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朝安:转基因技术必须受到严格管理
2010年03月10日 《财经网》
目前,中国国内没有种植任何转基因粮食作物
【《财经》实习记者 潘国建】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3月10日表示,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应用是大势所趋,但其发展必须受到严格管理。
危朝安表示,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转基因生物技术作为未来科技制高点,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跟进。“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应用是大势所趋,是中国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战略举措”。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
但与人类种植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作物相比,转基因作物的出现时间极为短暂。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的担忧,自该技术诞生至今从未消失。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定论。
正因此,中国在对待转基因技术时,态度颇为谨慎。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规定,转基因水稻获得安全证书后,还需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后,方可进入商业化生产。
2009年8月27日,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对转植酸酶基因玉米(1871,0.00,0.00%)和两个品系的转基因水稻,批准安全证书。两项安全申请分别经过了长达6年和11年的严格评价。危朝安认为,这体现了慎之又慎的决策过程。
2009年10月22日,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公布。
安全证书的陆续公布,被外界解读为“转基因技术产业化”的前奏。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争论再起。
赞成者认为转基因产品无毒无害,应进行产业化推广,以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反对者则认为转基因产品有害,不宜在中国推广。
“发放安全证书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危朝安强调,安全证书只是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工作及其成果的评价与肯定。
危朝安表示,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目前,国内也没有种植任何转基因粮食作物。
转基因应用是大势所趋 发证书不等于商业化生产
今天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主题为“继续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集体采访。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农业部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陈萌山出席并回答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转基因食品一直在中国备受争议,近来农业部批准了两种水稻的生产安全证书,在“两会”期间又引起了代表、委员们很多不同的讨论,请问这是否意味着农业部准备开始放行转基因食品在中国的商业化运行?谢谢!
危朝安:感谢你对这个问题的关心,也感谢社会有关方面对这个问题的关心。我想,转基因技术以后会得到大家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转基因技术是一个新的技术,是一个新事物。近来社会上对转基因问题非常关注,农业部高度重视,我们把有关情况说明,已经在《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网站,通过各种方式作出了详细的解释。我再简单做一些补充说明,具体的情况还可以参考相关报道。
第一,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应用是大势所趋,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战略举措。转基因生物技术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应用最为迅速的重大技术之一”,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转基因生物技术作为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跟进。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农、提升科技竞争力的重大发展战略。
第二,我国政府依法对转基因生物安全实行严格管理。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坚持立法先行、有法可依、执法保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
第三,农业部审批发放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和转抗虫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切实做到了评价指标科学全面、评价程序规范严谨、评价结论真实可靠、决策过程慎之又慎。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评价申请,分别经过了长达11年和6年的严格评价,充分体现了我国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应用的慎重态度。
第四,发放安全证书是对科学家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工作及其成果的评价与肯定,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还要进行比普通作物品种审定更加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及严格的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审核,方可进行商业化生产。
第五,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感谢各界对这个问题的关心与讨论。农业部将本着对广大消费者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始终坚持“加快研究、推进应用,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指导方针,依法强化监管,加大科普宣传,积极稳妥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研发应用。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