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专题: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60周年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8221/84385/190537/index.html
连续两天,几个门户网站的头条黑体新闻都是官员谈“理性表达爱国情绪”。19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渡过鸭绿江的日子,60年后的今天,这段往事激不起半点涟漪,大家都去围观“我爸叫李刚”。25日,是正史中的志愿军参战纪念日。惭愧得紧,纪念是有一些的,不过名字改了,不叫抗美援朝,而是叫入朝作战。
60年前是不会有人想起来用这个名字的,因为它太“理性”、太“客观”了。美国人的公共视野中不太常见“朝鲜战争”(他们的说法,同样很“理性”、“客观”),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觉得打得莫名其妙,输得更加莫名其妙,只好选择无视。也有理性跨越太平洋的人士认为,这当然是因为美利坚人民每天都在幸福地投票选举,懒得理我们这帮土共。
我倒是觉得,综合一下也许更能说明问题。一方面,那场战争的硝烟把联合国军熏得浑身一抹黑,再强大的宣传机器也无法为其整容;另一方面,美国人民确实并不关心朝鲜在哪里,越南在哪里,他们确实只关心自己的儿子能不能活着回来。他们可以把NBA冠军称为“世界冠军”而丝毫不觉得惭愧,可以觉得所有的东方人种实在没必要分那么多国家,害得他们多记几个国名,忘掉这样一场并不光彩的战争,奇怪吗?
要说“理性”,普通美国人这才叫真理性:你们先吵吧,我打酱油去。可是这份从容我们学得来吗?
抗日战争八年,无论国共都不会把它称为“中日战争”,因为是日本人打进了家门,当退到墙角的时候,非奋起无以自保。无论是斯大林还是丘吉尔,也不会把二战称为“苏德战争”、“英德战争”,而是“反法西斯侵略战争”。就说爱摆出“理性”面孔的山姆大叔吧,它运气很好,除了独立战争和内战之外,没有在本土打过仗。但就是这场独立战争,没有一本美国教材会把它称为“英美战争”。如果按“理性”精神较真,当时美国还没有正式成立,根本不是一个国家,叫“英美战争”已经算是大大的抬举了。然而它们都不会用“XX战争”的形式来命名与自己切身相关的战争,一旦大炮射程稍有将自己笼罩在内的风险,“理性”和“客观”都作鸟兽散了。
农民,尤其是中国的农民,大概是最让“理性”人挠头的的人了吧。毕竟他们没有受过知识熏陶,容易被“洗脑”,天生就是“愚民”。两个农户为些琐事起争执,最后演变成大战,实例并不少见。一个人被人追打到了家门口,一番大战后,或拉开或散开,守卫者当然要痛斥对方“欺负人欺负到家门口了”、“骑到脖子上拉屎撒尿”。如果这个人还有心情笑眯眯地跟街坊四邻打招呼:“哎呀,刚才我跟XX先生在我家门口打架了,看见了吗?”“毕竟没进我家门,在胡同里打的,XX先生还是很讲究的,哈哈”“我流了点血,XX先生流得少,哎呀,这个架打亏了”,那么,这个“理性人”就不要怪被愚民骂上一声“傻逼王八蛋”了。如果旁边的莽汉多问一句:“架打亏了怎么办,还不找回来去?”,“理性人”该怎么作答?我想最理性的答案应该是:“下次不打。”
60年前的夜晚,无数志愿军战士唱着志愿军战歌跨过了鸭绿江,走向对岸那片瓦砾之地。“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短短数句,说明了我们的行动:“跨过鸭绿江”,意义:“保家卫国”,敌人是谁战友是谁:“抗美援朝”,力量来源:“齐心团结紧”。然而,它不是出自什么大作词家之手,而是来自一个基层连队的黑板报。显然,这是一个讲政治的作品,然而它却说出了当时国人的心声,最大程度地激发了中国人对“国家”这个概念的认同。历史上第一次,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工农大众感受到了自己与国家休戚与共,觉得自己不应该仅仅是“XX村人”、“XX宗族人”、“XX老乡会的人”,而是一个普通却又骄傲的中国人。
土共的对手总爱指责他爱搞政治,曾经的土共也确实很会搞政治。政治是什么?是社会关系,是经济利益,换言之,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维护自己的利益,“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这些话是指责土共搞政治的人所不愿解释和承认的,他们不承认自己失掉了民心,反而痛骂叛逆者“欺骗宣传”,丝毫记不起“共产共妻”这种荒谬的宣传是谁发明的。历史上,中国是长期处于无声状态的,这一点,很多人愿意承认(当然也有人向往仁义礼智信那套),但在是谁无声,谁该出声这个问题上,分歧出现了。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无声固然可怕,但让大老粗而不是知识分子先出声尤其可怕,所有的大老粗必须先进化成读书人才有发言的资格。进化未完成之前呢?“反正已经沉默习惯了,继续沉默吧,别跟着共产党走就好”。这样的心态,难道不是很多“理性”的知识分子都具有的吗?还好,普通百姓不懂得什么叫“暴民”,不懂什么叫“革命亢奋”,他们只知道旧路已被证明完全走不下去了,就只好砸烂它另启新路,如果有人到家门口挑衅那就冲出去教训它一顿。
世界上对抗最激烈的足球联赛英超却最强调“绅士精神”,无非是强调:公平竞赛(所谓的费厄泼赖精神),激烈对抗却又不以搏命为目的,最重要的是,不能为了胜利而不择手段。很多鼓噪朝鲜战争中方没有占便宜或者是占了便宜也胜之不武的人无非是想说:中国大搞人海战术,搞人命换人命的宣传,违反人性、违反人权。那么还是来听一听一位基层干部的怒吼吧,美军的新式火焰喷射器一番扫射后,他的几十个战士痛苦地在地上打滚,活活被烧成了干尸,面对此情此景,他悲愤地喊道:美国人是最虚伪的人,他们把最先进的技术用来制造这么灭绝人性的武器,却整天高喊什么维护人权!
