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毛岸英:抗美援朝的“第一个志愿兵”

夏远生 · 2010-11-11 · 来源:
抗美援朝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毛岸英:抗美援朝的“第一个志愿兵”

夏远生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第三天,美帝国主义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同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9月15日,美国在仁川登陆,很快,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鸭绿江边,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与和平建设。面对最严峻的对外战争、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考验,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劳动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和中国人民的意志,决定出兵抗美援朝。10月18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下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命令,“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10月25日首战告捷,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因此,中国人民一直把这一天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纪念日。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全世界开始认识了新中国。中国人民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任列强欺凌宰割,已不再是以往西方人眼中的“东亚病夫”。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决不能容忍别人强加于自己的威胁和侵略。新中国诞生刚刚一年,就经过两年9个月的抗美援朝,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将军事分界线重新推回到“三八线”,使举世为之震惊。这个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远东及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重大牺牲换得的。志愿军11万牺牲者之中,就有抗美援朝的“第一个志愿兵”——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之子毛岸英。

                                  临战请缨

    毛岸英是湖南省湘潭县(今韶山市)人,1922年10月24日生于长沙清水塘。他从小随父母在长沙、上海、韶山、广州、武汉、板仓等地生活。1930年10月,8岁的毛岸英同母亲杨开慧一起入狱,母亲牺牲后被营救出狱。1931年初,他和弟弟岸青、岸龙被党组织送到上海大同幼稚园,幼稚园解散后曾流落街头,无家可归。在此期间,岸龙不幸病死,他和岸青相依为命,受尽折磨。1936年初,党组织找到他们兄弟俩,送往苏联学习。在苏期间,毛岸英学习用功,成绩优异,通晓俄、法、英、德四种语言。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后,他投入苏联卫国战争,任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坦克连指导员,随部队攻克柏林,荣立战功,斯大林接见并赠送手枪嘉奖。在此期间,他先后加入苏联共青团、苏联共产党,1946年转为中共党员。
    从苏联回延安后,他在中央宣传部从事翻译工作,并到农村劳动锻炼。1947年3月至1948年4月,他参加中央土改工作团的土改工作。北平和平解放后的第二天,他带领华北军区一个工兵排,作为中央机关先遣部队进入北平。此后,在中央机关从事秘书工作,在外事活动中担任俄文翻译。新中国成立后,到北京机器总厂工作,任党总支副书记,工人们赞扬他是“党的好干部,工人的贴心人”。
    1950年初,毛岸英受毛泽东派遣回湖南,到韶山和板仓看望父老乡亲,访贫问苦,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宣传政策。他拒绝亲属通过他向毛泽东谋求私利,曾在写给亲属的信中指出:“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外,正在于此: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毛岸英随同李克农到苏联执行任务。期间,毛岸英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多年不见的故旧,谈起朝鲜战争,曾表达过如有必要还要上前线打败美帝国主义的愿望。回国后,周恩来安排他调北京机器总厂,任党总支副书记。他平日穿着土布旧军装,腰扎皮带,白天最苦最累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给工人师傅当徒弟,给机器浇冷却油,给铸工抬砂箱,装砂子;晚上,则给工人们讲革命道理,教俄语。
    10月初,美军越过“三八线”,金日成向中国提出出兵援助的请求。唇亡齿寒,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日夜开会,商讨是否出兵。初步商定由彭德怀带队出征。
    毛岸英闻讯来到丰泽园卫士值班室,焦虑地问卫士李家骥:“李叔,我爸睡了吗?我有事找他。”李家骥让毛岸英等等,来到办公室见毛泽东正批阅文件,便把当日报纸递上去说:“主席,岸英想看看您,还说有事。”毛泽东未加考虑地说:“好,让他来吧。”李家骥转身准备去告诉毛岸英,却发现他已在门口。毛岸英问毛泽东:“爸爸,我想入朝参战,你同意吗?”
    毛泽东先怔了一下,缓缓地问:“你想到朝鲜,和思齐商量过了吗?”
