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黄灯:我所知道的北京皮村工友之家

黄灯 · 2016-12-26 · 来源:澎湃新闻
工友之家被逼迁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关注新工人权益的人大多对北京皮村的工友之家有所耳闻,它是一家民间非营利性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由新工人艺术团的孙恒、王德志、许多等人组织成立。工友之家在2005年入驻皮村之后,先后创建了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打工者子弟小学、同心农园、工人大学等多家公共服务机构,并于每年举办打工春晚,在社会各界引起过广泛讨论。这一些列的组织是基于新生代工人的自觉,旨在建立一个工人文化社群,以互助和文化教育的方式,维护打工者权益。工友之家曾被北京市政府评为“北京十大志愿者团体”,也吸引了众多年轻的知识分子前来开设文学课堂和其它形式的服务。然而,在隆冬时节,传来了工友之家因和当地村委会之间的矛盾而被迫迁出的消息,目前已被断电,社群里的人不得不忍受天寒地冻。因种种原因,北京五环和六环间的城中村皮村聚集了北京的外来务工人员——这里有外地人口大约两万人,工友之家在此成立的意图也是立足于打工者聚集区为工人服务,若是被迫迁于别处,其存在的意义则会大打折扣。此消息传来后,关注工友之家的众学者纷纷发出呼声。

  曾因《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在今年春节后声名大噪的学者黄灯曾经在皮村教授过文学课。在她看来,皮村之所以对很多年轻的知识者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和情感认同,正来自知识生产出现了重大缺陷的当下,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突围方式,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一条能够有效弥合世界裂缝的可能途径,对底层人的体恤和姿态,关系到当下知识伦理的重建。

  

  北京皮村北京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 人民网 图

  去年6月份,我申请到了一个访学机会,从9月份开始,得以在人大学习。期间,刚好张慧瑜要去美国访学,他得知我要去北京,立即问我是否能够到皮村去给工友上课。在此以前,每个周末,都是慧瑜独自一人坚守阵地,他外出一年,孟登迎出面组织,我就这样有幸得以和皮村结缘,成为皮村临时教员中的一人。

  事实上,在北京一年,我因为事情太多,加上在单位还担任行政工作,表面看来我能够脱产学习一年,实际上每个学期还是要回学校一段时间。这样,我也仅仅只给皮村上过两次课。

  第一次是去年十月份,具体哪天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天气已经很冷了,要穿厚衣服。我从人大苏州街站坐10号线,然后到呼家楼转6号线,到草房下车,然后再转一次公汽,到达皮村后,坐一辆三轮单车,告诉车主,到“打工博物馆”,几乎所有的车主都知道这个地方。说说对皮村的第一印象,尽管在广州,我对城中村并不陌生,但还是为这个镶嵌在北京边缘的城中村的简陋、凌乱和不便所震惊。辗转到达目的地后,迎接我的是小付,一个小姑娘,一张单纯的脸,我一进院子,她立即就带我去参观打工博物馆。我相信,任何一个进入博物馆的人,都会被这个隐匿于一片乱糟糟的城中村的独特场馆所震撼,我看到了烧烤摊、看到了修鞋的工具,看到了小朋友的书包,看到了收容证,看到了打工妹的暂住证,看到了深圳智丽火灾幸存女工的信,看到了孙志刚父亲留下的字迹,更看到了同心学校多次面临危机的一些红头文件。和很多高大、宏伟、内容粗疏的博物馆比较起来,打工博物馆以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让我深深感动,在这些粗陋的物件背后,我能够感知,那些进入城市讨生活的乡下人曾经的日子,能够感知他们的呼吸和气息、委屈和泪水,以及在城市不为人知的挣扎和困境。那些早已离开主人的物件,作为最能叙述历史的物证,被集中到皮村这个租借来的临时场所,就像他们的主人一样,没有谁可以知道它们的命运。

