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在极力增加石油战略储备,中国绝不能错过战略机遇。
最近,全球唯一的独立海运信息发布机构波罗的海交易所(Baltic Exchange)数据显示,中东至日本海运线油轮的每日收入增至9.7489万美元,为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仅仅六个月前,这一海运费还不足2万美元。这反映出日本已经在吸引全球石油运输能力上遥遥领先中国。
虽然近几个月中国购买石油有所增加,比如今年10月下旬彭博曾报道,大批巨型油轮源源不断的驶向中国港口,数量触及9个月来高点。仅10月18日当天就有80艘平均运能为200万桶原油的巨型邮轮驶向中国,而过去两年平均每天向中国运油的邮轮数量仅为63艘。但这一增量显然不如日本。
自今年6月24日以来,美WTI原油价格最大跌幅已经达到了47%,现在仍然在60美元/桶以下。这是一个半年前很少有人想象得到的价格,出现这个价格得益于美国打压俄罗斯、沙特打压美国页岩油气的特殊阶段需求。这一价格已远低于全球石油生产约85-90美元的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最低的科威特65美元/桶的价格。
对于这个难得的买入窗口,中国显得准备不足应对不力,原来主要承担原油进口的中石油陷入了反腐风暴中,中石化高层更感兴趣的是“混合所有制”。而外管局和中投公司历来对于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储备不感兴趣,或者说不是它们习惯的常规行为方式。而光靠民间的力量短期内大增原油进口不仅有政策障碍,更缺乏大笔资金。
中国毫无疑问应当抓住这个难得机遇。虽然石油价格在未来5-10年呈下降趋势,其在能源中的重要性也将有所下降。但是,目前石油仍然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血液,经济形态对于石油的依赖度刚性很大。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石油对外依赖度已经可与其比肩——中国为60%、欧盟为67%、美国已经降到50%一下,但在石油战略储备却差距很大,比如日本超过150天、德国为90天、美国为70天、中国仅15-20天。
而且,中国进口石油对于波斯湾依赖性较大,占比超过50%。美国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了10%左右。简言之,石油对外依赖度高,石油战略储备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硬伤之一。
然而,随着人口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8亿增加到如今超过70亿人,工业化和西方生活方式在全球的推广,当今世界各大国各种族对地球有限资源的争夺空前激烈,已经由常规的经济、货币、金融竞争升级到地缘政治和军事竞争,乌克兰危机就是典型征兆。未来不排除向更大规模地缘政治危机升级。石油届时就很可能成为非常重要的竞争武器,特别是如果波斯湾石油运输中断,将对中国和欧盟经济造成重大冲击,而美国却可以成为最大赢家。
居安思危的中国应当未雨绸缪,乘当下石油价格低廉而人民币价格高位的机遇,大规模增加石油储备。国家安全委员会应当给中石油中石化等下军令状;给外管局和中投下在某一价格(比如80美元)下必须完成的储备指标。同时全面开放民间机构石油储备,实行以石油换资金策略,予其充沛的现金支持。
即现在是必须体现中国集权体制在战略资源储备上的优势的时候了,而不是坐看日本抢占资源。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