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地推动经济大革命不断进入新高潮的时期, 毛泽东仍然始终不忘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 ,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 , 强调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倡导精神变物质 的唯物辩证法 。一九六三年 ,毛泽东 在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一文中曾指出 ,一个正确的认识 ,往往需要经 过由物质到精神 , 由精神到物质 , 即由实践到认识 , 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反复, 才能完成 。在这里 ,老人家明确提出了物质变精神 、精神变物质 的著名哲学 命题 。这一提法总结了人类认识史的积极成果 ,对认识过程中的飞跃现象作出了理 论上的精辟概括 ,精神变物质 不是指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物质 ,而是指 在认识过程由理论到实践的第二阶段时 ,精神不能直接改变物质 ,但能改变人 , 由 改变了的人去改变物质 。正如爱国主义精神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但用爱国主义 精神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却能打败日本侵略者 。所以说 ,精神变物质 、物质变精神 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原理 ,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法则 。它揭示了 人类认识运动的客观规律 ,其科学性与正确性已经为千百万群众的实践所充分证 明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 ,一旦被群众掌握 ,就会变成 改造社会 、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参见 《毛泽东年谱》 第 5卷 223 页) 毛泽东时 代是一个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年代 ,是一个崇尚英雄 、英雄辈出的年代 。精神 变物质 ,物质变精神 曾作为激励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基本理论 ,造就了建设新中 国的亿万英雄 。正是由于这一点 ,毛泽东高度重视对于人们精神境界的培养 ,并曾 明确地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有 了精神 ,就能孕育人才 、创造奇迹 ,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 。强调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 ,强调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 ,进 而通过实践能动地改变世界 ,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 。毛泽东时代的经 济大革命 ,就培养并涌现了一大批依靠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思想领先的光辉典范。
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从不主张给自己做生日的毛泽东竟然破例宴请了正 在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著名劳动模范 ,其中就包括大庆 铁人 王进喜 、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 带头人邢燕子 、董加耕等 ,它无疑饱含着毛泽东对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劳动人民 的深情厚谊。
第一节 工农兵典型
毛泽东历来重视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他多次强调 ,人 民 , 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工农兵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直接战斗在 阶级斗争 、生产斗争与科学实验的第一线 ,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而这些人 却长期以来不为统治 精英 所看重 ,被视为 卑贱者 。恰恰相反 , 毛泽东认 为 ,卑贱者最聪明 ,高贵者最愚蠢。老人家最了解群众 ,最依靠群众 ,最善于从 广大群众中发现典型 ,最擅长提升并激发工农兵群众中所蕴藏的革命加拼命精神。
一、石油铁人王进喜
王进喜于一九二三年十月八日出生在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 庭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他于一九五九年九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光荣 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 。王进喜曾先后任一二〇五钻井队队长 、钻井指挥部装建大 队 、钻井二大队大队长 、钻井指挥部副指挥 、大庆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中共大庆核 心小组副组长、党的九大中央委员等职务。
王进喜从一九五〇年春招工进矿到一九五三年秋 ,一直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钻 工 ,他勤快 、能吃苦 ,各种杂活抢着干 。他说 ,党把我们当主人 ,主人不能像长工 那样磨磨蹭蹭 、被动地干活 。艰苦的钻井生产实践 ,锻炼了他坚忍不拔的品格和大 公无私的先进思想 。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九日 ,王进喜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是 他人生旅途的一个里程碑 。入党不久 ,王进喜担任了贝乌五队队长 。在大跃进的年 代里 ,他带领贝乌五队在石油工业部组织的以优质快速钻井 为中心的劳动竞赛 中 ,提出了月上千 ,年上万 ,祁连山上立标杆 的口号 ,创造出了月进尺五千零 零点三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 。十月 ,王进喜到新疆克拉玛依参加石油工业部召开
的现场会 。余秋里部长把一面钻井卫星 红旗颁发给他 。贝乌五队被命名为钢 铁钻井队 ,王进喜被誉为钻井闯将 。一九五九年九月 ,王进喜出席甘肃省劳模 会 ,被选为建国十周年国庆观礼代表和全国工交群英会 代表 。休会期间 ,王进 喜参观首都 十大建筑 时 ,看到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上背着煤气包 ,才知道 国家缺油 ,这使他感到一种莫大的耻辱 。从此 ,这个煤气包 成为他为国分忧、 为民族争气的思想动力之源 。一九六〇年二月 ,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 。玉门闯 将王进喜带领一二〇五钻井队于三月二十五日到达萨尔图车站 ,下了火车 ,他一不 问吃 、二不问住 ,先问钻机到了没有 、井位在哪里 、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 ,恨不 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 ,把贫油 的落后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面对极端困难和 恶劣环境 ,会战领导小组作出了学习毛主席《实践论》 和《矛盾论》 的决定 。王进 喜在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两论 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 :这困难 ,那困难 , 国家缺 油是最大困难 ;这矛盾 ,那矛盾 , 国家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一二〇五队的 钻机到了 ,没有吊车和拖拉机 ,汽车也不足 。王进喜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 、滚杠 滚 、大绳拉的办法 ,依靠人拉肩扛 把钻机卸下来 ,运到萨五五井井场 ,仅用四 天时间 ,把四十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 。井架立起来后 ,没有打井用的水, 王进喜组织职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 ,带领大家用脸盆端 、水桶挑 ,硬是靠人 力端水五十多吨 ,保证了按时开钻 。萨五五井于四月十九日胜利完钻 ,进尺一千二 百米 ,首创五天零四小时打一口深井的纪录 。接着 ,在第一次油田技术座谈会上, 余秋里号召四万会战职工学铁人 、做铁人 ,为会战立功 ,高速度 、高水平拿下大 油田!一九六〇年四月二十九日 ,五一 万人誓师大会上 ,王进喜成为大会战树 立的第一个典型 ,成为大会战的一面旗帜 。在以他为代表的模范人物精神感召下, 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很快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九六〇年六月一日 ,大庆油田首车 原油外运 。一九六〇年底 ,大庆油田生产原油九十七万吨。
王进喜既是吃苦耐劳的实干家 ,也是科学求实的典范 。在科技领域 ,他以识 字搬山 的意志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难 ,刻苦学习 ,带领工人们以创造性的劳动 ,不 断刷新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 。一九六一年二月 ,王进喜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生产 二大队大队长 ,负责管理分布在大荒原上的十二个钻井队 。他经常身背干粮袋 ,骑 着摩托车或步行 ,深入到各井场 ,调查研究 ,检查工作 ,帮助基层解决各种实际问
题 。当了大队长后 ,他深感没文化开展工作困难 ,就拜机关干部为师 ,抓紧一切机 会学文化 。他说 :我认识一个字 ,就像搬掉一座山 。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 ,铁人已经可以独立地看报 、读文件 、学毛选 ,甚至可以列 出简单的发言提纲了 。王进喜学习技术知识始终坚持学以致用 。他说过 :干 ,才 是马列主义 。不干 ,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他带领工人们不断地从实际需要出发 搞技术革新 。为提高钻井速度 ,他和工人改革游动滑车 。为打好高压易喷井 ,他带 领工人研究改进泥浆泵 。为提高钻井质量 ,他同科技人员一起研制成功控制井斜的 填满式钻井法 。他还在多年的钻井工作中摸索出一套高超的钻井绝技 ,能根 据井下声音判断钻头磨损情况 。他对待工作严细认真 ,一丝不苟 ,经常向工人们强 调 :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 ,要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查 。王进喜从普通工人 成长为领导干部 ,但他功高不自傲 ,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 ,对工人和家属关怀 备至 ,而对自己和家人却严格要求 ,一辈子甘当老黄牛 。一九六五年 ,他任油 田钻井指挥部副总指挥 ,次年领导钻井队创年进尺十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 。一九六 九年四月党的九大 召开 ,他以工人代表身份当选中央委员 。一九七〇年四月 , 王进喜在玉门参加石油现场会回到大庆之后 ,经医生检查确诊是胃癌晚期 ,十一月 十五日在北京去世 , 时年四十七岁 。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七日,《人民日报》 在显 著位置刊发了长篇通讯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mdash铁人王进喜》, 高度评价了 王进喜伟大的一生。
王进喜是大庆人的杰出代表 , 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 , 中国工人阶级的 先锋战士 , 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 , 中华民族的英雄 。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 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 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 , 还给 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mdash内涵丰富的铁人精神 。主要包括:为国分忧 、 为民族争气 的爱国主义精神 ;宁可少活二十年 ,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的忘 我拼搏精神 ;有条件要上 ,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的艰苦奋斗精神 ;为 革命练一身硬功夫 、真本事 的科学求实精神 ;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 牛 的埋头苦干奉献精神等 。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 、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 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 。铁人精神 是一面旗帜 ,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 铁人精神 是一种力量 , 凸显了一种坚忍不拔创业的勇气 ;铁人精神 是一
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艰难的民族气概。
