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妨先看几条相关时讯。然后再继续讨论。
【1】美国“占领华尔街”示威者将转战富豪大宅
据新京报2011年10月12日报道,美国波士顿警方当地时间11日逮捕了约100名参与“占领波士顿”活动的抗议者。警方发言人表示逮捕罪名为“非法入侵”。与此同时,“占领华尔街”抗议者将目光瞄准了富豪的家。在华盛顿的抗议活动10日进入第5天,超过美国警方允许的4天期限。美国警方于当天傍晚出人意料地允许抗议者在白宫与国会山之间的自由广场继续抗议四个月。在纽约,“占领华尔街”活动相关人士10日表示,他们将在当地时间11日中午12时30分出发,进行“百万富豪游行”,目标是“拜访”包括默多克、摩根大通集团执行长杰米·戴蒙和石油大亨大卫·科克位于纽约的豪宅。
另外,前两天高调指责“占领华尔街”抗议者行动的市长布隆伯格10日改口,在示威者未违法的情况下,他们要抗议多久就多久,纽约市政府不会驱赶他们。不过,布隆伯格也警告说,一旦他们采取非法行为,纽约警局不会姑息他们。自从“占领华尔街”活动发起以来,纽约市警察局因部署警力已经花费190万美元,其中大多支付警察的加班费。
【2】“占领华尔街”波及欧美诸国 直击美贫富悬殊软肋
据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2日报道,“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在全美范围愈演愈烈,并波及加拿大、英国、荷兰等国。随着这场抗议活动的声势和范围不断扩大,媒体的关注程度不断上升,美国各界及其他国家对这场运动的反思也在不断深化。
直击美国贫富悬殊“软肋”
《纽约时报》9日发表社论称,收入不平等正在碾碎美国的中产阶级、扩大贫困人群,并可能制造出一个有能力、有意愿工作却没有工作的永久性下层阶级。抗议者中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正表达失去机遇的一代人的愤怒。社论认为,极端不平等是经济机能失调的标志,当前美国公司利润在美国经济中的份额为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工人薪酬的份额则降至最低。研究显示,这种极端不平等与教育退步、健康恶化、公共投资减少等密切相关,并扭曲了政治权力。正因为此,“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不满者。
洛杉矶专栏作家刘易斯·维加10日对本报记者说,“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不断升级、蔓延,表明美国目前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已不是党派争议,而是全民不满。维加特别指出,近来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发生的抗议表明,发达国家对这种抗议活动并没有免疫力。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戴安娜·罗林格称,“占领华尔街”是美国中间阶层的茶党运动。抗议者厌烦了政治家的不停争吵,背负着美国的负担(税收)。
随着抗议活动的升温,其组织者和参与者“占领欲”也在膨胀。美国东西方研究所副总裁兼公共政策部主任纳戈尔斯基和纽约大学应对全球不安全问题项目主任理查德·戈万告诉本报记者,“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的组织者已经通过网络计划于10月15日发动主题为“为世界改变而联合”的抗议活动。如何应对新生代借助新兴网络媒体的威力,发泄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是各国政府面临的挑战。
反思抗议活动后续影响
印度IBN电视台网站10日刊登文章称,印度民众应该很容易理解那些“占领华尔街”参与者的心情。事实上,绝大部分美国民众都对政府将企业负担转嫁至民众身上的做法表示厌恶。由印度斯坦时报集团与美国《华尔街日报》合作经营的新闻网站10日刊登题为《不满情绪的全球化》的文章,认为人们最初会轻易将“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与当前处于衰退的美国经济的不平衡性联系起来,但当越来越多的工会和政客加入到示威人群中时,有人开始担忧,这或许会成为美国政治的一个转折点。
【3】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分裂美国 专家:为政治游戏噱头
据环球网2011年10月12日报道,当地时间10月11日下午5时,美国参议院不顾中方的反对与奥巴马政府的警告,对《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进行最终投票,并以63票赞成,3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该法案。对于这个被外界普遍认为旨在迫使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法案,美国白宫、国会两党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存在巨大分歧,并爆发了持续的激烈争论。而专家分析说,法案只是美国政客为转移国内注意力而玩的政治游戏,就美国目前经济情势来看,这个有可能引爆中美贸易战的法案通过众议院表决和总统签署、最终形成约束力法律的可能性并不大。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参议院此举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他分析说,在“占领华尔街”活动的压力下,美国的少数政治精英只是在找一些噱头来让国内外转移视线,将舆论的压力转移给中国。针对有美国议员指责人民币汇率偏低导致美国出口不振、就业低迷,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是一个花样。就业率是一个国内问题,与薪酬、就业结构有关。人民币汇率不是导致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据环球时报2011年10月11日报道,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朱继东文章指出,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灵魂。毛泽东曾经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苏共政权的垮塌,可以说就是从意识形态领域的失败开始的。
