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抄袭门”当事人接受本报专访:
不回应是坦荡面对学术批判
(2010-08-02)
韩咏红 报道
北京特派员
沸沸扬扬的“汪晖抄袭门”已在中国舆论界里延烧了四个月。从清华大学教授汪晖22年前的博士论文是否抄袭他人作品的具体质疑,“抄袭门”最终演变成声势浩大、中国内外160多名学者卷入的公共话题。
直到最近中国媒体上还持续有相关报道,支持与反对成立学术调查委员会彻查汪晖抄袭嫌疑的双方各执一词。在争议中,中国学术界的学风争议、左右学派矛盾也被猛烈掀开,诸如“学术腐败”、“媒体暴力”等用词凸显了争议的激烈。虽然关于“抄袭门”的评论已超过数十万字,但与此同时,事件所交织的学术规范的时代性、学术诚信与学派之争等问题,海外学者
接获匿名信的谜团,又让事件更显罕见与复杂。
7月中旬,保持了长时间缄默的汪晖在北京寓所接受本报专访,这是他自3月底做出“希望学术界自己澄清”的简短表态后,第一次对抄袭指控作出直接回应,叙述他所经历的事件过程。历时两个多小时的访谈里,汪晖语调平缓,但当涉及具体过程尤其是媒体的角色时,他的强烈不满清晰可察。
至今“抄袭门”的起源中国舆论界中恐怕已无人不知:今年3月,文艺理论研究刊物《文艺研究》刊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长文,引述例子指汪晖1988年的博士论文兼成名作《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多处抄袭了李泽厚、勒文森、林毓生等中外学者的专著。
《文艺研究》是学术刊物,随着新闻媒体的报道,抄袭事件以醒目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3月25日,在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南方周末》以及北京《京华时报》同一天分别以全文转载和摘录的方式,报道了王彬彬对汪晖抄袭的指控。《京华时报》同时采访了鲁迅研究权威钱理群以及汪晖本人,得到汪晖的简短回应:他在国外,尚未读到王彬彬文章,手头也没自己20多年前的著作,很希望此事由学术界自己来澄清。
外界所不知道的是——据汪晖透露,该期《文艺研究》出版前他已获友人告知王彬彬的文章要发表。他当时在美国哈佛大学访问,托人找《文艺研究》主编要求看文章并同时作出回应,遭到了拒绝。《文艺研究》面市后,《南方周末》与《京华时报》针对抄袭事件的报道几乎在同一时间见报了。
此后,“抄袭门”迅速上升为舆论热点,报道在大量网站上被转引转贴,多家平面媒体跟进报道。在第一时间内,舆论界就出现“挺汪”与“倒汪”两种声音的对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钱理群、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赵京华表示对“抄袭说”的质疑,他们基本都认为《反抗绝望》被指出的多数为引文不规范的技术问题,与具有道德内涵的剽窃、抄袭是不同概念。学者钟彪与三联书店学术编辑部主任舒炜则发表了两篇反驳王彬彬的分析长文。
另一方面,北大哲学社会科学教授、也是当年《反抗绝望》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严家炎则对《中国青年报》说,王彬彬对汪晖的批评“有点夸张”,但“觉得王彬彬先生有些地方引出来的文字,看上去确有根据”,对汪晖而言是“硬伤”。他认为,虽然事过20年,讨论这类问题对于纯洁中国学风有好处与必要性。
谈到此,汪晖强调:《南方周末》在3月25日与4月8日两次大版面地报道“抄袭门”,过程中全没有联系他。舒炜的8000多字长文最初投递给《南方周末》,却被告知最早两周后才可能刊登,而且要做大幅删节。舒炜最后将稿件转投《北京青年报》,在4月3日刊出。
4月13日,《南方周末》编辑刘小磊电邮汪晖,表示“王彬彬文章确有不够稳妥之处,想听听他的意见”。但汪晖认为,如果明知王彬彬文章有问题,媒体就应该为之前的严重指控,包括编者按语和小标题公开道歉。在汪晖准备回复的同时,4月14日,他被告知刘小磊群发邮件附清华大学公示获政府特殊津贴名单,情势看来是向清华大学施压质疑汪晖入列,汪晖对该媒体的公正性与动机产生了强烈怀疑,他没有回应刘小磊,这也成为在抄袭争议中《南方周末》与他的唯一一次联系。