  “商量过了……”毛岸英回答父亲。
    毛泽东深深吸了一口烟,认真地说:“既然你自己有要求,思齐又同意,我支持你的行动。”
    1950年10月7日中午,毛泽东设家宴为即将赴东北就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德怀壮行。所谓家宴就是比平时四菜一汤多加了两个菜,而且这些菜都是毛岸英探亲时从家乡带来的腊肉、腊鱼、辣椒等,属于地道的湘菜。毛泽东说:“老彭啊,我有一事相求。”他婉转地提出毛岸英参加志愿军的想法。看到彭德怀不同意,毛泽东说:老彭啊,我看你就收下他吧,我替岸英求个情!
    赴朝作战危机四伏、生死难测,一个领袖的儿子,刚刚结婚一年,才过上新中国的幸福生活,却要远离自己的亲人,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体现了毛岸英的高尚人格和坚强党性。
    作为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求情送子上战场,他不是不知道此去的危险,也不是不疼爱自己的骨肉,他送子上前线,是为了唤起更多的人参加到抗美援朝行列,保家卫国,使祖国安全,使人民安全。他深爱自己的儿子,而更爱人民,为了人民,能够舍弃自己的一切。这是巨大的无形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所向披靡,能够无坚不摧,能够战无不胜!

                                   告别爱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月15日,毛泽东为相爱两年多的毛岸英和刘思奇举行了婚礼。婚后,岸英在中央调查部工作,思齐则在学校读书。
    毛岸英申请赴朝参战的那几天,正是刘思齐患急性阑尾炎住院期间。刘思齐住院手术后,毛岸英来医院看她。以后好几天,刘思齐没有见到毛岸英。有一天,已经很晚了,毛岸英突然来医院对妻子刘思齐说:“最近我要出差,去一个很远的地方。你接不到我的信不要着急,主要是交通不便。”临别时,他又说:“这次出差的时间可能很长,照顾不了岸青,希望你母亲能在我不在北京的这段时间照顾他。”他又拉着妻子的手说:“现在全国解放了,我们再也不会过颠沛流离的生活了,你一定要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他出差到什么地方,去多长时间,一直没有告诉妻子。
    最后,毛岸英偶然问道:“朝鲜半岛,你知不知道?”
    刘思齐说:“知道,那儿正在打仗。”但是,刘思齐根本没有把丈夫“出差”和朝鲜战争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他依依不舍地站起来,对妻子说:“我走了,你出院后,每个礼拜六要去中南海看望爸爸,不要因为我不在你就不去。希望你好好照顾岸青,能答应吗?”他就这样走了。他走的时候已经是深夜11点多,他说要到她妈那里去,跟她妈妈谈谈。
    毛岸英匆匆敲响了张文秋的房门。张文秋从梦中惊醒,急忙起床开了门。问他什么事,他说:“爸爸让我到苏联去。事情是保密的,我不能多讲。我要走了,就是对我弟弟很不放心。我特意来拜托你,请你帮我照顾他。”
    张文秋答应了毛岸英的委托,然而,当时她不知道,毛岸英第二天并不是到苏联去,而是要到抗美援朝的前线去。她更没有想到,毛岸英会从此一去不回,自己的承诺,要用几十年甚至一生去完成。
    刘思齐后来回忆说:岸英在朝鲜大地上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34天,我作为他的妻子,当时根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两年后的1953年初,才知道他去了朝鲜前线,对于岸英赴朝参战前后的生活与战斗我知之甚少。朝鲜的同志曾对我说:“朝鲜的山山水水遍染着志愿军烈士们的鲜血!”

