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四大跨国粮商垄断世界粮食交易

滕晓萌 陈欢 · 2008-02-11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粮食危机 收藏( 评论() 字体: / /

ABCD四大粮商:农产品自由贸易体系之危

    

  本报记者 滕晓萌 陈欢 北京、上海报道  
  
  “问题在于,如果所有的国家都禁止出口,再优惠的进口政策,又能去哪里进口粮食呢?”粮商反问。

    

  很多人深深地怀疑,2007年粮价的狂飙突进,背后不乏“ABCD”四只巨手的推波助澜,尽管他们找不到确切的证据和数字。

  在充斥着传言、阴谋论、神秘人物和资本的国际粮食市场,“ABCD”是江湖上最悠久的传说。这四个字母代表着四家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跨国粮商: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

  尽管公众并不熟知他们的存在,但是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都垄断性地控制在这四大粮商手中。“只有他们可以定价”,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所教授李全根说。

  2007年,四大粮商毫无悬念地成为粮价上涨中最大的赢家,已经公布的报表显示,2007年的5-11月,嘉吉净收益同比增长了61%,而在邦吉,2007年前9个月的净收入增长高达107%。
  
  最好的时代?

  对于跨国粮商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

  邦吉的报表显示,从2006年1-9月到2007年1-9月,邦吉的交易规模只增加了15%,但是其净销售额却增长了66%,全部门业务利润增长227%,公司主席兼CEO Alberto Weisser兴高采烈地用“卓越”来描述这些数字。

  邦吉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奇迹般的业绩归功于国际市场的高粮价,尽管也有矿产等投资,但是农业部门始终是邦吉最强的部门。在四大粮商中,邦吉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全过程为名,在南美拥有大片农场,一边向农民卖化肥,一边收购他们手中的粮食,再出口到其他国家或者进行深加工。

  据公开报道称,邦吉目前是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美国第二大大豆产品出口商、第三大谷物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全球第四大谷物出口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

  这样的发展策略令邦吉在高价时代左右逢源,2007年,所有地区业务都出现了增长,在欧洲和南美,谷物开发和油料作物的加工利润增加了;在北美,谷物出口则大幅增加。

  对于世界最大粮食贸易商嘉吉,形势也是一片大好。2007年8-11月,嘉吉净收入达到9.5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4%。其主席兼CEO Greg Page说,嘉吉的成功也是来源于强劲的市场需求。在过去的7年中,嘉吉投资了180亿美元。来拓展自己的全球业务,而现在,他们看到了回报。

  在嘉吉的5大业务部门中,贡献最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开发加工部门,这个部门负责在全球范围内粮食的采购、加工和销售。
  
  各有策略

  在2007年,所有粮商成功的轨迹都是相似的:在价格不断攀高的市场,他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传统业务,控制好风险就可以了。而不成功的粮商则被同一块石头绊倒:生物燃料。

  2007年6-9月,ADM的净收入增长是9%——明显低于其他粮商。公司季报显示,由于世界市场对于植物蛋白和食用油的强劲需求,油料加工仍然赚钱。拖累公司的是玉米深加工项目,一方面,玉米价格不断上涨,另一方面,生物燃料乙醇价格下跌、交易量也减少。2007年6-9月,ADM在玉米加工上的收益,比2006年同期减少了3600万美元。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师马少峰说,自从粮价上涨以来,美国的玉米深加工项目开工率不足20%。

  但是ADM仍然很有信心地表示,随着燃料添加剂的禁用,乙醇价格重新上扬,玉米加工仍然有利可图。

  这反映了四大粮商在高价时代不同的策略。“在生物燃料部分,ADM最为激进,邦吉次之,路易达孚相对保守,而嘉吉根本就不看好这个市场。”路易达孚(北京)贸易公司研究部经理***说。

  在四大粮商中,ADM向来以注重研发著称,几乎在生物燃料出现之初,ADM就迅速成为美国最大的生物乙醇生产商。而在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生物燃料计划后,ADM更是双手支持,宣称将在2009年之前,在这个领域投资23亿美元,并且和大众等公司开展一系列的合作计划。