受访时,汪晖总结他这一阶段的回应方式:“作为学者,我反对学术不端行为,也倡导学者应该遵循基本的学术规范。因此作为当事人,在面对学术批评和指控的时候,最坦荡的态度就是平心面对学术界的评判。学术共同体的判断是最终的,个人辩解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如果有错就得承认,如果举报不实,学术界也会有公论。”
他提出,钟彪、舒炜以逐条分析的方式澄清事实,但在媒体中没有受到重视。他又补充说,3月下旬,《中国青年报》记者写信要求采访,他建议该报暂缓报道,表示愿意在回国后与该报记者逐一核对原文,做出全面的回应,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混乱,但媒体不愿意等待。
汪晖在4月11日回国后,将有关资料交给有关方面进行核查。他认为只有通过对相关规章、法律的研究,以及细致的查证,才能说明问题。
“抄袭门”第二波高潮
6月初,“抄袭门”随着海外学者的介入进入第二波高潮,事态进一步升级,要求清华大学针对汪晖“抄袭事件”进行调查,以及反对成立调查委员会的两个阵营,以公开信形式对峙,一场牵扯国内外学界的争论从汪晖是否抄袭的问题上引爆。
美国华裔学者、中国现代思想史专家林毓生6月初到中国参加学术交流期间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对“抄袭事件”做出了又一次重磅火力的批评。
他引用王彬彬文章的指控,指汪晖博士论文有些地方“确实可以说是抄袭”,如果不成立“汪晖涉嫌抄袭调查委员会”(之后要根据鉴定的确实证据作出停薪、停职或撤职的决定),清华大学校长应该下台。
不太久后,60多名国内学者连署清华大学要求成立调查委员会,联署信7月7日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而与之对阵的,是90多名海外学者、汪晖的作品译者与学术合联署清华,表示他们当中每位译者都检查并且复查了他们翻译过的、长达30年时间跨度中的汪晖著作所采用的大量参考书目的注释,“无论根据多宽泛的抄袭定义”,没有一人发现有任何剽窃的现象。
海外学者联署信的突出态度,是“声援正在被大众传媒攻击的汪晖教授”,海外学者联署信的发起人、美国莱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白露(Tani E. Barlow)和纽约大学历史系与东亚研究副教授卡尔(Rebecca Karl)接受本报电邮访问时表示,他们从3月开始关注汪晖被指抄袭的问题,他们以及其他学者连续收到指控汪晖的匿名信,到后来林毓生的介入,引起他们对事件的狐疑。
卡尔表示,他们原来并不愿意在公开媒体上讨论这个问题,信早已在6月上旬邮寄给清华大学,后来信的内容泄露了出去,他们才决定将信完全公开。她也表示谴责媒体“在冷静的学术讨论上造成敌对氛围的作用”,也谴责由激烈争议所引发的、不断针对汪晖以及其他人的敌意。
实际上,林毓生6月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也提到了中国学术界的分裂现象。他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在80年代中渐渐形成要走向宪政民主的基本共识:“但很不幸,政治力量影响下,知识界在90年代分裂了,有的人继续走这种路,但有的就觉得西方也腐化,也有利益团体,不一定接受西方的宪政民主,新左派汪晖公开说毛泽东时代民主才是真民主,已经是非常严重的分裂。”
作为学者,我反对学术不端行为,也倡导学者应该遵循基本的学术规范。因此作为当事人,在面对学术批评和指控的时候,最坦荡的态度就是平心面对学术界的评判。学术共同体的判断是最终的,个人辩解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如果有错就得承认,如果举报不实,学术界也会有公论。
——汪晖
附专题:
http://www.wyzxsx.com/Article/Special/hanjiannandu/Index.html
http://www.wyzxsx.com/Article/Special/nfwh/Index.html
主流媒体在对待汪晖和朱学勤的事情上表现得很阴暗 | 08-01 | 0 | |
南方系网易封杀《著名作家姚鲁揭秘汪晖抄袭法律真相》,网民赞助博主支持打官司 | 08-01 | 656 | |
《南方周末》刘小磊--站直了,别趴下 | 07-31 | 2753 | |
南方报系,朱学勤怎么办? | 07-29 | 3759 | |
王彬彬博士论文是最大的次品假货抄袭货 | 07-27 | 2323 | |
07-25 | 1471 | ||
黎阳:今天是汪晖,明天就是你 | 07-22 | 10303 | |
左大培:我对汪晖事件的态度和看法 | 07-18 | 16759 |
从王彬彬的博士论文标题来看,王彬彬博士论文真的是在捣浆糊呀! | 07-27 | 1983 | |
紧急寻人:63位“学者” 你妈妈喊你们回家吃饭 | 07-27 | 7283 | |
07-26 | 1286 | ||
07-26 | 828 | ||
从葛剑雄的两次谈话看朱学勤事件的最终结果 | 07-26 | 1123 | |
7.25最新朱学勤惊天抄袭证据(三):第八章第一节 | 07-25 | 2407 | |
07-24 | 1505 | ||
南方系丑态百出:易中天抽了“汉子”朱学勤一耳光及朱汉子的反抽 | 07-24 | 8838 | |
07-24 | 838 | ||
07-24 | 604 | ||
南方系势力庞大:百度在替朱学勤蒙蔽全国网民 | 07-24 | 2661 | |
白露:汪晖没有剽窃--关于汪晖事件的访谈(未删节版) | 07-24 | 730 | |
7.23朱学勤惊天抄袭证据(二):第七章第五节 | 07-23 | 3652 | |
《铁嘴报》的故事:朱学勤抄袭的又一铁证 | 07-23 | 747 | |
除了剽窃和当洋奴尔等还能干什么--评朱学勤剽窃事件 | 07-23 | 449 | |
汪晖没有剽窃--专访美国莱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白露 | 07-22 | 3142 | |
07-22 | 2833 | ||
07-22 | 1012 | ||
因为要围剿鲁迅,所以要围剿汪晖 | 07-22 | 1765 | |
07-21 | 626 | ||
7.21朱学勤惊天抄袭证据(一):小女子点朱学勤的死穴 | 07-21 | 6283 |
疯了,疯了!张维迎,也抄袭? | 07-20 | 2187 | |
轰动一时的华岗剽窃他人著作案 | 07-20 | 658 | |
围剿汪晖:牛二教授冲锋 “自由”帮闲殿后 | 07-20 | 3017 | |
07-20 | 678 | ||
07-20 | 2603 | ||
葛剑雄教授为什么还在避重就轻呢? | 07-20 | 1331 | |
07-19 | 2855 | ||
学术造假和学历造假源自意识形态造假 | 07-19 | 729 | |
朱学勤剽窃事件精选十大铁证 | 07-19 | 2204 | |
自由派都是抄袭剽窃大师 | 07-19 | 611 | |
朱学勤抄袭的新证据 | 07-18 | 3344 | |
雨夹雪:请造谣者朱学勤、秦晖、李锐、辛子陵回应这些质问 | 07-18 | 8336 | |
朱学勤的倒掉--精英思潮起家的“原罪” | 07-18 | 1578 | |
《太阳报》:新左派自由派互相攻击 影响中国政局 | 07-18 | 9784 | |
汪晖的表态难道错了吗? | 07-18 | 3811 | |
07-18 | 1227 | ||
三问复旦葛剑雄,你还要脸吗? | 07-18 | 1823 | |
“汪晖事件”实质是一桩媒体事件 | 07-17 | 1303 | |
朱学勤的学风问题--以《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为例 | 07-17 | 2025 | |
再问朱学勤,你还要脸吗?--越是没有骨头的奴才,对别人越凶残! | 07-16 | 3767 | |