                                  血洒朝鲜

    毛岸英到朝鲜战场后,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秘书兼翻译,并任司令部党支部书记。他并无作战任务,但也经常和参谋一起研究敌我情况,发表意见。那时,志愿军司令部开会,总见到一个高个子年轻人列席会议,并不时参与发言,但都不知道他是谁。有一次开作战会议,作战处副处长杨迪看到一个大个子坐在彭德怀身边,觉得这个翻译不太寻常。会后他问作战处处长丁甘如:他是什么人?丁甘如回答,我不能告诉你,这是纪律。后来,他才知道,毛岸英是最早一批跟随彭德怀入朝作战的人。
    志愿军组织部长任荣后来回忆,出发前,上级对他说,有一位俄文翻译搭乘你的车。一上车,任荣就觉得这位俄文翻译有点面熟,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两人一问一答交谈了好久,翻译告诉他,自己新婚不久,父亲支持他来朝鲜。任荣说当时只是对这位知书达理的俄文翻译颇有好感,同时又觉得他父亲思想很进步,至于他父亲是谁,任荣既没问,也没想到要问。知道毛岸英的身份是后来的事。
    在志愿军总部,白天,毛岸英和大家都在彭总办公室工作,晚上彭总在办公室行军床上休息,毛岸英和杨凤安就在用稻草搭的地铺上睡觉。不到一周,他们身上长满了虱子,平时吃的饭是粗高粱米,也没青菜。彭德怀对毛岸英很关心,多次提出让毛岸英和他一起吃饭,但毛岸英都谢绝了。
    战友赵南起发现了毛岸英一个小秘密。毛岸英的上衣口袋里总是装着一张照片,空闲时经常拿出来看两眼,晚上睡觉前更是小心翼翼地将照片放在枕头旁边。
    赵南起问道:“照片上的姑娘,是你的对象吧?”“不是对象,是老婆!”毛岸英自豪地回答。毛岸英说:“我走的那天,她还在北京医院住院,我到朝鲜后一直没有和她通过信,也不知道她现在的情况如何,真是挂念啊!”赵南起劝他找国内来的人问一下,毛岸英正色作答:“这样做是违反纪律,搞特殊化,父亲知道了非批评我不可。父亲常说:战争时期,儿女情长会误大事的。”赵南起回忆说,与毛岸英一起工作生活的日子里,经常见他胃疼。毛岸英告诉赵南起:“我小时候蹲过监狱,出狱后又流浪过,落下了胃病。吃炒面特别是高粱米饭,不大容易消化。”“你还是到小灶吃点细粮吧,不要把胃搞坏了。”毛岸英说:“不要紧,慢慢会适应的。”
    也许是受毛泽东的影响,毛岸英也爱读书。他带书到朝鲜,深夜点蜡看书。11月7日,金日成与苏联驻朝鲜大使拉佐瓦耶夫到志愿军总部大榆洞与彭德怀会面,毛岸英第一次担任翻译。毛岸英在苏联待了很多年,他用流利的俄语向苏联大使翻译了彭总介绍志愿军第一次战役的情况以及发动第二次战役的计划。彭总和大使对毛岸英的翻译都很满意。会谈结束后,大家提议,让岸英把记录整理后交给毛主席,岸英马上在办公室的蜡烛下整理会谈翻译记录。可惜的是,记录还没寄出去,他就牺牲了。
    11月25日,志愿军第二次战役发起的当天上午,数架美军轰炸机从驻在大榆洞南山坡上的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掠过,没有投弹。作了防空准备的志司工作人员松了一口气。不料,敌机突然掉转头,向志愿军司令部驻地投下了几十个凝固汽油弹,作战室被吞没在一片火海中,正在木屋内值班的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大家围着遗体痛哭,彭德怀脸色苍白,眼含热泪,悲愤交加,默不做声。想到毛泽东和周恩来曾几次来电督促他:“你们的指挥所应建筑可靠的防空洞,保障你们司令部的安全。”“你们指挥所应速建坚固的防空洞,立即修建,万勿疏忽。”“请你们充分注意机关的安全,千万不可大意。”而他每天只忙着指挥打仗,没想到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不幸,使他既震惊万分又追悔莫及。他沉痛地说:“毛岸英是我们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党中央毛主席刚刚任命我当志愿军司令员,他就找我报名了。”
    彭德怀当天向中央军委专门作了汇报,短短的电文,竟写了一个多小时。
    中央机要室收到电报后,先送给周恩来阅。周恩来在电报上写道:“刘(少奇)、朱(德),因主席这两天身体不好,故未给他看。”周恩来深知这对毛泽东的打击会有多大,他不愿在毛泽东指挥重大战役的紧张时刻去分他的心,便把电报暂时搁下。
