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水稻能否保证中国粮食安全?
www.nmg.xinhuanet.com 2010-03-12
http://www.nmg.xinhuanet.com/xwzx/2010-03/12/content_19235409.htm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题:转基因水稻能否保证中国粮食安全?
新华社记者 马述昆 田颖 勿日汗
去年年底,中国农业部首次颁发两种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农业部农作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大昉12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转基因水稻上市至少还需要3到5年的时间。
“首先要通过品种审定和销售许可,这就需要很长的时间。”黄大昉说。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以良种培育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
3月10日,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也表示,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应用是大势所趋,是中国科技兴农的重要战略措施。
中国农业部于2009年首次发放了一个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品种以及两个转抗虫基因水稻品种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这也是全球首次为转基因主要粮食作物发放安全证书。
危朝安10日在两会接受集体采访时表示,农业部审批发放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评价申请,经过了长达11年的严格评价,“充分体现了中国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应用的慎重态度”。
然而一些专家学者,以及正在北京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在认可转基因技术是未来国际竞争方向的同时,坚持目前推广转基因主要粮食作物仍需谨慎。
食用安全之辩
黄大昉表示,目前非转基因的粮食年产量中有百分之十损失于病虫害。“也就是说,有了转基因作物,可以大大减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农业增产。”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古里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孟玉珍说:“转基因作物的一大特点就是抗虫、抗病性,那虫子吃了都受不了的东西,人吃就没事吗?”
“粮食产量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一方面,但安全性更重要。光有产量,但大家都不敢吃,或者吃完之后还有一些后顾之忧,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从何谈起?”她说。
孟玉珍认为,转基因技术用在原料加工领域就可以了,不能延伸到主粮生产领域。
黄大昉则表示,中国目前已采取同国际接轨的方式,对转基因食品做了严格的科学评价和管理。
“可以确定的是,农业部批准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和抗虫水稻与非转基因作物一样安全。这个结论是可信的。”他说。
然而,中国科学院植保所生态农业专家蒋高明12日表示,转基因对人的影响可能不会在短期或是一代人身上体现。
“谁吃过一辈子转基因食品呢?”他说,“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子孙后代产生影响。”
孟玉珍也坚持,转基因的危害可能不会出现在一个人或一代人身上,潜在的危险不可预知。
全国政协委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认为,对转基因作物对人安全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转基因安全问题不能“一棒子打死”。
“国家对这一问题也很慎重,到现在抗病虫转基因品种并没有放开生产市场,仍处于试验阶段。”他说。
“有些转基因是抗病抗虫的,这些品种基因来自细菌毒蛋白,虫吃了会死,人吃了怎样不得而知。对于抗虫抗体来自毒蛋白的基因,我们要持慎重态度。”他说。
“另一类转基因不存在安全性问题,比如应用于大面积生产的抗虫棉,不是拿来吃的;还有一类,我们正在把玉米高光效的碳四基因转到水稻、小麦里面来,提高光合效应从而提高产量,这类基因没有安全性问题。”他说。
袁隆平说,不能谈转基因色变,转基因品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应该科学认识转基因,区别对待不同的转基因食品。
“要想证明抗病抗虫的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到底有没有问题,目前唯一的办法是用人来做实验。我是第一个报名的志愿者!”袁隆平表示,如果两代人没有问题的话,就证明这种转基因食品可以大胆地吃。
粮食供给之路
危朝安10日接受采访时说,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去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六连增”,连续三年总产量在1万亿斤以上。但从全国供求情况来看,还是一个紧平衡。
“虽然中国最近几年保持了粮食增产趋势,但农业依然是一个很脆弱的产业,过去十几年就有过大起大落的教训。”黄大昉说。
他说,1998年中国粮食年产量曾经超过5亿吨,但2003、2004年却降到4.3亿吨,降幅很大。
黄大昉说,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将对农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根据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到2020年,中国粮食产量要在现有基础上增产1000亿斤以上,也就是增产10%。
他说,这个目标“光靠传统的育种手段和农业生产技术,包括杂交水稻技术,是不够的”。
“杂交水稻是比较先进的传统育种技术,如果转基因技术和杂交技术结合起来将如虎添翼。”黄大昉说,“袁隆平院士自己也说,杂交水稻要想达到亩产900公斤的水平,还是需要结合生物技术和传统技术才能实现的。”
但是蒋高明表示,虽然理论上转基因水稻会比杂交稻产量高出百分之八,“但这也是试验田里的数据,试验田相当于开小灶,大水大肥,如果在普通田里种就是两个概念了”。
此外,蒋高明表示,杂交稻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向农民收专利费,“但转基因粮食就不好说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程恩富也表示,转基因粮食种子不能自然繁殖,不能采集,其种子完全靠生物公司供给。
“因而决定这场竞争胜败的核心是基因方面的关键技术,中国的转基因水稻、玉米种子中含有多项外国公司的技术专利,其配套的农药和除草剂等也有外国专利陷阱。”他说。
此前,黄大昉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农业部批准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和抗虫病水稻基因“都是自主知识产权的”。
然而蒋高明却表示,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种子只占八分之一的因素,人的因素和生态因素也很重要。
“比如现在我们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农民不愿种地,种粮食不赚钱,很多地都荒着。”他说。
袁隆平则表示,如果中国将粮食收购价每斤提高3角,就能大大调动农民积极性。
“现在国家每年收购3000多亿斤商品粮,每年拿出1000亿给农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肯定就提高了。”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孟玉珍也表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可以依靠加强耕地与水资源的保护、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等方式来解决。
程恩富表示,鉴于粮食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如果转基因技术被应用于中国的粮食生产,则“举其十利不能掩一弊”,风险将难以估量。
他认为转基因作物存在基因污染、增殖、扩散及清除途径不确定等因素,一旦转基因作物出了问题,是无法从根本上控制和补救的。另外,转基因产品对生态与环境安全具有不可预测的影响。转基因作物可能会扰乱原有的生态系统,基因的转移、污染、增殖和扩散,可能会造成一些生物濒临灭绝与生物链的断裂。
他说,在全面加快转基因的科学研究和抢占转基因领域自主知识产权高地的同时,为了确保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全国人大需要就转基因粮食品种的商业化生产,以及加强对转基因粮食和工业原料的进口、经销环节监管进行立法。
黄大昉则认为,一方面我们需要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研究,不断完善这项技术。
“这就像核能的发展。10年前,大家对发展核能也很恐慌,但我们知道通过科学严格的管理,可以避免泄漏。如今,核能已成为重要的替代能源,为人类减轻能源压力。”他说。(新华社记者王聪、何宗渝、郭远明、谭晶晶参与采写)(完)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