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面临崩溃的我国大豆产业!
邱 林
近年来,外资大规模进入我国大豆压榨行业,目前已控制了70%以上的压榨能力。同时,这些跨国粮商逐步垄断了我国大豆的进口,使国外大豆源源不断进入我国,进而将我国本土大豆逐渐排挤出油脂企业的采购单。从1996年后的10年间,我国大豆年度进口量从269.5万吨增加到2800多万吨,增长10倍还多,远远超过国产大豆的年产量。预计2006-2007粮食年度,我国大豆进口总量将会达到3100万吨。(6月5日《经济参考报》)
看到这一组数字,不禁让我们大吃一惊,没想到国内大豆压榨行业对进口大豆的强烈依赖,已经使我国的大豆产区及大豆相关产业深陷困境当中,完全受制于人。由于跨国公司已经控制了我国大部分大豆压榨能力,这些跨国公司在交易上已经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本土大豆加工企业很难与之抗衡。目前,对于面临崩溃的本土大豆加土产业,我国相关主管部门却无能为力,让跨国公司在我国大肆扩张。
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全国正在开工的大豆压榨企业共有97家,其中有64家为外资控股、参股的企业,其日压榨能力为12.1万吨,我国大豆实际压榨能力70%以上目前都属于外资企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跨国公司在我国大豆行业的扩张还在继续,目前,ADM、嘉吉、邦基等跨国公司已纷纷向黑龙江九三油脂提出合资合作信息,有的提出合作条件是九三油脂要把在大豆产区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分离出去。一旦九三油脂与之合作,我国大豆市场90%以上都将受制于国外。
垄断着国际大豆贸易的跨国粮商,这些年实际上已将触角伸到了我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现在,我国进口约占全球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一。跨国公司基本完成了在我国的市场战略布局,在控制了我国大豆70%的实际加工能力后,又同时控制了我国大豆的进口,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大粮商已经控制了我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
他们的战略企图很明确:低价买入享受巨额农业补贴的美国大豆,再高价卖给我国的压榨企业,赚取垄断的贸易利润。不难看出,一方面是美国政府对大豆的巨额补贴,一方面是跨国公司通过大量控股、参股我国的大豆压榨企业,逐渐控制大豆渠道。而留下的,则是我国压榨行业的低利甚至亏损,以及本土大豆的滞销。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大豆压榨业正在遭遇跨国公司“控盘”危机,并已成为我国跨国公司挤压的产业“样板”,本土大豆压榨业面临全军覆没的风险。在进口大豆和跨国公司的双重挤压下,我国大豆生产也受到严重冲击。在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出现迅速萎缩。据黑龙江省农委汇总分析,2006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为5905万亩,比2005年减少了416万亩。预计2007年大豆面积将降到5300万亩以下,再减少600万亩左右。
纵观我国大豆产业遭遇跨国公司“控盘”危机,有关我国农业在加入WTO后将受到进口农产品冲击的忧虑已成为现实。不过与最初预想的不同,冲击我国农业的并不是国外农产品的质优价廉,而是美国对豆农的巨额补贴及跨国公司在全面控制我国农产品加工、贸易环节,向我国大量倾销大豆等农产品。当我们完全依赖进口大豆时,到那个时候,大豆市场就可能被跨国公司基本掌控,我们就要受控于人,人家怎么说我们就得怎么办,而自己却毫无办法。
其实,早在2005年就有外电报道称,跨国公司已经大规模进入中国大豆产业,中国大豆产业将面临崩溃。2006年7至8月众多部委为此展开了拯救大豆行动,也做了不少工作。然而,光打雷不打雨,我国大豆产业被跨国公司控制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造成这些问题,与其说是某些部门缺位不作为,还不如说是一些部门在解决大豆进口上采取的是“重洋轻内”的进出口管理方式,不但对国产大豆的发展是一种危险,同时对市场规律也是一种扭曲。
因此,拯救面临崩溃的我国大豆产业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具体动作就是防范和阻止跨国公司对我国大豆产业链的进一步掠夺式并购或参股。按WTO有关规则,实际上我们已具备了大豆反倾销条件,国家有关部门应对此立案;同时,国家应出台政策鼓励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加工国产大豆发展,可按企业加工国产大豆比例确定其进口总量,对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给予补贴或减免税政策,对中小粮商交到加工企业的粮食视为农民销售,允许企业抵扣进项税等。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