    直到1951年元旦过后,周恩来才把电报送给毛泽东看,并附信说:“毛岸英同志的牺牲是光荣的,当时我因你们都在感冒中,未将此电送阅,但已送少奇同志阅过。在此事发生前后,我曾连电志司党委及彭,请他们严重注意指挥机关安全问题,前方回来的人亦常提及此事。高瑞欣亦是一个很好的机要参谋。胜利之后,当在大榆洞及其他许多战场多立些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烈士墓碑。”
    信和电报都不长,毛泽东却看了很久。送件的叶子龙一直静静地站在那里。毛泽东强压着悲痛的心情,说了一句话:“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没得关系,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岸英是个苦孩子,从小没了娘,后来参加战争,没过上几天好日子。”“这件事先不要对思齐讲,晚点,尽量晚点……唉,新婚不久就失去了丈夫,她怎能经得住这沉痛的悲伤哟!”毛泽东眼圈又红了起来,他要独自承担这丧子之痛。
    彭德怀回国汇报工作时,向毛泽东详细讲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并以内疚的心情检讨说:“主席,你让岸英随我到朝鲜前线后,他工作很积极。可我对你和恩来几次督促志司注意防空的指示不重视,致岸英和高参谋不幸牺牲,我应当承担责任,我和志司的同志们至今还很悲痛。”
    毛泽东听罢,一时沉默无语。少顷,他望着内心不安的彭德怀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嘛!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岸英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并叮嘱说:“现在美国在朝鲜战场上使用各种飞机约一千多架,你们千万不能疏忽大意,要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司令部的安全。”

                                  怀念永恒

    毛岸英是经过毛泽东同意,随志愿军总部入朝作战的。毛泽东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寄托着厚望,但毛泽东不把毛岸英看成只属于他自己的,而是属于党,属于人民,他应当报效祖国。
    经毛泽东同意,毛岸英烈士和千万个志愿军烈士一样,长眠在朝鲜的国土上,成为中朝人民友谊的象征。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以后,毛泽东曾暗自神伤,吟咏古诗:“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儿子血洒抗美援朝战场,他忍痛挥泪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让儿子的忠骨与无数志愿军烈士一道葬在邻邦朝鲜的青山绿水间。
    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对丈夫永远地离她而去,总以为是梦。毛泽东劝她再嫁,她说:“岸英瞒着我去了朝鲜,再也没有回来,我最后连他的尸骨都没看到,连他的墓地都没去过,怎么可能考虑再婚的事?!”后来,中办安排一位秘书陪刘思奇等去朝鲜为岸英和长眠在那里的志愿军烈士们扫墓。临行,毛泽东拿出稿费为她们每人置了一身新衣服,并嘱咐说:“你们去看望岸英,这是我们家的私事。不准用公家的一分钱;不要惊动朝鲜的同志;住在大使馆里;也不要待得太久。”
    在毛泽东的关心和一再劝说下,刘思齐终于在1962年同空军航空学院教员杨茂之建立了幸福家庭。毛泽东了却作为父辈的一桩心事,风趣地对刘思齐说:“以后不要疏远父子之情哟,你不是我的儿媳妇,还是我的女儿嘛!”婚后,刘思齐改名刘松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毛泽东强忍丧子之痛,但心中的父子深情是永远磨灭不了的。1990年,工作人员整理毛泽东遗物时发现,主席一直悄悄保存着爱子毛岸英的遗物。
    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后,留下了两件棉织衬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毛泽东瞒着所有人,把毛岸英的这些衣物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身边,悄悄地珍藏了20多年,这期间他曾多次搬家,但身边的工作人员没有发现过这些衣物。
    人们可以想象,毛泽东作为父亲对儿子毛岸英的内心思念!