二、农村奇人陈永贵
陈永贵于一九一五年二月十四日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 。大寨村是昔阳县 里典型的穷山沟 ,一九四九年之前只有几十户人家 , 以种地为生 。这个小山村四周 都是荒山 ,土地条件也很差 ,绿色植被向来很少 , 当地农民仅仅靠各家各户在山沟 里修整的少量分散的梯田为生 ,常年吃不饱肚子 。一九四六年 ,陈永贵参加贾进才 组织的互助组 ,一九四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九五二年 ,他被评为省级劳动模 范 , 出席山西省农业丰产劳模代表会 ,后接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 。一九五三年 ,他 创办初级社 ,任社长 ,并制订治山治水十年规划 ,首战白驼沟 ,依靠集体力量战胜 恶劣的自然条件尝到了丰收的甜头 。一九五五年 ,大寨成立了高级社 ,陈永贵仍任 社长 , 由于大寨自三战狼窝掌开始对农田进行了初步改造 ,连年取得丰收 ,生产的 粮食不仅自给有余 ,还上交给国家 。一九五八年八月 ,陈永贵倡议创建昔阳县第一 个人民公社 ,任公社党委副书记兼大寨党支部书记 。一九五九年十月 ,他作为农民 代表参加建国十周年大庆活动 ,登上天安门观礼台。
由于陈永贵拥有丰富的农业经验 ,加之他在生产劳动中常常能身先士卒 , 在当地的党员和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正因为如此 , 山西省晋中地委很快就注意 到了大寨 ,并将其树为典型 ,作为全地区农业战线的模范 ,陈永贵也连续多年当选 为劳动模范和模范党支部书记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 , 中共晋中地委在大寨召开学习 大寨农业生产管理经验现场会 ,此后 , 陈永贵的这个名字开始在山西地区流传开 来 。一九六〇年二月 , 中共山西省委发出号召 , 向模范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学习 。从 此 ,陈永贵的名字经常见诸报端 。一九六一年 ,他被选为中共昔阳县委候补委员。
陈永贵出身贫苦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他带领大寨人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大寨精神 。他的人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尤其是在大寨七灾八 难 的一九六三年 ,特大洪水 、两次风灾 ,一次雹灾 ,一次霜冻 ,加上洪灾前的一 段干旱 ,春播时的涝灾 ,大寨被蹂躏得不堪入目 。那年八月 ,大雨又一连下了七天 七夜 。作为小山村的大寨 , 山洪暴发 ,房倒屋塌 。全村一百多间房和一百多孔窑 洞 ,塌得只剩下十二间房和五孔窑洞可以住人 ,三百多口人无处安身 ,大量农民无 家可归 ,更惨的是 ,大寨人修了十几年的梯田毁于一旦 。当时 , 山西省委决定从国
库中调出一批救济粮和救济物资 ,从地方财政上再拨一部分救济款 ,扶持大寨大 队 。灾害发生时 ,陈永贵正在县里开人代会 。 回到村里以后 ,他主持召开了党支部 会议 ,分析了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研究了政治影响和经济利益 ,最后坚定地提出 救灾三不要 、三不少 的口号 , 即国家的救济粮不要 、救济款不要 、救济物资不 要 ; 当年社员口粮不少 ,社员收入不少 ,上交国家的统购粮不少 。大寨在三次拒绝 了国家的救济之后 ,又第四次谢绝了国家拨给的恢复土地和修建房屋的款项 ,把这 笔钱转给了水泉大队和孟山大队 。与此同时 ,陈永贵很快激励起乡亲们重建家园的 信心 ,呼唤起蕴藏在普通农民心底的理想主义和奋斗精神 。大寨人提出了五年恢 复土地 ,十年修建房屋 的重建计划。
三不要 、三不少 的口号 ,在山西省委和晋中地委很多干部看来是勇气可 嘉 ,他们并不相信大寨农民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但奇迹 发生了 ,一九六三年 下半年 ,大寨大队的社员在陈永贵的带领下 ,抢修梯田 ,重建房屋 ,抢种庄稼 ,经 过几个月的苦干 ,大寨在大灾之年夺得了大丰收 。据统计 ,大寨在一九六三年的粮 食产量非但没少 ,反而比上年增产 ,不仅社员的口粮充足 ,还能为国家上交余粮 。 陈永贵说 :我们真的傻? 我们不傻 。国家是我们的国家 ,集体是我们的集体 ,人 民是我们自己的人民 ,我们自己能够战胜的灾情 ,能够办到的事情 ,为什么要依赖 国家呢?不能只看到当时国家给我们那么多财富 ,要看到另一个问题 ,就是那样下 去 ,会不会使大寨的贫下中农社员以后遇到困难就依赖国家 ,躺到国家身上呢? 大寨人硬是凭着自力更生的精神 ,依靠艰苦奋斗发展生产 ,重建家园 。大灾之年 , 大寨粮食亩产七百零四斤 ,总产量达到了五十六万斤 ,不但没要国家一分钱救济 , 而且还向国家上缴了十二万斤商品粮 。当年年底 ,实现了三不要 、三不少 的目 标 ,社员们永远结束了住土窑的历史 ,全部搬进石窑新房。
大寨人战胜天灾的事迹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关注 , 山西全省掀起了学大寨的 高潮 。陈永贵在省农业劳模大会上介绍了大寨的经验 。这一次 。他不仅向人们介绍 了大寨人战天斗地的过程 ,更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他绝佳的口才 。他的讲话在全省引 起了极大的轰动 ,人们听了情绪激昂 ,纷纷传诵 。著名作家赵树理听了讲话后 ,马 上跑到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的办公室说 :陶书记 ,我今天发现了一个人才! 陶书记问 :是谁?陈永贵! 他没有一处讲到毛泽东 ,却处处都是毛泽东思想,
没有一处提到哲学 ,却处处都是辩证法 ,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人才啊! 陈永贵了不 起!一九六三年底 , 时任中南局书记处书记的李一清来到大寨 ,参观完后非常动 情地说 :陈永贵虽然是个农民 ,但他身上有一股强大的魅力 ,他在复杂的环境中 表现出了非凡的指挥才能 ,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农民之外的东西。从此 ,大寨和陈 永贵的名字进入了高层的视野 。特别是引发了毛泽东对这一奇人 大感兴趣 ,认 为大寨在陈永贵带领下 ,始终坚持政治挂帅 ,坚持领导在生产第一线参加劳动 ,管 理上也有一套办法 ,有制度 ,不繁琐 ,干部工分与社员工分有差别但不悬殊 , 防止 了高工分现象 , 同自己想到一块儿 。于是 ,一场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 运动在 全国普遍开展起来。
一九七五年一月 ,陈永贵赴京参加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周恩来在会上作 了《政府工作报告》 后回到医院 ,通知他马上去一趟 。周恩来一见陈永贵 ,开口就 说 :这次找你来 ,就是安排人大的事 。你要有所准备 , 当国务院副总理 ,把大寨 精神推向全国 ,怎么样?陈永贵听后一愣 ,忙说 :总理 ,我文化水平不行 ,实在 是当不了这个副总理!周恩来态度严肃地说 :看你永贵 ,你是不是党员?是党员 就得接受党的安排。就在这次会议上 , 陈永贵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 ,分管全国农 业 。陈永贵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 ,但是他坚持不迁户口 ,也不拿国家工资 ,始终保 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
三、平凡而伟大的军人雷锋
雷锋于一九四〇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简家塘一户贫苦农 民家里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七年 ,雷锋的父亲雷明亮 、母亲张元满 、哥哥雷正德 相继悲惨死去 ,年仅七岁的雷锋沦为孤儿 ,在六叔公和六叔奶奶的拉扯下活了下 来 。一九四九年八月 ,雷锋的家乡解放 ,安庆乡人民政府成立 ,雷锋担任儿童团大 队长 。一九五〇年初 ,土地改革开始 ,雷锋分得三点六亩耕地 ,还有一些生活用品 等 。一九五〇年夏天 ,雷锋入学 ,在刘家祠堂小学读书 。一九五四年夏天 ,雷锋考 入清水塘完小 ,加入少先队 ,被选为中队委员 。一九五五年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 中 ,雷锋把土改中分得的土地全部入了刚转进的荷叶坝小学。
一九五六年七月 ,小学毕业的雷锋在生产队当了近三个月秋征助理员 ,负责征 收公粮工作 。九月 ,雷锋在安庆乡政府当通讯员 。十一月十七日 ,雷锋到望城县委
当公务员 。一九五七年二月八日 ,雷锋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 同时被评为县 委机关工作模范 。当年夏天 ,雷锋担任望城县治沩工程指挥部通讯员 ,工程结束, 被评为治沩模范 。一九五八年春天 ,雷锋响应望城县团委提出的捐献一台拖拉机的 号召 ,捐款二十元 ,成为全县青少年中捐款最多的一个 ,县委决定派雷锋学开拖拉 机 。三月十六日 ,雷锋在 《望城报》 发表第一篇文章 《我学会开拖拉机了》。 当年 秋天 ,雷锋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 。十月 , 由原名雷正兴改为雷锋 。十一月十五 日 ,雷锋到鞍山钢铁厂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被分配在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 机手 。一九五九年八月二十日 ,雷锋报名到鞍钢弓长岭矿山参加新建焦化厂工作。 从一九五八年十一月至一九六〇年一月 ,雷锋在鞍钢一年零两个多月时间里 ,三次 被评为先进工 ,五次被评为红旗手 ,十八次被评为标兵 ,获青年社会主义建 设积极分子 称号 , 出席鞍山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一九五九年 十二月九日 ,雷锋在弓长岭《矿报》 发表《我决心应召》 的申请书 ,表达了积极要 求参军的坚定决心。
一九六〇年一月二日 ,雷锋新兵换装集中待发 , 因无政审表 ,难以批准入伍, 辽阳市兵役局余新元政委送雷锋到新兵大队 , 当便衣通信员 。一月七日 ,接兵 参谋戴明章通过长途电话向工兵团团长吴海山请示 ,雷锋虽无政审表 ,可是个优秀 青年 ,是否能先带到部队 。经同意 ,在登车出发前八小时 ,雷锋终于穿上新军装。 一月八日 ,雷锋入伍第一天 ,来到营口新兵连 。当天下午 ,作为新兵代表在全团欢 迎新战友大会上发言 。一九六〇年三月 ,新兵连训练结束 ,雷锋被分配到运输连当 驾驶员 ,下连不久 ,又被抽调参加团里战士业余演出队 。四月 ,雷锋从团里战士业 余演出队回到运输连 ,一个月后 ,雷锋成为新兵中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 ,第一个 下到战斗班 。八月 ,雷锋参加上寺水库抢险救灾 ,带病连续奋战七天七夜 ,表现突 出 , 团党委为雷锋记二等功一次 。与此同时 ,雷锋把平时节约下来的一百元钱分别 支援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和辽阳水灾区 ,受到部队表彰 , 团党委决定树立雷锋为 节约标兵 。十一月八日 ,运输连支部党员大会通过雷锋入党申请 。十一月九日, 工兵团党委在党委书记 、政委韩万金主持下 ,于沈阳军区招待所临时召开党委扩大 会议 ,批准雷锋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 。十一月二十三日, 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作出授予雷锋模范共青团员 称号决定 。雷锋于一九五九年
八月三十日至一九六〇年十一月十五日撰写的十五篇日记在沈阳军区《前进报》 首 次发表 。十一月二十七日 ,雷锋荣立二等功 ,并作为立功代表在全团授奖大会上发 言 ; 随后 ,雷锋又立过三等功一次 ,受团 、营嘉奖多次 。十二月 ,雷锋在 《前进 报》 发表署名文章 《解放后我有了家 ,我的母亲就是党》。 一九六一年二月三日, 应邀到海城驻军作忆苦思甜报告 ,与全国战斗英雄郅顺义(董存瑞的战友) 亲切交 谈 。五月 ,雷锋作为当地驻军候选人之一 ,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 会代表 。七月三十一日至八月三日 , 出席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一九六二年一月二十七日 ,雷锋被批准晋为中士军衔 。春节期间 ,雷锋在 《前进 报》 发表 《六二年春节写给青年同志们的一封信》, 接着 ,先后在 《前进报》 发表 了 《在毛主席的哺育下成长》《我是怎样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毛主席的好战士的》 《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等署名文章 。二月十四日 ,雷锋被选为党代会代表 , 出席中 国共产党工程兵十团代表大会 。二月十九日 ,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 , 出席沈阳军区 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 ,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 。八月十五日上 午八时 ,雷锋与战友乔安山准备前去洗车 ,雷锋在下车指挥倒车时 ,车轮打滑碰倒 一根电线杆 。电线杆打到雷锋太阳穴上 ,他当即昏死过去 ,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 十二医院抢救无效 ,于当日十二时零五分逝世 ,年仅二十二岁。
作为苦大仇深的战士雷锋之所以能得到大力宣传推广 ,得益于六十年代初 ,军 委加强了对政治建军 、思想建军工作的领导 。一九六〇年七月十九日 ,总政治部批 转济南军区 《关于组织青年学习毛泽东著作的报告》, 要求各级领导积极组织士兵 学习毛泽东著作 。同年 ,沈阳军区开展了两忆三查 阶级教育 。忆苦报告是解放 军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与环节之一 ,属于两忆三查 (解放战争中形成 的忆阶级苦 、忆民族苦 ,查立场 、查斗志 、查工作) 活动 。雷锋入伍所在团的政委 韩万金发现贫苦出身的孤儿雷锋忠于党的事业 ,就多次同雷锋谈话 ,亲自审定 、批 阅有关雷锋的材料 ,亲自撰写文章 ,发动全团开展学雷锋 、赶雷锋 、做雷锋式好 战士 活动 。时任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主任的王良太也曾多次到雷锋所在的连队 蹲点 ,发现雷锋是个好苗子后 ,要求连队的基层干部注意培养他 。一九六〇年十 月 ,入伍只有十个月的雷锋就被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选拔在军内外作忆苦报告。 雷锋一开始就是沈阳军区在开展两忆三查 教育活动中 ,作为忆苦典型推出并引
