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孙政才(资料图)
原标题:孙政才和重庆改革新班底
本刊记者/席志刚 郭虹(发自重庆)
入渝一年,一直低调的孙政才完成了两大“动作”。
11月,重庆市江北区委书记燕平升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财政局局长刘伟升任为副市长。
与此同时,重庆推出带有孙氏风格的“五大功能区”战略,并围绕“五大功能区”密集调整区县一把手。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孙政才正试图让重庆的改革再出发。
密集调整班子成员
与张德江主政重庆时维持稳定,确保十八大顺利召开的职责不同,2012年孙政才入渝则意味着稳定与发展的双重责任。
受薄熙来事件影响,重庆的政局一年来备受关注,按照中共“班子定,大局稳”的传统执政理念,孙政才首先面临的是建设一个新的班底。实际上,孙政才入渝后,中央对重庆班子建设给了极大支持。
自2012年6月以来,重庆市委原有的13名常委中,先后有7人被调整。除市长黄奇帆和代表军方的重庆警备区政委梁冬春外,其余留任常委的职务均有变化。
新进7人中,3人为空降。2012年3月徐松南从宁夏常委、组织部长“空降”至重庆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2013年4月,重庆再度空降一名“常委”,时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国清调任重庆,履职重庆市委副书记。外界普遍认为,张国清执掌特大型军工企业,熟谙工业布局与管理运营经验,中央如此安排,意在加强对重庆工业化的布局。
2013年7月,徐松南调整为重庆市纪委书记,组织部长一职由江西副省长曾庆红 “空降”接任。后者2013年1月刚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半年后即被调任重庆,明显有被“重用”之意。
留任的常委,也经过多次调整。2013年5月9日,留任常委的翁杰明被重新任命为常务副市长。7月9日,原政法委书记的刘光磊改任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农工委书记。11月27日翁杰明此前的市委秘书长一职改由原任常委、万州市委书记的吴政隆担任。吴的万州区委书记由留任常委的市委宣传部长徐海荣接任。徐海荣的宣传部长职缺则由新晋常委的江北区委书记燕平担当。
至此,经过一年的频繁调整,重庆常委班子基本敲定。由于重庆常委中吴政隆、刘学普为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于是形成一个由3个中央委员加2个中央候补委员构成的省级班子的罕见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秘书出身的吴政隆在重庆颇有官声,特别在处置2004年重庆万州事件中能力突出,又是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调任市委秘书长颇显用意。而今年7月5日新晋常委的原副市长凌月明也不再担任副市长一职,专任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政府的领导班子同样经历了多次调整。自2012年3月以来,重庆市政府“一正八副”的领导班子中,除市长黄奇帆和副市长吴刚外,调整或更换副市长达到7名,其中有4人职务是在孙主政后发生变动。分别是2013年1月晋升的刘强、谭家玲和5月份担任常委副市长的翁杰明及11月新晋副市长的刘伟。
“此轮政府班子变化表面上看,刘伟最抢眼。”熟悉重庆政情的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刘是重庆直辖以来,唯一一位一直在财政系统工作,未经区县一把手任职直接升任副市长的官员,颇为罕见。一般而言,重庆副市长人选大多具备区县一把手的经验,而且通常来自主城九个区、涪陵区或万州区。
另一个关注点的是副市长兼公安局长何挺。何挺于2012年3月由青海副省长调任重庆公安局长一职,时值王立军案发不久。何的调任颇有临危受命的意味。
孙氏“调研问政”
薄王事件之后,重庆官场民心极为敏感脆弱,孙政才接掌后一直保持谨慎。在2012年11月20日履职讲话中,他即表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意在安抚官场民心。随后,迅速开始了带有孙氏风格的基层调研。
孙政才极为重视调研问政之法,非常看重“田野调研”与“微服私访”,且此类活动极为密集。他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自2012年11月24日起,3个多月时间跑了重庆25个区县。当地媒体报道说,至6月8日,他已跑遍重庆所有区县,调研频次与周期与其在吉林调研密度也难分伯仲。
“他是政治局委员,若把他的时间安排拆开看,能做到走遍38个区县属不易。”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沈晓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需要厘清重庆经济基本面,再酝酿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沈今年2月份刚由涪陵区委书记调任重庆市发改委任主任,被认为是孙政才提出的“五个功能区”战略的推动者之一。
与此同时,孙还重点约谈重庆主要经济部门负责人。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孙约谈部门负责人更多是在摸清重庆家底,侧重量入为出,亦更关心钱该如何花,特别是在发展与民生问题上的统筹。
由于孙政才极为低调,调研又颇有“微服私访”之风,重庆的媒体上关于孙行事风格的信息很少。一位重庆官方媒体人士称,孙更习惯发署名文章来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给外界过度解读的机会。外界只能从他有限的讲话和文章中捕捉一些可以分析的信息。
今年5月1日,孙政才密集调研近半年后,在《求是》上发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署名文章,随后于8月2日孙再次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以群众为镜顺民心所向》文章,9月4日则在《瞭望》刊发《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能力》文章。