    不但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毛岸英爱戴敬仰,中国党和军队领导人,同样给予毛岸英以高度的评价。
    周恩来总理说:毛岸英入朝一个月零三天就牺牲了,他吃过苦、留过学、打过仗,又经过农村和工厂的锻炼,在和毛岸英同龄的一代青年中,像他那样受过良好教育和多种锻炼的人是不多的。毛岸英的牺牲,对党,尤其对主席,都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彭德怀元帅说: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有些高干子弟甚至高级干部本人就没有做到,但毛岸英做到了,毛岸英是坚决请求到朝鲜抗美援朝的。
    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评价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的典范和楷模,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牺牲了包括妻子在内至亲至爱的五位亲人;为了朝鲜人民的反侵略和保卫世界和平,他又把最疼爱的长子毛岸英送来朝鲜。岸英牺牲了,我们会永远怀念他!
    1991年3月1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韶山毛泽东故居参观,看到了毛岸英1949年10月写给表舅父向三立的信,当即叫人复印了一份,他语重心长地对周围的人说:如果我们每个党员,每个干部都像毛岸英同志信中说的那样,做人民的忠实儿女,我们就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
    《毛岸英给表舅父向三立的信》中提到的“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的位置”的舅舅,是毛岸英的亲舅舅杨开智,毛岸英生母杨开慧的长兄。杨开慧牺牲后,杨开智夫妇和亲友冒着生命危险,安葬烈士遗体,担当起抚养毛岸英三兄弟的责任。1938年,杨开智通过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将女儿杨展送到延安参加革命,杨展于1941年牺牲在晋察冀边区。新中国建立后,杨开智被人民政府分配到湖南农业试验场负责专业技术,但是他想到北京工作,便给毛泽东写信提出要求,毛泽东回信要他“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你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北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事,不要使政府为难”。杨开智就想在湖南谋取一个厅长的职位,转而请表弟向三立替他出面说情。向三立是毛岸英的外婆向振熙的亲侄子,与毛泽东和毛岸英父子很熟,但是也不敢向毛泽东说这个情,于是就给毛岸英写了一封信,转达了表哥杨开智的想法,并在信中请求毛岸英说,帮帮他舅舅这个忙,这是人之常情。毛岸英接信后,感到旧社会的思想在亲戚们中间还普遍存在着,他不但不能违反组织原则,帮舅舅这个忙,还要对亲戚进行规劝,向亲人说明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不是封建王朝和蒋介石腐朽政权;毛泽东是人民领袖,不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帝王和已被人民推翻的推行蒋家王朝的蒋介石。经过慎重考虑,毛岸英就给向三立写下了这封信进行劝告和教育。
    向三立接读毛岸英的信后,深受教育,并转告了杨开智。通过毛泽东父子的引导,杨开智想通了,安心本职工作了。毛泽东在给杨开智夫妇的信中称赞道:“你们在省府工作,甚好。”鼓励他们不断地“积极努力,表现成绩”。以后,每当谈到这封信,向三立总是敬佩地说:“岸英是毛主席的好儿子,更是党的好儿子!”
    毛岸英不愧是毛泽东的好儿子,不愧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他不仅是这样劝告亲属,而且是这样要求自己,写此信一年后,他响应党和毛泽东同志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血洒异国,实践了为人民利益奋斗终身的信念。公者千古,私者一时。60年过去了,社会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毛泽东、毛岸英父子所体现的模范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风范,仍然为亿万人民所怀念、所景仰,仍然是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精神财富。
    (《环球视野》摘自2010年第10期《党史文汇》)

                        链接:刘思齐回忆一次痛苦一次
 
                                    金力维

    长篇电视剧《毛岸英》本月20日起在央视黄金档推出,剧中鲜活的人物塑造、真挚的情感流露不光令很多有着一定历史记忆的观众动容,同时也激活了不少80、90观众的心灵感触。趁着电视剧热播之际,身为80后的记者崇敬夹杂一丝疑惑地走近毛岸英的遗孀刘思齐,端坐在八旬老人身边,听她追忆那些最刻骨铭心的往事——
    记得在半月前《毛岸英》的开播会上,刘思齐老人就难掩激动心情,数度泪洒现场。她说:“我是不幸的,18岁与毛岸英结婚,不到一年他就离我而去;可我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我走进了毛主席的家庭,受到了领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在和平年代长大的年轻人其实很难理解她这番话中的全部感受,这是怎样一段经历,怎样的两个人,不到一年时间的婚后生活竟能在往后的六十多年里依然绵绵延续着如此强烈的情感?带着疑问,记者走进刘思齐老人的家。眼前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一个人生活,没有保姆,自己料理家事,她给人感觉非常理性,话语清晰,条理性很强,态度随和、平静,可每当回忆起毛岸英时,她又不禁眼圈发红。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幕是,她仿佛比我更困惑,反问道:“我很不理解现在的年轻人,流行歌里唱,‘不求天长地久,只为曾经拥有’,你们怎么会如此轻率地对待爱情呢?”