起各级领导注意的 。那时 ,部队优秀战士入党要经过三年 :第一年申请 、第二年培 养 、第三年入党 ,而雷锋于一九六〇年十一月八日就实现了他的最大愿望 ,加入了 中国共产党 。当年入伍、当年入党 ,开创了部队在和平时期发展党员的先河。
一九六〇年九月 , 中共中央决定基于《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发行之际 ,要求在 全党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 新高潮的活动 。十月 ,林彪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军委 扩大会议讨论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问题 ,并就此作出决议 ,号召全军干部 战士 读毛主席的书 , 听毛主席的话 , 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 , 做毛主席的好战 士 。十一月 ,雷锋被树为沈阳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 ,到各部队巡回作忆苦 报告 。他认为毛主席著作对我来说好比粮食和武器 ,好比汽车上的方向盘 。人不 吃饭不行 ,打仗没有武器不行 ,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 ,干革命不学毛主席著作不 行!定要使毛主席的光辉思想在我的脑海里扎根 ,在我的一切实际行动中开花结 果 ,充分显示了雷锋对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崇敬与追随 。一九六一年二月二十日, 雷锋到学习毛主席著作第一人 廖初江所在部队作报告时 ,住在一个寝室里 ,互 相交谈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和体会 ,互相勉励进步 。廖初江和雷锋曾先后见过五 次面 ,在一起生活过将近一个月 ,此外还互相通了几次信 。雷锋的专题报道再一次 出现在一九六二年六月号的 《解放军画报》 上 ,总共用了十八个大版 , 图文并茂。 十一月二十六日《前进报》 用两个整版的篇幅 ,套红宣传雷锋事迹 ,刊出了长篇通 讯 《毛主席的好战士》, 还刊登了四张雷锋照片 。新华社发稿 《苦孩子成长为优秀 战士》 刊登在 《人民日报》 上;《解放军报》 十二月十三日刊在二版 ,题为 《茁壮 的新苗》;《中国青年报》 的题目是 《苦孩子&mdash好战士》;《辽宁日报》 的标题是 《红色的战士》。
雷锋去世后 ,他的日记被发现 。随后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于一九六三年一 月七日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 。同年三月二日,《中国青年》 杂志首先刊 登了毛泽东主席 向雷锋同志学习 的题词 。三月五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 《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 等都刊登了毛主席的题词手迹 ,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纷纷 为雷锋题词 。从此 ,开始了党内外 、全国各族人民学习雷锋的热潮 ,雷锋的故乡湖 南长沙和雷锋的牺牲地抚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分别建起了雷锋纪念馆以兹纪 念。
学习雷锋是我们党大力推行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属于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教育 、党的知识教育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 目的为加强维护党的核 心权威力量 ,培养部队官兵 、少先队员 、共青团员 、共产党员 、干部乃至全国各族 同胞忠于祖国 、忠于人民 、忠于党的情操 , 同热爱党 、热爱祖国 、热爱社会主义紧 密相关 。因此 , 中共中央办公厅 , 中共中央宣传部 ,解放军总政治部都曾发红头文 件要求学习雷锋 ,确保实现社会安定 。解放军总政治部多次通知要求全军以雷锋为 榜样 ,牢记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 的总要求。
雷锋的一生只经历过二十一个花开的季节 ,可是他的模范事迹与高尚情操却在 军内外产生巨大影响 。雷锋精神 ,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 、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 涵的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 ,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 ,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 、先进 文化的表征 。周恩来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
一是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雷锋一心向着党 ,他把党比作母亲 ,把自己的生命看 成是党和人民的 ,无论遇到怎样艰难复杂的情况 ,都坚决听党的话 ,一辈子跟党 走;为了党 ,愿洒尽鲜血 ,永不变心;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工作要 像夏天一样火热 ,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 情。这是雷锋给我们留下的名言。这种强烈的阶级情感 ,正是雷锋精神的精髓。
二是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 。雷锋是一个实干家 ,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 ,他 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 ,说到做到 ,表里如一 。他坚持理想与现 实相一致 ,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干一行, 爱一行 ,钻一行 ;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 , 自觉经受思想锻 炼 ,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战士。
三是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 。雷锋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在他看来 ,个人和 集体的关系 ,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关系一样 。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时候 ,身 上的细胞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 。 同样的 ,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 荣 ,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 ,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正因为如此 ,雷锋时时 处处都以党 、人民和祖国的利益为重 ,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做是最大的幸福和快
乐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四是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人生观最光彩夺目的是 ,他正确地解决了 为谁活着 ,怎样做人 的问题 。他把生为人民生 ,死为人民死 作为自己的信 条 ,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 ,牺牲个人的一切 ,直至生命 。在这样的 人生观指导下 ,雷锋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革命干劲 ,在平凡的 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用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毕生奉献的誓言。
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反映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 观念和行为准则 ,凝聚着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学雷锋活动 , 已经成 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 ,教育培养青年的重要途径 ,传播精神文明的有效 形式 ,弘扬先进文化的生动载体 。雷锋精神是对雷锋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 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已经成为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 想和优秀品德的结晶 , 已经成为热爱祖国 ,热爱社会主义 ,热爱党 ,坚定共产主义 信仰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 新型关系的象征 。雷锋精神 ,不是自然产生的 ,而有其历史客观必然性 ,从思想来 看 ,雷锋精神既是马列主义时代精神的体现 ;又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 扬 ;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 ,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知识分子典型
同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宣扬的毛泽东常常打压或看不起知识分子的传言相反, 老人家一贯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 ,重视人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他曾 强调 ,一个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毛 泽东对那些能自觉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实践 ,并能在思想感情 上溶于工农兵的人 ,尤为高看一眼 ,并委以重任 。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组成人员 中知识分子占据突出地位的结构颇能说明这一点 ,后来对留美回国的钱学森等人的 重用也是典型的事例。
一、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与杰出代表&mdash钱学森
钱学森于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出生于上海 ,二〇〇九年十月三十一日在北
京逝世 。早年他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交通大学读书 。一九三四年 ,从交大毕业后考 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 。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 学习 ,获硕士学位 。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九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 习 ,获博士学位 。期间 ,钱学森认识了研究火箭技术的同学 F J马林纳 。经其介 绍 ,钱学森参加了当时加州理工学院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 ,得识该小组的书记 、化 学物理助理研究员威因鲍姆 。在小组里 ,钱学森同大家一起学习过恩格斯的《反杜 林论》; 每星期例会经常讨论时事 。一九三八年冬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这个 小组解散 。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三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 ,成为冯 卡门领导的古根罕姆航空实验室的研究生 。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 篮 ,钱学森就是在这里进行火箭技术研究最早的三名成员之一 。一九四三年至一九 四五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一九四〇年至一九四五年为四川成都 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六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 教授 。一九四五年初 ,钱学森成为以冯卡门为团长的空军科学咨询团的成员 。德 国投降后 ,他随该团的考察小组到欧洲考察航空和火箭技术 。一九四七年初 ,三十 六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五年任美国加州理工 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 。在受监控期间 ,除教学外 ,他仍未放弃学术研究 ,一九五 三年发表了 《从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 为低推力飞行力学奠定了基础 ,并于一九 五四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 一书。
