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是否想打“右灯”往左拐?
罗四夕
电视连续剧《永远的忠诚》,把沈浩的优秀一面表现得非常充分,可以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他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十分感人。他的优秀品质,可以说是集白求恩、张思德、雷锋和老愚翁于一身。这是人所共知的。但人们还忽略了沈浩还有个创造发明,就是打“右灯”往左拐。
改革开放以来,有人发明了打“左灯”往右拐已是见怪不怪了,但打“右灯”往左拐还是第一次看到。
“右灯”的右就是小岗村的“承包”,也就是单干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落后的、倒退的,不可能集体富裕的经济。这是历史和小岗村的现实证明小农经济是落后的、倒退的。
历史证明:1955年前,中国农村就是小农经济,没有集体富裕起来,只有两级分化。
小岗村的现实证明:《永远的忠诚》就把小岗村包产到户的落后、倒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沈浩到小岗村时,小岗村的人们已单干了26年还穷得要命。特别是老弱病残非常悲惨,其中有两家人,一家是一个孤独的老奶奶;另一家是一家四口人,妻子病了,有两个孩子,他们两家的房子(草房)破烂不堪,还是分田到户单干前公社帮他们维修过的。由于整个村都穷,大多数青年外出打工去了,干农活的人很少。 沈浩刚到小岗村时,200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村集体欠债3万元。 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现状,上级也曾多次派干部去扶持小岗村,也没有把小岗村这个“阿斗”扶起来。小岗村的落后表现是:
一,干部自私自利,贪污。他们不只是各顾各,还把原来公家的房屋、挖土机据为己有……,把群众交的电费贪了,促使供电局断电,群众摸黑。外面的支助他们的钱也贪,其中有20万元下落不明。
二、有的人横行霸道类似黑社会。你看那个村委会主任贾治国,在小商店买东西不给钱,老板不敢公开说。沈浩去了,他不能为所欲为了,就想把沈浩撵走。先是造谣,说沈浩贪污30万。后来又组织人撵沈浩走,沈浩不走,就把沈浩往死里打,幸亏有人来了,凶手跑了,不然沈浩就要被打死。
省里派的支部书记他们都敢打,一般群众就更不敢反对他们了。
三、那些按血手印的人自私自利的水平是非常高的。大包干纪念馆挂他们的像,本来是为他们歌功颂德的,为他们树碑立传的,但他们为了私利,却说旅游局侵犯了他们的肖像权,要向旅游局索赔,大吵大闹,几乎打起来。
四、人心涣散,一盘散沙。由于大家都各顾各,人们根本就没有集体观念,不仅各种公益事业搞不起来,就连村里的 “两委”班子也连续多年没有选出来。
五、沈浩为他们做的每一件好事几乎都要遇到阻力。修路,有人把猪圈往外阔;给小学建操场,有人占集体的房子不搬;招商引资,也有人阻拦……沈浩之死,可以说是劳累死了的,也可以说是气死了的。
沈浩是一朵鲜花,但插在牛粪上,太可惜了。
沈浩之所以能把这个落后、倒退的“阿斗”扶起来,就在于他是打“右灯”往左拐。沈浩去前,各方面也在给小岗村“输血”,上级也派支部书记去帮助,为什么小岗村还是那样穷?原因就在于,以前是沿着小岗村承包的那条落后、倒退的小农经济的路继续往下走,外面输的血落在个人的腰包里或是分给每个人,只靠等“输血”,自己不造血。沈浩去,他本想直接改变承包那条落后、倒退的小农经济的路,但他无力回天。因为,一包就灵是得到大人物首肯的,如果明目张胆地改变了,那就是给大人物脸上抹黑了,不但改变不了,而且还有风险。因此他来个打“右灯”往左拐。就是,不公开否定以前的承包单干,但他不搞承包单干,外面输的血不承包,也不全部发给个人,而是把大家组织起来,搞集体的公益事业。如他带去那50万元,那里的人,听到50万元,大家都喜笑颜开,首先是问每个人可以分多少?说不分给个人,是用来修路用的。于是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承包,特别是那个贾治国,喜出望外,照过去的老路,贾治国承包是志在必得。但沈浩不包给个人,只请技术员指导,把村民们组织起来自己修,给参加的人发工资。于是村民们都积极参加。结果,不仅路很快就修好了,而且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赠到钱,一举两得,人们的积极性就逐渐调动起来了。
纵观沈浩在小岗村的历程,他是把外面的“输血”用来“造血”。也就是用来发展集体的公益事业,而不是发给个人去发家致富。
沈浩在小岗村还有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他为什么要带着小岗村那一帮人去参观大赛和华西村?小岗村已被人们大吹大擂,捧上了天,连大人物们都前呼后拥,络绎不绝地到小岗村“朝圣”,为什么沈浩要放下架子,带着小岗村一帮英雄人物去参观早已被人们遗弃了的大赛和华西村呢?是他要大赛和华西村的人们给他们一道走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的道路,还是他要学习大赛和华西村走集体化的康庄大道呢?他是否想往左拐呢?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