    和编剧谈了十天,边哭边说
    记者:将毛岸英生平搬上荧屏是您的主张吗?
    刘思齐:是的,这个想法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了,那时候刚有些电视连续剧出来,我觉得这个形式很好,可以把他的一生详细展开。从那时起,我开始收集资料,把听他说过的一些事整理成文字,沿着他的成长经历,跑遍各地收集资料,只要是我能收集到的。
    记者:这么多年!您是不是遇到了一些困难?
    刘思齐:是经济问题。拍电视剧要有钱,我没有钱,也没办法去筹集这笔钱。如果由国家出钱拍,是有规格的,我不愿意求人,而且我觉得要是国家投资了,那肯定就有一批人要来参与这个工作,但他们的追求和想法不一定和我的设想是一致的。所以一直拖,拖到两三年前,我朋友给我介绍了导演刘毅然,那时候我刚刚看了他执导的电视剧《星火》,非常感动,我甚至没敢看最后一集,主人公要牺牲了,我实在不忍心看下去。有这个前缘,我就很愿意和刘毅然交谈,预感到他可能会懂我的想法,谈过之后,我感觉寻找到了一个知音。
    记者:其实,您最担心的是什么?
    刘思齐:曾经有个导演来找过我,想截取毛岸英人生中的一部分经历分别拍成两部电影,一部是童年流浪生活的经历,一部是抗美援朝期间的事,我坚决不同意,这样就把毛岸英扯碎了。而且,他们的剧本也不是我要的感觉,很老气、很八股的,我不同意,后来就没再参与。我希望电视剧能把毛岸英,一个真实的人,活生生地表达出来,就要有很多很多生活细节,为什么他最后献身于另一个国度?这和他的成长,母亲对他的影响,父亲对他的教育,他的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所以,我把我收集到所有的资料,原本是准备写回忆录的,都交给导演,还有没写下来的那些细节,口头和编剧谈就谈了十天。
    记者:把往事再翻出来回忆、讲述,那些天对您来说,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刘思齐:这十天是很痛苦的,边哭边说,那些都是令我最刻骨铭心的事情。我把我的一生大致上都讲的比较详细,尤其是内心的生活,可以说是个人的隐秘。那些事我曾回忆过无数遍,我觉得他总是活在我心里,随时随地不由自主的就想起来了。后来,他们给我看写好的剧本,我又开始流泪,从初稿到定稿,然后是样片,几乎是一路哭着看完的。
    对离别时的淡定,内疚至今
    记者:为什么时隔几十年,您还有如此强烈的伤痛不能释怀呢?
