。政治部长张治中听说后,亲自登门一再慰留,他才留下了。  

之后,改选参政员,张申府和章伯钧双双都出局了。但不久章伯钧的参政员又被恢复。当时重庆经常召开集宪政座谈会,实际上就是各个小党派的聚会,例行事务由张申府一人办理。参加的有张君励的国家社会党、左舜生的青年党、章伯钧的第三党、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派、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派,沈钧儒和张申府算是代表救国会派,民主同盟就是从这样的聚会发展起来的。  

张申府是民主同盟的发起人之一。但是,在1948年,三大战役都已开始了,国民党大势已去,共产党节节胜利之时,他却写了一篇名为《呼吁和平》的文章,发表在储安平主编的《观察》杂志上。延安电台马上出来批他,这篇文章使他组建的民盟开除了他,也使他的妻子、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刘清扬与他离婚。  

张申府是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不大愿意受党派纪律的约束,愿意表达独立的见解、自由的思想。他一生推崇英国学者罗素,自认为是20世纪中国第一流的哲学家。他一生爱书、爱名、爱女人。他有恋爱方面的绯闻,三反的时候他做检讨,说自己一生有“三贪”,贪财、贪名、贪色,这些事情他从不隐讳。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中,张申府被打成了右派分子。  

张申府一生颇为自负,就连对胡适这样的人物,都不甚恭敬。要不是周恩来念旧,恐怕解放后他那四合院和北京图书馆的工作都没有着落。他一生感激周恩来,但也为周恩来惋惜,说:“周恩来弯得太厉害,这最后害了他。”  

    1986年6月20日,张申府逝世后,《人民日报》刊出了条讣告,承认他1920年参加了党的创建,称他是共产党的老朋友。从创始人到老朋友,这两个身份,道尽了人世沧桑。  

     附录1:早期中苏关系中的苏方名人与结局  

    一、越飞二十年代初苏联来华人物中原在苏共政治地位最高的一位人物。他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一度任外交人民委员会及(对德)布勒斯特和谈代表团团长。二十年代初,越飞代表共产国际及苏共在中国活动。1923年与孙中山在上海会谈,会谈后发表了著名的《孙文越飞宣言》奠定了国民党改组、国共合作与苏俄全力援助孙中山等项大事的基础。  

    越飞与托洛茨基关系密切,1927年11月因“托派问题”被开除党籍后,越飞在莫斯科用手枪自杀。  

    二、达夫强此人是继越飞之后任俄共中央驻华全权代表的。1935年时又任苏联驻波兰大使。当罗曼.罗兰夫妇于同年6至7月访问苏联时,他曾代表苏官方到华沙车站迎接罗兰夫妇。这位前驻华代表及当时的驻波大使,于1938年杀戮高潮时被处决了。  

    三、维金斯基在中国名伍廷康。苏俄及共产国际的东方问题专家。1920年第一次来中国,分别会见李大钊、陈独秀、孙中山等。维金斯基于1923年四五月即已升任共产国际执委东方部副主任。此人后来大概是病死的。  

          四、加拉罕(现多译作卡拉汉)俄国老革命家,苏联著名外交家。1923年来华,任驻北京政府公使。曾发表著名的《对华宣言》(习称“加拉罕宣言”),即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宣言(后多未实现)。加拉罕为驻北京政府公使,但同时兼联系苏联当时在中国各地政治代表的活动,如鲍罗廷名义上是由加拉罕推荐与孙中山的。加拉罕后调回国任外交部副部长,1937年被处决。  

五、鲍罗廷老布尔塞维克,苏共第一代共产主义革命家,长期在欧洲、美国从事革命活动。他是共产国际及苏联驻中国南方孙中山革命根据地的政治总负责人,孙中山及国民党的高级政治顾问。1924年国民党改组时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即由鲍罗廷起草,由瞿秋白译出,再经汪精卫、瞿秋白二人修改润色而成。1927年被迫回国后,长期从事英语对外宣传刊物编辑工作。鲍罗廷是犹太人,在战后反犹太与肃反新高潮的1949年7月被捕,1951年死于西伯利亚流放中。  

