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谁为张灵甫修建陵园
“无论如何,也不能给被击毙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修豪华陵墓呀!”
5月26日晚,秦岭山下,西北工业大学新校区校外小型露天广场上,家住西安市长安区东大村的张业,发出上述感慨。
打小听着张灵甫故事长大的张业,并没有因为前者是长他一辈的“本家”而认同村委会的做法。相反,自认当过多年教师、熟知张灵甫履历的他,却认为村领导犯了个“很大的政治错误”。
张业所讲的“政治错误”,也是最近各大知名网站论坛中,网友们议论的热点。
5月27日晚,打开百度搜索引擎,记者注意到,仅人民网“强国论坛”的一则有关修建张灵甫陵园的不到60字论述,短短9小时内,就引来60多条言辞激烈的回帖围观。而一则有关前陕西省官员在2010年10月10日曾参加陵园开幕仪式的帖子,引来更多围观。记者采访了解到,早在开园时期,有关修建张灵甫陵园一事就曾引起网络的广泛争议,而最近此事又成为网络关注的热点。
张灵甫陵园到底如何?为何而建?建园背后隐藏着什么?为何持续被网络所关注?法治周末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探访:
陵园气派碑文夸张
张灵甫,1903年8月20日出生于西安市长安区东大乡东大村一户农家。原名张钟麟,字灵甫,后改名张灵甫,字钟麟。他曾任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1947年5月16日,于解放战争之孟良崮战役中毙命,终年45岁。抗日战争中,张灵甫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会战、武汉会战、兰封会战、长沙会战、衢州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上高会战、湘西会战等历次会战。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张灵甫的长子张居礼替父亲领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一枚抗日纪念章。
张灵甫陵园,位于长安区南郊秦岭山下环山公路与东(东大村)祥(祥峪)路十字路口交汇处东南角上,是张灵甫与原配邢琼英女士的合葬墓。张灵甫陵园的墓碑,上书“张灵甫将军、邢琼英夫人合葬之墓”,有二人的合影照片。
据了解,开园时,一位原省政协领导撰写牌楼长联,中华诗词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魏有奇撰写七言长诗碑文。碑高4.6米,宽1.8米。此碑由西安市楹联学会和东大村村民联合立碑。
5月25日下午7时左右,记者细雨朦胧中到陵园探访。
从环山公路出发,沿着东祥路一路向南。大约500多米处,路东高大气派的牌楼,映入眼帘。牌楼宽度不下10米,高度近20多米。牌楼材质讲究,工艺精湛。
雨雾中,横眉上“张灵甫将军陵园”的红色字体,格外凸显出陵园的张扬。
穿过牌楼,顺着水泥路前行200多米,松树成行的背后,一亭一碑相间矗立。
诗碑后约四五米处,便是张灵甫与原配夫人的“合葬”墓冢。灰色砖块砌成的墓冢之前,墓碑郝然树立,墓碑上方红色“中华”二字格外显眼。
“只是个衣冠冢,砌墓时,张家后人专程从孟良崮取回一抔土。”看墓老者告诉记者。
诗碑的正面,由西安市楹联协会与东大村全体村民共同立的碑文,用长篇七言诗文,概括了张灵甫的一生。
诗碑的背面,则用现代白话文,以抗日名将为题,对张进行了简单介绍。
“听说村里花了60多万元,占地也近两亩。”看到记者对张灵甫陵园的豪华气派感兴趣,前述自称已经75岁的张业,热情地向记者介绍。
在张灵甫陵园的后方约10米之外,每颗小松树下树立一个石碑。大大小小30多排的墓位,主要是东大村村民的集体坟冢。
“主要是5年前,西北工业大学征地后,村民坟墓集中迁来统一安葬的。”看守陵园的老者向记者如此解释。
记者同时注意到,在张灵甫陵园的左后方,有一座二层楼高的建筑。看墓人称是临时存放村民骨灰的地方,是东大村人的村民纪念堂。
求证:
因为他是村里的名人
“那还不是个由头?不就是借张灵甫是个抗战名人来吸引人嘛!”一家“农家乐”饭店的老板向记者如此分析。这家饭店开在张灵甫陵园的不远处。
而前述的看墓人则解释为,张灵甫的陵园能建起来,主要原因是张灵甫是东大村里的名人。
记者调查发现,仅在张灵甫陵园以北、东祥路以东、祥峪河以西、秦岭环山公路以南方圆百亩的茂密的林地中间,隐藏着近20多家各种名堂的“农家乐”。其中位置相对较好的“东大庄园”紧临秦岭环山公路。
“东大庄园”门前十字路口斜对面,一块刻有“张灵甫将军故里”的景观石,格外显眼。
5月26日上午8时左右,记者暗访到村委会一位知情人。
该知情人介绍说:“建园时没啥反应。建设过程中,上级相关部门没有公开表态不让建,也没有出来阻挡过。”