    刘思齐:这个人活着的时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他太坎坷了,他的内心那么大,但他的生命太仓促了。我自己也想过,为什么他一直离不开我的记忆?大概就是他的经历使我刻骨铭心,还有我们结婚时间不长,短暂到还没有出现磨合期就突然结束了,所有留给我的印象都是美好的、幸福的,相互非常挂念的。所以,每当回忆起他的时候,都是幸福和甜蜜同时向我涌来的,还有……就是他死的太惨了。
    我记得1946年胡宗南进攻延安的时候,我们撤退到后方,有一天天气很好,一个干事长在阳光下晒资料,他叫我过去帮忙把照片一张张打开晒。突然就有一张大照片,都是烧焦了的人,我不敢看了,问他是什么,他说是“四八烈士”的遗体。那张照片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后来毛岸英死在汽油弹底下,是被活活烧死的,所以我一直把那些照片上的人和毛岸英的遗体联系在一起。当时发现他遗体的同志告诉我,他全身的衣服都烧掉了,只有腿上的一块呢子还在……“四八烈士”的遗体和毛岸英的遗体在我的印象中是重合的。
    记者:您有没有想过,如果当时毛岸英告诉您是要到朝鲜前线去,您就有机会留住他,那么现在的一切都将不同了。
    刘思齐:我留不住他的,他跟我告别的时候已经全部决定了,他第一次陪着彭德怀去沈阳的时候就已经是彭老总的兵了。去朝鲜的事,他一直瞒着我,最后告别时,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瞪着两个眼睛直直地看着我,然后转身就走。我当时什么都不知道,木呆呆的,根本不理解他为什么会那么激动。每当回忆起这个情景,我都非常痛心和内疚,他抱着这种心情告别,而我就淡淡的,什么也不懂……其实就算我知道他去打仗,也不能改变什么,留是留不住的,但至少我能对他多表达些,不至于带着如此强烈的内疚生活了。
    人物是真实就行,无论优缺点
    记者:这次您亲自把关,毛岸英的形象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影视作品吗?
    刘思齐:以前电视剧也好,电影也好,有些出现过毛岸英,但编剧、导演显然对他不够了解,是非常的不了解。比如,毛岸英出来就站在毛泽东旁边,呆呆的,唯唯诺诺的,根本就是把这个人给毁了,好像个傻瓜一样。可反过来,电影、电视里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常常是精明能干,还挺有人情味的,那时我心里就有个想法,既然你不了解,就不要写他,他既然出来了,就应该有鲜活的生命,不是吗?
    所以,这次拍毛岸英,我和导演说希望表达出真实的他,他很热情,很执着,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很上进,还有点直率,天不怕地不怕,他不怕人家对他的误会,他坚持真理,不管你是谁。在他爸爸面前,他是很放松,很亲热的,他们父子关系非常好的,也会开玩笑的。我就需要一个真实的毛岸英,至于是缺点还是优点,就让观众去体味吧。比如,他和彭德怀下棋,彭德怀要悔棋,他就不让,有人就在网上说,干部子弟对上级不尊重,从另一方面来讲,他没有等级观念。他和彭德怀很亲切的。要是把他表现成一个见到彭德怀只会立正敬礼的,那不是毛岸英。
    记者:您在片头以讲述者的身份出现了,那是在朝鲜实地取景吧?
    刘思齐:对,我和摄制组一起去了朝鲜,在岸英墓前,因为导演说我应该在片头出现一下,从我的口述引出这个故事,我觉得可以。我不是扮演,不是在那里演戏,当时导演就让我站在毛岸英的像前,我以为只是留一张影。我就站在他的雕像前,我去摸他的脸,想着他已经烧没了……一个人怔怔地出神,当时周围剧组的人在干什么,我全不知道。后来导演说,当时在场的二三十个人全哭了,这就是我在全片的唯一一个镜头。
    记者:您年纪大了,去一趟朝鲜身体吃得消吗?孩子们没劝您别去了,讲述者的镜头其实在北京也可以拍吧?
    刘思齐:孩子们是再三叮嘱我,不要太累到自己了,不要太动情了。但剧组通知我要去时,我没想太多。去朝鲜前,我住院一个月了,病稳定些,刚出院收拾几件衣服就赶去飞机场了。1959年我第一次给毛岸英扫墓后,回来大病一场,像毛主席汇报时,他很难过,他说了一句,将来有机会你到岸英牺牲的地方去看看。后来我又去了几次朝鲜,都没去过他牺牲的地方,我不愿给别人添麻烦,就一直没有提。直到2006年才第一次去,那次都是亲属,唯一的目的就是扫墓。我每次去朝鲜,都觉得可能是最后一次了,但如果将来还有机会去,我还是要求去。
    演员要阳光清纯,不要抛媚眼的
    记者:饰演毛岸英和刘思齐的演员您参与甄选了吗?这方面,您有特别的要求吗?
