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梅斯纳:毛泽东时代是人类史上伟大的工业革命时代
莫里斯·梅斯纳
·
2006-09-16
·
来源:主人公网
莫里斯·梅斯纳:毛泽东时代是人类史上伟大的工业革命时代 |
: 北航红旗 日期: 2006-08-08 08:29
(——毛泽东的经济记录无论在许多方面有多大的缺点,仍然是中国奠定现代工业化基础时代的记录。实际上,这一记录优越于德国、日本和俄国工业化的可比阶段,这三个国家的工业化是那些在工业舞台上一直是后起之秀的主要国家成功地进行现代化的、最引入注目的历史事件。德国自1880年至1914年,每10年的经济增长率是33%(人均是17%)。日本自1874年至1929年,每1O年的经济增长率是43%(人均是28%)。(注释8) 苏联自1928年至1958年,每10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4%(人均是44%)。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自1952年至1972年,每10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64.5%(人均是34%)。 这种经济发展,很难说是象许多西方报界人士通常向读者错误报道的那样,以“爬行的速度”进行的。)
中国文革研究网(www.wengewang.org)扫校
中国共产党人在1949年取得政权,当时是允诺进行两次革命而不是一次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随之而来的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执政者们迅速地完成了旧国民党政权没有完成(实际上几乎还没有开始)的资产阶级革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共产党人迅速地把四分五裂的古老中华帝国改造成为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并且给它的多民族的众多人口逐渐灌输了关于民族统一和社会目标的强烈观念。被长期拖延了的土地革命,随着土地改革运动于1952年结束而告完成,最终从中国现代历史上消灭了古老的绅士地主阶级,并且把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民从经济剥削和社会压迫的传统方式中解放出来。国家领土的统一、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和全国市场的建立,以及农村中前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废除,又为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对蕴藏于那片广袤土地的巨大人力物力资源的利用,给落后的,过去停滞不前的经济带来了现代工业和技术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立后最初几年间所取得的成就,实质上是孙中山在本世纪初曾经提出的纲领:国家统一和独立,“耕者有其田”,以及现代工业发展计划。因此,肩负实施这个纲领的任务的中国共产党人,宣称自己是那位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家中最杰出人物的当然继承人,这是很有道理的。本世纪50年代初期进行的那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现在看来是显而易见的。长期(直到不久以前)处于最悲惨而贫困的国家行列中的中国,如同毛泽东在]949年年十分自豪地宣称的那样,的确已经在世界上“站起来了”;而且目前作为一个独立的“迅速现代化的强国屹立在世界上”,尽管与先进的工业化固家相比,它依然是一个穷国。
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阶段,与任何资本主义类型革命的古典西方模式都不同。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宣布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马列主义政党的领导下完成的。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留下的人们,既不是这场革命的领导者,也不是这场革命的受益者。此外,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几乎没有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所独具的特点——创造有助于私有制繁荣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城市中的“民族资本主义”时代和农村中的个体农民所有制时期,在范围和持续时间上都受到了限制。这种限制是由旨在废除私有制的马克思主义者治理的国家所强加的。而且,当北京的共产党领导人判定(现在有人有时说,这种判定也许为时过早),“资产阶级的”基本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的时候,他们就决心进行他们答应过要实行的两次革命中的第二次革命.1953年宣布“向社会主义过渡”,而这个过渡时代是在经济发展的低水平上和物资普遍匮乏的条件下开始的。在毛泽东时代的最后20年间,中国共产党人要同时实行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这是根据“不断革命”的要求进行的。
毛泽东时代的许多观察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设想:使现代工业化手段同社会主义目标相调和的独特尝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毛泽东时期所独具的特色之一。无疑,这就是毛泽东的目的,而且一定也是毛泽东派的主张.但是,毛泽东作为一位推进经济现代化的人物终于比他作为一位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成功得多。当然,这种情况并不与一些人对毛泽东时代的通常认识相一致。这些人说毛泽东为了“意识形态”而牺牲了“现代化”,并且宣称,当这位已故的主席为了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精神乌托邦而着手进行一种无效的追求时,经济的发展被忽略了。实际的历史记录却表明了一个相当不同的进程,而且这一进程实质上是一个迅速工业化的过程。毛泽东逝世后,一些评论家关于毛泽东主义经济遗产的著作,没有详细叙述那个时代的成就,而大谈那个时代的“不合理之处”和“不平衡状态”。不过,这些著作却披露了:在毛泽东时期,工业总产值增长38倍,重工业总产值增长90倍。从1950年到1977年,工业产量以年平均13.5%的速度增长;如果从1952年算起,那就是11.3%。这是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和主要发达国家在同一时期取得的最高增长率;而且,中国工业产量在这个期间增长的步伐,比现代世界历史上任何国家在迅速工业化的任何可比期间所取得的工业增长步伐都快。(注释1 )