          六、加伦将军中国的习称为勃留赫尔元帅。1935年苏联第一批五大元帅之一,苏联远东方面长期防御日本侵略的最高将领,是苏军中神话般的英雄人物。1924至1927年奉派来华,任孙中山及后来的国民革命军的军事顾问团长。1938年,正当日寇夺占我武汉的紧张时刻,在我东北、朝鲜与苏联三国交界的张鼓峰地区发生了苏日之间的大规模军事冲突。  

    苏方由勃留赫尔元帅亲自指挥,当时苏军训练及装备不如日方,最后以很大牺牲换得停战。这一场战争无论在军事上和精神上,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很大支持。但是战争结束不久,勃留赫夫元帅即被秘密逮捕,并于1938年11月9日被秘密处死。他在国内及军内亨有很高威望,因此斯大林不敢公开指挥勃留赫尔,甚至也不敢宣布他死亡的消息,人民长期不愿相信这位著名将领已不在人间。当时曾经有过谣言,说勃留赫尔现在改用另一个名字在中国作战。  

    七、罗明那则有译为“罗明那兹”、“罗米那兹”、“洛米那泽”、“洛米那滋”等。1927年来华代替了维金斯基、鲍罗廷等人的职权,任共产国际代表。此人明显左倾幼稚,参加了1927年中共紧急的“八七”会议,实际上包揽了会议的全局,是一个典型的钦差大臣。此人是格鲁吉亚人,一个火箭式上升的干部。从中国回国后升升降降,成了苏共中央委员(一说是候补委员),最后任苏联最重要的第一个大的钢铁工业基地马格尼托高尔斯克市市长。1935年开全苏冶金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时,斯大林从罗明那则身边走过时不和他打招呼,虽然正是罗明那则领导着一大批马格尼戈尔人。罗明那则回家后马上就接到一个命令,让他立即到车里雅宾斯克去。途中,他在车里遭枪击,死在车里雅宾斯克的医院中。  

    八、拉狄克出生于波兰。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革命家。1917年赴俄,参加布尔塞维克党,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任共产国际书记处书记,又兼任过共产国际东方部主任。拉狄克先是托洛茨基的重要追随者,后被流放。斯大林反布哈林时被召回莫斯科,以后又成为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狂热鼓吹者。1937年1月公开审判“反苏托派中心”时,十数人被处决,拉狄克由于表演极佳,在供述时又大量“揭露”所谓“布哈林李可夫反革命集团”有功,名义上被判十年徒刑,但多书均注明拉狄克死于1939年,时年应为55岁左右。  

    九、米夫此人也是一个火箭式干部,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也特别看重王明这样的人。1927年,老资格的著名校长拉狄克因追随托洛茨基被放逐到西伯利亚后,米夫即升任校长,并任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1931年来上海,支持王明等人突然要求召开中共四中全会,并由他一手控制“选举”王明等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等,主要权力完全控制在王明、博古手中,一个时期,中共中央也被控制在这个米夫的手中。此人1936年又任东方大学校长、殖民地问题研究所所长等,但他在1939年仍然被杀了。  

    十、布哈林以上人员中只有布哈林和拉狄克两人未到过中国,但他们同中国革命的关系都很深。布哈林在共产国际中是真正的核心人物。共产国际成立后,历次关于国际形势、共产国际纲领等问题也大多由布哈林出面做主题报告。当然事实上是代表苏共中央政治局做报告。  

    布哈林在二十年代对中国农民土地问题有了精深了解和做了正确指示。他甚至比中共的领导人都更早、更理解和更重视中国的农民土地问题。他发表的这方面的系统意见,甚至远在中国马克思主义革命家之前。现存原始档案仍完整无损。  

    布哈林在1938年春也以帝国主义“间谍匪帮”头子的罪名被杀了。  

    十一、鲍格莫洛夫1933年中苏复交后苏联首任驻华大使,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于8月21日在南京签订《中苏互不侵犯协定》代表苏方签字的全权代表。以后,他被召回国,同当时苏联很多驻外使节被调回一样,被处决了。  

十二、尼克(柯)尔斯基是军人出身的弗拉基米尔.涅伊曼.阿勃拉莫维奇的化名。他生于1889年,1921年成为俄共(布)党员,1921年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8年被误判“间谍罪”而枪决。1956年,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为他平反昭雪。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里,展出的中共一大15位代表的照片中,一直缺少尼克尔斯基的。2007年9月27日的展出,才有了他的照片。这位面容消瘦的俄国革命者身穿学生装,额头很高,脸上有淡淡的笑容,目光清澈深沉。  

