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上海证券报
美国国会参议院11日以多数票赞成批准一项总额3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以帮助数十万无力支付月供的购房者保留房产,同时通过加强对抵押贷款公司的监管缓解地产市场所受冲击。(7月13日《北京晨报》)
这个救市计划被美国参议院批准后,许多美国民众都表示欢迎。看着这么多美国民众欢迎救市计划,不得不使人想到了我们的一些“救市”声音。
7月10日《上海证券报》报道,近来的新闻报道屡屡提及深圳的房价下跌,但民众依然抱着怀疑态度不知这是真摔还是假摔。近十年来,房地产所叙说的经济神话故事是“永不跌价”。多次的假跌真涨之后,这回是真的下跌了吗?此种背景之下,近日深圳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发布了由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撰写的《2008年上半年深圳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分析报告》,称深圳房价已回归一年前,交易量可能退回十年前,并呼吁政府出台政策,减免交易环节税收、适度放松货币政策进行“救市”。
可是面对着这样一个“救市”声音,我们看到,网上和社会上几乎都是反对的声音。有的人直接提出,凭什么房价一跌就要政府救市?过去家电价格狂跌时,没有“研究中心”替家电产业呼吁救市,结果是“跌跌更健康”。家电业在惨烈的价格战中挺过来了,老百姓也享受了更物美价廉的产品。
为什么同样是“救市”,中美民众反应却不同呢?今年6月,美国国内抵押品赎回权丧失案数量达25.2万件,比去年同期上升53%,平均每502户居民就有一户房产被收回。根据参议院批准的计划,陷入上述困境的购房者可以通过还贷重组,参与由联邦住房管理局提供的30年期固定利率还贷计划。美国国会预算局一份报告称,从今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将有大约220万次级抵押贷款购房者,预计上述救市计划将使大约40万不堪还贷压力的购房者受益。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美国的“救市”都是放在买房户身上,让他们避免房奴之苦,是在营救房主。难怪这样的“救市”受美国民众欢迎了。
可是看看我们是怎样“救市”的呢?减免交易环节税收、适度放松货币政策。这一切不难看出几乎都是为开发商着想。现在房地产市场没有以前“牛”了,一些地方房价开始下跌了,开发商利益少了,所以就有了“救市”的声音,表面上看,有的是为金融安全着想,说什么房地产市场滑坡,房价下跌,银行会倒。但事实并非如此,1997年至2003年,我国香港地区的房价下跌了70%,按照香港金管局的统计,当时被称为负资产的住房就达78000宗,但最后既未威胁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也没有引发金融危机。这样的“救市”根本是在维护开发商最大利益,当这样的市真能救起,恐怕会让更多的人受房奴之苦,这样的救市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吗?
要不要救市,有时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而问题在于为谁而救。如果能像美国那样,为“受难”的房主而救,这样当然要救。如果只为少数房地产商而救,而不顾最广大群众,这样的救市有什么意义呢?
但愿我们的有关部门和一些专家能从美国的救市中学到一些什么?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