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北市长柯文哲接受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专访,谈到亚洲的历史与殖民问题,不改其口无遮拦本色,声称:全世界通行华语的4个地区──台湾、新加坡、香港和中国大陆,被殖民愈久的,在文化上愈进步,从进步到落后的排序是:新加坡>香港>台湾>中国大陆。
这篇访谈传回台湾后引发极大争议,令柯文哲多次澄清他的发言,先是透过北市府发言人林鹤明表示,他的意思是“殖民现代性”有其正面影响,后来又在受访时称他指的不是殖民导致进步,而是“文明深化”有赖于西欧。究竟何者为真,大概也无从追究,但柯文哲的高民意支持度、素人参政的领袖魅力以及媒体关注加乘的效应,都使得他的话语及其牵动的社会舆论,可以被视为超出个人的、反映台湾主流意识形态的线索。
仔细检视访谈内容,柯文哲答覆有关亚洲历史和殖民的问题时,用的是一种去历史的谈法。他的“亚洲”没有过去,只有当下“文化”状况的比较。他所谓的“文化”,也不是一群人的生活方式的总和,而较接近“文明程度”的意涵,亦即藉由建构一套文明/不文明的评判标准,来衡量亚洲各地区的优劣。他举例,越南人比中国大陆的人懂得遵守红绿灯的规范,显示越南的文化高于中国大陆。
我们可以很快地反问柯文哲的刻板印象是否属实,或指出柯文哲混淆了“文化”和“文明程度”的概念,或批评他的说法忽略殖民主义的负面后果,如屠杀、掠夺、剥削、压迫、同化等等。但不能不处理的,恐怕是北市府发言人林鹤明后来的回应,以及许多人仍为之辩护的殖民主义的“正面”影响──殖民母国带来的现代性。正是这套“殖民现代性”,赋予柯文哲的文明阶序存在的正当性。
然而,将殖民主义的后果分成正面和负面来看待,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因为殖民母国在殖民地推动的现代化工程,根本不可能和屠杀、掠夺、剥削、压迫、同化等恶行割离开来。事实是,没有殖民主义的黑暗面,就没有殖民现代化的光荣。更不易察觉的是,当殖民主义一再以现代性(及其派生的文明阶序)的化身回返,它就不仅仅是殖民历史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殖民遗留的问题。
说穿了,柯文哲的文明阶序未曾道出的绝对优势位置,是隐身在殖民地后的殖民母国。换言之,当柯文哲宣称要让台北变成(或超越)新加坡时,他的认同对象并不是新加坡,而是英国。对照先前英国交通部长致赠柯文哲怀表引发的风波,怀表对他来说大概是“破铜烂铁”,英国的都市治理和都市更新经验可不是。
柯文哲话语中的殖民性,尤其清楚展现在他对美国的评价。他眼中的美国是一个集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等优点于一身的美好国度。我们无须花时间一一驳斥这些普世价值的幻象,倒是他接下来回答台湾民主的问题时,随即提到台湾的政治是被财团和政党所把持。至于岛内的政治经济发展究竟如何受到美国或明或暗的干涉,导致民主难以落实,就不是他所关心的了。
若我们比较柯文哲对美国和中国这两国的极端评价,其意识形态的全貌就更昭然若揭。柯文哲把美国当成他心目中的文明高标,把中国大陆当成亚洲的文明底标,已不是新鲜事。他竞选时就自陈美国留学经验对他在思想、文化、制度方面的启发,也讲过“当超过99%的大陆人上厕所有关门,再来谈统一”等语。与上述说法一脉相承的是,柯文哲在访问中抛出的“两国一制”,不但以两国论直接取消两岸复杂的历史纠葛,他的“一制”更指向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自由民主体制,大有以美国的意识形态统一两岸之意,这无疑是历史终结论的最佳注脚。对柯文哲这般卑躬屈膝的姿态,《外交政策》的新闻标题不无嘲讽──“台北的火爆新市长知道谁的文化最好”(Taipei’s Fiery New Mayor Knows Whose Culture Is Best),柯文哲的自以为是,毫不意外地,成了美国媒体文化冷战的宣传样板。
高呼要跳脱蓝绿恶斗泥沼,标举白色力量的柯文哲,其实从未走出蓝绿两大党的意识形态,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他们同样以“美国”为师,以“中国/中共”为他者。而无论是认可“殖民现代性”还是“文明现代性”,柯文哲拿来丈量亚洲和第三世界状况的,永远是欧美第一世界的尺度。柯文哲的白,因而既是内战/冷战体制的产物,也是台湾的主体性尚未脱离殖民状态的表征。
然而,正如我们看到的,柯文哲的效应仍在发酵中。他从选举中赢取85万张选票,持续透过无厘头的风格吸引年轻一代的支持,新闻媒体对他的关爱也不见减弱。令人担忧的是,这篇访谈激起的护航声浪,并不亚于批评的声音,网友留言同意柯文哲的文明阶序论有之,宁可被日本继续殖民者有之,盲目排斥中国的一切有之,甚至香港的网路媒体也来凑一脚,转录新闻兼评语:“为何香港没有柯P”。
与其说,柯文哲的崛起,意味着台湾青年世代的政治胜利,不如说柯文哲更像是一面镜子,暴露出台湾青年世代的政治路线的种种问题。如果我们不正视柯文哲话语中的西方文明优越感、缺乏殖民反思的历史观、亲美反中共的政治立场,如何广泛地流通在台湾民众的话语中,那么台湾的政治将陷入一个加倍苍白的处境。我们应认清的是,面对当前的两岸关系和台湾在亚洲的形势,柯文哲及其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绝非一个有出路的政治选项。
本文来源于苦劳网,张智琦为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硕士生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