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近两年的房价暴涨,许多分析人士并未找到其中的推动因素。本人认为主要跟铁路体制改革有关,有责任作一简要说明,以供参考。
推动乌市房价暴涨的主要地域,是在乌鲁木齐新市区二宫附近、包括两大开发区在内的周边半径约为5公里的范围内。这个区域内,不仅房地产的规模扩张速度惊人,而且与房价同时呈现成倍增长趋势。
但在2000年前后,乌鲁木齐的房地产业已经疲软,大量商业房屋空置,积压情况极为严重。包括高层、小高层和条楼在内,销售情况非常艰难。以至于铁路内部职工住宅建设和商业楼开发全面停滞。
这时的大体情况是,乌鲁木齐新市区(铁路局机关所在地)有一定的房地规模,所有房地产商处境困难,作为城市一般家庭的无房户基本消灭,家庭条件中上者基本都有多套住房,之后人口规模没有大的变化。这就是本人始终坚持认为乌鲁木齐不缺房的主要理由。
2000年后,由于铁路内部住房停建,乌鲁木齐城市中心向北移动,于是出现一定的铁路年轻职工向新市区周边的选择性购房需求,新市区附近的房地产业略有升势,但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闹市区每平米1700元左右的高层建筑仍然空置。
2005年3月18日,铁路实行三级管理体制,所有铁路分局全部撤销,大量站段开始合并。之后除了铁路内部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外,人们未曾预料到,分布在全疆各地的原分局所在地迅速开始萧条,各铁路地区的住宅楼大量腾空,甚至柳园、鄯善、吐鲁番等地,出现了严重的废墟化。
从2005年底开始,有大量铁路职工从沿线向乌鲁木齐流动,包括地区间的调转、单位间的调动、铁路学校医院等的地方管辖发生变化以及职工向乌鲁木齐驻勒等,使乌鲁木齐至少突然出现了三到五千户的职工家庭集中住房需求。处在乌鲁木齐西郊的原乌鲁木齐分局所在地,所有2000年前后建筑的空置楼全部销空,更多需求向新市区汇集。
从2006年开始,乌鲁木齐新市区的房市开始火爆,新楼建设和住房抢购出现了空前旺盛的局面,包括一建房地开发区、四建房地开发区、高新技术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原铁路地区在内,原有空房几乎全被铁路职工购进。火爆行情带动了手握闲钱的市民、外地经商者和其它成分的纷纷跟进,房地产商开始乘势炒作。
这一波短暂的火爆行情,带动了房地产的迅速扩张,使原新市区附近的乌鲁木齐县农村地区,迅速成为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心城区。但这个走势显然过火了,目前这一地区的房地产显然开始出现僵局,拐向是必然的,这一话题择机另文再谈。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