在毛泽东时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30%增加到72%,这反映了中国已经从一个主要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国家引人注目地变成了一个比较工业化的国家。(注释2)
从1952年(那时中国的工业产量已经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到1976年期间,中国的钢产量从130万吨增长到2300万吨;煤从6600万吨增长到4.48亿吨;发电量由73亿度增加到1330亿度;原油由实际上等于零增加到8400万吨;化肥产量由20万吨增加到2800万吨;水泥产量由290万吨增加到4930万吨。(注释3)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就在大量生产喷气式飞机、重型拖拉机和现代远洋轮船。中华人民共和国那时还在生产核武器和洲际弹道导弹,已经在197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试验原子弹以后六年)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
当然,工业化使中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意义重大的变化.虽然绝大多数劳动力当时仍然从事农业生产,但是城市的工人阶级却已经从1952年的300万人增加到20世纪70年代中叶的1800万人以上。此外,在农村中建立小规模工业的政策,结果导致大约3亿农村劳动力中的2800万农民变成公社工厂或大队工厂的工人,虽然那些工厂大多数是在初级技术水平上组织生产的。一个庞大的技术知识界出现了。中国科技人员的数目从1949年少得可怜的5万人(1952年有42.5万人)增加到1966年的250万人,后来到1979年增加到500万人以上,这些人当中的99%是在1949年以后培养出来的。(注释4) 同时巨大的水利灌溉工程在毛泽东时代修建起来了,如果没有这些工程,最近的农业产量和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也是不可能的。
许多失策是在毛泽东时期工业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毛泽东的后继者们现在已经找到了阻碍这一工业化过程的许多“不合理之处”和“不平衡状态”的原因。有些失策(特别是大跃进)是很大的,而且造成了人力和经济上的严重损失。
然而,尽管曾经存在这样那样的失败和挫折,毛泽东时代是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这一结论是不可避免的。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亚洲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六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2年—1978年的25 (注释5) 年间增加了4倍,即从1952年的600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000亿元,而工业在增加的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人均国民收入指数(以不变价格计算)从1949年的100(1952年的160)增加到1957年的217和1978年的440。(注释6) 在毛泽东时代的最后20年间(这是毛泽东的后继者们评价不高的一个时期),而且连大跃进的经济灾难也估计在内,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7年至1975年期间翻了一番多——人均增加63%。(注释7)
毛泽东的经济记录无论在许多方面有多大的缺点,仍然是中国奠定现代工业化基础时代的记录。实际上,这一记录优越于德国、日本和俄国工业化的可比阶段,这三个国家的工业化是那些在工业舞台上一直是后起之秀的主要国家成功地进行现代化的、最引入注目的历史事件。德国自1880年至1914年,每10年的经济增长率是33%(人均是17%)。日本自1874年至1929年,每1O年的经济增长率是43%(人均是28%)。(注释8) 苏联自1928年至1958年,每10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4%(人均是44%)。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自1952年至1972年,每10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64.5%(人均是34%)。(注释9) 这种经济发展,很难说是象许多西方报界人士通常向读者错误报道的那样,以“爬行的速度”进行的。(注释10)
经济上的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己在没有多少外来援助或支持的情况下获得的,因此格外令人瞩目。除了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给过有限的援助以外——中国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已经全部偿还了(附加利息)这笔援款——毛泽东派的工业化是在没有获得外国贷款或投资好处的情况下进行的。正是一度被神圣化的“自力更生”原则以及敌视中国的国际环境,使中国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为止实际上闭关自守;两个因素都起了作用。因此,在毛泽东主义时代末期,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可以宣布,它的经济既没有外债负担又没有内部通货膨胀的压力。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在工业和其他方面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国家,但是落后性当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一方面是还不能与工业发达国家同日而语,另一方面是胜过1949年以前的旧中国,这一事实本身正象它表明中国仍然处于不发达状态那样,反映了中国所取得的进步。
尽管回忆毛泽东时代的成就已经有点不合时宜,但是历史事实仍然是:毛泽东政权在改造中国现代工业方面曾经取得巨大进展——这一进展是在极不利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中取得的,不管在这一过程中犯了多少大错误,做了多少蠢事。没有毛泽东时代的工业革命,在毛泽东主义后时代青云直上、身居高位的经济改革家们恐怕就没有多少改革的对象了。(www.wengewang.org)
