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答题:如何评价马前卒在《中美贸易战:为什么是大豆》演讲中提出的消灭农民和小农经济的言论?
呵呵, 先不论题主,至少这个题目很像是给马前卒做托的。
为何说是做托呢? 首先,马前卒的这个演讲,真正的核心内容并不是题目标识出来的“消灭农民和小农经济”, 而是“开放中国农产品市场”。
马前卒通篇文章,抛开9/10的废话式引用外,所有的用意都围绕着一个命题:“开放中国农产品市场” 有利于中国工业化。
就是在保证口粮和基本副食品自给的前提下,承认开放中国农业市场的可能性,大幅增加进口农产品的份额。同时大幅改组中国农业,建立现代化农场,消灭中国的小农经济,把更多的劳动力转入现代经济部门。
如何有利于中国工业化呢? 按马前卒的逻辑, 因为它可以打击农产品内需,做到“消灭小农经济”, 从而有利于中国的工业化。
当然,马前卒口头上说消灭小农经济,并没有说让小农破产:
这里必须讲清楚的一个事实是,消灭小农经济不等于损害农民利益,在职业上消灭农民并不是要抢劫他们。大兴安岭的很多林场被禁止砍树,转型为国家公园了,里面的工人或者拿补偿费到外地生活,或者留下当护林员,你能说林业工人就一定被侵害,被歧视了吗?
过去几十年,大多数农民放弃农业的时候是高高兴兴进城的。只要我们能提供合适的职位,提供足够的培训和就业补贴,农民一定会在转型中得益。毕竟人均土地就那么多,都留在土地上就不可能有高效率生产。
但如果自然而然就能提供“合适的职位”,提供“足够的培训和就业补贴”,农民能在转型中得益,如此皆大欢喜,为什么要用“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手段呢?
所以用马前卒的逻辑推断,只有“开放农产品市场”之后,农民才能离开小农经济。给农民工提供的职位才会变成“合适”,提供的就业补贴和培训才会变得“足够”,农民才能在转型中“得益”。原来的生产方式破产了呗。
马前卒明显做了一篇类似科举式的应试作文。 原题目是 : “如何鼓吹开放农产品市场”。展开来审题, 则是“如何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 鼓吹中国开放农产品市场”。马前卒团队技能点都点在“工业党”领域,选取的作文大方向,自然是“开放中国农产品市场”有利于中国工业化,从而有利于中国。
如果这是一个辩论赛的论题,一方既然已经是“鼓吹开放中国农产品市场有利于中国”,另一方自然是“保护中国农产品市场有利于中国”。马前卒方的逻辑是,开放中国农场品市场有利于消灭小农经济,消灭小农经济有利于农业工业化,变成大农经济。正经的反方会从什么样的角度来反对呢?显然应该是:开放中国农产品市场不利于消灭小农经济, 或者开放中国农产品市场不利于大农经济。
然而本题目问的是, 如何评价马前卒“消灭农业和小农经济”的言论。于是原命题被置换为了:马前卒的言论是不是要消灭中国农业?或者是,小农经济要不要被消灭。这符合了辩论赛的常见技巧,偷梁换柱。
当你们陷入本题目所置换的新命题,等于放弃了对“开放市场有利于消灭小农经济”,或者“开放市场有利于大农经济”的追问,甚至进一步地顺着这两个前提在走。
换句话来说,对马前卒团队而言,讨论“要不要消灭小农经济”,比讨论“要不要开放中国农场品市场”要容易得多。
更有甚者,连我也看到马前卒命题里并没有说要“消灭中国农业”。为对立面抛出这个假靶子来反驳,就更加好操作了。这在战争上叫做“诱敌深入”,先暴露一个伪装的弱点,把敌人引进来,再聚而歼之。
所以我才觉得这个题目是马前卒团队的托。考虑到马前卒这次从抛开观点时就亮出了炒作意愿(反复强调争议大),结果反响并不很大,急需要重新燃起话题方便做二次宣传。同时,问题下面果然许多人都在得意洋洋地解释消灭小农经济的必要性,于是使得这个题目更加像托了。
以马前卒为代表的工业党们,在网上起家就是靠鼓吹中国工业化成就,并以批判章家敦为代表的“崩溃论”公知为抓手。然而有趣的是,中国崩溃论背后主张的是中国自己搞没出路,只能扩大开放,搭美国便车;而中国工业崛起论主张的则是中国搭便车(前搭苏联,后搭美国)取得了多么大的成绩,所以要继续搭便车,继续扩大开放。且不论是非真假,两方在谁是战忽局的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但在具体的政策主张上却有高度共识,此种南辕北辙,殊途同归,真是奇妙无比。
或者说时代变了?自由主义时代鼓吹扩大开放,靠的是彻底自我否定的逆向民族主义。而在保守主义时代,要鼓吹扩大开放,自然要到大国崛起的命题里做文章了。
马前卒团队写作这篇文章,搜集资料那么多,用心之勤至于不能做取舍,统统塞入一篇巨大的文稿中。只是抛出这篇文章的时机太尴尬了。