    以上这些人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已全部无条件平反。  

    附录2:中共一大代表的三种人生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七人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1921年,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成为中共的创始人之一。1923年,在三大上当选中央委员、中央局秘书。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样,在20年代,毛泽东无论在党内还是党外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成了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有广泛影响的重量级人物。 
    之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击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成为红军的主要领导人。 
    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否定了王明的左倾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实际领导地位。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更加巩固。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首次被写入党章。 
    40年代末,毛泽东领导指挥了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推翻了蒋介石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写。 
    从建国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的这段日子里,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三大改造,使中国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随后又发动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奠定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建设成就;后又发动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十年浩劫。 
    综观其一生,他不仅功大于过,而且可以说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历史人物之一。 

    董必武:原名贤琮,字洁畲,号璧武,湖北黄安人。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武汉区委执行委员,中共武汉地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国共合作后,参加筹建国民党湖北省各级党部的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去苏联学习。1932年回国后,任红军大学干部队政治委员,中央工农检查委员会副主任、代主任,中央党校教务长、校长,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最高法院院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长期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统战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常委,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七至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八届监委书记,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975年4月2日,在北京病逝。 

    李达:号鹤鸣,湖南零陵人(今永州)人。1921年2月,代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书记,主持筹备中共一大工作。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宣传局主任,主持创办中共第一个秘密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1923年因与陈独秀商谈国共合作问题发生争执,脱离中国共产党。 
    此后在湖南大学任教授,讲授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大革命失败后,先后在武昌、上海、北京、湖南、广西等地各大学任教,继续坚持宣传马列主义。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北京政法大学副校长,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在武汉去世。 

    陈潭秋:原名澄,字云先,湖北黄岗人。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在中共武汉区委负责组织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中共顺直(今河北)省委宣传部长,中共满州省委书记。1930年在哈尔滨被捕。1932年获释后回上海,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1933年赴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粮食人民委员(粮食部长)。1935年去上海指导左联工作。后赴苏联入列宁学院研究班学习,并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1939年回国,化名徐杰,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新疆办事处主任,和毛泽民、林基路等领导新疆的革命斗争。1942年被新疆统治者盛世才逮捕。1943年9月27日,在迪化(今乌鲁木齐)被秘密杀害。生前曾被中共五大选为候补中央委员。牺牲后,由于消息隔绝,在党的七大仍被选为中央委员。 

    何叔衡:原名启王睿,字玉衡,号琥璜,湖南宁乡人。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和毛泽东一起回湖南开展建党活动。1928年去苏联学习,同年在莫斯科 
    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1930年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1931年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府工农检查部部长,内务部代理部长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向福建转移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中牺牲。 

    邓恩铭:字仲尧,又名黄伯云,贵州荔波人。党的一大后,1922年,赴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后,历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山东地委书记、省委书记,积极开展建党和工人运动。1928年12月,因叛徒告密被捕,于1931年4月5日在济南英勇就义。 
     

王尽美:原名瑞俊,字灼斋,山东莒县北杏村(今属诸城)人。1920年在济南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党的一大后,任中共山东区支部书记、山东地委书记,发展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主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等职。1925年8月19日,因积劳成疾,在青岛医院逝世。 

脱党后为人民做过有益工作的三人 

    李汉俊:原名书诗,又名人杰,湖北潜江人。党的一大后不久,由于对陈独秀、张国焘不满,并在一系列问题上同党发生了严重分歧,自动退党。党的四大将其开除出党。脱党后,积极投入国民革命,对国民党右派的反共活动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大革命失败后,于1927年12月17日被桂系军阀胡宗铎逮捕,杀害于武汉。建国后,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包惠僧:又名晦生,湖北黄冈人。他是受陈独秀委派参加中共一大的。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党代表等职。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时,因病留在南昌。大革命失败后,脱离了共产党组织。1949年11月,从澳门回到北京,任内务部研究员、参事、国务院参事。1979年7月病逝于北京。 