毛泽东的工业革命要求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的牺牲和艰苦的劳动,正如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在更早的时代所要求于他们人民的那样。由于共产党人的国家不断拨出更多的剩余产品用以扩建现代工厂,人民的消费和生活水平受到了损害。简而言之,国家利用它所统治的人民(尤其是农民)建立重工业基础,拥护凌驾于那个国家之上的滋长中的官僚。但事实并非象那些更热心地拥护毛泽东以后的经济政策的人们现在所暗示的那样,说中国人民没有从毛泽东工业化的严酷年代中得到物质利益。诚然,中国急剧增加的国民收入当时没有变成劳动人民收入的相应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是靠劳动人民的劳动取得的)。在毛泽东主义时代最后20年间,增加的国民收入许多用于赡养迅速增长的人口(人口迅速增长部分地是由于过晚采取的计划生育政策无效造成的),而余额的大部分流人了国库(又从国库流向现代工业部门),剩下的仅仅能让人民收入水平有少量提高。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工厂固定工)的收入在毛泽东主义时代后期增加得相当多,而据多数经济学家计算,占劳动人口75%的农民的收入在1957年以后的岁月中即使有增加数量也很少。(注释11) 但是在经济学家计算时不容易定量的因素中(这些却是衡量人民福利事业时至关重要的因素),人们必须注意到:毛泽东主义时代大量增加了教育设施和受教育的机会,扫除了大量的文盲,并且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保健制度,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毛泽东统治的25年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几乎翻了一番(从1949年以前的35岁增加到20世纪70年代中叶的65岁),这一事实提供了引入注目的统计数据,证明共产党人的那场革命给绝大多数中国人民带来了物质利益和社会利益。
伟大的英国历史学家E.H.卡尔在完成其不朽的多卷本苏联史时曾经告诫说:“危险不在于我们避而不谈十月革命史实上的巨大污点、那场革命使人类付出的痛苦代价、以那场革命的名义所犯下的罪行。危险在于我们总想全部忘记并且在缄默中忽视那场革命的巨大成就。”(注释12)
卡尔的话适用于俄国,同样也适用于中国。不幸的是,人们不容易对革命做出公正的评价。社会大变动总会激发起人们对未来的、伟大然而达不到的期望,一旦希望破灭,长期的幻灭感和愤世嫉俗的态度便必然接踵而来,而实际的历史成就却被抹煞或被遗忘了。真正看清历史的画面往往需要远离那个革命时代的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用几代人的时间。现在深深铭刻在当代政治意识和历史意识中的是毛泽东主义记录上的污点,特别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人们不能也不应该遗忘:那些事件是大失败,而且使许多人丧生。然而,未来的历史学家们将一定在不忽略那些污点和罪过的情况下,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毛泽东时代(无论他们可能对这一时代作出其他什么判断),作为世界历史上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作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利益和人类利益的时代载人史册。
注释:
1 马洪、孙尚清编:《中国经济结构问題研究》(北京,1981年)第1卷,载出版物研究联合服务公司—CEA-84-064—1(1984年8月3日),第25—26页;尼古拉斯.R.拉迪:《中国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农业》(英国,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1页。
2 马洪,孙尚清编:《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研究》(北京,1981年)第1卷,载于(出版物研究联合服务公司—CEA-84-064—1(1984年8月3日),第25-26页;还有的计算方法表明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率从1952年的18%增长到1979年的50%。见拉迪著:《中国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第1页。
3 数据引自美国商业部的《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前景》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的《中国:对其经济的重新估计》。
4 童大林、胡子合著:《科学和技术》;于光远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北京:外文出版社,1984),第644页。
5 原文如此。按应是26年。——译者注
6 拉迪:《中国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第1.1表,第2页。
7 拉迪:《中国观代经济发展的农业》,第1.1表,第2页。
8 西蒙.库兹涅茨,坎布里奇:《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量和生产结构》(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1年),第4表,第38一39页。
9 吉尔伯特.罗兹曼编:《中国的现代化》(纽约:自由出版杜,1981),第10.2表,第350页。
10 见约翰.柏恩斯在1958年3月31日的《纽约时报》第4E页上所做的典型描述。
11 现有的资料表明,1957年以后20年间集体分配的农民人均收入有重大增长。
12 塔理克.阿利:《斯大林主义的遗产:对20世纪世界政治的影响》(英国,米德尔塞克斯,企鹅图书公司,1984),第9页。
(选自[美]莫里斯·梅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22章《毛泽东时代的诸遗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文革研究网www.wengewang.org扫校) | |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青木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