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龙永图:中国人吃粮要看外国掌柜的脸色吗?
云淡水暖
8月1日的《财经时报》有一篇报道“国际四大粮商加速中国布局 专家担心失去定价权”,标题就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布局,由这个词,人们似乎联想到“战争”,战略、战术、排兵布阵,商场如战场,这个不假,第二个关键词是——定价权,人们似乎又联想到“位置”,优势,决策,话语,“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过去有一句话,“吃饭是第一件大事”,如果这“第一件大事”被别人“布局”,把主动权谋了去,后果会如何呢。
记者在报道中,两次引用了一个文件,2004年颁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其中第八条规定,“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只要具备资金、仓储以及检验和保管能力,就可以取得收购资格。”,这是个几乎没有门槛儿的准入资格条件。制定这个文件的初衷,看起来有二,第一,是“活跃市场”,打破“垄断”,给农民自产自销的“好处”;第二,为加入WTO后,兑现对世界开放中国粮食市场的“承诺”做铺垫。
但是,在“资本为王”的时代,一切均在资本的掌控之中,国际原油价格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虚拟货币市场的巨大利润,必然会流动到实物市场来牟利,所谓“消费预期”、所谓“重大事件”,不过是资本投机商兴风作浪的噱头而已。中国的石油消费,若不是国家财政补贴炼油企业,硬生生维持住一个倒挂的价格,却又给外国人占了便宜去,比如,有消息报道说,现在,国外的油轮“路过”中国,都要绕进来加油,赚取巨大的成品油价差额,前些年是香港走私柴油到内地,现在是香港的司机在车上装大油箱到内地加油,有人比喻说,是中国在补贴世界。
中国的食用植物油产业也是如此,目前,中国的植物油产业,从种植,原料购销,炼制,产品销售,已经掌控在外国跨国食用油寡头的手中,具体说,就是报道中所说的“四大粮商”之一的美国ADM公司和新加坡著名的丰益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益海(中国)集团,据报道,目前该集团在国内直接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达38家,另外还参股鲁花等多家国内著名粮油加工企业,工厂遍布全国。
就是说,人们步入超市的时候,看到的货架上的“金龙鱼”、“鲁花”以及大大小小的食用油品牌的商品,其实均在美国ADM公司的影响力控制之中,这种全国人民吃油靠一家公司的局面,与所谓“统购统销”有何区别呢,就在于披上了一张“市场经济”的外皮。美国向中国倾销转基因大豆的时候,就通过手中控制的购销渠道,使中国的豆农收不抵支,国内大豆种植业濒临破产,规模缩减,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畅通无阻地占领了中国的食用油产业链的上游高地,2007年的高通胀,食用油的涨幅是居首的。
实践证明,小农经济+小农产品经纪人+批发市场的模式,看起来很“自由”,但是,在国际化粮食巨头的面前,是不堪一击的,据报道说,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都垄断性地控制在这四大粮商手中。还有“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进口国,年进口量超过1500万吨。其垄断日本玉米进口市场的5大商社,目前在中国也开始了他们的探索,试图把其在日本的模式移植到中国来。”。
这下热闹了,欧美人、日本人,都看中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这个大国的吃饭市场,准备在这个市场上角逐一番,有美国ADM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吃得脑满肠肥的先例,估计谁也不会放过这块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市场蛋糕。当然,人们会问,中国的粮食商们呢,先是2004年以后的市场化过程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大规模退出,被业内称为‘国退民进’运动”。由于严重缺乏购粮资金,全国很多县级粮库“都已经空了”。
这种“退出”的结果,这种“空了”的结果,为国外巨头的进入,一是留出了市场空间,那些千百万个走村串户收购粮食的小商小贩,加上租用县级粮库的各自为战的批发商们,绝对不是资金雄厚,运作有序,兑现及时的外国粮食巨头的对手,大豆产业的凋零,就是先例;二是奠定了存储基础,大量的县级空闲粮库的基础设施,空着没有效益,不如或卖或租给外国资本粮食巨头,顺理成章。
外国巨头布局已定,进入在即,中国的应战招数在哪里,好像还未见报道,只有一两声专家的叹息,说“在跨国企业已掌控我国植物油定价权的情况下,如果进一步取得粮食流通的控制权,会使我国失去粮价定价权,给我国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安全造成被动。”,专家说的很婉转,但就如同一个大家庭,吃饭要看外面那个粮店掌柜的脸色一样,掌柜说涨价就涨价,说不卖就不卖,问题就严重了。关于粮食市场,关于WTO,不禁想起来一位先生,当年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先生。
记得当时的入世谈判是重大新闻,每天都有密集报道,有一个印象深刻的片段,当时有集中追问中国在入世谈判中的农业准备如何“让步”的时候,龙先生表情很激动,眼含泪水,声音哽咽地回应,大意是我们绝不会让农民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吃亏的。多少年来,这个镜头一直在脑海中不曾磨灭,因为那种信誓旦旦所表达出来的责任、承担是如此的强烈。
斗转星移,龙先生为之奋斗的入世已经令其功成名就,而当农业方面相关的市场开放承诺期限到来的时候,人们却发现,有可能今后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要看外国粮食“商铺”掌柜的脸色了,谁解其中味?
