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学源于政治地理学。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1897年发表的《政治地理学》一书中,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以后又发表有关“生存空间论”的论文,认为国家像有机体一样有兴盛、衰亡的过程,国家的兴盛需要广阔的空间。瑞典学者R.谢伦沿用了拉采尔的思想,于1917年发表《作为生命形态的国家》一书并首次提出地缘政治学一词。R.谢伦认为一个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条件是:广阔的空间、对全体国民的控制和自由的活动权力。在一个信息、人员、商品和资本高度流动的全球化时代,地缘政治在国家战略和政治思维中的作用开始下降,但对一个传统上长期以“陆权”思想为主导的正在崛起中的中国而言,地缘政治在对其国家进程中的影响力仍不可小视,现实也证明了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正在影响着中国的国家战略。
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
大国力量交汇。中国处于东亚大陆的中心位置,东北面和北面是有着根深蒂固猜疑的俄罗斯,西面是一直要与中国争个高下的印度,南面有对中国的崛起深感忧虑的东盟,东面是对中国深怀戒心的韩国和有历史宿怨与领海争端的日本。区内核国家较多,中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都是实事的核国家,日本也是一个准核国家。
与邻国关系复杂。按照国际关系学的理论,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差距越小,相近力量的国家的安全感就越小。如果两个国家本来存在比较具体的现实冲突,那么两国想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国与俄罗斯虽然领土划界已经解决,但历史积怨较深,在俄罗斯视中国为威胁者不在少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不牢靠。俄罗斯在中俄耗时六年,时断时续的围绕天然气问题的谈判中漫天要价,今年8月中俄双方围绕天然气合作进行新一轮谈判,这也是双方迄今为止展开的第八次对话。越南同俄罗斯的军火交易规模近些年来不断扩大,现已成为俄罗斯军火主要买主。俄罗斯向越南提供的武器包括基洛级潜艇、护卫舰、直升机等,俄罗斯还帮助越南培训使用这些武器装备的军事人员。在今年6月中越两国围绕南海问题争吵不休的情况下,俄罗斯趁机向越南推销武器系统并已经向越南交付专门用来攻击水面舰艇的苏-30MK2战斗机。越南在去年和前年总共从俄罗斯采购20架苏-30MK2战斗机,合同总金额达20亿美元。俄罗斯除与越南进行军事合作外,近年来,俄印之间的军事合作也在逐步升级。另外,俄罗斯还对中国在远东地区的投资和贸易活动抱有戒心,并对中国参与北极开发持明确的反对立场。
在中国所有的邻国中与印度的边界争端最大,印度也是强占中国陆地领土最多的国家。印度单方面以一直未获中国承认的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两国边界,将相当于3个台湾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藏南地区并入其版图。长期纵容达赖流亡政权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达赖流亡政权长期设在印度北部喜玛偕尔邦的达兰萨拉。印度还对中方在雅鲁藏布江修建水坝持批评态度。近期,又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坚持与越南合作开发南海争议地区的油气资源,并通过加强与越南的军事合作来实现其“东向战略”。
对于宿敌日本,不仅存在对历史的认识问题,还存在钓鱼岛与东海划界等现实冲突,日本还不断地插手台湾和南海问题。近日,日本驻菲律宾大使更是直接表白,日在南海存在“利益”,呼吁建立强有力的南海行为准则约束各主权声索国。日本此举意在用南海问题牵制中国,为钓鱼岛问题制造空间。在大洋的彼岸,美国正殚精竭虑地阻遏中国的崛起,美国把日本作为亚洲地区的支柱盟友,通过所谓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来制约中国。
亚洲最大的国家集团东盟对中国的崛起怀有强烈的恐惧和戒心,中国与东盟成员中的多国在南海存在争端。而且印度尼西亚素有排华传统,运输资源命脉的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又掌握在新加坡手中。
邻国之间争端较多。中国周边各个邻国之间也是矛盾重重,韩国和朝鲜有国家主导权之争,印度和巴基斯坦因克什米尔问题也是水火不容,日本和俄罗斯有北方四岛之争,日本和韩国也有竹岛之争,东盟内部多国在南海问题上亦有争议。
由于中国与周边邻国以及各邻国之间在地区事务的诸多方面都存在争议,外加美国通过“离岸制衡”的战略来阻滞中国崛起,使得亚洲地区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强敌环伺,四面楚歌。
地缘政治环境对中国政策的影响
地缘政治环境,对中国国内的政治生态进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迫使中国不得不长期维持一个高度集权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并过渡强调保持国内稳定,以促成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从而忽视对世界范围内普世价值的遵从。籍以高度行政集权模式降低公共政策与民众期待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削弱政府在面临国内和国际挑战时做出正确判断和坚决回应能力的可能。
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还导致中国外交必须学会和适应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的艺术并对有关争议采取谨慎和容忍策略,这也合理地解释了中国在海洋争端中奉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战略的理论形成过程。
构建超地缘的国家战略
如果说相对简单而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是成就今天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的客观条件,那么建立美元的全球霸权来塑造金融的力量、通过好莱坞来塑造文化的力量、通过自由媒体来提高话语权等则是美国为维系其全球持久的影响力而值得中国学习、借鉴的选择。中国要降低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对国家的不利影响,除传统的平衡大国关系、立足东亚,推进睦邻友好战略、奉行独立自主的多边外交外还必须构建以金融、文化和媒体力量为主要元素的超地缘的国家战略。
积极推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和货币互换机制,加大人民币自由兑换力度,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争取提高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与表决权;优化巨额外汇储备的投资方向与外汇资产配置多元化,积极彰显在国际经贸中的金融影响力。
以在全球设立“孔子学院”为平台,大力推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以来,截止2011年7月,全球共有103个国家开设了350所孔子学院和430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的发展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目前,世界各地还有260多所大学和学院正在等待批准他们希望设立孔子学院的申请。通过孔子学院,很多人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孔子学院还组织一些外国的学生和老师去中国,让他们了解中国,改变了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因此,孔子学院在扩大中国的影响力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除此,还应加大对中国文学、电影、艺术等领域的投入、宣传和推广力度,全方位构建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
建立独立、自由、开放的媒体平台,在国家传播领域形成民众积极参与、媒体自由讨论、学者借智创新、官方扬弃施政的良性互动氛围。这既有利于在重大国内和国际挑战面前集中民智,也有利于外界了解中国真实的民意,从而提高国家的话语权。不同渠道表达的不同观点还将为中国外交赢得更多的回旋空间。
从全球金融危机到G20的建立,中国已经处在国际体系行将变革的前夜,中国也将是这场变革的主导者之一。近年来,国际环境好像突然因中国的崛起、强大而变得复杂乃至困难起来,如何融入、参与、改造乃至主导国际体系和规范的演进是中国面临的真正挑战。因此,思考和建构超越地缘观念的国家大战略已经呈到了中国决策层的案头。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