钱学森一九五〇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 ,受到美国政府迫害 ,历经五年 ,于一九 五五年才回到祖国 。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四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研究 员 ,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 。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〇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一九七〇年至一九八二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 中国科协副主席。 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 、二届理事长 , 中国宇航学会 、中国力学学会 、中国系 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 , 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 、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一九八六年至 一九九一年五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 。一九九一年五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 。一九九二年四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 誉主席 。一九九四年六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学森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第六 、七 、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 ,被誉为 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导弹之 父 和火箭之王 。在美学习研究期间 ,与他人合作完成的 《远程火箭的评论与 初步分析》, 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 ;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 流动理论 ,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九五六年初 , 向中共中央 、国务院 提出 《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 同年 , 国务院 、 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 议 ,成立了导弹 、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mdash航空工业委员会 ,并被任命为委 员 。同年 ,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 、导弹研究机构&mdash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 首任院长 。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 规划 ,参与了近程导弹 、中近 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 ,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 两弹结合 试验 ,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发展建立了工程 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空气动力学 、航空工程 、喷气推进 、工程控制论 、物理力学 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 奠基人和倡导者。
钱学森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 、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 。独 立研究以及和冯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 ,为应用力学 、航空工程和火箭导 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 、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 务 ,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 、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工程控制论 、系统工 程和系统科学 、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许多理论领域都进行过 创造性研究 ,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九五六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一九 七九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 ;一九八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一九 八九年获小罗克韦尔奖章 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 奖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 成员称号 ;一九九一年被国务院 、中央军委授予 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荣誉称号 和一级英模奖章 ;一九九五年一月获一九九四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 ;一九 九九年 ,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决定 ,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二〇 〇六年十月获 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
一九六五年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的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 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 。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 ,他在许 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
他以总体 、动力 、制导 、气动力 、结构 、计算机 、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 ,为 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 、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对中国火箭 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 ,对航天技术 、系统科学和 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与开拓性的贡献 。钱学森共发表专著七部 ,论文三百余篇。 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 拓性的工作 。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 ,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 温度变化情况 ,创立了卡门&mdash钱学森方法 。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 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二是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期 ,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 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 在四十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 TO), 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 ;在一九四九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 的设想 ;在一九五三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 ;在一九六二年出版的《星 际航行概论》 中 ,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 ,用 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三是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 ,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 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四是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一九四六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 、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 起来的研究 ,是先驱性的工作 。一九五三年 ,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 ,主张从物 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 ,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 ,大大 节约了人力物力 ,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一九六一年由他编著的《物理力学 讲义》 正式出版 。一九八四年 , 向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苟清泉教授建议 ,把物理 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五是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我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 论 ,并且在八十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 ,还坚持致力于将航 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 ,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 系统的高度 ,论述了社会系统 。他认为 ,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
经济的社会形态 ,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 。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 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 、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 。相应于三种社 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 , 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 态) 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是这三种文明建设的协调 发展 。从实践角度来看 ,保证这三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就是社会系统工程 。从改 革和开放的现实来看 ,不仅需要经济系统工程 ,更需要社会系统工程。