    刘思齐:导演选的演员,把照片拿给我看看。我跟导演说的第一个要求是,不要用名演员,因为名演员的脸大家都熟悉了,在观众的印象里总是会留下他曾经演过的角色的影子。还有,演毛岸英的演员要有阳刚之气,演刘思齐的,我希望比较清纯,大方的,不要那种老在电视上抛媚眼的。
    记者:您对演员的表演满意吗?
    刘思齐:这个片子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演出来一个活生生的毛岸英,我觉得毛岸英回来了,又重新回到我的生活中了……为什么我从头到尾一直流泪,就是觉得这个人好像在我旁边,他回来了。第一次见到演岸英的于晓光时,我就有很亲切的感觉,他见了我很紧张,我对他提出,要再阳刚气一点,再活泼一点(左上图)。后来他把岸英淘气的一面也都演出来了。演刘思齐的小女孩,我挺心疼她的,我看到她那么年轻,那么单纯的一个80后女孩,让她演我那时候遭遇的那种撕心裂肺的感情,逼着她去表达出来,我觉得非常残酷,我不忍心,怎么能让一个女孩子重复我曾经经受过的那些呢……
    对网上一些流言,不吐不快
    记者:全片有哪段情节拍得特别打动您吗?
    刘思齐:我最喜欢的就是杨开慧牺牲的情节,毛岸英在铁窗内呼喊着母亲,杨开慧最后回头对儿子的微笑。可能当时的情景没有那么美,但这个情景在毛岸英的心里是永恒的,也是他最后毅然赴义的动力。
    说到这儿,我有几句话特别想说出来。我住院的时候有个同事去看我,告诉我网上有人写毛岸英是因为做鸡蛋炒饭而暴露目标的。这些毫无根据、不负责任的言论让我非常难受,因为我……我就想到,一个烈士献出他生命的时候只有28岁,他在献出自己生命前,遭受了人类所能忍受的最痛苦的死亡方式,他是活活烧死的,除了古代的凌迟,没有再痛苦的了。网上究竟是什么人,可以对这样一个烈士说出那种话来?他们的心得是多么冷酷?鸡蛋炒饭!朝鲜战场那么艰苦,哪里来的鸡蛋,哪里来的大米,那时候他们吃的是没有破壳的高粱米,排出来还是一粒粒的。
    记者:您平时也上网吗?
    刘思齐:我不上网,网上什么样的言论都有,我年纪大了,应该过平静的生活。其实,像电影、电视剧也看得很少,很多都太不真实,看不下去。比如那个《潜伏》,大家都说好看,推荐我也看,我母亲就是做地下工作的,看了个开头我就觉得绝不可能。地下工作不是儿戏,怎么可能给潜伏在敌人最核心机关的工作人员派一个那样的傻大姐去当太太呢,就算派,也一定是千挑万选最精明,最能干的。可能电视剧这样拍很好玩,观众好像看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热闹,但在历史上,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不可能发生这种事的。
    为这部电视剧我已经尽力了,我希望看到这个电视剧的所有观众,不管是年纪大的,还是年轻的,知道毛岸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战争年代献出了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希望他的精神能够让年轻人了解老一辈人所走过的道路,他们的追求,他们的目标,引导现在的年轻人多多关心祖国。
    (《环球视野》第324期,摘自2010年10月31日《北京晚报》)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2.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3. 这是一股妖风
  4.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5. 2001年就贪污23亿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国内,也叫认罪悔罪减刑?
  6. 吴铭|舆论斗争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7. 李昌平:我的困惑(四)
  8. 你要反“极左”,就必须得弄清楚这几个基本问题
  9. 熬鹰
  10. 经济工作会议全解读(一)当前的困难有哪些?国家的判断释放了什么信号?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5.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6.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7. 这是一股妖风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