2004年12月《人民日报》刊文 龙永图:中国加入WTO完全正确
附文:
国际四大粮商加速中国布局 专家担心失去定价权
2008年08月01日 财时网-财经时报
在跨国企业已掌控我国植物油定价权的情况下,如果进一步取得粮食流通的控制权,会使我国失去粮价定价权,给我国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安全造成被动
本报记者 邓心 实习记者 赵晓琳
今年的夏粮收购,颇具意味。
价格继续上升的心理预期令往年的粮食收购高潮并没有如期而至,而在丰收的喜悦中,粮食行业却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忧虑,“今年在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的情况下,粮食进出口贸易已经非常难做。国内市场就成为国内外粮食企业的必争之地。现在,可以明显感觉到国际四大粮商加快了在中国的布局速度。”一位在世界500强企业做粮食贸易的业内人士告诉《财经时报》。
跨国粮商布局
在国内夏粮收购前两个月,国际四大粮商之一的路易达孚北京贸易有限公司就已经打出高薪聘请副总经理的广告,而其职责就是专门在东北寻找并谈判收购粮库,这只是跨国粮商布局中国的一小步。
从今年开始,中国关于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的WTO过渡期已结束,跨国公司开始进军中国粮食流通领域。在充斥着传言、阴谋论、神秘人物和资本的国际粮食市场,“ABCD”是江湖上最悠久的传说。
这四个字母代表着四家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跨国粮商: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都垄断性地控制在这四大粮商手中。
解读跨国粮食贸易商的商业行为有多种方式,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国际粮价狂飙、国内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之后,跨国粮商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2004年颁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只要具备资金、仓储以及检验和保管能力,就可以取得收购资格。而凭借国内粮商无法比拟的资金优势,就可以在华建立起购销链条,控制该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上述业内人士透露,国际大粮商们凭借其雄厚的资金优势,能够从粮库收购粮食时,财大气粗地现付全款,又能够在转卖给下游的粮食加工企业时,允许这些企业延缓付款3到6个月,实现了对上下游企业的掌控。
过去的几年里,跨国粮食企业在开拓国内食用油市场时,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营销网络,以及品牌优势,在与中国粮食加工企业竞争时,有很强的杀伤力。美国ADM公司和新加坡著名的丰益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益海(中国)集团,是ADM在中国扩张的典型代表。益海集团成立于2001年,总部设在上海陆家嘴(17.36,0.16,0.93%,吧)。目前该集团在国内直接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达38家,另外还参股鲁花等多家国内著名粮油加工企业,工厂遍布全国。
在大力发展油脂、油料加工项目的基础上,该集团又全面进军小麦、稻谷、棉籽、芝麻、大豆浓缩蛋白等粮油精深加工项目,同时又先后投资控股和参股铁路物流、收储基地、船务、船代等辅助公司,向着多品种经营和多元化发展。不过这家全国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显得相当低调,但透过网络搜索,仍可在各地政府网的新闻中频繁发现益海考察当地粮食生产及加工企业的新闻。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进口国,年进口量超过1500万吨。其垄断日本玉米进口市场的5大商社,目前在中国也开始了他们的探索,试图把其在日本的模式移植到中国来。”“虽然比ABCD起步晚,但其后来者居上的雄心亦不可小觑。”
有专家担心:“在跨国企业已掌控我国植物油定价权的情况下,如果进一步取得粮食流通的控制权,会使我国失去粮价定价权,给我国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安全造成被动。”
粮库的“恶梦”
几年前国家取消农业税,农民们没有了“交公粮”的义务。被推向市场的各级粮库面临急剧转型之困。目前我国粮食市场调控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只有储备,而没有对加工品和销售的控制,这样就会给调控带来风险。
2004年5月26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正式对外颁布,赋予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全社会的粮食流通和对市场主体准入资格审查的职能。在此后的市场化过程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大规模退出,被业内称为“国退民进”运动。
原来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县级粮库在取消农业税、没有了国家“定购粮”的任务后,被完全推向市场,在和私人粮商以及其拥有财政支持的国储粮库、省储粮库、市属粮库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由于没有国储库和省储库的有利身份,县粮库的经营举步维艰。从2004年改制之后,国家不再给县级粮库拨款,由于严重缺乏购粮资金,全国很多县级粮库“都已经空了”。
对于腹背受敌、经营困难的县级粮库来说,傍上四大粮商这样的“大款”自然是求之不得。
中国粮食流通体制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已经基本实现购销市场化,民营的粮食购销企业和个人在基层得到迅速发展,而农民们也习惯了经纪人上门收购自家粮食。
另一些头脑灵活的农民,则自己收购乡亲的粮食,贩卖到大城市,直接进行批发和零售。“跟每斤7、8毛的收购价比较起来,在北京零售能卖到1块6,不过我们主要还是在批发市场做,其实北京各大超市,都是我们供的货。”一位在北京闯荡3年多的东北农民说。随着运费的不断提升,销售的利润已经越来越薄,对于他们这样的农民自发组织,随时都有可能放弃这块市场。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头脑灵活的农民,根本不具备与跨国粮商抗衡的能力。”
“数量巨大的粮食经纪人为追求利润而存在,不仅形成恶性竞争,更会引起粮食市场价格的过度波动,给国家调控粮食市场带来难度。”社科院农业研究所所长张晓山认为:我们讲国家的粮食安全,不应是一个单纯的生产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分配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从生产、流通、储运、进出口,然后包括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这样一个系统的大问题。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是保证民生的根本。
2008年7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审议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将粮食安全问题重新定义为中长期的战略规划。
如地方粮食企业压低收购价格,农民利益难以保障,影响种粮积极性,更有甚者部分企业违规操作,出现国家粮库亏库现象,直接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但是对违规者的处置缺少相关法律依据。
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建立粮食安全预警机制和保障系统是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体系的重要内容。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政策要对称,产区、销区政策要对称,政府、企业信息要对称,而目前上述内容在宏观层面缺少规范。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