六是系统科学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 ,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 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七是思维科学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门 ,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 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 ,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 ,提出创建思维科学这一科学技 术部门 ,把三十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 ,有所争论 ,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 的主张 ,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 。 比较突出的贡献为 :首先是钱学森在八十年代 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 ,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 、精神与物质 、主 观与客观的科学 ,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 。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 术革命的需要 。其次是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 、智能计算机的工作 结合起来 。他以自己亲身参与应用力学发展的深刻体会 ,指明研究人工智能 、智能 计算机应以应用力学为借鉴 ,走理论联系实际 ,实际要理论指导的道路 。人工智能 的理论基础就是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思维学 。研究思维学的途径是从哲学的成果 中去寻找 ,思维学实际上是从哲学中演化出来的 。他还认为形象思维学的建立是当 前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 ,也是人工智能 、智能计算机的核心问题 。再次是钱学森 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 ,提出思维的系统观 , 即以逻辑单元思维 过程为微观基础 ,逐步构筑单一思维类型的一阶思维系统 ,也就是构筑抽象思维、 形象(直感)思维 、社会思维以及特异思维(灵感思维)等 ;接着是解决二阶思维 开放大系统的课题 ;最后是决策咨询高阶思维开放巨系统。
八是人体科学 。钱学森是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 。钱学森提出用人体功能 态 理论来描述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研究系统的结构 、功能和行为 。他认 为气功 、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 ,这样就把气功 、特异功能 、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 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 ,对气功 、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 。在钱学森指导
下 ,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一九八四年开始对人体功能态进行研 究 ,他们利用多维数据分析的方法 ,把对人体所测得的多项生理指标变量 ,综合成 可以代表人体整个系统的变化点 , 以及它在各变量组成的多维相空间中的位置 ,运 动到相对稳定 , 即目标点 、 目标环的位置 。他们发现了人体的醒觉 、睡眠 、警觉和 气功等功能态的各自的目标点和目标环 。这样 ,就把系统科学的理论在人体系统上 体现出来了 ,开始使人体科学研究有了客观指标和科学理论。
九是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对 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 ,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科学的社会科学) 的最高概 括 ,钱学森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归纳为十个紧密相连的科学技术部门 。这十 大科学技术部门的划分方法 ,正是钱学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特别是系统论对科 学分类方法的又一创新。
钱学森曾说过 , 自己一生激动过三次 :第一次是在一九五五年 ,我被允许可 以回国了 。我拿着一本我刚出版的 《工程控制论》 交到老师冯卡门手里 。他翻 了翻感慨地说 :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 。我钱学森在学术上超过了这么一 位世界闻名的大权威 , 为中国人争了气 , 我激动极了 。第二次是建国十周年时, 我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 我激动得睡不好觉 。第三次是中央组织部决定雷 锋 、焦裕禄 、王进喜 、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位作为解放五十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 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 我能跟他们并列 ,心情怎不激动?! 在这里 ,充 分显示出钱学森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先进代表 ,一生热爱祖国 、热爱共产党 、热爱 劳动人民的光荣本色。
钱学森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身上有三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铭记: 第一 ,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上世纪五十年代 ,钱学森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生 活环境 ,毅然决然地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他深爱的祖国 ,决心将自己的才华贡献给祖 国的现代化建设 。第二 ,积极的创新精神 。两弹一星 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在没 有充分的资料可查 ,没有现成模式可依的情况下 , 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军事 科技人员锐意创新 ,仅用不到十年时间就成功地研制出了中国自己的原子弹 、氢弹 和导弹 。第三 , 自强不息的奉献精神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钱学森带领中国航天 军事科技人员在中国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区坚持研制 、试验尖端科技武器 ,几十年
如一日默默奉献 ,为中国国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中国现代地球科学与地质事业的先驱&mdash李四光
李四光于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 贫寒人家 。他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地质学家 、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是中国现代 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 。李四光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 教的私塾 ,一九〇三年告别父母 ,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一九〇四年 五月 ,李四光官费赴日本留学 ,就读大阪高工船用机关科 , 曾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 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 。一九一〇年从日本学成回国 。武昌起义后 ,李四光被委任为 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 ,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 。袁世凯上台后 ,革命党人受到排 挤 ,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 ,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
一九一八年 ,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 。途中 ,为了解十月革命后 的俄国 ,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 回国后 ,他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 。一九二〇年 ,李 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系主任 。一九二八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所长 ,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 。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 ,跋山涉 水 ,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 。他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 、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 造 。一九二八年七月国民政府决定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 国民政府大学院(教育部) 院长蔡元培任命李四光为武汉大学建设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并选定了武汉大学的新 校址 。一九三二年任中央大学(后名南京大学)代理校长 ,一九三七年任中央大学 理学院地质系名誉教授 ,一九四四&mdash一九四六年 ,任重庆大学教授 ,并在重庆大 学开设全国第一个石油专业 。一九四九年秋 ,新中国成立在即 ,正在国外的李四光 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 。得到这个消息后 ,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 。这时 ,伦敦的朋 友(凌叔华 、陈源夫妇) 打来电话 ,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 ,要他 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 ,否则就要被扣留 。李四光当机立断 ,只身离 开伦敦来到法国 。两星期之后 ,李四光的夫人许淑彬接到来信 ,说他已到了瑞士与 德国交界的巴塞尔 。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 ,于一九四九 年十二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很快被委以重任 。一九五一年八月 , 中国长春地质专 科学校 、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 、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为东北地质
学院(后名长春地质学院), 李四光担任首任院长 。一九五二年 ,李四光再次应邀 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 ,并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全国科联主席 、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他虽然年事已高 ,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 建设的第一线 ,为中国的地质 、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九五八 年 ,李四光经何长工 、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 共产主义战士 。六十年代以后 ,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 ,但还是以巨大的 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 、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 。一九七一年四月二 十九日 ,李四光因病逝世。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就是创立了地质力学 ,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 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 ,他确立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概念 ,分析了其特点, 并运用这些理论概念探讨了中国的地质条件和石油形成条件 。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 代 ,我国地质学家潘钟祥就明确提出了陆相生油学说 ,说明中国广布的陆相地层一 定有石油 ,从理论上反驳了西方所持的中国贫油的观点 。五十年代 ,在李四光部长 的领导下 ,通过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 、谢家荣等地质学家的不断理论探索和实 践下 ,肯定中国东部特别是东北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毛泽东极其关心中国的石油远景 。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的一天 ,毛泽东 在中南海的一座客厅里接见了李四光 。当时 ,周恩来也在座 。谈话中间 ,毛泽东关 切地问道: 中国天然石油的远景怎么样? 李四光早在一九三二年就注意了这个问 题 。以后 ,从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三六年 ,他在英国讲学时 ,写过一本 《中国地质 学》, 其中提到东海 、华北有经济价值的沉积物 ,实际指的就是石油 。他用乐观 的 、十分肯定的语气回答毛泽东说 , 中国天然石油的远景大有可为 。他根据数十年 来地质力学的研究 ,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观点出发 , 向毛泽东 、周恩来分析了中国 地质条件 ,认为在中国辽阔的领域内 ,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 。松 辽平原 、包括渤海湾在内的华北平原 、江汉平原和北部湾 ,还有黄海 、东海和南 海 ,都有经济价值的沉积物 。这句话 , 因为过去是用英文写的 ,所以故意说得含 糊些 。听到这里 ,周恩来笑着说: 我们的地质部长很乐观啊! 毛泽东也高兴地笑 了 , 当即作了关于开展石油普查勘探的战略决策。