首先,主管意识形态的领导干部思想“僵化”是一个重要因素。斯大林时代自然不必说,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相继去世,苏共中央领导层多数来自经济和组织部门。到了赫鲁晓夫主政的20世纪60年代前后,虽然形式上还保留着党的第二把手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传统,但思想干部经常受到经济和组织工作领导人的蔑视。另一方面,社会思潮中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也排挤了理论和思想的对话,不少党员和群众感到信仰迷失。
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由于害怕出现赫鲁晓夫所谓“新闻改革”带来的混乱局面,苏共把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倒退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水平,把斯大林模式与社会主义等同起来。勃列日涅夫等党的高层领导自我标榜为卓越的“列宁主义者”,其内容空洞的“著作”被成百万册地出版发行,导致越来越多人以讥讽的态度对待列宁和马克思主义。“僵化”模式导致意识形态领域空话套话连篇,形式主义让人们感到厌烦,加剧了信仰危机,使得在苏共对意识形态高度控制和对新闻严格管制的表面下暗流涌动。
苏联的悲剧在于,在出现了把社会主义教条化的干部后,又出现了放弃社会主义的干部。1986年3月,戈尔巴乔夫掀起“重评斯大林”运动,鼓励各报刊“成为独特的反对派”。于是,一些对“反思历史”特别激进的报刊如《星火》画报和《莫斯科新闻》等开始全盘否定过去,否定苏共历史,否定社会主义,进而公然打出向资本主义方向“改革”的旗号。被称为“文学炸弹”的雷巴科夫丑化斯大林的小说《阿尔巴特大街的儿女们》,一经问世发行量即突破100万份。接着各种非正式出版物纷纷登台,苏共舆论阵地逐渐被蚕食。
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主张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把苏联社会中头脑清醒、忠于社会主义的人变成少数,将他们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成为众人耻笑的对象”。面对这种宣传攻势,戈尔巴乔夫不仅不斗争,反而取消新闻审查制度,主动为西方媒体进入苏联打开大门。美国国际广播委员会曾评价称:“苏联停止干扰西方广播,可能比戈尔巴乔夫从东欧撤军50万的允诺更重要。”
在苏联媒体主动向西方交枪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失去了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和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从1989年1月到1991年1月短短两年内,有290多万苏共党员声明退出党组织。可以说,是媒体领导权的丧失带来的媒体失控摧毁了苏联意识形态大厦的根基,掏空了苏联制度的核心价值体系和理想信念大厦,加速了苏共亡党的步伐。
【5】网闻博评:99%对1%的一场“阶级斗争”
9月17日,“占领华尔街”运动一开始就在其网站上声明:“我们共同的特点是占总人口99%的普罗大众,对于仅占总数1%的人贪婪和腐败,我们再也无法忍受。” 对此,美国的资本政客也曾公开叫嚣,这是一场危险的“阶级战争”。显然,正是1%对99%的阶级剥削与压迫,才终于激起了99%对1%的强烈反抗,这的确是一场壁垒分明的“阶级斗争”。在这场已经持续了数周的抗议活动中,示威者们也已直接发出了“终结资本主义”和“现在就要革命”及“为社会主义而战”的怒吼。
尽管示威者们的个人感受和诉求表达不仅相同,但“99%对1%”的愤怒却是“共同的特点”。透过这些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我们还是能够看到“99%对1%”的“阶级斗争”共同本质,也能感觉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时代交锋和世界历史转折的强烈脉动。正因为如此,美国的少数资本政客和政治精英,才极力要将这场“占领运动”的主题限定在经济技术层面,并聚焦在“要工作”和“要就业”的领域。于是,为了解决“99%”的“就业困难”,就得“提振出口”,就得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就得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争”。这样,便把美国自身政治体制的根本矛盾和国内“阶级斗争”,顺利转轨为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战争”。当下,美国资本政客对人民币的“算计”,无非如此而已。
不过,且不说资本主义的几百年历史。就是在美国的二百多年历史中,伴随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繁荣与萧条也早已是循环常态了。但即便是在经济繁荣期,1%对99%的阶级剥削依然不变,99%们的劳动工薪收入也同样不能与1%的资本利润收益等量齐观。而一旦遭遇经济萧条,政府与央行的刺激经济和“救市”,首先“救”的还是1%的资本“肥猫”。也即便是经济回升了,就业增加了,99%们获得的还是微薄的工薪收入,而1%们照样大赚的是资本利润。也即使是给99%们增加一些社会福利保障,但同样远远不可能填平99%与1%之间的贫富鸿沟。于是,几百年来,从欧洲到美国,整个西方世界及资本主义世界,99%与1%的贫富差距依然是几百年的“毫不动摇”。
