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非常喜欢谈论一战。
比如2014年年初,他去达沃斯参加会议时,曾特别强调:一战时的德国与英国在经济上关系非常紧密,但这并不妨碍两国进行战争。此论调后被外媒批驳为“自视过高”,因彼时德英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通常被视为今日的世界两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的地位。尽管如此,安倍的言下之意也令世人警惕:如果一百年前是英德之战的话,那么现在该是日本与中国进行战争的时候了?
安倍究竟处于何种考量与自信谈论一战未曾可知,但史学界一个简单的结论是,自一战以后,中日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需要处理的最主要的矛盾。一战让日本借欧洲战场狼烟四起时在中国获得大量权益,并彻底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此后,美英等国虽对日本力图“独吞”中国的做法颇为不满并着手打压,但却难料,正是一战前后的对日利益交换与绥靖政策,成为日本后来坚定发动更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催化剂之一。
借“师出有名”抢占青岛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杀,一个月后,一战爆发。此后,欧洲国家纷纷表明立场,向其他阵营的国家宣战。
“本次欧洲大祸乱,将带来日本国运之发展,实为大正新时代之天佑。”对日本政治有着绝对影响力的元老井上馨立即欣喜若狂了起来。日本国家将这次战争定位为日俄战争之后日本获得新发展的重要机会。
当时德国占有青岛,在这里部署了其东洋舰队。一战开始后,德国舰队及武装商船频频威胁英国商船。8月7日,英国对德宣战的第3天,该国要求同盟国日本也对德参战,并尽快消灭德国舰船。
当时日本为大隈重信内阁,外相为加藤高明。他们接到英国大使的公文后,觉得现在是参战的最佳时机,两人下决心为参战竭尽全力。于是7日当晚便在大隈位于早稻田的私宅召开了紧急内阁会议。
“(日本)帝国以此为机会将德国根据地从东洋一扫而出,这会进一步提高帝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获得利益。为此吾等毅然决然参加战争,并相信此决议实为合乎机宜之良策。”内阁当即做出了参战决定。
而加藤想的不单单是击溃德国舰船,更希望拿到德国在青岛的根据地。
等英国收到日本对德宣战的消息,并得知日本准备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后,觉得日本的决议超出自己的设想范围,会影响中国的内政,开始想收回对日本提出的要求。日本迅速拿出“德国必须无偿将胶州湾租借地无偿无条件交还给中国”的条件,做得师出有名,对德国下“通牒说”:不执行的话将向德军开战。
9月开始,日军一方面使用海军封锁青岛,另一方面动员陆军准备进攻青岛。为此役,日本还特地将多门重达33吨的240毫米炮使用临时建设的轻便铁路运至青岛附近。正式开战一个星期后,德军便告投降。
占领青岛后,日军迅即在这里布下军政,中国政府数次要求日军交还胶州湾租借地,日军以通过战争获取之地为名,拒不交还。由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日本提供了一个获取渔翁之利的绝好机会。”日本近代史专家今井清一说。
协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日本在借一战机会从德国手中夺取胶州湾的同时,加大了与中国的摩擦。除青岛外,日军迅速占领了潍县,并向中国方面提出管理胶济铁路的要求。
进入1915年以后,日本不仅不退还胶州湾,还开始向中国提出新的要求,这便是意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此条约试图把中国的政治、军事、财政及领土安全完全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越过中国外交部直接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不过,为了避免过于刺激同样在华拥有利益的美英等国,日本一直没有将《二十一条》中的第5号条款向外公布,第5号条款规定,中国政治、财政、军事等方面需要雇佣日本人做顾问,在必要的地方,警察由中日双方管理,警察官需雇佣日本人等。
即便是袁世凯政府,也难以全面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中日双方为此进行了多次外交谈判。袁世凯知道,若将《二十一条》全部内容告知美英俄,它们应该会对日本加以干涉。由于美国对于会破坏其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对华政策的第五号条款甚为重视,一度想通过和日本友好协商的方式促使后者放弃或减轻其中与美国利益相抵触的条款,但结果以失败告终。而英国对日本在中国扩张也颇有不满,但日本也没有给盟友面子。于是,在美英列强忙于欧战、无暇东顾的背景下,他们未能对日本起到如袁世凯所期待的牵制作用。
1915年5月7日,日本方面日置益公使将9日下午6时定为最后期限,向袁世凯下了最后通牒。袁世凯政府不得不在这天签订了该条约。5月25日,中日交换了公文。
《二十一条》出现以前,欧洲列强瓜分中国的意图是有的,也是这么做的;《二十一条》之后,日本独吞中国的野心昭显,中国国内反日情绪顿时高涨。中日矛盾演变成了中国与西方列强的主要矛盾,这种情形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告结束。
西方列强巴黎和会再度退让
为了安抚美英等国,同时希望在巴黎和会上取得外界对其在山东等地特权的承认,1917年,日本特使石井菊次赴美展开谈判。他要求美国承认日本在华利益,美国国务卿兰辛则提出美日共同“尊重”中国领土完整与门户开放。在日本百般努力下,日美最后签订了所谓“石井-兰辛协定”,当中规定,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拥有“特殊利益”;日本同意两国有权“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以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1918年年底,中国代表团抵达巴黎,参加被寄望于“一战后、试图争取中国公平待遇”的巴黎和会。但之后事实表明,这次和会不过是西方列强之间的一次“分赃”会。
会议期间,日本延续了强硬外交的姿态。1919年4月中旬,出席巴黎和会的日本代表西圆寺公望宣称,除非日本的要求得到满足,否则它将拒绝签订和约并且不参加国际联盟。
日本的威胁击中了美国的软肋。同时,日本早已暗地里与英法等国勾结,以提供军事援助为条件,使其答应在议和会议上同意日本的要求——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英法一直希望日本能出兵西伯利亚,以策应他们在欧洲武装干涉苏俄。前有所谓“石井-兰辛协定”,后有英法等国施压,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选择了退让。
如是,在美英法的绥靖政策下,日本开始“勇往直前”地继续行进在自己的扩张之路上。
原标题:西方绥靖令日本有恃无恐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