根据毛泽东的战略决策 ,地质部和兄弟部门一起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战略性
的石油普查勘探工作 。根据地质力学的理论 ,他们在一些辽阔的中 、新生代沉积盆 地中 ,在约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内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石油普查 。打了三千多口 普查钻井 ,总进尺一百二十多万米 。从所取得的大量地质资料看 ,不仅初步摸清了 中国石油地质的基本特征 ,而且证实了中国有着丰富的天然石油资源 。一九五六 年 ,在李四光的主持下 ,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 ,先后发现了大庆 、胜 利 、大港 、华北 、江汉等油田 ,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从五十年代后 期至六十年代 ,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 、大港油田 、胜利油田 、华北油田等 大油田 ,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 ,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 。这样 ,不仅摘掉了 中国贫油 的帽子 ,也使中国人提出的陆相生油理论和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理 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在李四光任地质部长期间 ,毛泽东主席多次对地质工作作出指示 。一九五三 年 ,毛泽东指出 ,地质部是党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部 。一九五五年 ,周恩来总理遵 照毛泽东的指示 ,支持地质部成立地质力学研究室 。此后 ,在这个研究室的基础 上 ,逐步发展成为如今专门的地质力学研究所 。一九五六年 ,毛泽东又指出 :地质 部是地下情况的侦察部 ,它的工作搞不好 ,一马挡路 ,万马不能前行 ,要提早一个 五年计划 。对于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 ,毛泽东也很重视。
由李四光开创的独特的地质力学理论 ,在找油实践中经受了检验 。毛泽东对这 件事一直记在心上 。一九六四年 ,在三届人大会议期间 ,一位服务员在人大代表行 列中找到了李四光 ,对他说 :请您到北京厅去一下!当时李四光不知道是怎么回 事 。当他走进北京厅时 ,见到大厅中只有毛泽东一人坐在那里 。李四光没有想到是 毛泽东找他 , 以为服务员说错了地点 , 连忙道歉说 :主席 ,对不起 , 我走错门 了!但毛泽东却健步走了过来 , 紧握住李四光的手 ,说 :没有走错 ,是我找你 的。毛泽东接着风趣地对李四光说 :李四光 ,你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啊。李四光 一时没有理解毛泽东的意思 , 回答说 :身体不好 , 刚学会一点。毛泽东笑着说: 你那个地质力学的太极拳啊。这时 ,李四光才理解毛泽东的话是对他和广大石油 地质工一起 ,用新华夏构造体系找到石油的高度评价 。毛泽东的赞扬 ,激励着 李四光为祖国找到更多的石油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九六四年的一天 ,毛泽东又一次接见了李四光 。那是在怀仁堂开完一个会以
后 ,毛泽东邀请李四光一起观看在北京第一次演出的豫剧 《朝阳沟》, 并要李四光 坐在他的身边 ,边看戏 ,边交谈 ,谈了剧也谈到石油 。在谈到石油问题时 ,毛泽东 对地质部和石油部在找油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毛泽东说你们两家都 有功劳嘛!演出结束后 ,毛泽东又拉着李四光一起登上舞台 , 同演员合影留念。
毛泽东一向重视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工作 ,十分关心科学工的成长 ,对从旧 社会过来的愿意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老一辈科学家非常关怀 。一九六四年二月 六日中午 ,李四光接到一个电话 ,说要他立刻去中南海 。李四光匆匆吃完午饭就去 中南海了 ,一位在门口等他的同志把他领进毛泽东的卧室 。竺可桢和钱学森两位同 志也先后到了 。毛泽东请他们坐在自己的床边 ,亲切交谈 。他们就天文 、地质 、尖 端科学等许多重大科学问题广泛交谈了三四个钟头 。李四光回来告诉他的女儿说: 主席知识渊博 ,通晓古今中外许多科学的情况 ,对冰川 、气候等科学问题 , 了解 得透彻入微 。在他的卧室里 、甚至在他的床上 ,摆满了许多经典著作和科学书籍, 谈到哪儿就随手翻到那儿 ,谈的范围很广 ,天南海北 ,海阔天空。这次谈话 ,毛 泽东发表了对许多重大科学问题的意见 ,热忱希望这些老一辈科学家为攻克科学技 术尖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贡献自己的才能。
一九六九年五月十九日 ,毛泽东接见在京参加学习班的一万名代表 。在京的中 央委员参加了接见 ,李四光也在其中 。毛泽东在主席台上看到了李四光 ,马上拉着 李的手 ,亲热地叫李四老 。两人距离那么近 ,然而因为会场里 毛主席万岁 的口号声响成一片 ,对面说话都听不清楚 。毛泽东只好伏在李四光的耳边 , 问他的 身体好不好 ,工作情况怎么样 。主席拉着李四光的手走在前面 ,接见到会的同志 们 。接着 ,又一同离开主席台 ,步入休息室 。家里人早已在电视中看到了这一幸福 会见的镜头 ,只是不知道毛泽东和李四光讲了些什么 。李四光刚到家 ,家里人便都 急着问李四光。
李四光高兴地讲 ,毛主席和他在休息室谈了一个多小时的话 。在这短短的一个 多小时里 ,毛泽东和李四光谈了多少亿万年间的事情&mdash从天体起源 、地球起源, 谈到了生命起源 ,谈到太阳系起源的问题时 ,毛泽东说 :我不大相信施密特 ,我看 康德 、拉普拉斯的理论还有点道理 。毛泽东对李说 ,他很想看看李四光写的书 ,希 望李找几本书给他 ,还请李四光帮他收集一些国内外的科学资料 。毛泽东说 ,我不
懂英文 ,最好是中文的资料 。主席想要读哪些方面的资料呢?李四光问 。毛泽东 用手在面前画了一个大圈 ,说 :我就要你研究范围里的资料。第二天 ,按照毛泽 东的嘱咐李四光就请秘书同志帮他找书 。他想 :主席这么忙 ,总不能把我写的书统 统送去请他看 ,应该选一两本有代表性的作品送过去 。经过一番仔细的挑选 ,李四 光先把 《地质力学概论》 一书和 《地质工在科学战线上做些什么?》 这篇文章 送给毛泽东审阅 。然后 ,立即着手开始收集毛泽东所要的资料 。为此 ,他看了许多 外国资料 。为了节省毛泽东的时间 ,让他能少消耗一点精力就可以看到需要看的东 西 ,李四光决定自己整理一份资料 ,把地质学说中当时的各种学派观点部包括进 去 ,再加上自己的评论 , 阐明自己的观点 。他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整理资料 ,在此 基础上 ,一连写了七本书 。每写完一本 ,李四光就叫秘书同志马上送到印刷厂去, 用大字排版 ,然后拿回来亲自校对 。这七本书印好之后 ,定名为《天文 、地质 、古 生物资料摘要》, 送给了毛泽东、周恩来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
三、我国首个知识青年典型&mdash邢燕子
邢燕子 ,原名邢秀英 ,一九四〇年出生 ,天津市宝坻县人 。共和国最早树立的 知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 ,广大知识青年心中的偶像 , 曾两次当选全国 人大代表 ,五次当选全国党代表 ,三次当选中央委员 ,五次见到毛泽东主席 ,十三 次见到周恩来总理 。一九六四年 ,她出席中国共青团第九次代表大会 ,并当选为第 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曾先后担任县委副书记 、地委常委 、天津市委副书记 、市政协 副主席 。一九八一年被市委安排任北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邢燕子从小跟爷爷在农村老家长大 ,父亲时任天津陶瓷厂副厂长 。一九五八 年 ,她初中毕业后完全有条件当工人 ,也可以继续升学 ,但邢燕子却选择了回到宝 坻县司家庄务农 。她的这一选择与党中央的号召不谋而合 。在此之前的一九五五 年 ,毛泽东主席就发出了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 ,在那里 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号召 。一九五七年四月八日《人民日报》 还发表了《关于中小 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 的专题社论。
邢燕子刚回乡时 ,生产队派她去幼儿园当教养员 ,管三十多个满地乱跑的孩 子 ,冬天冰上打鱼的季节到了 , 当时正值三年连续自然灾害时期 ,打鱼和割苇编帘 子是帮助乡亲度过灾荒的主要副业生产 。刚十八岁的邢燕子串联了七名青年妇女组
成北大洼头一个妇女打鱼队 ,在二尺来厚的冰上凿洞下网 ,起网时网绳一出来就冻 成冰棍 ,抓在手里刺骨寒 ,她们白天网鱼 ,晚上在马灯下编苇帘 ,三个月下来邢燕 子为全队创造了三千九百多元的副业收入 ,为全大队乡亲们度过灾荒起了很大作 用 ,党支部给邢燕子这个妇女副业队命名为燕子突击队 。邢燕子不仅在生产上 不怕苦 、不怕累 ,在生活上也是克勤克俭 。她父亲寄给她二十元做衣裳 ,她却把钱 借给队里买化肥 ,司各庄社员都说 ,有了燕子队 全村变了样。
邢燕子突击队的劳动内容主要是要抬田治盐碱 ,抬田就是把田抬高了 ,水往 沟里渗 ,长庄稼的地就不起碱了 ;但是抬田一是费劳力 ,再一个是费地 ,赶以后 就是拉沙治田 、秸秆治田 、秋耕冬灌 ,好多方法 。秸秆换田就是把秸秆结成小 节 ,那时候白天没电 , 天黑了才有电 , 突击队就是什么时候有电什么时候开始 做 ,一做就是一晚上 ,扎成小节之后 ,第二天早上我们就去敛尿 ,把尿都敛到一 个大锅里 ,完了往里面参水 ,然后把秸秆在里面和湿了 ,湿了之后就堆在一起发 酵 ,这就是秸秆换田
一九六〇年八月十五日《河北日报》 以《邢燕子大办农业范例》套红标题报道 了邢燕子的事迹 。当时正值农村遭受天灾人祸最困难的年头 ,许多回乡知识青年与 农民纷纷流入城市躲避饥荒 ,这时正需要树立一个发奋图强 ,大办农业 的农村 青年典型 。于是 ,共青团河北省委 、河北省妇联八月十七日率先联合发出在全省青 年 、妇女中展开学习邢燕子运动的通知 。接着 , 中共天津市委 、河北省委也先后发 出开展学习邢燕子 、赶上邢燕子 、热爱农业劳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 的号召。
一九六〇年九月二十日 ,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 《邢燕子发愤图强建设农村》 介绍了邢燕子的先进事迹。此后 ,她成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典型 ,被称为毛泽东时 代的好姑娘 。在全国造成一个几乎是空前的宣传声势 ,各大报纸 、电台和《中国青 年》《中国妇女》纷纷报道 ,连时任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的郭沫若也写了《邢燕子 歌》以推波助澜。郭沫若写道:邢燕子 ,好榜样,学习王国藩 ,学习铁姑娘,全家都在 城 , 自己愿留乡,园中育幼幼成行 ,冰上治鱼鱼满网,天荒地冻 ,抢种垦荒,要使石头长 出粮,吃苦在前 ,享乐在后,一切工作服从党 。北大洼变成金银窝,燕子结成队 ,奋飞 过黄河!这首诗后来还被著名曲作家刘炽谱曲 ,在广大青年中广为传唱。
一九六〇年十月十二日 ,就在郭沫若为她写的诗发表后第二天 ,邢燕子火线入 党 。她在入党申请书里写道我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人民 ,用自己的热血和生 命谱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篇章 ,把一颗红心交给党 ,永远听党的话 ,听毛主 席的话 ,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永远扎根农村 ,像董存瑞 、邱少云 、黄继光那样 ,为 革命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同时 ,她与另外两个全国回乡知青的典型 ,全国农 业劳动模范徐建春 、 吕根泽互相下战书 ,进行建设新农村 的友谊竞赛 ,全国各 地农村知识青年纷纷响应他们的号召 。在当时严重饥荒已蔓延到全国的关头 ,邢燕 子们发出的劳动竞赛活动 ,稳定了广大农村青年的情绪 ,鼓舞了他们大办农业, 大种粮食 的士气 ,此时对邢燕子的宣传达到了最高潮 ,她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人 物 。一九六一年后 ,党中央大力组织城乡中小学毕业生回乡或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并 形成一个高潮 ,这期间媒体对邢燕子的报道一直未间断 ,她也不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鼓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九六二年五月十五日在《天津日报》发表公开信《欢迎新 战友,参加农业战线》,还写信给北京女知青侯隽,赞扬她到宝坻县农村插队落户。此 时,邢燕子已与同村青年王学芝结婚,再一次表明她永远扎根农村的决心。
然而 ,让邢燕子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是出席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召开三届 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的一幕情景 。虽然邢燕子当时只是知识青年中的一位先进代 表 ,但当她看到万民敬仰的毛主席亲手领她走上庄严隆重的主席台 ,左瞅右顾找位 子 ,她是怎么也不敢想象的 。在这场速写式的场面上 ,毛泽东完全不像一位开国领 袖 ,也不像一位亿万劳动群众发自内心敬仰的伟人 ,而是一位年逾七十的父亲 ,手 脚也许带点儿笨拙 ,但自然 、热诚 、细心地做了四个连贯动作 :一是在湖南厅 ,毛 泽东听介绍后握着她的手问 :你是燕子吗?;二是就要开会了 ,毛泽东挽着燕子 的手向主席台走去没有松开 ;三是在主席台上 ,毛泽东仍然拉着邢燕子的手亲自给 她找座位 ; 四是听工作人员说燕子坐主席台最前面 ,毛泽东就亲自找到执行主席的 座位 ,看着她坐好 ,才回身找自己的位子坐下 。这一连串动作 ,顺乎事理一个接一 个 ,看上去平平常常 ,但却意味深长 。这是长辈对小辈的慈祥与疼爱之情的自然流 露 ,也是共产党的领袖对一代新人&mdash知识青年的敬重加关切之情的自然流露。