孙的这几篇署名文章的核心各有侧重,但明显与十八大及三中全会精神保持一致,重点着墨统筹城乡与民生。尽管文章以对习总书记“中国梦”、纠“四风”、群众路线等密集讲话的理解和学习总结为基调,但亦用大量数据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表明了重庆的实践,进而阐明了“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主题。
有分析认为,孙入渝一年在政经布局上低调务实,静默潜行,但经过近一年的准备,重庆推出“五大功能区划”战略与深化城乡统筹举措,并在经济上开始“密集发声”。
在重庆官方的表述中,“五大功能区”战略被视为直辖以来重庆所推出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升华和细化,是“一圈两翼”战略的“升级版”。
在薄时代,重庆开始“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的建设。提出“40个区县是40只小老虎,应该比学赶帮超”的发展思路。
“不是推倒重来,标新立异,重新搞一个模式,而是立足现状,科学务实规划。”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沈晓钟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称,如何纠偏成为孙的第一要务,而且还要“不折腾”。
打造“经济班底”
在高调推出“五大功能区”战略规划后,孙政才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新一轮人事布局。
在熟悉重庆官场的人看来,孙行事低调,目标明确。除了应对“艳照门”事件作了应急人事处置外,孙对区县一把手和政府主要经济部门的人事调整一直谨慎,直至推出“五大功能区”2个月后,才密集传出官员职务调整消息。
12月5日,重庆公布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工作的最新分工。此前,重庆市发改委、财政局、经信委、外经委、国资委、审计局、地税局等政府主要经济部门一把手均已调整到位,与此同时,区县党委一把手亦经过密集调整。
《中国新闻周刊》经过梳理,截至当日,孙入渝后,“五大功能区所属区县”共有26个一把手发生了人事变动,标志着孙政才的经济班底已然成型。
一名不愿具名的重庆政法系统人士认为,此次区县一把手人事调整受“薄王事件”与“艳照门”人事震荡的影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调整到位实属不易。
不过,孙本人在10月召开的重庆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用看党性、看作风、看实绩、看操守、看民意的“五看”尺子看人选人。市委组织部12月4日“整合干部资源,促优秀干部向五大功能区主战场集聚”的表态,则为这一轮人事安排作了注解。
从最新的“五大功能区”内区县一把手的变动可以看出,此次提拔官员大多是孙在密集调研后进行的。
作为学者出身的孙政才显然比较看重技术性官员,这在“五大功能区”中居首要地位的“都市功能核心区”的几个一把手配备上可以看出。
按重庆的最新设计,“都市功能核心区”范围包括渝中区全域、大渡口区、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区等处于内环以内的中心区域,这6个区的一把手地位显著。
核心区的发展及人口容量已趋于成熟,在人事调整方面孙更侧重于技术类官员。此次核心区6区的党委一把手中,江北区委书记杜和平,渝北区委书记沐华平,分别由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职务调任;渝中区委书记唐英瑜,秘书口出来的干部,既有市发改委、统计局等政府主要经济部门履职经历,又在渝中区区长位置上历练3年;沙坪坝区委书记王越具有管理学学位,农口干部,官场口碑甚好。
上述官员从其资历上看,均有丰富履职经历。在党政部门任职的官员多为技术型官员,特别是政府经济口的干部。对照孙提出的用人“五看”标准,有突出能力者更易获得孙的认可。
核心区与都市拓展区目前仅有南岸区、巴南区一把手未作调整,而城市发展新区的区县调整动作也较大,大多为在原有职位上有突出成绩而获得提拔。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此轮人事调整是原市委宣传部长徐海荣以常委身份调任万州区委书记。万州历来是重庆颇为倚重的三峡经济招牌,也是一圈两翼其中一翼的中心,此次被规划为重庆第二大城市、三峡库区及渝东北地区经济中心。徐海荣与新晋常委凌月明均以常委身份任职经济发展核心区县。
“2014年重庆两会前后将会有新一轮的人事调整,那时候孙的用人风格可能进一步显现。”上述人士透露,届时,承载“五大功能区”战略发展的重庆所辖区县,其主要领导班子或将进一步加强。
“高调”与低调
与重庆各级官员高调谈论“五大功能区”不同,尽管改革仍是重庆的另一项主要任务,但除了将简政放权作为配套政策服务于“五大功能区外”,此前各类改革探索和试点变得更加低调。
与经济方面的高调不同,近期重庆巴南区搞的带有创新意味的对处级官员任前财产公示的做法在推出不久即已难觅踪迹。
《中国新闻周刊》在走访中了解到,11月24日,巴南区纪委给《重庆日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驻渝媒体提供了一份不足千字的新闻通稿,刊发后即引起广泛关注。但仅仅过了一周,巴南区即对此事讳莫如深。
经多方了解,巴南区确实对128名新任处级干部的财产及婚姻状况做了公示,不过,改革很快受到多方压力,巴南区不得不回归低调。“干部任前财产公示如何继续下去还不清楚。”巴南区不愿具名的官方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据接近市委主要领导的人士分析,把薄熙来的教训作为前车之鉴,重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经济发展领域,摆脱薄烙印的最好做法就是在民生方面使得重庆民众更有幸福感。对容易使重庆成为媒体热点的事件都很“敏感”。即使是在纠偏薄时代“打黑”造成的冤假错案时,同样是“只做不说”。
编者注:其他省份都有一到两名中央委员,一般多为地方党政一把手,即各省的省委书记和省委副书记、省长。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