就是因为追求“理性”、“客观”,军事学和发烧友中出现了很多不食人间烟火的分析人士,他们执着于比较各位战将所指挥战役的得意之笔和战果,探究每种武器的性能,却从不涉及具体操作这些武器的战士。似乎是说,燃烧弹烧死毛岸英没问题就叫科学的胜利,毛岸英们挺起腰杆搏命就是愚昧。据说这叫人性,据说不鼓励战士做俘虏就是灭绝人性。战争变成了类似于智力竞赛一样的游戏,成了英雄人物的个人秀,成了一个个不会开口说话的数字。似乎是巴顿一个人抢了一批汽油,开着坦克直扑欧洲大陆;似乎是薛岳一个人守住了长沙;似乎是林彪一个人把四野从东北带到了海南。按这种思路,战争就应该是拳击比赛,有裁判有规则,拳手参赛只是为了获胜拿奖金,没有目的。观众只是来欣赏技巧和野性的,与正义无关。这很像是西方传说中的决斗,双方都是绅士。显然,那场战争中中国的所作所为绝对不是一个绅士,他们是战士、勇士、猛士,就是不知道“绅士”这个舶来品跟自己、跟祖国的命运有什么关系。
幸好他们不知道,因为对面的家伙显然更不是绅士。一个绅士会把在他国的地盘上撒野称作“争取自由”吗?一个绅士会把踏平平壤城,撒尿鸭绿江当做奋斗目标吗?又或者,这本来就是绅士的本义?宋时轮的第九军团于美军血战长津湖,战士匆匆入朝,单衣来不及更换,很多人因此在零下几十度的雪地中冻成了残疾。美国记者又要鼓噪“没人性”了吧?然而他们真地会怜悯这些战士吗?不会,只会加倍地痛下杀手。如果我们“人性”一点,呆在鸭绿江西边祈祷美国大兵不要西进,他们会同意吗?答案再也不会公布了,然而,我们还是不能因为他们战后的言辞模糊而稍有犹豫。帝国主义就是帝国主义,不会因为挂着几个好听的名词而有任何改变。
几十年后,美国人赢了,他把我们教导成了绅士。我们恪守着绅士精神,竭力避免在领土争端问题上表露出情绪。 x先生早说了,钓鱼岛搁置争议,可惜的是,日本人受美国人熏陶最久,却最不得绅士精髓,居然说他们从没有承认过钓鱼岛主权搁置争议,在x先生死了几年后还是要再扇他一耳光。我们不再说美帝国主义,也就不再说抗美,甚至连援朝也羞答答了,成了“入朝”。多么客观的字眼,就像比赛双方“入场”一样,好像当年我们只是参加了一次军事竞赛,而不是性命攸关的搏斗。好像当年新华社传来的一份份捷报就只是一块块奥运金牌,为了让我们别忘了自己的国歌。好像黄继光、邱少云等一个个年轻的名字就只是一个个体育明星,证明虚幻的“国人当自强”。
老志愿军们再次走过了鸭绿江大桥,口内依旧唱着“雄纠纠气昂昂”的军歌。如果当年军官告诉他们我们是去“入朝作战”,这些年轻的生命会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吗?他们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去?和谁打?为谁而打?回答这几个问题只需要八个汉字即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美国人则会这样宣传:“为自由而战。”几十年后美国人依旧不忘纪念自己的战士,其中有句话叫“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不是免费的),这真是高明的宣传,而我们呢?“入朝作战”,无目的无疑义无正义感,打算给谁看呢?
我一向以为,“理性”、“客观”这样的字眼根本只有传说中的上帝才配得上享用,因为他无所事事,他事不关己高高关起,他只看热闹不劝架,他不扫自家门前雪,只看别人瓦上霜,他傲视云端,坐看人间悲苦连连,却只会淡淡地说上一句:你忏悔吧。至于生活在人间的人,真正看热闹的只有那些不关心“理性”不“理性”的看客,真正鼓吹“理性”的人却从来不是真正来看热闹的,我把他们称为人间的上帝,因为他们总有一种置身事外的视角,总有一种装作是“第三种人”的厚颜无耻。
传说中的上帝毕竟只是传说,人间的上帝却只会逼着某一方忏悔。
对不起,我还不能忏悔,当年我们是抗美援朝,不是入朝作战。
小树博客:http://hbchinasun.blog.sohu.com/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