四、回乡务农的知识青年典范&mdash董加耕
董加耕是江苏省盐城县葛武公社董伙大队人 。一九六一年夏天 ,他高中毕业,
面临着升学还是回乡的两种选择 ,作为盐城县龙冈中学的预备党员 、团支部书记, 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学习成绩各门课程超过九十六分 。老师们都希望他上大 学 ,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村娃 ,高中一毕业就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哲学系 。但他却真诚 地选择了立志回乡务农 ,这使老师和同学们难以理解 ,他们觉得将这么一块好材料 送到农村去种庄稼实在可惜 。但他的回答是 :正是因为党的教育培养 ,才使我懂 得一个年轻人应当根据革命的需要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十天以后 ,董加耕得到 县委的批准 ,用一根扁担挑着书籍和行李回到家乡葛武公社董伙大队第四生产队。 董加耕回家种田的事 ,在乡亲们中间引起不少议论 ,有位老伯用旱烟袋敲敲他的后 脑壳说 :加耕 ,人家读书越读越远 ,你呢 ,从城里读到乡下 ,我看你是读书读呆 了啊。董加耕毅然决然地说 :大伯 ,古话说读书越多越明理 ,我读了书懂得了要 用知识建设新农村的道理 ,才回家劳动的。董加耕回乡时 ,正值中国农村面临连 续自然灾害 ,经济最困难时期 ,但他没有动摇信念 ,吃着腌蒿子 、豆饼 ,照样乐观 地唱着洪湖水 ,浪打浪 等革命歌曲 ,赤膊和乡亲们一起拉犁 、割稻 、罱泥 、扬 场等 。董加耕回乡后 , 已经当了小学教师的女友与他分了手 。公社党委决定调他到 邮电所工作 ,他却发誓 决不从第一线撤退 ,连母亲的眼泪也动摇不了他的决 心 。他在日记中写道 :身居茅屋 , 眼看全球 ,脚踩污泥 ,心怀天下 这几句话后 来成为传遍全国的名言 。乡亲们迫切改善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促使他立志改变家 乡数千年来的传统农业 。董加耕利用自己所学的农业技术 ,在家乡进行了农业内 部的第一次产业改革 ,提出沤田改旱田 ,稻 、麦 、棉 、绿肥轮作 ,改良土壤, 解放劳力 等一系列措施 ,结果粮食获得大丰收 ,水乡第一次长出了棉花 ,从此 稻、麦、棉、绿肥轮作制在全大队、全公社乃至里下河地区推广成功。
在六十年代初期强调根红苗正时 ,像董加耕这样的贫农后代 、学生党员属于政 治条件最好的一类 ,他放弃升大学 , 回乡务农 ,其他人有什么理由抱怨下乡插队是 屈才呢? 因此 , 自他下乡开始之日起 ,便成为当地领导与新闻媒介所瞩目的先进人 物 。但当年不到二十岁的董加耕怎么也没有想到 , 自己的举动带来了巨大的连锁反 应 。董加耕虽然选择的是下农村种地 ,但是却因此很快上了天 。一九六二年八 月八日,《新华日报》 以 《目标始终如一》 为题 ,率先报道了董加耕回乡务农前后 的经历 ,在青年读者中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新华日
报》 发表社论《走革命的道路 , 当革命的接班人&mdash评知识青年董加耕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理想和行动》, 紧接着《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 相继报道宣传董加耕 回乡务农的事迹 ,强调董加耕所走的道路 ,正是毛泽东时代知识青年所应该走的 革命道路 。成千上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参加农业生产是有最广阔前途的革命行 动。董加耕的成长事迹 ,对一九六四年达到高潮的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确 实起到了预期的推动作用 , 当年南京市就有七十二名应届毕业生在他榜样的感召 下 , 自愿放弃高考 ,到苏北农村插队务农 ,而被称为七十二贤人 。一九六四年 一月 ,共青团江苏省委发出了开展学习董加耕活动的通知,《中国青年报》 发表社 论 ; 同年二月,《人民日报》 发表社论指出 :董加耕所走的道路 ,就是毛泽东时代 知识青年所应该走的路 ,充分肯定了董加耕的壮举 。三月 , 中共江苏省委发出关 于宣传和学习董加耕的通知 ,随后 ,董加耕也由生产队长一跃成为不脱产的共青 团盐城地委书记 、全国人大代表 。一九六四年八月十六日 ,在共青团第九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 ,邓小平 、彭真 、薄一波 、陆定一等中央领导同志 ,都在报告中号召全国 青年 向新式农民董加耕学习 ,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也为 《董加耕日记》 一书题 词 。这时 ,他已进入了国家领导层和毛泽东的视野 ,在团中央的九大 上 , 当选 为团中央委员 ,并在大会上发言 ,直至坐到第三届全国人大主席团成员和执行主席 的位置上 。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董加耕和邢燕子作为知识青年代表 ,被邀 请参加毛泽东主席的生日便宴。
一九七五年 ,董加耕重返政治舞台 , 当选为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不久, 经毛泽东主席批示 ,调董加耕到北京担任共青团十大 筹备组副组长兼任盐城地 委副书记 ,一九七六年又担任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成员 。从此 ,一度从政治舞台上 消失的董加耕又时来运转 ,他深感如履薄冰 ,却还是再次被卷入中国的政治漩 涡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董加耕又被审查了十四个月 ,直到一九七七年底回葛武公 社董伙大队参加生产劳动 ,又回到他农村生活的起点。
一九八二年春天 ,他被安排担任盐城市郊区郭猛乡主管乡镇工业的副乡长 ,一 九八七年担任郊区乡镇企业局副局长 。董加耕一年四季多数时间跑基层 ,骑自行 车 ,挤公共汽车 ,风雨无阻 。一九九四年该区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一百个亿 ,被列 为全国百强乡镇企业县(区) 的第五十五位 。一九九六年国庆 ,一批共和国老劳模
应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 ,董加耕又见到了邢燕子 、候隽等 ,在天安门城楼上, 他们热泪盈眶 ,深感到人民群众没有忘记他们 。二〇〇〇年 ,董加耕在盐都县政协 主席任上退休 ,他用十六个字总结自己走过的曲折人生道路人贵有志 ,志贵不 移 ,观念更新 ,不改初衷。
第三节 领导干部典范
建党以来尤其是建国后 ,毛泽东一贯重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 建设 ,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更严格 、标准更高 。老人家不断强调指出 ,我 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人民服务的 ,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 。他经常告诫党 的干部说 ,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 是工人阶级给的 ,是贫下中农给的 ,是占人口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 。我们代表了无产阶级 ,代表了了人民群众, 打倒了人民的敌人 ,人民就拥护我们 。共产党基本的一条 ,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 人民群众。正因为有了毛泽东思想阳光雨露的哺育 ,在毛泽东时代 ,党内曾先后 涌现了一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导干部光辉典范 ,县委书记焦裕禄就是其中 的杰出代表。
焦裕禄 ,一九四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九六二年调任兰考县委书记后 ,坚持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 , 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 ,与严重的内涝 、风沙、 盐碱等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 ,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他身患肝癌 ,却依旧忍着剧 痛 ,坚持工作 ,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人民的好公仆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铸 就了亲民爱民 、艰苦奋斗 、科学求实 、迎难而上 、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这一精 神的基本内涵就是忠诚 、爱民 、科学 、创造 、实干 、奉献 。忠诚 ,就是始终忠于 党 、忠于人民 , 时刻听从党的号召 、人民的呼唤 。爱民 ,就是视群众利益高于一 切 、群众疾苦急于一切 、群众呼声先于一切 ,始终与群众心相连 、情相依 , 同呼 吸 、共命运 。科学 ,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 。创造 ,就是勇于开拓创 新 ,不死抠本本 ,不生搬硬套 ,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 。实干 ,就是在工作中脚 踏实地 、埋头苦干 ,身体力行 、率先垂范 。奉献 ,就是不怕苦 、不怕死 ,不为名、 不为利 ,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我们要深入学习焦裕禄精神 ,把
握忠诚爱民的本质 ,领会科学创造的精髓 ,抓住实干奉献的关键 ,真正内化为坚强 党性 ,外践于良好作风 ,运用于科学发展 ,落脚于改善民生 。在兰考短短一年多时 间里 ,焦裕禄就将自己锻炼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深受万民爱戴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焦裕禄的成长经历了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他于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六日出生在 山东省博山县北崮山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 。七岁入学 ,成绩名列前茅 。一九三二 年 , 因家乡遭灾 、家境贫困而被迫退学 ,到煤窑当小工 。不久 ,焦裕禄的父亲因无 钱还债 ,被地主活活逼死 。他被日本鬼子抓到抚顺的一个煤窑做苦工 。一九四五 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 。焦裕禄回到家乡并参加了民兵队伍 ,很快担任了村里的民兵 班长 ,他经常冲锋在前 ,配合部队消灭敌人 。一九四六年元月 ,焦裕禄光荣地加入 中国共产党 。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 :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救星 ,没有共产党 ,革 命就不能胜利 ,穷人就不能翻身 。我要听毛主席的话 ,跟共产党走 ,为推翻旧社 会 ,建立新中国 ,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焦裕禄入党不久 ,领导上就把他调到八陡 区武装部任干事 。一九四七年七月 ,焦裕禄被调到渤海地区南下工作队 ,集训后分 配到淮河大队一中队任班长 。为了在沿途做好对新解放区群众的宣传工作 ,他曾参 与排演了一曲反映河南农民在国民党统治下悲惨生活的大型歌剧 《血泪仇》。焦裕 禄严肃逼真的表演 ,深深地感染了全场观众 。演出结束后 , 当场有很多青年报名参 军 。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三日 ,南下工作队到达河南境内 。焦裕禄被分配到尉氏县彭 店区 ,做发动群众的政治宣传工作 。五月 ,焦裕禄调任尉氏县宣传部干事 。淮海战 役打响后 ,焦裕禄组织带领担架队 ,在尉氏县支前总队部的领导下 ,投入了支援淮 海战役的伟大斗争 ,获得豫皖苏五分区奖给的支前模范 锦旗一面 。一九四九年 春 ,焦裕禄被任命为大营区副区长 ,负责剿匪反霸工作 。一九五〇年夏 ,焦裕禄被 提升为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 。一九五〇年冬 ,焦裕禄任青年团尉氏县委副书记。 面对新的工作 ,他在实践中摸索 ,在干事中学习 ,善于做青年的知心人 。一九五二 年春 ,焦裕禄同志调陈留团地委任宣传部长时 ,参加地委工作组到杞县搞土地复 查 。他利用一切机会接触青年 ,调查青年思想实际 ,趁着各种间隙找团干部谈话, 了解青年工作状况 ,常常是通宵达旦 。一九五三年夏 ,焦裕禄调任青年团郑州地委 第二书记。
由于国家当时已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建设 ,急需大批优秀干部加强对工业战线领