在全世界瞩目的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一方面是以中兴为代表的业界巨头由于数十年的开放,所有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在一纸禁令面前变得不堪一击,发人深省。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在骂长期的市场开放导致中国对外依存度太高,核心技术得不到发展,社会资源都流向了不懂开源只善截流的房地产,金融,和互联网。“保守主义”思潮可谓甚嚣尘上,还有人学当年毛主席喊出来,封锁好,一封锁什么都有了。
另一方面,则是马前卒团队苦心孤诣,中国正是因为农产品市场开放得不够 (进口不够,对本土农产品有依赖,甚至还有补贴,所以小农经济能维持),所以才导致中国农业不够发达,不够现代化。为了中国工业化就要消灭小农经济。而且消灭小农经济还没法靠中国自己,得拆毁长城,开放边疆,引入南北美洲的洋枪队,才能一扫国内小农经济的“义和团”。
两种言论放在一起对比。面对马前卒团队这波精彩的逆向操作,让人情不自禁双击666,不禁感叹要养活自己工作室名义的舆论团队,可不是一份谁都做得出来的伟业。
回想中美贸易战之初期,工业党们的操作还远没有现在刁钻,各种洋洋自得。你看我说中国工业崛起了吧,打起贸易战来,对中国加税的都是电子产品,对美国加税的反而是农产品,几十年间中国俨然变成了工业强国,而美国变成了农业国,不得不搞起贸易保护来。
然而世事难料。捧场的还在高声喝彩,舞台上的人却如据火炉。天朝记者在美国电视上大打广告,告诉美国人民一台iphone在美国卖600美元,中国只得到了几美元而已,真正的获利者可是你们哪。而中兴被禁一案,国人的各种哭诉也是封杀中兴会导致欧美芯片巨头利润受损,各种求你们来挣我们更多钱,从而让我们也能有钱可挣。只能感叹谦逊果然是我美德,从来没见过哪个贸易战中的“工业国”一方能做到如此“谦逊”。
而马前卒一帮呢, 也免不了些许心酸。前几天还在鼓吹美国在贸易战中化身农业国,而现在呢却不得不攥写数万字的演讲稿,从大豆起源讲起,讲了几万字,终于讲出一个朴素的道理:农业化的工业化的分野已经不是产品本身,而是生产效率;美国生产的大豆是正儿八经的工业品,甚至从生产到运输到加工,到它对其它工农业生产的必要性而言,可谓重工业产品。美国大豆业, 从从业人口和生产效率的角度来看,简直是与高科技制造业(比如芯片),互联网,金融一个水平面的大国重器。相比之下,论证了中国的农产品是多么的孱弱,以至于开放农产品市场,一定能有效让中国小农破产,这一点大家都无疑义。
当然这个逻辑可能有点奇怪,美国卖便宜货,反而减少自己的盟友。但中国就是最好的例子,1946年11月国民党和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货一瞬间充满中国,国统区的经济几个月后就破产了。共产党控制区不到一亿人,养几百万军队越来越壮大,国民党3亿人的统治区,养几百万军队把法币贬成了废纸,美国怎么送武器都救不回来。本来毛主席预计解放战争起码打个四五年,没想到三年就收尾了。
于是这体现了工业党测不准定理之一:美国可能是去工业弱国,也可能是工业化强国,取决于观测这个问题的工业党,是要贬低美国市场开放 (导致中国制造业崛起,变成发达国家粉碎机),还是要劝导中国市场开放(中国竞争不过美国,不如彻底开放,当然市场不一定都给美国豆农,也可以给用美国农药,种子,机械的南美,非洲的豆农)。
而中国真正的农产品大豆,这几十年来早就被美国工业产品大豆打得溃不成军,一泻千里。使得这个大豆原产地国家,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因为中国大豆没有美国那样强大的工业化农业去支撑它的生产效率。
马前卒对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之所以是小农经济,是因为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还不够,小农经济还能生存。马前卒开出的药方是,进一步对外开放农产品市场,放弃自力更生的策略,让小农经济破产,才能促进中国的小农经济变成大农经济。
看官们可曾记得,马前卒们在“大目标”中的制造业崛起逻辑是什么? 是美国制造业外迁,将本国变成硕大的买方市场,导致本国工业空心化,而让中国得到了工业化的机会。国产大豆业破产了这么多年,还没发展出工业化的国产大豆。开放更多的农产品领域让小农破产,如何保证不诞生更多的只能靠反转维生的“国产大豆”业呢?