  而其他粮商则谨慎得多,目前为止,邦吉仅在巴西有一家独资的甘蔗乙醇生产厂。路易达孚也是直到2006年,才开始在美国兴建了第一个年产8000加仑生物柴油的工厂。至于嘉吉,尽管也生产乙醇,但是为有兴趣的投资者提供生物燃料技术和服务的热情,似乎超过了他们自己投资生产的热情。

  ***表示,四大粮商的分歧在于对市场未来走向的判断不同。以嘉吉为代表的一方意见认为,粮食市场的涨价并不能有效抑制需求,也不能有效扩大耕地,因此未来不会有很多粮食可被用于生物燃料。另外,生物燃料的未来发展,直接取决于石油的价格,如果石油价格下跌,那么生物燃料将无利可图。

  但是耐人寻味的是,四大粮商在中国的经营策略,恰恰和全球相反,到目前为止,只有嘉吉在吉林有一个玉米深加工项目,其他三大巨头,都因为中国政府对玉米深加工的严格限制,而持观望态度。

  “农产品自由贸易体系面临崩溃”?

  虽然四大粮商手握全球80%以上的农产品贸易,只要这四家愿意心照不宣地向一个方向行动,即使各国政府也对市场无能为力。而眼下,他们面临着这个世纪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如果任由各国控制出口,鼓励进口,世界农产品贸易可能陷入停滞,农产品自由贸易体系面临崩溃。”某国际粮商高层表示。

  最先采取行动的是印度。2007年10月,印度政府宣布对其大米出口施加限制。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之一,每月的非巴斯马蒂大米出口量约为30万吨。一些非洲国家非常依赖印度的大米供应来满足本国的需求。

  紧随其后的是阿根廷,2007年11月,阿根廷政府宣布,将提高其主要农产品的出口关税,其中大豆的出口关税从原先的27.5%提高到35%,小麦和玉米的出口关税则从20%分别提高至28%和25%。

  一个月后,2007年12月25日,阿根廷再次宣布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阿根廷将会无限期暂停小麦出口登记工作。

  “阿根廷是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小麦在全球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这对全球农产品贸易的打击太大了。”某粮商感叹说。

  然后,俄罗斯也开始行动。2007年的最后一天,俄罗斯政府宣布,将小麦出口的关税从10%提高到40%,以稳定国内粮食价格,这一税收政策一直持续到今年4月30日。

  俄罗斯内阁办公室新闻中心称:“2007年俄罗斯粮食价格上涨16%,远远超过去年的涨幅7.5%。提高粮食出口税的政策将于其正式公布之日起生效,并持续到今年4月30日。”

  “由于粮食价格在过去的一年上涨超过40%,全球粮食储备降到历史最低点,印度、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甚至澳大利亚,这些全球最主要的产粮国都在采取措施抑制出口,看上去这会平抑国内的物价,但是,国际粮价会为此被抬得更高。”在交谈中,某粮商忧心忡忡的表示。

  除了想方设法的把粮食留在国内以外,各国还纷纷采取政策,意图进口更多的粮食,欧盟就这么做了。

  2007年12月,欧盟27国表示将暂停征收大部分谷物的进口关税。欧盟的声明指出,除了燕麦、荞麦以及小米之外,2007/08年度(7月至次年6月份)所有其他粮食的进口关税将暂停征收。

  欧盟在大部分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但在这个停止征收谷物进口关税上,27个国家竟然毫无二致的投了赞成票。这其中包括欧盟的粮仓——乌克兰,也包括欧盟最缺少粮食的国家——德国。

  欧盟农业专员玛丽安·费希尔·波尔表示,暂停征收进口关税有助于欧盟进口粮食,部分缓解国内粮食市场面临的压力。她说,欧盟已经连续两年粮食收成不好,目前国内价格高企,而且世界粮食价格也很高。

  “问题在于,如果所有的国家都禁止出口,再优惠的进口政策,又能去哪里进口粮食呢?”粮商反问。

  正因如此,在中国粮食出口政策逆转的情况下,2008年1月4日,新年伊始,嘉吉排名全球前35位的总裁全部来到中国。在一周的拜会过程中,他们分别拜访发改委、农业部、各重要农业省市领导。  

 

中国式难题:如何释放粮食价格信号

    