  可惜因为时间太紧张,而我必须赶在七点半去上课,在博物馆,我仅仅逗留了四十分钟,就恋恋不舍离开了,总想着,既然在北京要待一段时间,总还是有机会能够再去好好看看的。我被小付领到另外一个院落,被告知这就是皮村工友的住所。在此以前,我和吕途曾经在微信上有过联系,也读过她近两年出版的代表作《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及《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对她在大量田野调查基础上,对农民工群体生存境况所做出的整体判断——“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心生敬意,可惜我去皮村那天,我外出开会,无缘见面。我特意询问小付,吕途的房间在哪儿,得知具体位置后,去看了一下,非常局促的一间房子。很难想象,她如此厚重的著作居然就在这种环境下完成。我留意了一下整个院子的情况,院子里由于住的人多,杂物也非常多,办公、住所都在一起,走廊外面都堆了很多东西。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住所的厕所,因为没有合适的下水道,只能用旱厕,加上使用的人很多,而当地缺少足够的草木灰,原本按环保要求设计的厕所,不得不沦为在农村随处可见的茅坑。

  我提早几分钟来到课室,准备好课件,利用中间的间隙在教室兼办公室看了一眼,除了书多,最多的就是孙恒获得的各种奖项,奖杯奖品放了几个文件柜,由此也可以看出来,皮村的工友之家确实获得了很多认同。上课的人陆陆续续到来,一看就是在一线劳动多年的人们,有年轻的,也有年龄大的。第一次上课,我印象最深的是给大家评点作文,其中就包括小付的《飞机下的亲切感》、范雨素的《名字》、苑老师的《这里是皮村》、菩提居士的《中秋寄语》、李若的《我的一次求职经历》。小付在文中提到,“直到有一次在外出回来的路上,抬头看见远处上空的飞机,心中莫名的有一种亲切感,觉得快到机构(工友之家)了。那种莫名的亲切感就突然涌进了我的脑子。觉得外出做事的一切烦心与麻烦终于过去了,外出的辛苦和辗转反则的坐车终于随着见到飞机而觉得快结束了。将要回到机构这个富有归属感的地方了。所以我每次外出,不管是远地还是近地。回来时总会莫名的寻找飞机的踪迹,有时会在很高很高的高空中看到飞机,有时又会看到飞的很低很低的飞机。但是一看到飞的很低很低的飞机后,我就感觉快到家了,心情也就舒然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小付因为常年生活在皮村,对于噪音污染极为严重的飞机,有着和常人不同的感受,皮村对她而言,不但是一个求生存的地方,更是一个情感的归宿地。李若的作品,我记得主要内容是自己在家带几年孩子后,外出打工第一次找工作的经历,她在文中提到一天要放三万四千个螺丝钉,以致“三天之后,和我一起进厂的人跑了一半”,“一天下来腰酸背疼,浑身像散了架似的,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吃饭的时候连筷子都拿不住,手上也起了血泡”。尽管我也有过工厂的经历,深知一线工人的艰苦,但我当年在国营企业的劳动强度,显然不能和私营企业的劳累和无序相比,至少在上班的时间上,国营企业的工人会严格按照三班倒的规定来,不会超出体力的极限,常年一天上班超过十二小时。我给予的评点是,“李若的文字非常有力量。短短的文字,简洁到白描的程度,但却通过群像的描述,真实展露了流水线工厂工人的生活。这种写作纯粹发自内心,更为难得的是,李若在写作的时候始终保持情绪的克制,没有做太多的评价和控诉,看后更能让读者感受到资本怎样通过内在追逐效率、利润的本性,怎样将活生生的人变成机器人的赤裸真相”。我记得当天来的学员大约有十几人,有些甚至是周末加班,特意赶来上课的。和我在大学的课堂不同,我发现学员听课都非常认真,很难想象他们白天在不同的岗位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而到晚上的课堂,却可以毫无违和感地进入认真的学习和讨论,这种氛围在当下功利的大学,真的已极为罕见。说实话,我当时真为他们感到庆幸,感觉他们在北京打工,依然可以在遥远的五环之外,享受到更多的文化资源,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我没有想到,这一切的背后,工友之家做出了多少琐碎而繁忙的努力。上完课,就快九点四十,因为要赶最后一班地铁,我必须先赶上最后一班从皮村开往草房的公交,而当时,所有的三轮车司机早已下班。让我没想到的是,身材瘦小的小付,外加一件防风衣,竟然熟练地跨上一辆农用四轮车,突突突就开起来,将我送往了公交站。

