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粮食进口量继续放大 粮价低农民惜售
核心提示:6月份以来,美国农业部不断发布报告调低美国和世界主要产粮国的玉米和大豆产量,导致国际粮价出现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
“今年玉米的产量,因为受到水灾和风灾的影响,有所降低。”吉林省扶余县新富村村民老赵告诉本报记者,“但是玉米的价格仅有微弱上涨,最高时候涨到过一斤1.2元,最近一段时间又降到了1.1元。”
去年老赵是以1.06元一斤的价格卖掉自家玉米的,但是老赵说今年受灾害天气影响,收成减了五分之一左右,加上化肥、农药、人工这些成本都上涨了,即使在1.2元的价格上他也不太愿意出售,“当时觉得这个价还不能收回成本,就没卖,现在价格一回落,更不愿意卖了。”老赵说。
农业部农产品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8月底,玉米全国收购均价为2309.7元/吨,较年初的2183.15元/吨上涨5.80%,但9月以来玉米价格开始震荡下滑,10月18日以来,玉米均价持续在2170元/吨左右,较高点回落逾6%。
老赵之所以惜售也与此前市场上热炒玉米价格有关。6月份以来,美国农业部不断发布报告调低美国和世界主要产粮国的玉米和大豆产量,导致国际粮价出现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
受此影响,8月份以来,中国的粮食进口量一再攀升。11月10日,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0月份我国进口大豆40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2万吨,同比增长5.77%;1-10月累计进口4834万吨,同比增长16.6%。10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9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39万吨,同比增加76.47%,1-10月累计进口64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4.2%。
与大豆和植物油相比,10月份谷物的进口数量堪称飞速,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进口谷物及谷物粉11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56万吨,同比增长100%,1-10月累计进口1255万吨,同比增长212.7%。
中国社科院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称,近数月来中国粮食尤其是谷物进口量攀升,与国际粮价的态势基本趋同,不过李国祥表示进口量与中国国内的粮食产量相比,仅占很小的比率,尤其是小麦和稻米这两种大宗粮食作物,中国完全能自给,而且今年粮食产量出现九连增,更没有必要担心国际粮价的涨落会传递到国内。
不过近期美国农业部调整了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产量预期。11月9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玉米单产从10月预估的每英亩122.0蒲式耳上升至每英亩122.3蒲式耳,导致美国玉米产量预估较上月小幅增加。2012-201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计将增加70万吨至83970万吨。受益于季末降雨,美国大豆产量环比大幅提高。美国大豆单产从10月预估值37.8蒲式耳/英亩,上调至39.3蒲式耳/英亩。
该报告出笼之后,全球大豆、玉米和小麦的价格应声下跌,也顺势传递到国内期货和现货市场。
粮食供给增长的同时,需求方面却出现萎靡不振的势态。由于今年二季度以来整个宏观经济低迷,玉米深加工需求不振,深加工企业为控制成本,不愿给出高价收购玉米,收购普遍相对谨慎。吉粮集团扶余县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说,现在该地玉米的收购价格在2130-2150元/吨左右,比全省最高价低50元/吨。这一价格虽然比去年收购底价2200元/吨要低,但由于今年终端玉米深加工产品的价格走低,销量也不理想,因此企业也不敢以这个价格放胆去收。
加工企业不愿收购,而种地的农民待价而沽,造成整体的市场异常清淡。对此李国祥表示,逐步加强农产品信息一体化建设,使购销双方能够有效地衔接,非常有必要。同时,国家在粮食进出口方面,也要有通盘考虑和统筹规划,做到低收高抛,而非跟风。
豆类暴涨暴跌 美农业部被指操纵粮价
2012-11-14 来源:上海商报
此后大豆价格骤降,部分中国企业的大豆还没运到岸,企业就已支撑不下去,外资趁机廉价收购。分析人士指出,因为大豆进口不需要配额,压榨企业都可以进口,此前美国大旱的时候,不少企业认为美国大豆真的会减产,所以高价进口。
自9月初美豆创下历史新高之后,美豆连同我国豆类期货品种便一路回调,而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极其乐观的大豆产量预估报告彻底终结了豆类的这一波牛市。从曾经“50年不遇大旱”的悲观预期到如今产量预估值的不断上调,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开始质疑美农业部可能有操纵数据之嫌,进而导致全球豆类上演了一场“过山车”行情。
美农业部涉嫌操纵数据
当地时间上周五晚,CBOT大豆期货主力合约从每蒲式耳1500美分跌到1420美分左右,跌幅逾5%,国内豆油、豆粕期货价格同样大幅下挫。而在一个多月前,受美国天气干旱的影响,大豆和豆粕的价格均曾冲到历史高位,其中进口大豆到岸价在5000元/吨以上,目前这个价格为4400元/吨。
导致豆类价格大跌的原因是,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最新产量预估报告。上周五晚间,美国农业部将该国年度大豆产量估值上调至29.71亿蒲式耳,高于市场平均预估的28.92亿蒲式耳。同时,大豆单产和库存的预估值均相应上调。
值得关注的是,美农业部最新的单产预估值上调幅度远远超过市场预期。远超市场预期的数据开始令人怀疑美农业部有操纵数据的嫌疑。有期货行业人士表示,美国遭遇50年大旱之时的数据曾“诱导”大量的中国贸易商抢购待涨,诱发大量的投机行为,特别是多头心理倾向强烈,相信QE3会导致泡沫的投机者开始疯狂抢购大量豆类期货头寸。但是随后美农业部不断上调产量估值,导致豆类价格一路下行。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4年,作为国际大豆贸易定价基准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剧烈波动,不少中国压榨企业高价采购大豆。此后大豆价格骤降,部分中国企业的大豆还没运到岸,企业就已支撑不下去,外资趁机廉价收购。
高盛表示,美国农业部的报告直接影响了投资机构的选择。
国内压榨企业面临亏损
美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成为市场风向标,但是,对于在大豆上对外依存度高达80%的中国来说,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这也容易给国内的豆油压榨企业造成误判。
分析人士指出,因为大豆进口不需要配额,压榨企业都可以进口,此前美国大旱的时候,不少企业认为美国大豆真的会减产,所以高价进口。但是,现在豆粕和大豆价格下调得厉害,中国压榨企业今年预计将出现较严重的亏损。
卓创资讯农产品分析师张兰兰也表示,美国农业部报告是影响大豆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农业部数据的增加或减少,通过影响芝加哥大豆走势继而影响国内压榨企业的采购成本,“今年进口大豆的压榨企业基本是亏本的。”
对于大跌后未来豆类期货的走势,南华期货分析师王晨希认为,由于美国农业部对新豆单产上调幅度明显超过市场预期,在目前阶段,供给增长将对期价明显施压,市场需要时间进行消化。
上海中期报告认为,一旦国际大豆市场结构性失衡的预期消失,在南美方面增产的大背景下,大豆市场供需将由之前的偏紧迅速走向宽松。6、7月份行情中的领头羊豆粕品种也成了领跌品种,这或将预示着本轮豆类牛市行情的终结,未来豆类合约将正式进入南美周期。
不过,分析师也同时表示,“目前市场对美农业部公布的数据可信度大打折扣,未来价格走势偏弱,但也应防范短期市场随时可能出现的技术性调整。而压榨企业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已经成为必要手段。”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