  本报记者 滕晓萌 北京报道  
  
  国际价格通过期货方式向各国传递,已经超过了现货方式的效应。对于进出口量不大的中国来说,“芝加哥大豆期货——大连大豆期货——国内大豆现货——食品”的价格传导机制,似乎已经形成。

    

  “堵”还是“疏”,这是目前考验中国政府粮食政策最大的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粮食价格增长18%,导致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加强。但是与猛涨50%的世界粮价相比,中国粮价仍在控制范围内。2008年1月,美国市场小麦离岸价格已经近人民币3000元/吨,而中国大部分地方小麦收购价格还不足1600元/吨。

  如果国际粮价继续高位运行,国内外如此大的价差,对政府一系列调控政策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价格传递通道

  2007年年中,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表示,中国此轮粮价上涨,主要来源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拉动。年底,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切断国际粮价向国内传导的价格通道,国内粮价应声而落。

  但是,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所教授李全根表示,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价格通过期货方式向各国传递,已经超过了现货方式的效应。对于进出口量不大的中国来说,“芝加哥大豆期货——大连大豆期货——国内大豆现货——食品”的价格传导机制,似乎已经形成。

  中国目前主要农产品中,只有大豆主要依赖进口,大豆期货也向来是和芝加哥市场最“同步”的品种。2007年,和芝加哥一样,大连交易所的大豆、豆粕、豆油全线走出了最波澜壮阔的行情,众多基金的加入,更令交易量和成交额水涨船高。

  2008年1月21日,大连大豆主力9月合约4736元/吨,而在2006年8月,大连大豆期货最低曾达到2452元/吨,16个月上涨了近一倍。从走势图上看,大连大豆和美国大豆的走势基本相同,都是从2007年7、8月起连续攀升,其间甚至没有进行什么调整。

  与此同时,中国大豆现货同步上涨,批发价格超过4300元/吨。甚至在政府一系列限制粮食出口政策发布后,小麦期货、玉米期货都下滑,只有大豆产品期货和现货依然坚挺。

  大豆涨价,直接意味着食用油和饲料涨价,也意味着猪肉、鸡蛋、牛奶等畜牧产品涨价。

  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尚未对期货价格的传递采取干预办法。
  
  调控政策抉择

  在切断出口渠道的同时,中国政府还在国内采取了一系列压低粮价的做法。

  中储粮总经理包克辛此前在中央储备粮工作会议上透露,2007年,中储粮拍卖了3716万吨最低收购价小麦、30万吨进口小麦、1825万吨最低收购价稻谷、60万吨中央储备玉米和20万吨中央储备油,以保证市场供应,稳定价格。

  2007年12月开始,政府进一步增加向市场投放储备粮。每周皆向市场公开拍卖450万吨左右的最低收购价小麦和100万吨左右的进口小麦,并且逐渐下调起拍价格。仅2007年12月12日一天,国家在安徽和郑州,就各投放了90万吨最低收购价小麦,以安抚进入生产旺季的面粉加工企业。2007年12月底,在最低收购价小麦托市的强大压力下,郑州小麦期货一度跌停。

  进入2008年后,为了保证春节期间供应,国家每周向市场公开拍卖的最低收购价稻谷达到50万吨,由于起拍价下调,成交量相当可观。

  根据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2008年1月上旬,国内玉米销售价格下跌0.69%;小麦、稻谷在多个主要地区也开始下跌,只有依赖进口的大豆依然小幅上涨。

  “但是这样的状况不能持续太长时间。”江苏粮油贸易公司常务副总姚学武向本报记者表示,据他了解,目前市场供应仍然不足,大量贸易商在前期以较高的价格购入了小麦,必然期待后市小麦价格继续上涨才能出货。因此,如果政府继续强力压制粮价上涨,就只能通过不断投放粮食储备的方式,否则春节后粮价上涨压力较大。

  中国网上粮食市场总经理王彪也表示,目前虽然国内主要粮食价格平稳,但是供应仍然偏紧。

  “长期看,中国这么‘捂’着价格是不可行的。”卢锋说,政府应该更多让价格充分释放信号,发挥调节作用。如果政府刻意压低价格,可能会给供给方——农业释放错误的信号,不利于今后的供需调节。