这一点,对于身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首都”的美国人来讲,自然是认识更为深刻。因此,这次99%对1%的愤怒,为何矛头直指华尔街,为何要“占领华尔街”?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清楚,在这个“美元帝国”的全球“货币殖民”时代,这里才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运营中枢”。99%们不仅仅是“要工作”和“要就业”,他们更要的是真正的“人皆生而平等”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有私有制,就会有1%对99%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有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就会有资本对劳动的贪婪剥削和压榨。有市场经济大鱼吃小鱼的“资本丛林法则”,最终就必然激起99%对1%的“全球愤怒”和反抗浪潮。这场“占领运动”的“阶级斗争”主题和焦点,是美国资本政客无论如何都模糊和转移不了的!
【6】发展道路:是“利益导向型”还是“道德导向型”?
“要就业”还是“要公平”?这个美国式的社会选择题,非常类似中国式的“蛋糕论”选择题。其实,提出这种非黑即白的选择题,原本就是一个脑筋急转弯的“忽悠题”。就像“要就业”本身便是“要公平”的题中之义,“做蛋糕”也本身就包涵在“分蛋糕”之中。换句话来讲,这就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而这样将物质利益单独摆出来的诱导式选择提问,实际上就是在转移视线误导人们走向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向钱看”,如此便自然会把“不公平”问题放在次要位置去考虑。这里特别是在极力回避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在“公平”的社会条件下,照样能更好地实现“就业”,也照样能够更快更好地“做蛋糕”。
这个问题再放大来看,就是一个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取向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公与私、多数与少数及99%与1%的选择,就是公有制与私有制的选择,就是一个利益导向型与道德导向型的社会发展模式选择。资本主义制度,显然选择的是自私自利而不是克己奉公,选择的是私有制而不是公有制,选择的是利益导向型而不是道德导向型发展模式。因此,才必然有华尔街的资本贪婪和金权政治的腐败,才会有1%的富奢和99%的贫穷,也才会不断激化99%对1%的阶级斗争。
而资本政客及文化精英们之所以要模糊阶级性质差别和阶级斗争,正是为了掩盖和维持这种利益导向型社会发展模式下的“不公平”,就是为了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在“要就业”和“做蛋糕”上,更是为了避免人们要求走上道德导向型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在美国的资本政客看来,让中国接轨市场经济,就是把中国当成他们调节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蓄水池”和“排水坑”。把中国的资源和劳动力,当成他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流动资产”。强迫人民币加速升值,“蒸发”中国所持的美国国债,抬高中国商品进入美国的门槛,扩大美国的产品出口和国内就业,这些都只是美国资本政客的短期目标。其更长远的目标,则是强迫中国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以便华尔街可随时随意通过操纵市场而操纵人民币的升值和贬值,进而通过操控人民币而全盘操控整个中国经济。这样以来,中国经济泡沫的生灭过程,便是华尔街“对赌涨跌”和“双向获利”的“剪羊毛”过程。
事实上,中国目前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和“出口退税”的财政补贴奖励,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强制结汇”金融制度,已经导致人民币随国家外汇储备增长而“被动超发”的局面。如此以“赔本”的廉价商品“补贴”美国的高消费,换取的外汇储备又“投资于”每天都在缩水蒸发的“美债”,但“被动超发”的人民币却又在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目前所谓的“输入性通胀”,便是这种“里外吃亏”和“两头不落好”的“美元绑架”所致。
在这个被“美元绑架”的市场经济体系里,美国一陷入金融危机,人民币就得被迫节节升值,中国的“东莞模式”和“温州模式”外向型经济就跟着遭殃。当美国进一步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时,我们已经形成的“保民生”惯性思维第一反应也是“救市”和“保就业”,而不是从根本上去反思我们这个“做蛋糕”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公平”。特别是,这样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中国国家民族利益和99%的中国人民是否“公平”?就算是没有发生金融危机,就算是美国没有跟中国打贸易战,就算是在“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辉煌期,就算是在“东莞模式”和“温州模式”的黄金期,如“富士康N连跳”那样的“血汗工厂式就业”,难道就是中国99%们的“民生保障”和幸福生活吗?
