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旱情和农村的沉弊着实令人心痛,并勾起了我对父亲的回忆。
我于1970年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农村,那时正是文革时期。我父亲当时担任村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人大办社队企业(就是后来的乡镇企业,但和乡镇企业不同的,社队企业是集体公有制的),村里经济发展很不错。1976年毛主席逝世的时候,父亲专门给村子里购买了电视机,让全体村民(包括我)观看毛主席纪念活动的实况转播。这足见当时集体经济实力如何!
1977年,在父亲的带领下,大队又盖起了18间大瓦房,里边有医疗站,服装加工厂,等等。特别是,在盖房子期间,很多公用设备被暂时搬到我们家里,但父亲一个也没有贪污,等房子盖起来后原份归还。可见当时的干部廉洁程度如何!以及当时的农村风气如何!
那时,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村子里大修水利,平整土地,村子里的土地全部都能得到灌溉,甚至村里那3、4百米高的原上的土地,抽水站也如长龙一般昂首挺立。
厄运来自1979年。那年父亲被撤销了书记的职务。没有过多久,村子里就开始分田分地,分集体财产。拖拉机分了,牛马骡子分了,集体的房子分了,就连那道路两边的白杨树,也分到各家各户了。
没有了拖拉机,没有了牛马骡子,我和我弟弟就成了拖拉机和牛马骡子。我最深切的记忆就是,自己和弟弟以少年的身躯,拉着耙耙地,以及其他很多不堪重负的体力活。
由于当时水利设施没有被分掉,加之全员(包括老人儿童)一起参与劳动,以及加大集市贸易,农村的经济确实有发展。
但分田到户的恶果很快就显露出来。由于缺乏管理和维护,水利设施被快速地破坏。到1985年,突然出现秋季大旱,但水利设施因年久失修已经无法使用了,全村子的人眼瞪着天空发呆。镇政府急了,为了解决问题,多次邀请父亲重新出山担任村支部书记。
出于对村民的热爱,也出于一份责任,父亲重新出来了。仅仅6年过去了,原来那个殷实的家底到底怎样了?13个社队企业全分了,9间大瓦房被拆了,村里的道路全部毁坏了,水利设施瘫痪了,道路两旁一排排的树木被砍光了,最为可气的是,原来实力雄厚的村财政,到现在却连买一瓶墨水的钱都没有了。
但父亲并没有皱眉头。他还是那样的一股干劲。上任后所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快速修复水利设施,整理沟渠,没有几天灌溉系统就启动了,村民们兴奋异常。及时的灌溉挽救了大多数的庄稼,但有一部分因为灌溉不及时而绝收了,其中就包括我们家一块田。但父亲的心情是喜悦的。
上任后的第二件事情听起来有些荒唐,就是平整村里的道路。因为道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一旦下雨极其难走,甚至连拖拉机汽车经常陷于泥坑。
在逐步解决一些基础问题之后,父亲开始发展集体经济,并寻找新的科技项目,2年后从某大学引进了一套新技术,并很快把企业办起来了,并取得了一些奖励和荣誉,包括国家星火计划奖等国家级奖励。为了办企业,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报名学习中国农业函授大学的企业管理专业,并取得大专学历。他还常常向我请教英文单词和字母,并声称要学习英文。当时的他是那么的可爱和自信,仿佛回到了8年前。
但是,父亲遇到了一个8年前所没有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市场经济下的商业贿赂和回扣问题。由于在毛泽东时期从来没有采取过这种手段,也由于他在毛泽东时期所养成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高尚的人格,使得他一直拒抗采取商业贿赂手段进行产品销售和企业经营,总希望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各级领导、各位客户和方方面面。
这显然不符合当时的社会潮流,所以也无法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很多原来答应好的合同被一些合理的理由所回绝,或者减少了,企业员工的辛苦劳动见不到经济效益了,他们的创业理想,发财致富的梦想难以实现了。这个时候,企业里的员工不答应了,村干部里的一些人不答应了,导致了一系列的内部矛盾,争斗,使企业的经营更雪上加霜。而我当时正是毛头小伙子,不理解父亲的所为,甚至发出抱怨。
问题还不这么简单。私有化已经极大地调动了村民们的私心,村民们再也没有了一心为集体的劲头了,相反有时会采取激烈的对抗手段,使父亲在村里推行的一些改革也难以执行,甚至导致冲突不断。
那时候,父亲还不清楚原因的所在,常自问,现在办企业怎么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的人心变成什么样子了?极为苦恼。2006年,我才突然体悟到,父亲当年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没有行贿受贿,没有和私有化,特别是私心的膨胀“与时俱进”,否则,他也许是会成为当地的经济风云人物,工厂员工也会快速小康,村子也会成为市级,甚至省级,国家级文明村。2007年春节父亲来城里看我,我谈到了我的这一观点。父亲也比较认同我的分析,对社会风气也更加只有痛惜了。
当时,各种矛盾交织,父亲也无力应付了。92年,父亲辞去了村支部书记,并对企业实行了转制,把已经亏损的企业连同债务转到自己的头上。我和弟弟一夜之间也成了第二债务人了。实际上,父亲完全可以象前任村干部一样,把利益捞给自己,把债务甩给群众。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心里装着群众,或者说是“好汉做事好汉当”的个性。我当时很理解父亲,也没有抱怨。后来,父亲思想随着经济大潮的涌动也有了一些转变——为了还债,他下狠心采取了一些流行手段,销售了一些产品,清还了债务。债务还请后,就再也不规模经营了。一个本来前途光明的企业就这样在汹涌向前的经济大潮中消失了。
由于在当地较高的威望和能力,父亲后来担任了县政协委员。其间,他仍然满怀热情,多次给县政协,市政协提交各种建议报告,反映农村的问题,比如腐败问题,赌博问题,教育问题,农田基本建设问题,等等。04年春节回家,父亲给我讲他的关于农村腐败的政协提案。他说,据他调研,全县80%的村镇干部存在腐败问题。这时候的农村,显然和文革时候的农村是两个境地了。
现在,父亲参加了当地一个戏团,农闲时间会到外地唱戏。每到一个地方,他就探访当地的一些老年戏曲演员,收集整理频临失传的地方戏曲。目前,他已经整理了20多本戏了。谈起唱戏,他也有些无奈。他给我说,唱戏的时候,台下真正看戏的观众很少,很多都是借看戏之名,聚拢到台下打牌,打麻将。
30年,时代发生了何等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父亲的那颗心,还一直停留在他们的那个时代。他的激情,他对于社会的热爱,也许将一直停留在对那个时代的回忆和憧憬了。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