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又是国际上一些排行、评比和颁奖的季节。一些国家或非政府组织热衷于搞全球范围内的政治评价或排行。由于西方大国主导着话语权,这类政治评价排行多是反映西式“民主、自由”的政治价值观,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常常面临着“被排名、被贬低”的尴尬。与一些经济类排行一样,这些政治类排行榜同时还给某些评价机构带来丰厚的商业利益。英美等国推出的大学排名如此、智库排名也不例外。针对国际政治评价领域“西强我弱”的局面,十分有必要研究发布中国版的“世界政治发展(力)评价报告”。
二战结束以来,国际上针对各国政治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在西方悄然兴起。西方一系列相关的政治评价指标、指数和排行榜等相继产生,如“世界各国自由度”调查报告、“民主指数”、“全球和平指数”、“全球幸福指数”、“失败国家排名”等等。
当前国际政治测评领域呈现出一种西方唱“独角戏”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持续性“失语”的扭曲状态。这种以西方国家价值观体系和政治模板为依据的评价体系,必然无法真实反映世界政治发展面貌。例如,总部位于悉尼的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发布了2014年度“全球和平指数”排行榜,在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中,日本排第8位,竟然高出中国100位。12月初,总部在柏林的“透明国际”发布2014年全球“清廉印象指数”报告,罔顾事实,将中国的排名大幅下调20位。几天后,总部在美国的人权组织“自由之家”发表年度报告称,世界互联网自由度排名中,中国倒数第三。
国际政治领域的排行呈现以下三大特征:一是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战略意图;二是多以西方政治模式为样本,借用选举、多党竞争等指标来评判;三是西方世界掌握评价标准制定权和话语权,多由非政府组织、媒体和大学、研究机构一起发布。西方世界打着学术研究和客观评价的幌子,利用“民主、自由、人权”等片面性指标对世界各国进行政治排名,借以塑造自己道德上“高尚”和政治上的“优越”,贬低、影响甚至操纵他国政治。借助上述政治评价和排行榜,西方大国混淆国际舆论,推行所谓“排行榜外交”,借机向非西方国家搞“民主人权输出”,最终实现其地缘政治利益和远期的战略意图。
当今世界,思想政治领域的较量与斗争日趋白热化。在西方各类政治排行背后折射出的是日益激烈的国际话语权较量以及更深层次的政治斗争。我国有必要整合相关研究力量和资源,联合媒体,收集和处理相关数据,借鉴国际上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并定期发布中国版《各国政治发展力指数评估报告》。这将有利于冲破现有西方垄断政治话语的格局,提高中国学术的“思想力和影响力”。
30多年来,中国发展道路彰显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中国学术界应深入研究中国奇迹的“政治动力”,提炼和归纳中国的政治经验和理论价值,确保新的政治发展评价体系在世界上特别是在非西方世界更具代表性和理论适应性。要超越西方世界固守的诸如“民主—独裁”、“普选、多党制”等单一性指标,突出那些更具广泛性、综合性和包容性的政治因素如发展力、领导力、动员力、稳定力、保障力等。通过对各国政治的“主权性、稳定性、制度性、民主性、有效性、法治水平、廉洁程度”等参数进行测量,全面而准确地展现出一个时期里世界各国在政治舞台上的发展与进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本文选自即将出版的《民主化悖论》一书)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