    刘仁静:又名亦宇,湖北应城人。中共一大后仍回北京大学学习,1923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1925年去莫斯科列宁主义学院学习。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不满共产国际把失败原因归结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曾求教于季诺维也夫、鲍罗廷等,但最后接受了托洛茨基的观点,1929年又私访被流放在土耳其的托洛茨基。回国后因积极参加托派活动,被中共开除出党,1935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反  省院发表《节制资本刍议》一文,被认为背叛托派主张,又为托派开除。1937年出狱,赞成国共合作抗日,在国民党政府中做事。抗战胜利后,认为中国有和平发展机会,反对进行解放战争,发表过批评中共革命路线的文章。1950年在《人民日报》发表公开声明,承认错误,表示诚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此后,长期担任人民出版社特约编辑,从事翻译工作。1987年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同年8月因车祸去世。 

           脱党叛变成为人民敌人的三人 

    陈公博:广东南海人。党的一大后回到广州,1922年,退出中国共产党。1925年,加入国民党,曾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长、劳工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为国民党改组派首领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汪精卫投敌,任汪伪政府立法院院长、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长,成为第二号大汉奸。1945年潜逃日本,1946年6月在苏州监狱被处决。 

    周佛海:湖南沅陵人。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系毕业。党的一大后仍赴日本读书,毕业后回到广州。因参加国民党右派活动,于1924年冬被开除出党。1932年后,曾任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部长、蒋介石侍从室副主任、代理宣传部长等要职。1938年底随汪精卫投敌,曾任汪伪政府警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上海特别市市长,成为第三号大汉奸。抗战胜利后,曾被蒋介石任命为上海行动总队总队长,后因舆论压力,被国民党政府判处无期徒刑,1948年病死于南京监狱。 

    张国焘:又名特立、凯音,江西萍乡人。党的一大后,历任中共中央局组织部主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军事部长、组织部长。曾追随陈独秀搞右倾,大革命失败后,曾干扰南昌起义的举行。1931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在鄂豫皖和川陕苏区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在红军长征途中分裂党和红军,另立伪中央,拒不接受党的挽救,1938年4月逃往武汉,投入国民党特务集团担任反动职务,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1948年11月逃往台湾,1949年冬移居香港,1968年移居加拿大,1979年12月病死于加拿大多伦多养老院。   

                   (中华网)  

 

    附录3:中共一大代表的学历与职称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主要依靠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就其社会成分而言均属于知识分子,他们代表着当时全国的50多名党员,而这50多名党员也都是知识分子。过去有学者提出50多名党员中有工人,但是没有谁能找出谁是工人。中共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是大学教授,而13名中共一大代表都是教师或学生。在看重职称、学历的今天,人们更愿意关注陈独秀、李大钊和13名中共一大代表的学历与职称问题。
    具有大学学历的有9人,其中有6人曾留学日本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895年入私塾,熟读四书五经。1907年夏考入刚刚创办的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夏毕业。同年底东渡日本留学。1914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在那里,他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8年1月,29岁的李大钊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北大图书馆主任。从1920年7月起,李大钊担任北大教授,仍然兼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职务。他为北大史学系学生开设“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等课,在经济系开设“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课,在法律系开设“社会主义”课。同年9月,又与人在政治系举办“现代政治讲座”,还开设“唯物史观研究”。李大钊除在北大授课外,还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师范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授“女权运动史”、“史学思想史”、“社会学”、“图书馆学”等课程。由此可见,这时的李大钊就是以教书为主业,图书馆主任仅仅是个兼职。

    陈独秀(1879~1942),原名乾生,字仲甫,曾用过陈仲、陈由己、陈铎生、三爱、只眼、方桓甫等笔名或化名,安徽安庆人。出身封建官僚家庭,6岁开始随祖父读私塾,17岁时中秀才,而且是第一名。1897年8月,去南京考举人,却没有考中。1898年,陈独秀到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学,因有反清言论,被警察追捕,逃回安庆。1901年10月,陈独秀首次赴日,先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补习日语,就读于东京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前身)。1902年3月回国,与柏文蔚等组织“青年励志学社”,在中国第一次提出“科学与民主”的口号。1902年9月,陈独秀进成城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陆军科,1903年4月因进行革命活动被日本政府遣送回国。1906年,陈独秀第三次留学日本,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学习,后入早稻田大学学习英语。1909年回国后,在杭州浙江陆军学堂任国文史地教师。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和主编《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很快声名鹊起。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同月,聘请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即文学院院长)一职。因为北大的教师们都有高学历,为了能让陈独秀静下心来做教授,蔡元培还为陈独秀办了一份日本东京大学毕业的假档案,以防教师们起哄。但陈独秀的北大教授的日子并不长,他在北大以《新青年》为阵地掀起的新文化运动,遭到了守旧势力的仇恨,社会及学校的各方旧势力集结在一起,对新文化进行“围剿”。1919年3月,陈独秀被迫离开北大。