  我原以为每个月至少能抽出时间去皮村上课,没想到第二次上课竟然拖到了2016年6月12日,实际上,这次上课,对我而言,有着告别的意味,因为6月底,我就结束了北京的访学岁月,要回到遥远的广州。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好好看看打工博物馆,我三点半就从宿舍出发,折腾两个小时到达皮村。依旧是小付等候,这次在博物馆,我待了一个多小时,和上次浮光掠影地观展比较起来,我感觉打工博物馆就算从社会学的角度,也提供了很多难得的一手资料,仅仅从学术研究而言,其价值不啻于一座鲜活的图书馆,更不要说它本身所承载的自觉的文化建构意识,及其在现有语境下所开辟的新的学术路径。眼前的展品,分明带着主人的体温和气息,仿佛在无声诉说各自惊心动魄的往事。无数的家庭,无数的个人,在近二十年来剧烈的社会转型中,个体的卑微终究无法抵抗时代的洪流,他们留下的生存印迹,早已被时空冲涮得干干净净。打工博物馆不过在皮村小小的一角,固执地坚守一个时代、一个群体的踪迹。如果没有有心人去注意这些,庞大的打工群体就会像历史上任何普通人一样,不会被历史记下半句。

  当天晚上,我讲课的内容是“返乡体中的农村书写”,讲到了梁鸿的梁庄系列,讲到了王磊光的返乡笔记,也讲到了自己春节写作的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我记得当天的讨论非常激烈,他们提出的问题也非常尖锐,对于社会的现状,他们有出于生存困境的无奈,但更多的是质疑和思考。很明显,这种完全自发的文学课堂,对他们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倾听和沟通机会,当然,对我而言,更是一次难得的生命历练和精神洗礼,我不否认,一种更为坚定的东西,因为和皮村的相遇,得以在我的心灵深处更牢固地扎根,一种更为质朴的东西,也让我坚信,人性中,美好的东西终究不会被气势汹汹的生活磨灭。文学的力量也许微不足道,但祛除雕饰的真实文字,在坚硬的现实中,往往有着意想不到唤醒人心的力量。我无力去改变他们的处境,我只记得在当时的氛围下,竭力鼓励他们要用自己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处境,提醒他们真正有力量的东西,其实和写作技巧没有关系。我尤其难以忘怀李若和我的讨论,作为打工群体中热爱写作的一员,她有自己的疑虑,她在乎网友的看法,对写作缺乏自信,她没有意识到自己最大的优势,正来源于在场者的痛感,来源于没有隔断的生命体验对其情感的强烈冲撞,作为底层生活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她有表达自己的能力和诉求。我从她的文字中,感受到一种久违的直刺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凸显了当下很多冠冕堂皇的文字失血的真相。事实也说明,李若的创作,确实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此后不久,她就在网易人间脱颖而出,成为皮村工友之家文学课堂的佼佼者。

  回到广州已经半年了,我时时想起皮村的文学课堂。我得承认皮村更接近我们生活的真实,吕途、孙恒他们所做的事情,在我看来,其意义并不仅仅停留在他们始终以自己的行动,切实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其背后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他们以实践的方式,昭示了资本的强势对普通人命运的碾压,并不就是我们应该接受的现实,对劳动价值的重提,让我看到他们坚守另一种价值观的执着,在现代文明的迷途中,这是一种根本的反拨,是在工具理性无节制弥散后的社会乱象中,最为清醒的思考和回归,体现了对人之为人基本尊严的捍卫。皮村之所以对很多年轻的知识者,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和情感认同,正来自知识生产出现了重大缺陷的当下,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突围方式,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一条能够有效弥合世界裂缝的可能途径,对底层人的体恤和姿态,关系到当下知识伦理的重建。

  今年十月,慧瑜结束了美国的访学,他像当年那样,很快回到了皮村工友之家的文学课堂。我知道,在他离开的一年里,有很多朋友得以有机会走近这个课堂,除了我,孟登迎、沙垚、李云雷、崔柯、师力斌等等老师都曾去过,对了,还有刘忱老师,她去得最多,她还带了很多她的朋友去上过课,皮村的学员很喜欢和刘老师开玩笑,子怡有什么悄悄话最爱和她说。

  2016年12月21日冬至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晨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4.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5.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6. “氢政治”: 三个颠覆性预测, 为何都指向中国?
  7. 星燧:普京的“闪电”中东行
  8. 中国经济的四个周期和凯恩斯主义的结局
  9. 大蒜也有错?
  10.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7.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8.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9.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10.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当心,他们要对孩子下手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记忆:流浪汉张来娃儿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