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达元:转基因这条路如果走不通,怎么办?
转基因这条路如果走不通,怎么办?
薛达元
摘要:短期内研制出增产的转基因水稻还很困难。目前,增产的主要因素还是传统育种技术,养活13亿中国人的是杂交水稻和其他依靠传统育种技术培育的品种,而不是转基因。但现在农业科技研究方面的大部分经费都投到转基因研究方面去了,这样做,风险很大。传统育种技术的路可能被堵死,最终影响的是我们每个人。13亿人口的大国,特别在农业技术上应该均衡发展,而不是孤注一掷,否则,万一转基因这条路走不通,我们该怎么办?
美国的主粮转了吗?
思考转基因问题、特别是转基因食品问题时,大国、尤其是这方面的先导大国的做法,中国应该借鉴。那么,美国的主粮是什么呢?确切的说应该是小麦,其实整个西方的主粮都是小麦,就像我们中国的主粮是水稻一样。当然美国人也吃一点玉米,比如美国人常吃的玉米卷啊,类似这样一些加工食品中就有玉米的成份。虽然美国食用的玉米也批准了转基因,但玉米并不是它真正意义上的主粮,只是它的一个副食。美国真正的主粮还是小麦,美国人最常吃的是面包。但到目前为止,美国还没有批准大量商业化生产转基因小麦,尽管加拿大、美国等对转基因小麦的研究早就开始了,而且它们的技术都比较成熟。至于欧盟国家,就更没有批准转基因小麦上市这一说了。你想连美国都不准转基因小麦上市,历来保守的欧洲怎么会允许呢。
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要谨慎
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生产到底有多大风险,大家都很担忧。尽管做了一些安全评估,但人们还是心里没数。为什么呢?中国疾控中心下面有个营养食品研究所,是做安全评估这方面工作的。它具体是如何做安全评估的呢?它在评估转基因水稻对健康方面的影响时,主要是喂白鼠三五个月的含Bt毒蛋白的转基因稻米,如果没有发生特别的问题,即老鼠的健康如果不发生问题,就认为相对安全。但对它的这种做法就有人质疑,认为时间太短了,尽管短时间内的评估好像没有什么问题,将来呢?再有,老鼠和人始终是不一样的。人会不会有营养结构、过敏或免疫等其他方面的问题?
当然,现在转的这个Bt基因来自苏云芽孢杆菌,我相信它还是比较安全的。因为Bt已经用了几十年了,从1960年代开始,农作物中就在撒这种农药。但是农药可能因为下雨淋洗等原因,杀虫效果比较差。后来就转Bt的杀虫基因,这样整个植物体就相当于农药,通过转基因,植株终生表达,全身有毒,而且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有效。对于这个Bt,人类因为至少使用了70年,所以比较熟悉。但是其他的基因呢?是不是也像Bt一样有这么多年的使用历史吗?所以,每转一个基因都要重新评估,而这需要时间。
至于评估一个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风险,一般会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生态环境方面,另一个是人体健康方面。遗憾的是,关于转基因水稻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评估数据,以及人体健康方面的评估数据,我们并没有看到。因为有关部门认为这是保密的,所以外人基本上看不到。数据不公开,这一点让大家都很质疑主张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一些专家的结论。只是你们自个儿在说很安全,别人根本没有依据来做判断。加上注意到这些专家既是研发者,又是商业化参与者,还是评估的实施者,自然别人对于他们的独立性以及评估结果就很容易质疑了,反对商业化也就很正常。
提高产量的转基因水稻短期内还看不到
有人认为,如果从我国粮食安全的角度来考虑,利用转基因技术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这种说法我并不完全赞同。
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转基因技术可能潜在具有这种能力,但是到目前为止,转基因与产量并没有直接关系。为什么?现在转基因的作用基本是在抗病、抗虫或者耐除草剂方面,主要是节省人工。它对增产没有直接的作用,只有间接的作用。例如,虫害发生时,如果你不打农药,那肯定要减产了。转个抗虫的基因,就不用打农药了,当然也不会减产。虽然就虫害而言,用转基因控制,节省了人工成本,但是由于转基因种子价格较贵,二者抵消后,可能只是省了打农药的人工,因此,转基因的经济效益远不像报道的那么大。
在目前情况下,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还是传统的育种方法。或者可以说,养活中国13亿人口主要靠的是传统育种技术,例如杂交水稻,而不是转基因。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下面的可能:在未来,转基因技术有可能开发出优良品种,使粮食产量能够大大提高。再有,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另外的潜在效应,比如现在水稻的口感不好,在未来,我们找到了跟品质有关的基因,可以把它的口感改善。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这种增加产量或改善口感的转基因水稻还没有出现,而且,至少在短期内还看不到出现的可能。
传统育种技术可能被堵死
如果不走或不主要走转基因这条路,农业如何可持续?有学者认为生态农业是一条可行的思路。就健康而言,应该说它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少施农药、化肥,同时又不像转基因这样存在很多未知的健康风险。但是生态农业也有它的问题,它在小规模种植的时候还可以,要是大面积种植就不一定行得通了。大面积种植,又不施农药、化肥,如果有大量虫害发生,你怎么办?那时候,你是控制不了的。所以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只能在小面积地区,例如云南、贵州等山区,小块的,几亩地推广。同时,它对人工劳作方面的要求比较高,要求精耕细作。因此,生态农业提了这么多年了,真正要说推广还是有困难的。
现在我们国家,农业科技研究方面的大部分经费都投到转基因研究方面去了,这样做的风险是很大的。我一直也在讲,这样做很可能会影响、伤害到我国传统的育种技术。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农业增产,主要是依靠传统的育种技术,而不是转基因。其实,像抗病,用传统技术,例如用育种的方法,基本上都可以解决。至于抗虫,由于传统技术对其比较困难,用转基因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传统技术中还有很多的空间,很多东西我们都没有充分挖掘。你现在把很多经费都投在转基因上了,大家都不重视传统育种技术,结果就是传统技术正在逐步萎缩。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干传统育种技术,都去做转基因了,因为后者有经费,受重视啊。在这样的局面下,传统技术的路被堵死了,至少举步维艰。我们是13亿人口的大国,特别在农业技术上应该均衡发展,政府政策制定不应该像赌徒那样,孤注一掷,要么就赢个痛快,要么就输个精光。万一转基因这条路走不通,我们该怎么办?
(责任编辑:邓守亮*)
● 薛达元,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首席科学家,国家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研究首席专家。
* 本文据邓守亮访谈录音编辑而成,经审订。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