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林毅夫“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三大法宝
华执殳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高层国际论坛上林毅夫“表示,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想找到一个不受冲击的避风港并不现实,但相比之下,中国所面临的状况是最乐观的,也是最安定人心的。”(2008年10月27日《北京商报》)此话多少有点令人费解,中国既然不是金融危机的“避风港”,为什么状况又是“最乐观的”和“最安定人心的”呢?原来林毅夫认为中国有“三大法宝”,能够“帮助中国较好地应对这场金融危机。”
据“新华网华盛顿10月11日电(记者刘洪)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11日表示,尽管中国也受到目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三大因素将帮助中国较好地应对这场金融危机。
林毅夫当天在记者会上说,这三大因素是:中国具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存在资本管制,这就为中国筑起了一道“防火墙”;中国货币政策稳健,中国政府过去4年都实现了财政盈余。
林毅夫表示,由于有以上的良好基础,中国可以通过刺激内需来促进经济发展。在刺激内需方面,中国可以增加农村投入、实现产业升级、加强教育和医疗开支等。因此,他对中国经济前景仍充满信心。”
在金融风暴扫荡全球的时候,我们确实应该庆幸我们居然还有这样的“三大法宝”;而这也确实是许多国家所没有的;按理,借助这“三大法宝”我们应该能够“较好地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了。然而这“三大法宝”究竟有多大“法力”?它们能够发挥我们期待的作用吗?这“三大法宝”名符其实吗?
一.“中国具有庞大的外汇储备”
一万八千亿美元,确实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它的处境却并不美妙;首先由于美元贬值,它的实际价值缩水几达百分之三十;其次二千多亿的“两房”投资,曾经的“真金白银”大概与“画饼”没有多少区别。三者五千多亿美国国债,几成“死钱”,急用“变现”非打折扣不可,而且会随着“变相”的进行,折扣越打越小,甚至会引起美国国债急剧下跌和美元加速贬值,从而进一步大幅缩水。
本世纪初以来,曾有很多国内有识之士呼吁要把我国的外汇储备多元化,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是不幸得很,这鸡蛋的绝大多数还是放在了金融风暴策源地的这个“篮子”里,这“庞大的外汇储备”本身已经多少有点“泥菩萨过江”的味道了,君不见,中国的金融精英今年以来仍在继续增持美国的国债,以期保持它那虚幻的价值,也就是虚幻的“法力”吗!
二.“中国存在资本管制,这就为中国筑起了一道‘防火墙’”
多年来,金融专家、学者、高管等精英们大谈什么“中国的金融市场如何的不成熟”,什么“中国对金融市场的管制过多过死”,什么“金融流通性不足”,因此必须改革;另一方面,则鼓吹,必须学习西方“先进的”金融监管体系,必须学习西方“成熟的”金融市场,必须借鉴西方“成熟的”经验,等等;总而言之一句话,必须解除国家对资本的管制。现在却突然“发现”,正是这个管制,却是一道救命的“防火墙”,好象我们虽然不能如隔岸观火那样绝对安全,起码还可以隔“墙”观火,有个相对安全,大可“人心安定”了。
的的确确,在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中国的金融管制几乎起到了挽狂澜于既倒的作用;那时候,在全世界呼风唤雨,推波作浪的“热钱”,把一个一个的第三世界国家席卷一空,可是撞在中国这堵资本管制的“防火墙”上,虽也冲开了若干缺口,小有收获,却最终不能越雷池一步,只好知难而退了。
然而,今天这堵“防火墙”的现状如何呢?由于金融精英们改革创新的功劳,这堵“防火墙”却开了许多并未加锁的门,同时还打穿了更多的根本没有门的豁口,墙体也是东塌西陷,几成断垣危壁了。
再来看看守卫“防火墙”的金融军团,如今几乎由清一色的高薪聘用的“雇佣军”组成,据说都是拥有丰富金融工作经验的饱学之士,多半都被冠以“资深”的头衔,俨然可称为“精锐之师”。然而使人忧心如焚的是,他们无论皮肤是黄是白,却多半怀揣欧美国籍证书,或者准外籍证书——绿卡;其余的中国籍金融精英中“裸体当官”者也是在大有人在,更不要说那些鼓吹融入西方金融体系的金融界的头面人物了。
如此金融军团能够为中国守住这堵“防火墙”吗?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例如2004—2006年的炒作石油期货导致巨亏以至破产的“中航油事件”,就是一个铁证。据2008年09月27日中国经济网 报道“中航油所雇用的交易员竟全是外籍交易员,机密全部暴露,营运风险加剧,在这种强势对手面前,公司无疑处于绝对劣势地位。总裁陈久霖的贪婪心理导致了公司严重违规操作面临一系列的法律风险,因为其从事的石油期权投机是我国政府当时明令禁止的。”“明令禁止”的“防火墙”不成其为墙,“外籍交易员”又里应外合,“中航油”不败才是怪事。
我们还看到,从去年到今年国际金融寡头的“热钱”有如劳山道士一般,大显神通,穿墙而过,进出自如,不留痕迹;至今都没有一个权威的“进出纪录”公布出来。“热钱”在股市、楼市上大显身手,犹如过江猛龙;呼啸而来,席卷而去,股市几乎成了人家的“提款机”,严重失血,一路下滑,如今瘫在1700点上苟延残喘,一剂又一剂的强心针,仍然不见起色,与国外股市转危为安形成鲜明对照。
针对当前金融风暴的严峻现实,我国各界形成了“埋头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共识,然而如此金融军团却反其道而行之,为美国救市“买单”,去西方“抄底”的行动却在悄然进行;而西方金融寡头贱价收购中国优秀企业的行动也在有条不紊的展开;(参见拙文《金融精英正在为美国买单》)所谓“防火墙”既没有阻止住大宗大宗的中国“资金”外流,也没有阻止住大批大批的中国“资产”流失。
因此,说这堵“防火墙”已经千疮百孔大概不能算是言过其实吧。我们还能依靠什么来阻挡金融风暴的侵袭呢?
三.“中国货币政策稳健,中国政府过去4年都实现了财政盈余。”
这确实是令人稍感慰藉的,如果动用“财政盈余”“刺激内需来促进经济发展”无疑是一帖应对金融风暴的良方。然而据2008-10-25 《每日经济新闻》政策要闻“记者从财政部获悉: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有望突破6万亿,比去年增收近一万亿。……如果分析财政支出情况,2008年全国财政支出安排60780亿元,列1800亿的赤字和300亿的长期国债。超收的1500多亿填补赤字后,2008年也许真正做到财政收支近乎平衡。”也就是说支出之后的盈余有限得很,不过是基本平衡罢了,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危机的转化,今后的财政收入必将停止增长的势头,甚至可能下滑,所以并没有多少盈余来作额外支出的指望。与上述判断吻合的是,近日有了关于地方政府“举债”的放行。
地方政府搞赤字预算,一旦信马由缰,地方“赤字”大于中央“盈余”的殷忧就可能并非是“杞人忧天”了。
当然“在刺激内需方面,中国可以增加农村投入、实现产业升级、加强教育和医疗开支等。”可是从日前重新提高对外向型出口的密集劳动力产业的退税来看,恰恰是要暂停‘产业升级以应对低端制造业的衰退’,这岂不是南辕北辙吗?
所以,“他对中国经济前景仍充满信心。”的基础是很值得商榷的。
法宝唯其是法宝,必须货真价实,才能神通广大,三大法宝现状如此,我们能够安心得了吗?
华执殳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七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