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搞“经济特区”是一个“逻辑骗局”?】
要点:搞“经济特区”的初衷与核心目的,是为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摸索一条可行的道路。但问题也就出在这个“特”字上,既然搞的是“特”区,从逻辑上讲当然没有普遍的意义,也就是说“特”区的道路只是适应特区的“特路”,而不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普遍道路。
外国也有特区,例如美国有“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不过那只是相当于中国直辖市的行政区划概念,说明首都由美国政府直管而已,并非法律上的特权区域。
――中国的经济特区,则是一个政治经济法律特权区域。
――国家赋予特区引进项目审批权、人员因公出国出港审批权、外贸出口权、外汇管理权及许多其它经济管理权限,并且在包括税收、外汇管理、银行信贷、劳动用工以及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
――特别的,在深圳、珠海还设立了特区通行证制度,去深圳一次,要办证,给人的感觉就象出国。
据说设立这样的特权区域是为了:
――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
-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经济特区的建设模式是:
――“七通一平”,在一块新地上通电、通水、通路、通讯、通煤气、通排污、通排洪和平整土地。。。
――管理水平(政府的效率等)、经营条件(货币和物价、外汇管制、金融、信息服务和自主权等状况)、人口素质和市场、政策优惠(税费等)等;
――外引内联有机结合,发挥特区的“四个窗口”(技术、知识、管理和对外政策)和两个扇面辐射(对内和对外)的“枢纽”作用;
――努力探求建立一种灵活而有效地适应国际市场规律的特区经济体制模式。为此,需在计划管理体制、企业管理体制、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流通体制、价格体制、劳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以及财政金融体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特”智商的。特区,说白了就是以国家名义让利。在这个区域内投资,将会享受特殊优惠和便利,不交税或者少交税,以及其他各项开支的减免与缩减。
――实际上现在各个省、各个市都还有自己的开发区之类的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经济特区,只不过没有正式的国家级名义而已。
――划一根线、设一个行政边界,线内一种制度、线外一种制度,线内不交税、出来一米缴税。。。
●试想,如果特区外部也都向特区内部那样免税、减税,那么国家税收与财政将会是不是立即就会崩溃?
――说到底,是全国人民养着特区,侍候着特区。
●实际上经济特区与各级开发区扮演了干扰国家金融、洗劫国民财富的国中之国的角色。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一个笑料。
――到xxx岛屿注册个公司,就算是外商了。。。就算外资了。。。嘿嘿。。。
――实际上,主要资金来源还是国内,国内资金汇集于几个特区而已。又免税又减税的,干嘛不去?一个国家的总资金量是相对固定的,特区占用资金多了,别的地区资金就少了。
――“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企业,其中“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是中国特区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中国只不过得到可怜的加工费,而世界的反映是中国的廉价工业品充斥世界,影响了全世界的工作岗位。
――提升技术、管理之类的设想其实只是大头梦。想想富士康就知道了,他的管理方式连人性都没有。。。
――中国制造、挂着外国标牌的廉价商品充斥国际市场,同时中国自己的市场倒是被占领的差不多了,连粮食、食油等市场都被那个了
●所以,撤销各级经济特区、开发区,是当务之急!
――全国人民没有义务再养着特区了!
――各项政策已经基本均等化。“经济特区”已经完全失去了“特”的意义了。
――在互联网与全球化时代,以上设立经济特区的初衷已经失去了意义。
――特区的存在,已经失去法律上的合理性、公正性。
●深圳、珠海、汕头经济、厦门特区都应该撤销,作为三个普通地级市存在,一切统一归省领导,税收交到省里面。
●我想,各省都应该有积极性吧。。。
――当然,撤销经济特区的最大阻力很可能是既得利益者――各特区的领导与老百姓。。。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