“带动旅游是一小块(指小原因),另一方面他是咱村里人。尽管在世时没给村里带来什么好处,但却是一个很突出的人。”知情人道出了村里为张灵甫建设陵园的主要原因。
当记者问到村委会当初有无考虑到负面效果时,遭到这位知情人的反问:“有啥负面影响?”他还称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也接见过王玉玲(张的末任妻子)。
针对投资问题,上述人士称“是村里投资,不到一二十万元”。
面对张灵甫陵园投资数额不一的说法,村里另一名干部解释称:“看你怎么计算,因为张灵甫的陵园也建在村子的公墓内,有道路、小型广场及亭子。既可理解成村里公墓的公共设施,也可理解成与张灵甫墓冢自成一体的陵园。”
官方:
对陵园违法占地展开调查
杀妻、剿共,但也抗日有功。一个饱受争议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为什么在村公墓中享受超规格待遇、享受到近似革命烈士的待遇呢?当地政府为何不闻不问呢?
5月27日上午8时30分左右,记者来到长安区东大街道办事处,找到负责辖区民政工作的张涛主任。
张主任介绍说,东大村的张灵甫陵园修建并未给办事处打过招呼,办事处对情况不了解。张主任同时分析,村委会可能绕开街道办直接找了民政局。
当日中午10时左右,记者来到新修的长安区政府大楼内的民政局。民政局优抚安置科的工作人员称,张灵甫是国民党的将领,不是共产党烈士,根本不具备修建陵园的条件。而该区统战部办公室综合科负责人同样称,对东大村修建张灵甫陵园毫不知情。
长安区民政局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科负责人雷文敏极为重视,在与记者一同去民政局优抚科、长安区委统战部两部门对接、讨论后,查清张灵甫的陵园修建没有备案后,初步认定是一起违反殡葬管理条例的超占土地违法案件。
记者采访中,雷科长随即通过电话告知殡葬管理执法大队大队长,要求大队执法快速启动执法程序,对陵园违法占地展开调查。
当日11时20分左右,记者来到长安区土地局。在204办公室,记者说明采访意图要求工作人员予以协调后,被值班的年轻小伙拒绝。按照该工作人员的指点,记者来到一楼,以实名举报的方式向该局的信访科室,投递了有关陵园周围涉嫌土地违章建筑的举报材料。
争议:
追捧争议名人应合常规
连日来,长安区东大街道办事处东大村委会,擅自以张灵甫是“村里人”为由高调建成陵园,成为各大知名网站论坛中的热点话题。有人认为,两岸政治经济关系相对缓和趋暖的形势下,作为张灵甫的家乡东大村,出于激励村民、发展村组经济,为其在村中公墓内建造陵园,情有可原;而多数对建造陵园详情不甚清楚的网友,误以为地方政府乃至西安市大力支持,则上纲上线;少数网友甚至上升到政治高度大加谴责。
针对网友评论,地方的主流认识到底如何,记者也了解了几位权威人士的看法。
长安区民政局办公室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认为:张灵甫是一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曾给我党我军造成过重大伤亡,从现行民政管理政策上看,不会像对待革命烈士一样,由地方政府公开为其建设纪念陵园。
该工作人员分析认为,东大村的做法本质上是想利用名人效应,来带动当地的餐饮旅游发展,但这种为了发展经济有违常规的做法,实在是把玩笑给开大了!
记者熟悉的陕西一名长期从事党史研究的学者则称,从村委会给张灵甫建陵园一事上,看到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该学者认为,近年来随着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农村经济积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相对削弱滞后,加之意识形态领域内思想潮流百花齐放,基层党员特别是少数村委会领导干部的主旨意识和党性原则相对淡化。这一问题必须引起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艺与文化传播学博士朱晓彧则认为,近年来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少数地方出现借用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代言”的案例。
从传播效果上来看,往往是为地方扩大了“知名度”,但最终却损失了“美誉度”。从受众接受效果上看,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好奇心,但也容易引起大家的逆反心理。从社会传播效果上看,追捧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容易给人们造成认识上是非标准、伦理价值观的混乱。
(应被采访者请求,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