  不过,2008年中国政府的工作重心已经定调:防止结构性通胀转为全面通胀。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对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批发和零售企业如要提价,必须向政府申报。这一政策进一步打击了粮价。

  利是米业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陈茂军证实,目前东北地区的稻谷收购价正在下滑,从前一段时间的0.9元/斤,下跌到目前的0.84元/斤左右。而业界分析也认为,目前玉米价格下跌,与农民在春节前销售积极有关,随着春节临近,价格可能进一步下滑。

  陈茂军说,如果价格继续下跌,来年种植稻谷的农民,可能会减少。

  粮食加工业界正在流传的说法是,为了在压低粮价的同时,鼓励农民来年生产更多的粮食满足国内需求,国家将修改粮食最低收购价办法以及粮食直补办法,给农民更多的补贴。  
  

  20% “高粮价时代”的估值泡沫  
  
  本报记者 滕晓萌 北京报道 

   

  世界粮食贸易量已经多年来稳定在2.5亿吨左右的水平,人口增长速度也相对稳定,而这一轮的粮食上涨周期呈现从期货到现货、各大粮食品种交替领涨的情况,似乎与各路资本炒作有关。

    

  《廉价食品时代终结》(The End of Cheap Food)——2007年12月7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这样的标题和一片被咬了一角的面包为封面,将全球对粮食市场的担心,表现到了极致。

  2007年,如果这片面包出现在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它将涨价50%,在新加坡涨价40%,在拉脱维亚涨价38%,在德国、中国和日本涨价10%。在拉美地区,它更会成为一件奢侈品,秘鲁计划发放“面包券”,玻利维亚让军方接管了部分面包房,以保证穷人能吃上面包。

  面包等食品的涨价,直接源于一路高涨的国际粮食价格。国家发改委1月17日公布的一份价格报告显示,2007年全年,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大米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升58.2%、44.4%、45.9%、6.2%。所有大宗粮食都创下了10年新高。

  进入2008年,世界粮食市场仍未见有回调迹象。全球都在关注,这一次粮食上涨周期,是否能够长到足以让一代人忘记此前由农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廉价粮食时代。
  
  全球粮食供应偏紧

  关于谁动了人们的面包这件事,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毕竟,直到2006年粮价开始加速度上涨时,都没有人预测到2007年涨幅会接近50%。

  最直观的解释是,世界供求发生了巨大变化。2006/07年度,气候造成的减产影响了世界大部分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世界第三大小麦出口国澳大利亚受灾最为严重,干旱造成其小麦产量由头一年的2540万吨,降低到980万吨。2006年10月,由于对澳大利亚小麦减产的担心,国际小麦价格率先被推升至10年最高水平。

  随后,欧盟、乌克兰、加拿大、美国等一批出口国,相继宣布小麦不同幅度的减产。国际粮农组织最后估计,2007年全球小麦总产量仅为6.02亿吨,远低于此前的估计。国际谷物理事会统计称,2006/07年度,全球谷物消耗量为16.23亿吨,但同期产量只达到15.7亿吨。

  在小麦之后领涨的是玉米。2006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宣布,由于担心石油安全问题,将大力发展替代能源。随后,美国农业部预测,2006/07年美国玉米产量的20%以上将被用于生物乙醇生产。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生产和出口国,而按照美国的计划,生物燃料项目的出现,几乎可以消化美国全部玉米出口量。

  玉米的涨价,随即拉动了大豆价格上扬,和玉米相似,大豆是制造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另外,玉米价格高涨,也令更多的大豆被替代性地运用于饲料。2007/08年度,玉米和大豆的替代效应进一步显现,由于玉米涨价更快,大批美国农民放弃种植大豆而改种玉米,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大幅减少15.6%。美国农业部报告称,2007/08年全球大豆产量将下降6%,而消费继续增长4.5%。

  所有粮食全部供应偏紧乃至供不应求,在过去几年中,还是首次出现,随着供应频频告急,世界粮食库存也降到低点。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尽管预计2008年世界谷物产量将创纪录地达到21.01亿吨,但是预计库存仍然将降至1983年的新低,仅为4.2亿吨。经合组织则说,目前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四大主要粮食供应国,供应缺口就高达6000万吨。
  
