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魏巍
又一个战士离去了!
今天陡然间听到这个消息,脑中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个。对于魏老,我并未曾谋面,他的文字看的也并不多。但是,于他的文采和文德,我只能以高山仰止来加以形容。
同许多人一样,初识魏老是在初中学的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里。很经典的课文,很多段落都还印记在脑中,最后一段感人的论述尤为深刻。从此,开始认识了这位名字很酷的作家。
再识魏老已经是在初三暑假了,在图书馆乱翻,竟找到了一本描写朝鲜战争的《东方》。打开一看,一行豁然写着魏巍两个字。顿时我就像得到了老师学长推荐一般,直接拿了开去。文章写的真好,一种在今天已然看不到的史诗式构造。从前方到后方,宏大的战争场面,尽管仍然是以人物为主线,但如此之广度深度却是我国小说中难得一见的。后来看当代文学史,很多人都把这部作品看做建国三十年文学作品的一个结束的顶峰。这等评价,确实于我心有戚戚焉。
魏老的文章总是充沛着感情,不过他的感情却并不如我等的男欢女爱,宅人心态;更多的是一种胸怀天下的革命情怀。看他的文章,总能感到的是一种大家风范,不拘泥于小情小义,以大手笔写人间大爱,在小资态小情调流行的今天读起来也别是一番滋味。如他老年后的一首小诗: 毛泽东颂
纵有误失真英雄,
改天换地建伟功。
慧眼胆略谁堪比,
巍巍昆仑第一峰。
不盲从于普通大众的无限崇拜,也不做妄自菲薄的嘲讽,而是以一个平等姿态加以评价,加以赞扬。
魏老确是个有信仰的人,以八十的高龄还继续写出如《认识真理需要时间》这样的檄文,据说还因为这篇文章被软禁过。如此之勇气自是值得敬佩。这种精神不由让我想起我校前副校长谢韬的那篇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尽管两人的政治观点截然对立,但两位老人的那种政治勇气和心忧天下确是令我佩服不已。
如今斯人已去,唯独留下一篇偏不朽的文字供人敬仰供人学习。8月30日在八宝山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我如有空,也愿前去献上一朵小花寄托我的哀思。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