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爆发(1917年)
1917年11月6日,革命的枪声在彼得格勒打响。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全面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革命形势迅速趋于成熟。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但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4月,列宁从国外回国,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积极进行宣传并多次领导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
9、10月问革命形势完全成熟,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临时政府企图先发制人,防止布尔什维克党发动武装起义。
11月2日,临时政府派士官生占领彼得格勒最重要的据点,并试图封闭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人之路》和《士兵》报,到处搜捕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切断彼得格勒苏维埃与工人区的电话联系,密令彼得格勒军分区司令派兵进攻斯莫尔尼宫——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在地。11月6日,列宁写信给党中央委员会,要求无论如何必须在当天晚上逮捕临时政府人员,解除士官生等的武装。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提前于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举行武装起义。这时,彼得格勒卫戍部队的士兵和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与工人赤卫队,已转到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深夜,列宁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
从11月6日夜到7日晨,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水兵,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桥梁、火车站、邮电局、国家银行和政府机关等战略要地;7日上午九时,占领通往冬宫——临时政府所在地的要道。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化装后乘坐美国大使馆的汽车仓惶逃跑。
下午五时,起义的工人和士兵包围了冬宫。革命军事委员会勒令临时政府在六时二十分前无条件投降,但临时政府指望前线调回援军,负隅顽抗。九时四十五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空炮射击发出了开始向冬宫总攻的信号;接着,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向冬宫发起总攻,在冬宫前的一百一十七级云石阶梯上和冬宫的一千零五个房间里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白刃战。到8日凌晨2时,冬宫全部被攻占,临时政府的十六名部长全部被逮捕。
与此同时,11月7日深夜,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会议在11月8日通过和公布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向各交战政府和人民建议结束战争,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土地法令》规定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国家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配给劳动农民耕种。会议庄严宣告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选举成立了工农临时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由内务、农业、劳动、陆海军、工商业、教育、财政、外交、司法、粮食、邮电、民族事务和铁路十三个人民委员部组成。
11月7—16日,苏维埃政权在莫斯科、确立。1917年11月—1918年2—3月,首先从城市,然后到乡村,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
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并成立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作为全国国民经济管理机关。
建立工农红军、工人民警和人民法院。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机关和各人民委员部。1918年1月,召开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批准《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正式宣布俄国为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共和国。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实行土地国有化,消灭民族压迫,废除等级划分、等级特权和等级限制,废除对妇女的歧视、压迫,宣布所有居民统一称为公民,保证了无产阶级对国家和教育的领导。
十月革命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代。十月革命后,各国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蓬勃高涨。
国际歌响彻彼得格勒的夜空,“阿夫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震动了俄国武装起义者攻打冬宫后的留影在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之间动荡不安的日子里,彼得格勒的一次群众集会被临时政府军队开枪驱散。
1918年11月7日波兰共和国临时人民政府成立1918年11月7日波兰共和国临时人民政府成立波兰在1795年被德、奥匈、俄3国瓜分而亡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3国成为交战的敌方,都许诺让波兰独立。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废除前沙俄政府的一切条约和协定,承认波兰的独立权利。1918年11月,德、奥匈战败投降。毕苏茨基统领的波兰军队把德、奥占领者赶出了波兰王国和加里西亚。
1918年11月7日,波兰共和国独立的临时人民政府在卢布林宣告成立。它是由波兰社会民主党、农民党,以及毕苏茨基的“波兰军事组织”的代表组成的左翼联合政府。加里西亚社会民主党领袖伊·达申斯基任总理。波兰人民经历了123年的亡国生活,重又恢复了独立,开始了波兰第二共和国时期。
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赵士国
第一,列宁关于十月革命的理论及其伟大实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此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前仆后继,艰难地为之探索和奋斗。在俄国,普列汉诺夫以其才华横溢的政论家和宣传家的素养,第一个将《共产党宣言》等翻译成俄文,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但是,普列汉诺夫不是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较之于普列汉诺夫要高出一筹。当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给俄国人民以新的希望而倍感困窘的时候,列宁提出了新的道路: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迅速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然而,这条道路的提出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断,即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也就是说只有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才有可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且马克思们在早年还曾断言“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对此,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况,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理论。他指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几个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的分析是:在帝国主义时代,由于资本主义不平衡规律作用的加强,一方面会引起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按实力分割世界的战争,导致帝国主义战线的削弱,而使无产阶级革命从其最薄弱环节突破,另一方面也决定了每个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经济、政治前提在共同过渡中其成熟程度不同,从而使革命不可能在许多国家同时发生。列宁认为,俄国应迅速将革命由第一阶段转入第二阶段,即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列宁上述理论的提出大胆务实而且符合科学精神,但是却遭到了孟什维克和社会党的反对。他们坚持说俄国“还没有成熟”到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称布尔什维克党的政策是“冒险主义的”、“不能实现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方针注定要破产。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和广大工人、士兵不失时机地发动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反过来证明了列宁的理论是正确的。列宁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突破。关于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和理论总结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理论。
第二,十月革命不仅使俄国摆脱了困境,而且为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指明了方向。
列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善于灵活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敢于打破常规,走前人不敢走的路。列宁认为,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虽然还不充分,但社会矛盾十分尖锐,革命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政党是否要顾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足”而放弃领导革命呢?列宁说;“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的人呢?”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完全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按照列宁的思维逻辑:十月革命并不意味着立即实现社会主义,它要解决的仍然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不是一种跳跃,而是一条摆脱业己造成的经济破坏的实际出路。” “既然资产阶级不能摆脱现状,革命就要继续前进”,很显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也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是在毫无出路的处境逼迫下做出的一种可行的选择。