    李汉俊(1890~1927),原名书诗,又名人杰,湖北潜江人。1902年,只有12岁的李汉俊在哥哥李书城的好友吴禄贞的资助下,去了日本。他先进了一所法国教会学校读书,1915年7月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土木工学科,成为清政府的官费生。但在大学读书期间,李汉俊的学习成绩一直较差。1918年7月毕业时,三年内各科的平均成绩分别是69.8分、69.1分、67.8分,毕业论文也只有65分。1918年回国,在上海从事翻译和撰述,宣传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0年,李汉俊与陈独秀一起,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创办《劳动界》周刊。中共一大后,李汉俊于1922年接受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的前身)代理校长张继煦的聘请,担任该校社会学教授,还担任该校历史社会学系主任,自动脱离党组织,后被开除党籍。当时李汉俊在职业上有多种选择:一是留在北京政府的外交部里任职,月薪120元;二是在上海大学任社会系主任,月薪150元,每授课12小时再增加50元;而武昌高师的月薪不到100元,到后来月薪降到48元,但李汉俊却选择了收入最少的武昌高师,这不能不说他与武昌高师有着某种特殊的缘分。在武昌高师,李汉俊为学生讲授唯物史观、社会学史等科目。李汉俊也是我国高等院校第一位把唯物史观列为高校教学科目的教授,他的《唯物史观讲义初稿》(甲、乙)两册原本现保存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内。直到遇难,李汉俊始终是以教师为职业的。

    李达(1890~1966),字永锡,湖南永州人。1909年中学毕业,同年秋考入北京京师优级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读书,并立志教育救国。1912年秋,京师优级师范学校暂时停办,李达只得回到湖南,先在一所中学任教谋生,后来先后在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湖南优级师范读书。1913年,李达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湖南留日官费生,赴日本留学。留学的第一年,李达在日本集中精力学习日语、英语、德语,因用功过度,身患肺病,1914年回国养病。在养病的3年中,李达与人合伙开了家药店,做了3年的药商。1917年,李达再次赴日,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后改称东京帝国大学)学习理科。日本第一高等学校是日本最好的学校,也是日本5所国立学校之一。当时中国政府规定:凡是考进5所日本国立学校的中国学生,都算官费生,按规定李达成了官费生。1920年8月,李达由日本回国后,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共同发起成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于同年11月主编《共产党》月刊。
    1921年7月,李达参加了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宣传。后来,因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激烈争论,遂离开党组织。此后,他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1923年至1926年,任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学监兼教授。1927年1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兼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3月,回长沙筹办国民党湖南省党校,任教育长。9月,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1930年,任上海法政学院及暨南大学教授。1932年至1937年,先后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兼经济系主任、中国大学教授兼经济系主任、朝阳大学教授。1938年到桂林,任广西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1947年至1949年,任湖南大学教授。1949年12月,重新加入共产党。同月,被毛泽东任命为湖南大学校长,成为由中央政府最早任命的大学校长之一。1952年11月,李达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直至去世。可见,李达的一生是以教师为职业的。

