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盛斋”私有、公有之优劣——袁腾飞“真话”剖析之五
-----------------------------
是地方军队军旗,还是所谓“国旗”——袁腾飞“真话”剖析之一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5/155014.html
结晶牛胰岛素为何未获诺贝尔奖——袁腾飞“真话”剖析之二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005/155017.html
毛主席题写过上海人民公社匾额吗——袁腾飞“真话”剖析之三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005/155239.html
邓子恢·三门峡·“去修水电站”——袁腾飞“真话”剖析之四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005/155560.html
-----------------------------
袁腾飞“真话”之五:
“56年完成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就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然后我们认为它标志着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然后我们特别讲了月盛斋酱肉,老北平最好的字号。
“我当时正在吃饭,新闻联播说完后我差点儿没噎死。它那个原话是怎么说的呢?逗人到了极点,它说月盛斋是一家创立于乾隆年间的老字号,然后中间我没听到啊,56年实现公私合营由私有变成公有,经过集团上下几代人的努力,今年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
“它是把这个当做正面典型说的,让大家看看我们多厉害!几代人努力,月盛斋扭亏为盈,哎呀给我乐的哟!人家从乾隆年间可就创立了,要是人家赔钱早关门了,对吧?在资本家手里挣了200年的钱,到共产党手里赔了50年,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它还当做正面典型说,我要是审稿的,这条我绝对不让通过,你这不缺心眼吗,是不?在人家手里一直在挣,到你手里就赔,道理很好理解,因为这个买卖不是我的,我能上心吗?爱卖的出去卖不出去,我不上心对吧!
“所以你看,没有一个国家公有制是搞的好的。”
历史事实与真相:
这是袁腾飞所谓“文革视频”开篇的一段话,流传最广,也最迷惑人。袁的口舌确实不错,说得绘声绘色、虚实结合,一个月盛斋的例子,就宣布了私有制的永葆青春,公有制的腐朽没落,为他的整个讲课奠定了基调。
袁腾飞讲课也确有两把刷子,面对京城的莘莘学子,一个身边的事例,真假掺杂、形神兼备,能不哄得那些80、90后始而哄堂大笑,继而又深信不疑吗?于是,月盛斋“在资本家手里挣了200年的钱,到共产党手里赔了50年”,就成了定论了。
然而且慢,历史事实真是如此吗?中央电视台2008年11月14日一篇题为《老前门的流年》的报道,讲的就是月盛斋前200年的历史(http://sports.cctv.com/special/yundong/20081114/103927.shtml):
“最初的那些老字号与其说是自持家业、白手起家,倒不如说是与权贵走得最近,资本的原始积累,多是依仗着皇宫御内。月盛斋最为典型。它是当年唯一一家开在户部街(今天安门)的馆子。老马家最初来到京城是在元朝,做的是香料生意。直至清乾隆年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后人马庆瑞偶然进了礼部做供桌,他暗中观察御膳房师傅如何做酱羊肉,遂也如法炮制。没想却广受好评,马庆瑞遂买下户部街上一间店面,取名“月盛斋马家老铺”。
“月盛斋到了二代当家的时候,马庆瑞的儿子马永祥将本家的一些香药加入到酱羊肉里,一是增加了香味,二是增加了营养价值。自此,月盛斋名满京城,当时的主要客户还是上层的达官贵人,一般老百姓买不起。
“到了光绪年间,月盛斋达到了事业的顶峰,据说慈禧最爱吃酱羊肉,每晚夜宵都要吃一小盘,故特赐了腰牌,可以让马家把肉直接送进宫内。每当慈禧游昆明湖时,后面常拴两小船,一条是御膳房,一条是马家老铺。因朝廷是马家最大客户,故此月盛斋虽然不是官家,但比官家还要硬。身在户部街,没人敢惹。
“清朝末年,月盛斋第四代传人马德成预感到清朝大势已去,敏锐地调整了经营策略,把买卖‘向下做了’。民国时期物价巨涨,羊肉很难买到,月盛斋苦苦支撑。然后,当北京沦陷,日军一进城,月盛斋就再也支撑不下去了。
“第五代传人马林力挽狂澜,他再一次调整经营策略,让月盛斋转向中下层百姓。同样还是酱羊肉,把32种香料改为4种,还是很香,但营养价值没了。另外马林还做成功了酱牛肉,让很多不吃羊肉的满人汉人也都可以吃月盛斋了。但这些调整都无法挽救月盛斋,解放初期该店还是破产了,正好国家说公私合营,就归了国营。”
可见,私有的月盛斋,开始是赚了不少钱,那是因为“与权贵走得最近,资本的原始积累,多是依仗着皇宫御内”,“主要客户还是上层的达官贵人”;后来却命运多舛,“民国时期……月盛斋苦苦支撑……日军一进城,月盛斋就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尽管“第五代传人马林力挽狂澜”,搞起了资本家惯用的偷工减料的把戏,“把32种香料改为4种”,但“解放初期该店还是破产了”——这就是私有制下的月盛斋,就是袁腾飞口中的“在资本家手里挣了200年的钱”!
再来看看“归了国营”以后的月盛斋,是不是如袁腾飞所说“到共产党手里赔了50年”?百度百科上有一篇关于月盛斋的介绍,其中说到(http://baike.baidu.com/view/143528.htm#4_3):
“1951年,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前门建立了‘月盛斋’门店和相应的生产车间。1982年,在永外南顶村建立了4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使“月盛斋”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过去从业人员最多只有六七人,现在拥有职工近百人;过去一天最多酱制30多公斤肉,现在日产1500公斤,提高了40余倍。
“1991年为了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北京市清真食品公司成立,‘月盛斋’熟肉制品加工厂从此诞生。1996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人们消费层次的改变,北京市清真食品公司投资对‘月盛斋’熟肉制品加工厂实施改造工程引进国外设备,改善卫生设施和生产条件,扩大‘月盛斋’产品的科技含量,运用现代加工手段,使其产品赋予新内容,满足市内、国内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
月盛斋作为一家公有制企业,在解放后50年中,产品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快,这就叫“赔了50年”?天底下有这样赔钱的企业吗?袁腾飞如此信口开河,真不知道他吃错了什么药!
那么,50年来,月盛斋在经营过程中一次也没有亏损过吗?有的,但这是难免的,也是很快就扭亏为盈了的。比如,据现有资料,月盛斋2003年进行企业改制,成立北京月盛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扩大了规模,增加了投资,当年出现了较大亏损,但到2004年全公司就扭亏为盈,销售额近50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0%左右;到200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50万元,同比增长29.7%。
可以想象,如果月盛斋还是一家私有企业,遇到这种情况,早就彻底破产了,就像它在50年代初已经破产一样;而在公有制条件下,月盛斋却不仅克服了经营困难,还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私有与公有孰优孰劣,不是一清二楚的吗?
袁腾飞一口咬定“没有一个国家公有制是搞的好的”,但是他举的这个月盛斋的例子,恰恰证明了公有制的优越性,抽了他自己一个大嘴巴!
最后顺便提一句:袁腾飞说此事是他从《新闻联播》中听来的,可是在cctv.com“央视搜索”上键入“月盛斋”,搜索包括《新闻联播》在内的全部新闻内容,获得103个结果,却没有一个是有关“月盛斋扭亏为盈”的,看来,这条新闻恐怕又是“史上最牛历史老师”道听途说、信口胡编的“真话”!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