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国情和农情的判断不同,当前中国学界和政策部门在三农领域已经形成了观点对立、主张迥异的两派:现代农业派和小农经济派。两派争论的焦点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要不要在短时间内实现。我自己可以算作小农经济派,我认为当前中国三农政策的重点仍然应当是保护2亿多户小农,而不是培养所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人忧虑的是,无论是媒体舆论还是政策实践上,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代农业派都握有压倒性的话语优势。
现代农业派是当前三农领域的主流派别。该派主张加快农村改革,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农业基本经营制度、财政支农政策各方面同时推进彻底改革,以在短时期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快速城市化。这种主张强调城市与农村的一体性,相信市场的力量,认同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提倡改革城乡之间妨碍资源有效配置的各种体制和机制。这一派主张,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迫在眉睫,国家的财政支农政策应当重点支持和扶持现代农业。
而小农经济派则认为,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尽管进城务工经商的2亿多农民工被统计为城市人口,但这些农民工中的大多数显然还缺少在城市体面安居的稳定就业与收入条件。中国人均GDP只有欧美日的10%,且产业仍然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城市不可能为大多数进城农民工提供安居乐业的条件,国家也不可能为多数农民工提供有效的进城保障。
这一派认为,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限制了城市资本下乡,并使进城失败的农民可以返乡种田,找到自己的归宿与生活。当前中国农村的小农经济及与此相关的基本制度安排为现代化提供了稳定器和蓄水池。
笔者认为,如果只立足于尽快消灭小农来设计政策,小农的处境就只可能越来越糟糕。当前正在三农领域推进的部分激进制度设计,目的正是要迅速地消灭小农,这样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可能人为造成三农领域的问题。
当前三农领域正在进行的政策实践大多受到现代农业派的深刻影响,这些政策实践已开始在一些地方显现恶果。当国家农业政策越来越将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作为重心时,之前为2亿多户小农服务的财政、政策、组织乃至话语体系就在边缘化的同时断裂破碎,小农也就越是难以从这个体系中获得支持,也就越是难以生存下去。▲(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