    董必武(1886~1975),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畲,湖北黄安(今红安)人。从小跟随教私塾的父亲读书,1903年考中秀才,随后在家乡高等小学任教。同年到武昌考入中学堂,未上。1905年入湖北省文普通中学堂。毕业后赴黄州任中学英文教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董必武赶赴武昌投奔军政府任秘书,后曾担任过同盟会湖北支部评议员、湖北省军政府总务科长。1913年,参加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东京。1914年赴日本留学,同年参加中华革命党。1917年毕业于东京私立日本大学法律专科。同年回国任律师。1920年创办私立武汉中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国家副主席等职务,1972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理主席。1973年,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周佛海(1897~1948),湖南沅陵人。周佛海的父亲是举人出身,曾经在曾国藩手下做幕僚。周佛海出生不久,其父病故,家境败落。起初,周佛海在乡塾接受启蒙教育,后考入沅陵县高等小学堂。1917年,家境十分贫寒的周佛海在好友和学校的资助下,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周佛海面对600名报考者只录取50人的困难,考进了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成了官费生。他与李达同时考进了同期的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这也算是历史的一种巧合。周佛海于1923年毕业,应邀出任广东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并任广东大学教授。1924年秋,周佛海脱党。脱党后,周佛海走上了反共的道路,成为国民党右派营垒中的干将和蒋介石的心腹。抗战期间,周佛海投靠汪精卫成为大汉奸。1948年2月28日,周佛海病死于南京老虎桥监狱,终年51岁。

在国内获得大学学历的4人中,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有3人

    陈公博(1892~1946),广东广州人。他的父亲陈志美原是清军中的一名武官,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立下战功,被清廷封为广西提督。陈公博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6岁开始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小说,还包括《金瓶梅》等禁书。9岁正式拜自命为“康梁传人”的梁雪涛为师,直至15岁,主要学习儒家传统的四书五经。1914年,陈公博考进广东法政专门学校读书。但他对于法律毫无兴趣,后于1917年夏天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夏,陈公博从北大本科毕业回到了广州,在他的母校广东法政专门学校任教授。1922年脱党。11月,陈公博得到了汪精卫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由香港乘船去日本,随后去了美国。1924年,陈公博完成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硕士论文,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的硕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汪投敌,任汪伪政府立法院长。1944年汪死后,陈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抗战胜利后逃亡日本,后被解送回国,1946年被处死。

    张国焘(1897~1979),字恺荫,原名张特立,江西萍乡人。张国焘的先祖清初从广西迁至萍乡。虽然在萍乡是客籍,但张家人代代读书出仕,成为拥有良田千亩、名震一方的地主乡绅之家。1916年暑假,张国焘毕业于江西有名的心远中学,并考入了北京大学,被编入理工预科一年级第三班,后转入理学院。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组织工作。1938年4月初投靠国民党,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1979年冬,在加拿大多伦多去世。

    刘仁静(1902~1987),又名亦宇、敬云、养初,湖北应城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学习,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共一大会议上,他担任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翻译。后来因为每天忙于革命工作而耽误了毕业考试,刘仁静没有获得北大的学历。1926年去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在该院参加托洛茨基派的活动。1929年4月回国,因参加托派组织活动,被开除出党。1935年被国民党逮捕。抗战前出狱,曾在国民党机关供职。195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后任人民出版社特约翻译、国务院参事。1987年8月5日,因车祸在北京去世。

    武昌高师毕业的陈潭秋

    陈潭秋(1896~1943),原名陈澄,字云先,又名秋荪,化名徐杰,湖北黄冈人。他的祖父是举人出身,一生从事教育事业。1916年,陈潭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1939年5月,任中国共产党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2年9月被军阀盛世才逮捕,1943年9月27日在迪化(今乌鲁木齐)被秘密杀害,年仅47岁。

    具有中师学历的有4人

    毛泽东(1893~1976),原字咏芝,后改润之,湖南湘潭人。8岁开始读孔子的圣贤书,13岁时由于父亲的干预而辍学三年。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到湘乡县东山小学读书,以其作文的出众而受到老师、学生的称赞,在校内小有名气。20岁考入公立湖南第四师范学校,第二年四师并入第一师范学校。在第一师范的一次人物评选中,毛泽东得票最多,名
列第一,遂成为一部分人私下谈论的焦点人物。1914年至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1917年10月至1918年5月任一师学友会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部长。1918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主编《湘江评论》。1920年,同何叔衡等创建长沙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何叔衡(1876~1935),字玉衡,号琥璜,湖南宁乡人。少年时期一面在家务农,一面断断续续读了8年私塾。1902年7月,何叔衡遵从父命,到县城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秀才,时年26岁。县衙让他去管钱粮,他不久便断然离开腐朽黑暗的衙门,回乡种地兼教私塾为业,被世俗之人讥笑为“穷秀才”。1913年春,已37岁的何叔衡到长沙报考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成为该校年纪最大的学生。校内主事颇为惊诧,他却说:深居穷乡僻壤,风气不开,外事不知,急盼求新学。在那里,他与比自己小17岁的毛泽东结为挚友。后来他到长沙市内的中学任教,还担任省通俗教育馆馆长。1934年秋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开始,何叔衡被留在了中央苏区。1935年2月24日,在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