  美元贬值的放大效应

  历史上,粮食供求不止一次发生波动,但是如2007年一般的全球性价格上涨,却不多见。2007年12月,芝加哥小麦、玉米和大豆月均期货价格分别达到每吨336.9美元、166.8美元和423.1美元。

  与粮食供应短缺同时出现的,是美元大幅贬值。自2002年以来,美元已经贬值超过30%,2007年,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爆发后,美元贬值进一步加速。

  而在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中,除了美国外,欧元、澳元、巴西雷亚尔等货币都非常坚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以美元结算的农产品价格上升。除了农产品以外,2007年国际所有大宗商品市场几乎都出现全面上涨行情。生物燃料的发展,更是打通了石油和粮食之间的价格通道。

  “目前的供应缺口,并不足以支撑如此高的价位。”东方艾格分析师马文峰说,“根据历史经验,每逢美元贬值的周期出现,粮食一定会涨价,并且一些国际机构也会发布一些导向性的数据,来促使粮食涨幅高于美元贬值幅度,以促进农业增加生产。”

  2007年12月,在2008年小麦播种面积可能上涨的预期推动下,芝加哥小麦期货从历史高位小幅下滑。但随即美国农业部发布预计,称冬小麦播种面积远远低于分析师的估计,小麦期货重新上扬。

  大量出口粮食的美国是本轮涨价中最大的受益国,2007年,美国农场纯利润达到870亿美元,比10年前上涨了50%。但是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的报告称,美国自己的小麦库存也将在2008年降到60年来的最低点。

  “重要的原因在于商业炒作。”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所教授李全根说,世界粮食缺口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么大,世界粮食贸易量已经多年来稳定在2.5亿吨左右的水平,人口增长速度也相对稳定,而这一轮的粮食上涨周期呈现从期货到现货、各大粮食品种交替领涨的情况,显然与各路资本炒作有关。

  相比有色金属等品种,粮食的需求稳定,价格也相对低廉,因此颇受投机者青睐。罗杰斯、巴菲特等相继宣布,大量买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产品期货合约。各大投行也众口一辞,唱多农产品。在2007年11月到2008年1月的三个月时间里,芝加哥大豆投机持仓由6万张左右,增加到超过7.5万张,大部分买多。

  马文峰说,以他熟悉的小麦品种为例,目前美国价格大概偏高20%左右。
  
  面对高粮价未来

  但在期货市场的逐利者眼中,这个价格还不够高,2008年初,瑞士信贷首席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坚定表示,粮食短缺和进口是工业化中一个不可逆的变化,随着新兴市场对蛋白质需求提高和美国乙醇需求提高,农产品将进入长期大牛市。罗杰斯也说,粮食供需失衡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10年内粮食仍将持续上涨。

  一些数据似乎可以支撑这一说法。从目前已公布的数据来看,2008年世界粮食供应仍然偏紧。美国农业部报告称,2007/08年度美国大豆将减产18.6%,中国大豆将减产11%,因此全年世界大豆总产预测为2.2159亿吨,同期消费预测为2.3520亿吨,依然供不应求。很多机构相信,大豆将成为2008年率先领涨的粮食品种。

  但是大部分粮食研究者并不认可高粮价会持续10年的观点。“除非有人能够证明能源价格会一直涨,同时粮食需求会压倒技术进步,否则粮食价格就不可能持续涨下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锋说。

  李全根和国务院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都将短期内粮食价格回调的希望寄托在粮食增产上。根据经验,粮价上涨将立竿见影地促使农民扩大种植面积并且提高产量,促进市场供求平衡。美国农业部的报告说,全球玉米耕种面积不断扩大,美国2008年玉米将增产20%。

  国际粮农组织也预测,2008年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种植面积都有所增加。为了增加小麦生产,欧盟已经重新开放了10%的休耕农田。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都表示2008年收成应该好于上年。

  马文峰说,业内对粮食增产的预期,强烈限制了粮食继续走高,但是他并不认为粮价有太大的回调空间,“如果粮价下跌,会刺激更多的粮食用于制造生物燃料,从而增加需求,生物燃料可以发挥粮价缓冲器的作用”。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