朱学勤批评媒体的自信何来 | 07-16 | 2249 | |
朱学勤抄袭的铁证:《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任选一节的文本分析 | 07-16 | 5893 | |
南方周末,你还要脸吗? | 07-16 | 6942 | |
07-15 | 1746 | ||
07-15 | 420 | ||
反思《文艺研究》与南方系等媒体对汪晖的不公 | 07-15 | 1583 | |
铁证如山:朱学勤不能否认的两个抄袭证据 | 07-15 | 2391 | |
朱学勤要澄清是否为倒汪的幕后黑手 | 07-14 | 4280 |
恐惧下的专制--南方系凤凰系对李造谣和朱抄袭保护的原因 | 07-13 | 8807 | |
徐开彬:以历史的视角看待汪晖与朱学勤事件 | 07-13 | 1950 | |
朱学勤博士论文大篇幅抄袭--南方系敢否挥泪杀朱? | 07-12 | 11490 | |
07-12 | 471 | ||
07-12 | 811 | ||
“汪晖抄袭追打门”与吃饱了撑的文人阶层 | 07-12 | 1490 | |
07-12 | 1141 | ||
朱学勤是一个现代寓言故事 | 07-12 | 1362 | |
杨帆:就汪朱涉嫌抄袭事件重发09年8月16日致教育部的信 | 07-11 | 2032 | |
东方早报:朱学勤博士论文被指涉嫌抄袭 | 07-11 | 1582 | |
朱学勤大篇幅抄袭美国学者Carol Blum——转自天涯 | 07-10 | 1919 | |
据说是汪晖被事件的内幕 | 07-10 | 4253 | |
萧武:再谈谈汪晖抄袭的几个问题 | 07-10 | 1272 | |
80位海外名学者致信清华校长支持汪晖 | 07-09 | 11318 | |
汪晖抄袭风波 震荡学界 | 07-08 | 1570 | |
与林毓生先生商榷 | 06-17 | 686 | |
李陀致林毓生先生的一封信 | 06-17 | 1988 | |
汪晖抄袭案:媒体的舆论轰炸与余英时的“文人无行” | 06-11 | 5240 | |
李猛:《南方周末》以“酷吏”作风行事,算得上公正吗? | 05-16 | 1666 | |
驳汪晖新罪之“伪引” | 05-14 | 1864 | |
王彬彬的低级错误--从《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谈起 | 04-17 | 771 | |
恰恰是《南方》在造假--一起媒体公共事件的备忘录 | 04-16 | 6775 | |
04-13 | 213 | ||
评汪晖“抄袭门”:左派之争在公义,右派之争在私德? | 04-13 | 817 | |
04-11 | 465 | ||
朱永嘉:由汪晖成名作被责指抄袭而想起的…… | 04-08 | 1336 | |
“汪晖抄袭门”之我见--一场打着“学术”旗号的派性之争 | 04-06 | 2932 | |
“王彬彬式搅拌”对学术的危害 | 04-03 | 1742 | |
围剿汪晖?——兼论资本家的“柿油党”走狗秦晖 | 04-01 | 1424 | |
清华大学教授汪晖学术“剽窃”事件中,谁在作搅屎的棍子? | 03-31 | 978 |
附:联合早报的报道
不回应是坦荡面对学术批判
沸沸扬扬的“汪晖抄袭门”已在中国舆论界里延烧了四个月。从清华大学教授汪晖22年前的博士论文是否抄袭他人作品的具体质疑,“抄袭门”最终演变成声势浩大、中国内外160多名学者卷入的公共话题。
问:您自己如何回应关于“抄袭”的批评?为什么至今不公开回应?
“汪晖抄袭门”成为中国内外学术界与舆论界的争议课题,两个阵营的专家学者各执一词,本报也采访了支持清华大学进行调查,并参与联署要求清华大学成立学术调查委员会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
针对汪晖对《南方周末》的批评,该报编辑刘小磊在回答本报求证时说,在直接联系汪晖以前,他曾经通过多个渠道试图间接联系汪晖请他回应未果。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