    王尽美(1898~1925),原名王俊瑞,字灼斋,山东莒县北杏村(今属诸城县)人。出生于贫穷之家。1910年春,北杏村办起了主要针对贫穷子弟的村塾,学费很低,王尽美有了读书的机会。在村塾的两年里,王尽美学习了《论语》、《大学》等一批儒家经典。1912年,北杏村又成立了新式的初等小学,废除了原来的村塾,王尽美就转入了初等小学四年级学习。因为成绩特别优秀,由学校校长圈定免除全部学费。1913年,王尽美初等小学毕业,升入了距北杏村6公里的枳沟镇高等小学堂。王尽美凭其出众的表现,担任大学长,是该校唯一的一位免费生。在校读书时,王尽美深受当时学校新派人物的影响,阅读了大量的流行书刊,确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1915年高等小学毕业后,王尽美再一次失学回家务农,祖母、母亲为他娶了比他大一岁的李姓女子为妻,但空余时间王尽美仍通过阅读报刊求索救国救民的真理。1918年4月,王尽美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25年6月,因积劳成疾,染上肺病回家乡休养。7月入青岛医院治疗,8月19日病逝。

    包惠僧(1894~1979),原名包德芬,又名晦生,湖北黄冈人。1912年,包惠僧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7年夏毕业后回乡任教。后因反抗当地豪绅,再次逃回武昌。1919年春,包惠僧去了北京,在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做旁听生,真实地感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回到武汉后,他又结识了黄冈同乡陈潭秋。当时两人都是《大汉报》、《汉口新闻报》的外勤记者,关系也越来越好。1920年2月初,陈独秀来武汉讲学,包以记者身份两次采访陈独秀,并给陈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在以后20年的风风雨雨中,包惠僧与陈独秀一直保持着联系。
    中共一大后,包惠僧回到武汉,担任湖北共产党的负责人。1922年春天,毛泽东遭湖南警方通缉,逃难到武汉后就住在包惠僧的办公室里。包领着毛泽东在武汉游览,请毛泽东吃武昌鱼和豆皮。1925年2月,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参加第一次东征,廖仲恺临时任命包惠僧为留守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在1927年大革命的浪潮中,面对白色恐怖,包惠僧说环境“使我胆寒了”,于是便把周恩来给他去武昌找组织的介绍信悄悄地烧掉了,由此脱离了党组织。1930年冬,包惠僧为生存而加入国民党政府。1947年5月,包在南京政府内升任到人口局局长。1949年后包惠僧遭国民政府遣散,一家人到了澳门。这时他想到了当年的那几位中共朋友,于是亲笔给毛泽东写了封信,又分别给周恩来、董必武各发一份电报,其大概的意思是祝贺他们建立了新中国,同时也为自己的过去忏悔。
    1949年11月,包惠僧回到了北京。回到北京的第二天,董必武就请包惠僧吃饭。席间,董必武对包惠僧埋怨道:“那时你做了国民党的官,就不要共产党朋友了?”同年12月25日,周恩来在中南海请包惠僧吃饭。1950年,按周恩来的指示,包惠僧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内务部研究室任研究员。此后,他写文章常用“栖梧老人”这个笔名。对此,他的夫人是这样解释的:包惠僧把新中国比作一棵茂盛的梧桐树,而把自己比作其间的一只小鸟。1979年7月2日,85岁高龄的包惠僧因病去世。

    中学学历的有邓恩铭一人

    邓恩铭(1901~1931),又名恩明,字仲尧,号老乖,贵州荔波人。1907年,进私塾学习,1911年,进荔波县立初等小学学习。1918年,在叔父的资助下,邓恩铭考入了山东省立第一中学。1928年12月,邓恩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狱中,曾组织领导两次越狱斗争。1931年4月5日,与21位共产党员一起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
                      (中华网)  

