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从这里走来(连载11)
华北记者团的工作
中央领导人决心以华北《人民日报》的队伍作为未来中央机关报的基本力量。不但是初入笔阵的新闻新兵要集训,久经考验的老新闻战士也要集中培训,因为他们是未来新闻工作的骨干。中央书记处和中宣部决定,把人民日报的老新闻战士和骨干集中起来,由中央领导人和新华社负责人亲自讲课、亲自培训。培训地点选在陈家峪北沟村,培训班名叫“华北记者团”,由人民日报记者和新华社华北总分社记者组成。
当时,人民日报组成的记者团刚刚完成对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的采访,正准备在1948年9月里开展关于土地改革的报道。至 9月 8日,任务变了,人民日报领导通知记者团:“11日去新华总社,任务是学习记者工作方法。”
9月11日 ,原定的出发日期被推迟一天,张磐石在东焦村的西村会见了记者团部分成员,谈了他对当前报纸工作的一些看法。他认为,总体来说目前存在着稿件空泛、缺乏事实的毛病,因而要求记者善于抓住普遍存在的问题,又要善于抓住典型。他说,现在不是稿荒,而是“好稿荒”。他还说,把政治谈出趣味来,这应该是我们的本领。他叮嘱记者团成员,情况经常变化,到了新的地方,要多和总分社联系。
当日晚,记者团开会,传达了薄一波的意见,包括:最近,毛主席看了全解放区的报纸,觉得批评稿子少,老(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太行《新华日报》好,有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过新的(华北)《人民日报》最近好些,开始有些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稿子。毛主席提出,要反对报喜不报忧,反对瞒上瞒下。薄一波还要求报纸增加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稿子。
在这天晚上的会议上宣布了去总社学习的记者名单,共13人。
9月16日 、17日,几位新、老记者在萧航带领下与范长江座谈。
针对记者提出的问题,范长江说,新闻工作的根本理论、方针问题,就全党来说已经解决。这些理论如何具体运用,方针如何具体执行,还需要解决。
9月18日 ,记者团开会,继续讨论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全貌和典型、记者同群众的关系,以及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表扬和批评等等问题。
由于记者团提出的诸多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引起了中共中央主管宣传的领导人的重视,为此决定增加记者团的人数。 9月19日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袁勃也来到了陈家峪,他通知萧航,李千峰、姚天纵等7人将前来参加记者团的学习。前后两批人员总共为21人。
1948年9月19日 下午,廖承志对记者团讲了未来几天学习的安排:胡乔木谈记者方法,总社(范长江)讲新闻业务,中央政策研究室负责人讲政策问题,刘少奇或彭真将谈记者的任务问题。在战争年代,人民日报的资深或新任记者们还是第一次如此密集地聆听中央领导人和新华社负责人的讲课。
廖承志紧接着作时局分析报告。第一部分关于国际形势,着重分析当时人们特别关心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
9月20日 ,毛泽东的秘书、中宣部副部长、新华社总编辑胡乔木来到记者团中间作关于记者工作方法的报告。他指出,记者应该同党委建立正确的关系,也就是正确地处理采访和被采访的矛盾,记者和党委相处,态度要认真,要诚心诚意。此外,记者应当有独立见解。我们的原则是,既要保持独立见解,又要保持行动一致。
9月23日 上午,中央政策研究室负责人陈伯达与记者团谈在采访和调研中如何进行分析、综合,如何发现典型等。下午,中央财经部秘书长薛暮桥向记者团作长篇讲话,介绍了“合作社经济在整个新民主主义经济中的地位”。
9月24日 ,记者团来到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听中央城市工作部秘书长齐燕铭介绍城市政策。
9月27日 ,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组组长廖鲁言与记者团谈话,着重介绍农村的情况。
9月28日 ,由著名军事记者、原晋察冀野战军宣传部长邱岗(即邱向汶、笔名溪映)和记者团成员谈军事报道。
10月2日 下午,中共中央社会调查部部长李克农向记者团讲话,谈保卫工作与新闻工作的关系。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