因此,“要就业”与“要公平”、“做蛋糕”与“分蛋糕”乃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质上都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今天,美国99%们“终结资本主义制度”的呐喊,更促使我们必须跳出市场经济的僵化思维框框来看待“汇率战”与“贸易战”,也必须跳出这个市场经济陷阱来看待“要就业”与“要公平”。最根本的,就是要在道德导向型的社会主义理念指引下,怎样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
“占领华尔街”运动还启示我们,在这个“美元帝国”的“货币殖民”时代,对于社会发展道路方向的选择主动权和话语权,99%们不去“占领”,就必然会继续被1%们所“占领”。我们有本应属于每一个99%的物质世界,也更有本应属于每一个99%的精神世界。不“占领”,就会“被占领”,这是美国99%们与华尔街1%们的“阶级斗争”,也是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99%们与华尔街1%们的“阶级斗争”!
【7】鉴古往而知兴替,让历史告诉未来
亦如网闻博报小社员在此前的《凭什么不许奥巴马闹革命?》、《全球愤怒:谁在制售“文化鸦片”? 》及《礼崩乐坏:孔子赶趟“占领纽约”》等《日出西边/风动中国》系列文章所述,回望来路,从“向钱看”争先富,到接轨市场化私有化“国际惯例”,到形成出口导向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再到贫富两极分化和“黄赌毒黑腐假”沉滓泛起的“道德滑坡”,直到现在的美债危机和“输入性通胀”危机,我们辛辛苦苦做出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大蛋糕”,却原来并不定吃也不定用。顶多,只算是给救美国救欧洲救世界作出了“负责任大国”的贡献。
为何会这样呢?难道我们不正是从“向钱看”开始,便把“GDP大蛋糕”和美元货币真当成了自己的财富吗?可到头来,自己真金白银的物质财富,却被“虚拟”给了西方富国,而自己仅仅只是落了一堆“看起来很美”的数字和不断贬值缩水的纸钞!现在,中国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和“输入性通胀”危机,还看不到尽头。与其说这是以“东莞模式”为代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已走到了尽头,倒不如说是“向钱看”的思维模式已经陷入绝境。拜物拜金,反而失财。自私自利,反倒自损自残。
拜金拜富,就得学习世界上最富裕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接着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买办精英通过世界舆论大合唱,顺着中国人“向钱看”争先富的“求学”愿望,又循循善诱地给我们送来了“科技崇拜”、“市场崇拜”、“GDP崇拜”、“法治崇拜”及“普世价值崇拜”等一整套“西洋套餐”。这里面最核心的教义,还是市场化私有化“国际惯例”,简称“市场经济”。
于是,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全球财富盛宴狂欢中,当世界经济繁荣景气时,贫穷的中国人以血汗劳动供养美国和西方富国消费。而当经济景气低迷危机海啸来临时,遭受“血汗钱”缩水蒸发和“输入性通胀”打击最惨重的,还是贫穷的中国人。穷国供养富国,穷人供养富人,这究竟是哪门子的“国际惯例”和“普世价值”?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对敌人的视而不见与宽容,就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犯罪。我们今天实现危机突围的出路,同样需要回归到历史的起点上再出发!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