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为东欧以及亚洲许多落后国家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可资效仿的榜样。这些国家在面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统治,饱受战争灾难的时候,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都无一例外地选择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与十月革命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自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惨遭失败沦为半殖民地以后,中国的一些先进分子,为挽救国家的危亡,不断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但多次的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是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以十月革命为榜样,走俄国人的路,成为中国先进分子的共识。正是由于有十月革命的榜样,中国共产党才得以领导全国人民成功地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成当今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毛泽东说: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
第三,十月革命把俄国的现代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
现代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一般是指社会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逐步脱离传统社会的发展过程。狭义的社会现代化指的是工业化和民主化。就世界范围来说,现代化的进程从18世纪中期就开始了。俄国是一个后起的国家,现代化的思想于19世纪初开始萌动,至60年代“大改革”时现代化运动才正式步入轨道。此时,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已在阔步前进。尤其是70年代以后,英、美、德、法等国,乘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快车,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等迅速推进,科学、文化、教育、思想观念等与时俱进,日新月异。但俄国却老牛破车、步履维艰。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的现代化程度与西方先进国家即使是同样后起的德、日相比,亦相去甚远。政治上,英、美早在IS世纪即建立了虚君式立宪君主制和共和制,贯彻了资产阶级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它们都是比较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俄国的半立宪式的沙皇政治体制与上述两国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德国、日本与俄国同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就民主化的程度而言,俄国亦不及它们。经济上,俄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更大。它没有建立起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工农业等的生产力水平仍然十分低下。1914年的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社会,大约80%的人口以农业为生,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仍然被束缚在农庄和村社,小麦产量不足英国和德的 1/3,土豆产量大约是英国和德国的1/2。这时,“农民的耕作还停留在 17世纪的水平上”。事实表明,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处于一种停顿的状态,不从根本上进行改造和变革,它将更加贫弱,更加落后。事实上,十月革命前的俄国,现代化已处于一种停顿状态。十月革命后,俄国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显著加强,国际地位显著上升,令人刮目相看。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末期,俄国工业生产水平超过1913年相应指标的7.2倍。按照工业总产量,革命前的俄国占世界第五位,占世界工业生产比重的2.6%,而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末苏联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它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达到了13.7%。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为240.43亿卢布,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为133.83亿卢布,占国民收入的19.3%,到1937年苏联农业总产值为262亿卢布,工业总产值已达 955亿卢布。
一个叫大卫•科茨的美国人说:“从1928年到1975年大约50年间,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不管用苏联官方统计的数字,还是西方的资料,都可以证明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除日本以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国家。而苏联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实现最大的社会公正’,在这一点上,恐怕资本主义国家是做不到的。由于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早在1940年前后,苏联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
苏联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走完了西方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进程,迅速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向实现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所有这一切,应该归功于由列宁领导的伟大的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但在短期内的现代化进程中能取得如此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应是得益于它采取了可行的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尽管经过70余年后,苏联已不复存在,但它曾经的成功,它所建立的模式,它的经验和教训,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应以借鉴的宝贵财富。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最后一条中这样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列宁所领导的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也改变了世界。列宁的选择是正确的。
(《环球视野》摘自《历史研究))2007年第5期,原文标题为《沙皇制度的崩溃与列宁的选择》)
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为什么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新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的革命形势迅速趋于成熟。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但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此时,列宁提出了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当晚,召开了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中央和地方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随后组成了以列宁为主席的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10月,故称之为“十月革命”。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也传到了俄国的近邻--中国。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尤其是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在此之前,由我国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在传播资本主义思想的同时,也零星片段地传播了一些社会主义思想,简要介绍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然而,马克思主义学说真正在中国的传播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社会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向往十月革命,热情地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北方,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人物,1918年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高度评价了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主张中国人民沿着十月革命胜利的道路前进。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在南方,陈独秀主编了《新青年》杂志,系统地刊载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介绍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文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个阶段,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特点明显:一是传播者都是在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研究十月革命、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的。二是积极组织进步团体,大量发行刊物,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三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道路。四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同开展工人运动相结合。许多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逐步由思维领域转向实际,深入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群众觉悟,推动工人运动。例如,从1917年到1919年,全国罢工达119次,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中,各地工人运动由过去分散斗争汇合成为整个阶级的统一行动,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的兴起,又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科学社会主义是改造世界、拯救中国的良方,信仰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日益壮大。许多有识之士在学习、研究、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许多省市都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这就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好了准备。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直接影响到了近邻中国,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胜利的实践,也启发了中国的先进分子,鼓舞和激励着他们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奋勇前进。(李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