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滞留川籍农民工在工地大门前(摄影:川网记者张进春)
“挠烂了脑壳、跑断了腿。”四川人王亲臣在数千里之外的内蒙包头已经遭受了几个月的煎熬。8月25日凌晨,记者乘坐火车抵达“草原钢城”包头市,并与留守工地的川籍农民工取得联系。
工人工资被拖欠,老板玩“失踪”。王亲臣和他的1200余名四川老乡在异乡付出的劳动并没换来收获,而是三个月的等待煎熬。而这1200名农民工的背后,是远在四川千余个家庭的期待:孩子等着交学费、老人等着看病买药、老伴等着买种子化肥。来自合江县榕山镇55岁的雷乃珍在工地上做饭,听说家乡的记者来了,提着一只水桶就往这边赶,一边诉说,泪水一边就顺着脸颊往下流。
这是他们从工友那里端来吃剩的南瓜(摄影:川网记者张进春)
200名川籍民工仍留包头“讨薪”
1200多名四川籍农民工从2012年3月开始,在包头市一个名为九合·米兰春天的商业楼盘建筑工地打工。米兰春天由内蒙古九合置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建设,由于开发商九合置业未能按时支付工人工资和其他相关材料费,致使1200余名川籍农民工在包头拿不到工资,涉及款项约6000万元工资,而其中共有800名左右泸州籍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约4000万元。此外还有南充等地的川籍农民工。
由于拿不到工资,今年6月中旬建筑工地被迫停工。王亲臣和其他几名带队小老板带着留守的200名左右川籍农民工踏上艰难讨薪之路。
据了解,与开发商签署用工合同的劳务公司共有四家,这四家劳务公司再分别与带工人的小老板签订用工合同。带工人的小老板一般是从老家招收工人,多是老乡,有的还是亲戚朋友。泸州合江县的王亲臣、黄渐峰便是其中的两位小老板。
在包头的川籍农民工居住的板房(摄影:川网记者张进春)
“埋在土里”的楼盘已经售出
8月25日上午,四川新闻网记者来到九合·米兰春天的建筑工地。九合·米兰春天由内蒙古九合置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建设,位于包头市昆都仑区文化路以南,团结大街以北,昆河东路以西,滨河路以东,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计划建24栋商住楼房,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约600户。据了解,2012年项目开盘后米兰春天便卖出560户,目前仅有40户尚未卖出。
8月25日上午,在米兰春天建筑工地外,仍聚集了数十名业主前来讨要说法。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地已全部停工,地上的钢筋和设备已经锈迹斑斑。据王亲臣介绍,尽管项目楼盘已经差不多全部卖完,但仍有六七栋楼房仍“埋在土里”,也就是说这几栋楼在已经卖出近一年后,仍没有动工。王亲臣说这显然是不合法的。来自四川泸州的小老板黄渐峰经常被业主拦住询问我们买的楼在哪个位置?黄渐峰只好指着尚未动工的平地无奈地说“还埋在土里呢”。自今年6月中旬,拿不到工资的工人被迫停工,九合置业的老总马一兵“消失”,工地陷入荒废状态,已经付款买房的业主和被拖欠工资的工人陷入了困境。
记者看到,在工地一角的劳务工公司板房办公室内,只有两名下象棋的工人负责看守。
滞留包头农民工说起来都是泪水(摄影:川网记者张进春)
“失踪”的老板在当地“首屈一指”
在8月12日包头市昆都仑区人民政府所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米兰春天所涉及的四家劳务公司共提出解决劳务费1.4亿元,这其中包括人工费、垫付的材料费以及租赁机械等费用。公告称,工程复工的关键是九合置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一兵出场履行合同。
但工人们表示,即使马一兵出现,如果工人拿不到欠款,工程也很难复工。在这起拖欠工资事件中,九合置业董事长的“失踪”是关键,“失踪”的原因则无从得知。“马一兵的手机打了好多次,要么关机,要么无人接听。”王亲臣说。
打开内蒙古九合置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官方网站,“取之于市,还之于民,得益于社会、奉献于社会”的公司理念赫然其上。当地媒体也将九合置业称为“包头市首屈一指的本地开发商”。马一兵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米兰春天项目之所以销售的好,是因为性价比高。马一兵还说:“我们是‘建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老百姓自然会认为买九合的房子放心、舒心。”
而如今,在停工生锈的米兰春天工地大门前,已经付款的数百户业主经常前来讨要说法。参与建设米兰春天项目的建筑工人也因为被拖欠工资而在异乡陷入困境。
面对质疑与猜测,截至记者发稿,自称为“生在包头、长在包头,从未离开包头,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与眷恋”的马一兵仍没有任何消息。
川籍农民工午饭:米饭+水煮菜叶(摄影:川网记者张进春)
有条件的40%工资,川籍农民工“不敢要”
除了寻找早已消失的马一兵外,王亲臣、黄渐峰与工人们一起多次到包头市昆都仑区人民政府反映被拖欠工资的情况。王亲臣说,他先后往昆区政府跑了近30次。昆都仑区政府也曾经给出过几种解决方案。一开始,昆都仑区政府表示愿意出1200万元垫付工人工资,工人不同意,后来又将数额增加,而最高数额也仅仅是所欠款项的40%左右。
除此以外,昆都仑区政府还提出条件,工人拿到所欠工资40%前必须填写承诺书,承诺“不闹事”,并自愿收取工资的40%。面对这份方案,工人们表示难以接受。“他们并没有答应尾款的事情,而且这40%发到工人手里也没有几个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不敢要。”王亲臣说。
盆里只剩下几篇青菜叶子(摄影:川网记者张进春)
讨薪川籍农民工包头生存艰难
25日下午,四川新闻网记者走进工人板房生活区,这里卫生条件差,到处飞舞着苍蝇。地上残留着丢弃的衣物。这里仍居住着“留守”的200余名川籍农民工。看到记者,他们纷纷聚拢过来,用熟悉的四川话讲述自己的遭遇,泪水以及无奈都堆积在这片杂乱的板房生活区里。
合江县实录乡的赵家芳一家三口目前都在这个工地,20岁的儿子在昆明读大学,今年暑假来到工地想挣点学费,没想到干了几天就因工资问题停工。9月1日学校就要开学报到,赵家芳给儿子拿不出4000元学费,甚至儿子回昆明的火车票钱都拿不出,儿子罗小平只能滞留在包头工地上。
来自泸州市合江县白米乡的李雪怀孕在身,她在工地经营的小卖部,也因无钱进货、工人没钱购买而关门。
68岁的苟发华是目前滞留工地年龄最大的工人,他从老家凤鸣镇带来的肺结核药已经吃完,无钱再买药。
58岁的周元金躺在板房的床上,他肚子疼痛已经五六天了,躺在床上下不来。因没钱到医院检查,只能简单地在肚皮上涂些药膏。
在工地上因工伤断指的邓小英无钱医治断指,已落下十级残疾,无钱进一步医治。而来自合江县榕山镇55岁的雷乃珍在工地上做饭,和记者诉说时一手提着一只水桶,泪水就顺着脸颊往下流……
目前滞留川籍农民工在包头的生活艰难(摄影:川网记者张进春)
四川新闻网稍前的关于“千余川籍农民工包头讨薪”的报道已经引发广泛关注。记者获悉,四川省司法厅、四川省总工会、泸州市总工会、泸州劳动局,以及涉及川籍民工最多的合江县方面已经介入,启动法律和相关程序,并做好来包头协调帮助川籍农民工维权讨薪的准备。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