于是这体现了工业党测不准定理二: 生产行业外迁, 有时会有利于这个生产领域的发展, 有时候不利于这个生产领域的发展,这取决于观测的工业党, 是在评价中国的产业外迁,还是在评价美国的产业外迁。
工业化的农业,消灭手工业时代的小农经济,这是历史的必然,我也非常支持。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消灭小农经济,而是要不要开放农产品市场。或者说,开放农产品市场能不能消灭小农经济,开放农产品市场能不能促成大农经济。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发展方向就是大农经济。表现为以人民公社为代表的集体化农业,通过统购统销来规划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来发展机械化。许多老人都记得,人民公社解体时,许多机械化农具无用武之地,被人们瓜分或遗弃了。
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产品卖给谁嘛! 工业公有制有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就不安稳了
这是毛的观点。
改革开放的逻辑很明白,第一步就是用小农经济瓦解农村的公有制,然后用小工经济(生产效率低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瓦解城镇的公有制。有了这两个变化做基础,做到了既对外开放市场 ( 从食品,服装,日化,文具为代表的轻工业, 一直到汽车,大飞机,芯片,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重工业,全都成为国外产品的市场),又做到了对外提供廉价劳动力(农民工)。从而促成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体系,走上了如今所谓大国崛起的道路。
中国庞大的市场吸引着外资来到中国,而更大的吸引力源自廉价的高素质劳动力。 为什么欧美等发达国家,一方面在本国工厂推行劳动效率极高的自动化生产,一方面又在中国,东南亚,南亚使用原始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呢?
因为在资本主义逻辑里, 劳动力价格和自动化是完全制衡的因素。 劳动力价格昂贵时,资本家就试图用自动化来降低成本;而劳动力价格足够廉价时,资本家反而更愿意使用人力。生产效率足够高的链条留在本国,而生产效率仍然低的链条迁移到第三世界。
所以说,小农经济和小工经济,即是对外开放的基石,又是对外开放的结果。当中国劳动力廉价时,外国制造业迁来中国。当劳动力价格上涨之后,制造业又被迁往更廉价的东南亚,南亚和非洲。
放眼望去,历史上一切国家的工业化赶超,无不源自于保护,补贴本国产业。工业革命的起源国英国,后来的德国,美国,苏联,日本等发达国家,无不有通过保护来实现技术赶超的过程。韩国日本汽车行业能在世界市场上分一杯羹,也与购买国货的政策关系密切。
以中兴事件为例,人人都在说芯片生产行业有严密的迭代逻辑,没有技术,人才和利润的积累,根本无法和外国芯片做任何竞争。中兴的科研投入,能够跟intel相比吗?富士康的科研投入,能够跟苹果相比吗?
而马前卒开出的药丸则是,为了消灭小农经济,为了发展大农经济,中国要进一步开放农产品市场,通过外国工业化生产的廉价农产品消灭中国的小农经济,让他们破产;然后这些破产者们之好纷纷从事工业生产,成为工业劳动力。
试问,当中国的农业消费大都依赖外国进口,外国的大农经济拿着从中国获得的巨大利润发展更加现代化的农业,此时你中国的大农经济从哪里获得技术积累,人才积累,利润积累呢?靠破产后的小农自己吗?
而国外的农业生产背后的工业化企业,从中国拿到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不会让中国的农业领域的工业企业失去本国市场吗?这些企业又怎么积累技术,积累人才,积累利润,来为未来中国的“大农经济”提供工业产品呢?是不是未来中国的所谓“大农经济”,对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的需求,反而更严重地依赖外国相关工业呢?
而另一方面,更多的破产小农进入工业生产领域,无技术无积累,继续扩大农民工队伍,只会让中国的劳动力进一步变得廉价。劳动力变得更廉价了,外国资本又来中国投资血汗工厂了,那么资本家是否反而还有更大的动力去做产业升级呢?
如果说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和对外国市场的高度依赖,反而能让中国技术快速发展和提升。那么根本就不会出现现在中兴,华为的窘境,不会出现龙芯的窘境,不会出现红旗的窘境,不会出现c919的窘境。美国对中兴杀鸡儆猴,中国所有对芯片,操作系统,软硬件技术有依赖的企业都噤若寒蝉。
而马前卒希望中国未来的“大农经济”,靠什么来创造出中国农业的intel,google呢?靠更加廉价的破产农民吗?
综上所述。以马前卒为代表的工业党,基本上一直以来的论调就是宣扬保守主义论调,同时宣传工业化成果,来生产合法性。
而在贸易战的关头,工业党摇身一变,一方面大谈美国农业是无法战胜的敌人,另一方面大谈要开放最脆弱产业的好处。
这种前后剧变,就特别容易让我联想到命题作文的场景。也只有学生时代站在辩论场上,才能如此灵活地切换自己的立场。
不过人类最愚蠢之处莫过于自作聪明。我说的不是工业党自作聪明,而是我自己这类冷嘲热讽的看客。“开放农场品市场”这样的命题作文,是谁都能出得了的吗?就凭我们这些网上的键盘侠,敢出这题目讨论吗?
一想到这一节,我就感到空气变得特别冷,特别想给这个回答点上一个匿名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