                       参阅资料  

        参见叶永烈著:《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第1版         (1997.03.13)  

        参见《文摘旬刊》1997.11.18 《邓恩铭在最后日子里》  

原载:《中华魂》1997.10 张业赏/文                 (1998.04.09)  

        参见《文摘周报》2000.1.24 《早期中苏关系中的苏方名人到哪里去了》  

        原载《一盏明灯与五十万座地堡》 严 秀/著 学林出版社出版  

                                                           (2000.01.24)  

        参见《文摘旬刊》2000.10.13 《刘仁静的风雨人生路》  

        原载《文史精华》2000.9 王腊成/文                   (2001.02.22)  

        参见《文摘周报》2001.5.28 《包惠僧眼中的陈独秀》  

        原载《百年潮》2001年第5期 肖 生/文                 (2001.07.12)  

        参见《文摘周报》2001.6.25 《中共一大代表的三种人生》  

        原载《新闻周刊》2001年第19期、《领导科学》2001年第12期 吴 高、  

李国文等/文                                    (2001.07.16)  

        参见《作家文摘》2001.8.28 《杨明斋在苏联的最后岁月》  

        原载《百年潮》2001年第7期 余世诚/文                (2001.10.03)  

        参见《文摘旬刊》2001.6.29 《“一大”代表王尽美》  

        原载《新民周刊》2001.6.24 宋 元/文                 (2001.11.20)  

        参见《文摘旬刊》2001.6.29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五位少数民族党员》  

        原载《党史文汇》2001.6 魏 忠/文                    (2001.11.20)  

        参见《作家文摘》2004.2.3 《刘仁静解放后的生活》  

        原载《齐鲁晚报》2004.1.10 张惠卿/文                (2004.02.14)  

        参见《文摘旬刊》2005.10.7 《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后代们》  

        原载《世纪》2005.5 陈绍康/文                       (2005.10.14)  

        参见《作家文摘》2006.2.10 《一个耐人寻味的共产党创始人》  

        原载《追问历史》刘兴雨/著                          (2006.02.14)  

        参见《作家文摘》2006.6.13 《张申府:中共黄埔第一人》  

        原载《南方周末》2006.6.1 李杨/文                   (2006.06.19)  

        参见《作家文摘》2006.7.4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原载《北京日报》2006.6.26 刘晶芳 刘振清/文         (2006.07.13)  

        参见《作家文摘》2006.7.11 《陈公博为何被国共两党开除党籍?》  

        原载《共鸣》2006年第7期 周英才/文                  (2006.07.15)  

        参见《作家文摘》2006.9.29 《晚年张申府》何兆武口述 文靖整理  

        原载《万象》2006年第5期                            (2006.10.02)  

        参见《作家文摘》2007.2.6《刘仁静与史静仪的情感纠葛》  

        原载《文史春秋》2007年第1期 苗体君 窦春芳/文       (2007.03.04)  

参见《文摘旬刊》2007.9.7《陈独秀与包惠僧患难见真情》  

原载《扬子江晚报》郭玉振/文                        (2007.09.25)  

参见《都市时报》2007.9.28《中共一大最神秘代表露真容》  

  据新华社                       (2007.10.15)  

参见《文摘旬刊》2007.10.12《中共一大“神秘代表”找到了》  

原载《扬子晚报》2007.9.25 李泓冰/文                (2007.10.23)  

参见《作家文摘》2007.12.11《蒋介石误骂张申府》  

原载《都市文化报》2007.11.22 傅国涌/文             (2007.12.21)  

参见《作家文摘》2008.1.22《父亲刘仁静的“监护”岁月》  

原载《世纪》2008年第1期 刘文澜/文                  (2008.02.03)  

参见《作家文摘》2008.6.20《刘仁静秘密会见托洛茨基经过》  

原载《百年潮》2008年第6期 刘仁静口述 曹仲彬整理    (2008.07.03)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2. 星话大白|越南
  3.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4.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5.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6.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7.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8.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9. 戴雨潇:疑似国家公务人员雇水军散布假信息操纵舆论
  10.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7.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8.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9.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