导 ,一九五三年七月 ,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 ,担任筹建处资 料办公室秘书组的副组长 ,负责搜集洛阳的水文 、地质 、气象等历史资料 ,为选择 厂址提供科学根据 。厂里要抢修一条由金谷园车站直达建厂的金矿公路 。任务重、 时间紧 ,焦裕禄吃住在工地 ,认真帮助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督促施工进 展 ,检查工程质量 。一九五四年八月 ,金矿公路刚刚通车 ,厂党委决定焦裕禄和一 部分转业干部 ,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 。一九五五年初 , 因洛阳矿山机器厂需要提 前开工生产 。焦裕禄又被分配到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 ,担任实习车间主任。 一九五六年七月至十月,《起重机厂报》 连续发表了焦裕禄的题为 《减速机工段党 小组是怎样保证完成计划的》《对工段长工作方法的几点体会》《谈谈前方竞赛中的 问题和意见》 等署名文章 。文章强调了党的核心领导作用 ,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 作 ,全面发动群众 ,改善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意见 。同年十一月十一日,《起重机厂 报》 登载了机械车间被评为前后方竞赛优秀单位 的消息 ,并以整版篇幅刊登了 焦裕禄写的 《机械车间三季度竞赛总结》。 十二月 ,焦裕禄为车间基层干部总结了 十条工作经验 , 即:(一 )要依靠群众;(二 )要发扬民主;(三) 要经常总结工 作;(四) 要学习政治;(五) 要利用积极分子做工作;(六) 要了解群众思想 ,关 心群众生活;(七) 要依靠党的领导;(八) 要搞好团结;(九) 要学习党的政策; (十) 要主动向上级汇报情况 。厂党委采纳了这十条经验 ,改进了管理方法 ,调整 了生产 。一九五六年底 ,焦裕禄同志满载学习成果 , 回到洛阳矿山机器厂 ,担任一 金工车间主任 ,带领职工投入了紧张的设备安装工作 。一九五八年春 ,一金工车间 的设备安装 ,虽然还没有完全结束 ,但厂党委却已经下达了试制二点五米双筒卷扬 机的任务 。当时 ,设备不全 ,人员不齐 ,缺乏经验 。为了突破难关 ,完成任务 ,焦 裕禄日夜不离车间 ,始终和工人劳动在一起 ,打水 、送饭 、递工具 、喊吊车 。实在 困极了 ,就把大衣铺在一条长板凳上合一下眼 ,经过两个月的奋战 ,制造出了我国 第一台新型二点五米双筒卷扬机 。因为生产成绩显著 ,一九五八年底 ,一金工车间 被评为全厂的红旗车间 。一九五九年春 ,洛阳矿山机器厂全面投产 ,焦裕禄调任厂 里的调度科长 ,担负起全厂的生产调度任务 。他工作起来细致 、踏实 ,经常深入车 间了解情况 ,帮助车间解决困难和问题 。在他随身携带的兜兜里 ,经常装着好几种 工作手册 ,分门别类 ,记载着各车间的情况 。从生产任务 ,设备条件 ,劳动力量,
以致哪个工人有什么思想问题 ,家庭困难等等 ,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 了如指掌 。工 人们说 :焦科长不仅熟悉业务 ,还善于抓政治 ,抓人的思想 ,跟着他再重再难的 任务 ,我们都乐于接受 。就这样 ,焦裕禄在党的培养下 ,很快地就成了管理工业 的内行。
一九六二年六月 ,为了加强农村工作 ,焦裕禄又调回尉氏县 ,任县委书记处书 记 。同年十二月 ,调到兰考县 ,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 、书记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 故道 ,是个饱受风沙 、盐碱 、内涝之患的老灾区 。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 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三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 ,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 水平 。他从第二天起 ,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他说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焦 裕禄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 ,跑遍了全县一百四十多个大队中的一百二十多个。
焦裕禄把工作的重点首先放在统一县委领导班子的思想上 。兰考是一个老灾 区 。当时整个县上的工作 ,大部放在救灾上 。县里有些干部被灾害压住了头 。对改 变兰考面貌缺乏信心 。是依靠群众 , 自力更生 ,改变灾区面貌 ,还是两手向上 ,依 赖救济呢? 面对这种情况 ,焦裕禄感到 :要改变兰考面貌 ,干部是关键 。干部不 领 ,水牛掉井 。群众在灾害面前两眼望着县委 ,县委领导挺不起腰杆 ,群众的积 极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一九六三年元月 ,焦裕禄在县委扩大会议上 ,要求各级领 导同志要带头到困难村去 ,与基层干部同甘苦 、共患难 ,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作出 贡献 ,为基层干部作出榜样 ,真正做到心不离群众 ,身不离灾区 。在一个风雪交加 的夜晚 ,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 。人们到齐后 ,他没有宣布议事日程 ,就 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 。当时 ,兰考车站上北风怒号 ,大雨纷飞 。车站的屋檐下, 挂着尺把长的冰柱 。国家运送兰考一带灾民往丰收地区的专车 ,正从这里开过 。也 还有一些灾民 ,穿着国家救济的棉衣 ,踡曲在货车上 ,拥挤在候车室里焦裕禄 指着他们 ,沉重地对同志们说 :他们绝大多数人 ,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 。是灾荒 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 ,不能责怪他们 ,我们有责任 。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 我们 ,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 ,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 焦裕禄再也讲不下 去了 。几位县委领导低下了头 ,而心里却豁然开朗 , 明白了风雪夜车站之行的含 义 。县委一班人受到了一次最实际 、最生动的思想教育 ,增强了率领广大干群团结 奋斗 ,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的决心 。 回到县委后 ,焦裕禄同志又组织大家学习《为人
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 等文章 ,鼓舞大家的革命干劲 ,鼓励大家像张 思德 、 白求恩那样工作 。后来 ,焦裕禄又专门召开了一次常委会 , 回忆兰考县的革 命斗争史 。焦裕禄说 :兰考这块地方 ,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 ,先烈们并没有因 为兰考人穷灾大 ,就把它让给敌人 ,难道我们就不能在这里战胜灾害 ?就这样, 一个如何战胜灾荒 ,改变兰考面貌 的大讨论在全县迅速展开了 。县委领导干 部 ,纷纷走出县委机关 ,到农村住队蹲点 。焦裕禄到许多重灾村调查研究 ,通过 走 、看 、问 、记 ,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 同时也发现了不少令人深思的问题。 他对县委同志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 , 问题只要看得准 ,干下去 ,要革命。 兰考是灾区 ,穷 、困难多 ;但灾区有个好处 ,它能锻炼人的意志 ,培养人的革命品 格 ,革命者 ,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焦裕禄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感 染了县委的领导 ,感染了全县的党员 、干部和群众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 、治水、 改地的斗争中 ,焦裕禄身先士卒 , 以身作则 。风沙最大的时候 ,他带头去查风口, 探流沙 ;大雨倾盆的时候 ,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 ;风雪铺天盖地 的时候 ,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 ,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 。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 牛棚 , 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 ,一点一 滴地集中起来 ,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 ,成为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不仅是勤政为民的好领导 ,也是清正廉洁的典范 。他的一生 ,始终保持 艰苦朴素的作风 。焦裕禄在日常生活上自我要求极为严格 。他的衣 、帽 、鞋 、袜都 是洗过多次 ,缝了又缝 ,补了又补 。一床被子用了几十年 ,上面有四十二个补丁、 褥子上有三十六个补丁 。他下乡蹲点 、调研 、劳动时吃百家饭 ,住农民的草庵子、 牛棚 。他的办公桌 、文件柜都是原兰考县委初建时购买的 ,有不少破损的地方 。一 次 ,有位干部提出要装修一下领导干部的办公室 ,焦裕禄同志严肃地说 :坐在破 椅子上不能革命吗? 兰考的灾区面貌还没有改变 ,群众生活还有困难 ,富丽堂皇的 事不但不能做 ,就是连想也很危险。焦裕禄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子女 、亲属谋 取好处 。他经常教育子女要做脏活 、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 ,穿衣要朴素 ,生活要节 俭 。一九六三年 ,焦裕禄的大女儿初中毕业找工作时 ,本来可以有更体面的工作, 但焦裕禄硬是坚持让她去了酱菜厂担水 、推磨 、洗辣椒 ,走街串巷卖酱油 、卖酱 菜 。孩子白看了戏 ,他及时教育并让其补了戏票钱 。城关渔场为感谢焦裕禄指导,
送来了几条鱼让他补补身子 ,他让孩子立即送了回去 。这一个又一个故事 ,无不传 递着焦裕禄艰苦朴素 、廉洁奉公 、不搞特殊化的精神力量 。焦裕禄要求干部任何时 候都不能搞特殊 。兰考由于三害 严重 ,群众生活极为艰苦 ,吃饭都是粗粮加瓜 菜 , 因而个别干部下乡时不吃农家的饭 。焦裕禄发现后 ,严肃批评这种现象 ,并给 县社干部下乡立下一条铁规矩: 吃住必须在群众家里 。一九六三年一月十八日 ,焦 裕禄亲自起草并经县委研究决定下发了一个《干部十不准》 的文件 ,规定任何干部 都不准用国家或集体的粮款或其他物资大吃大喝 、请客送礼 ;不准参加或带头搞封 建迷信活动 ;不准赌博 ;各机关 、学校 、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都要以身作则 ,勤 俭过年 ;一律不得请客送礼 ;一律不准到生产队提取国家统购统派物资 ;一律不准 用公款组织晚会 ;一律不准送戏票 ;一律不准到商业部门 、合作社部门要特殊照 顾 ;不准借春节之机 ,大办喜事 ,做寿吃喜 ,大放鞭炮 ,挥霍浪费等。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 。他常说 ,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 出现在群众的面前 ;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去关心群众 、帮助群众 。他的心里 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 ,唯独没有他自己 。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 、骑不了车 , 即 使这样 ,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 ,坚持工作 、下乡 ,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 。一 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 ,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 ,年仅四十二岁 。他临终前对组织 上唯一的要求 ,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 ,埋在沙堆上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 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同年十一月 , 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 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 。一九六六年二月 ,新华社播发长 篇通讯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 。接着 ,全 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 ,在我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焦 裕禄成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各地也随之涌现并表彰了一大批焦 裕禄式的好干部 ,对当时干部中普遍存在着的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倾向 , 以及正在 开始形成的官僚特权阶层 ,发挥了重要的遏制作用 ,得到了党中央 、毛泽东的充分 肯定 。一九六六年九月十五日 ,焦裕禄年仅十三岁的女儿焦守云在天安门城楼上受 到毛主席等中央主要领导的亲切接见 ,周总理十分关心地询问了他家和兰考县的近 况 ,毛主席还笑着拉了焦守云一起合影留念。
相关文章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三册第七章 三线建设:经济大革命的战略决策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三册第六章 抓社会主义教育与促经济建设发展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三册第五章 勇于实践发掘精神动力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三册第四章 关键时刻:党内三次重要会议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三册第三章 三面红旗:经济大革命的重要标志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三册第二章 党的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三册第一章 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二册结 束 语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二册第十三章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二册第十二章 强化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二册第十一章 国家各项事业创新发展
- 刘飚|《毛泽东时代研究》第二册第十章 开辟民主法制建设新纪元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